奈瑟菌论文-高景枝,何飞,吴良侨,宋晓佳,刘海波

奈瑟菌论文-高景枝,何飞,吴良侨,宋晓佳,刘海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奈瑟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流行病学特征

奈瑟菌论文文献综述

高景枝,何飞,吴良侨,宋晓佳,刘海波[1](2019)在《十堰市1971-201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和脑膜炎奈瑟菌菌群变迁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1971年至2018年期间十堰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流行病学特征及2008-2018年健康人群携带脑膜炎奈瑟菌(Nm)变迁趋势。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1-2018年十堰市流脑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分析2008-2018年在十堰市监测工作中收集的健康人群Nm菌株资料。结果 1971-2018年十堰市经历两次流行期均发生在20世纪70至90年代(1976-1979年和1984-1986年),1995-2018年年发病率保持较低水平;1995-2018年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集中发病时间在12月至次年4月,0~2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8.76%(158/178),10~1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n=49),死亡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段人群,发病和死亡病例的男女比例分别为2.12:1(121/57)和3.67:1(11/3),病例主要分布在十堰市郧西县(n=50)、房县(n=44)和竹山县(n=24),占全市病例的66.29%(118/178);发病和死亡病例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学生;2008-2018年间,健康人群Nm总带菌阳性率为3.30%,年带菌阳性率范围在1.18%~5.45%,一共分离得到93株Nm菌株,包括B群48株,不可分群29株,C群13株,W群3株。结论十堰市流脑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脑膜炎奈瑟菌流行血清型为B群、C群、W群和不可分群。(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吴昀,陈强,冷红英[2](2019)在《江苏省14岁以下健康儿童脑膜炎奈瑟菌A、C、W_(135)、Y群抗体水平保护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江苏省健康儿童脑膜炎奈瑟菌A、C、W_(135)、Y群抗体水平,了解人群免疫状况,评价疫苗接种效果。方法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淮安、盐城两市14岁以下健康儿童517名,采用间接ELISA测定脑膜炎奈瑟菌A、C、W_(135)、Y群多糖抗体IgG。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A、C、W_(135)、Y群抗体达到2μg/ml保护性水平的健康儿童比例分别为:76.02%、65.38%、29.21%、45.26%;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4.59、2.90、1.06、1.55μg/ml。不同年龄组之间Nm A、C群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18、32.008,P<0.05);抗体浓度≥2μg/ml的受试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45、41.354,P<0.05);抗体GMC和达保护性抗体水平比例最高的皆为6~岁年龄组。各年龄组NmW_(135)、Y抗体浓度差异以及抗体浓度≥2μg/ml儿童的百分比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F=2.558,F=0.611;χ~2=0.800,χ~2=1.896;P>0.05)。不同免疫史组别,Nm A、C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1、22.421,P<0.05),抗体浓度≥2μg/ml的儿童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8、46.300,P<0.05);均随着免疫次数递增而增加。结论现行我国脑膜炎球菌疫苗的预防接种可获得一定的针对A、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免疫保护,但免疫应答强度及免疫持久性仍存在不足。建议继续提高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效力及扩大型别覆盖范围,同时进一步调整免疫策略,阻止脑膜炎奈瑟菌的传播流行。(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夏昕,方明礼,周海健,覃迪,贺子翔[3](2019)在《湖南省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药物敏感性及PFGE分型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湖南省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病原生物学特征、药物敏感性以及PFGE分型特征。方法 29株B群流脑菌株经生化和血清学鉴定后,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 29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对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罗培南、利福平、氯霉素和阿奇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为75.86%和86.21%,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34.48%、41.38%和96.55%;29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PFGE分型共分为22个带型,不同地区间分离株可见带型一致的情况。结论 B群脑膜炎奈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它血清群基本一致,PFGE分子分型呈现高度多态性,健康人群携带者的带型与病人的带型呈现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应持续开展监测,密切关注菌株的传播趋势。(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映[4](2019)在《琼海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患者感染淋病奈瑟菌的情况,以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淋病奈瑟菌培养分离技术;运用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上机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B纸片法,操作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的标准执行。结果 2010~2016年共培养分离出210株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93.5%、四环素87.1%、青霉素71.9%、头孢呋辛6.5%、头孢曲松0.0%、大观霉素0.0%。结论在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中,环丙沙星、四环素、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不宜作为一线药物应用。第二、第叁代头孢菌素、大观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本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彦,王琨,刘小林,刘霞,王西珍[5](2019)在《PCR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方法的建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PCR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的方法,为寻找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Nsp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10例已成功培养出淋病奈瑟菌的患者尿道分泌物中用PCR方法扩增NspA基因,并测序鉴定。结果 1.0%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成功获得一个约528 bp的基因片段,基因测序鉴定与本实验设计相符。结论淋球菌常规培养检测和鉴定需2~3天的时间,而PCR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只需2~3小时便能获得数据,缩短了检测时间,给临床诊治赢得宝贵时间。(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王辉,周爱萍,吴文娟[6](2019)在《上海市某教学医院淋病奈瑟菌耐药特征及耐药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的耐药特征、耐药质粒型别和耐药机制,为淋球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142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淋球菌对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法检测菌株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的质粒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扩增头孢菌素非敏感菌株penA基因并测序,与参考菌株比对,分析不敏感的机制。结果淋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阿奇霉素的非敏感率分别为100%、1.4%、17.6%、99.3%、99.3%、0%和8.5%。有54株(38%)淋球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携带亚洲型、非洲型和多伦多型质粒的淋球菌分别有26株(48%)、27株(50%)和1株(2%)。25株头孢菌素非敏感菌株中,药物作用靶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均发生了突变。突变点主要集中在311~582氨基酸位点,有12株突变位点较少(≤10个),但存在A501T/V、A516G、G542S、P551S/T关键位点突变;另外13株突变位点较多(50~60个),但无关键突变位点。结论治疗淋球菌感染经验用药可首选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和头孢克肟可作为备选药物,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已经不适用于淋球菌感染的治疗。淋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以携带非洲型质粒和亚洲型质粒为主,多伦多型质粒少见。淋球菌对头孢菌素不敏感的机制较复杂,药物作用靶蛋白突变多样。(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赵晨[7](2019)在《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淋病奈瑟菌感染检测的60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60例患者的待测样本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细菌培养检测。统计不同检验标本的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者阳性检出率,并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检测法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85.00%)低于细菌培养检测法(91.67%),但是无显着差异(P> 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细菌培养检测法诊断符合率高达91.67%(55/60),5例患者漏诊。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于淋病奈瑟菌的检测准确性较好,且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等优点,可与培养检测方法互相补充,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9年19期)

杨梅,张雷[8](2019)在《淋病奈瑟菌疫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感染率高,传染性强。淋病奈瑟菌菌体结构复杂,抗原变异性较强,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多重耐药表型也广泛出现,导致淋病治疗后易复发。因此,淋病疫苗的研发成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淋病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淋病奈瑟菌的蛋白组学疫苗、糖组学相关的疫苗和DNA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淋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华云,张蕾,吕涛,黄振宇,王颖[9](2019)在《1434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and testing,SAT)技术检测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妇科门诊就诊女性宫颈管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解脲脲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妇科门诊采集的1434例患者宫颈管拭子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AT技术,对标本中的CT-RNA、UU-RNA、MG-RNA和NG-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患者以50岁为年龄界限,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925)。1434例患者中UU、MG、CT和NG检出率依次为57.9%、13.0%、11.5%和2.9%;2017年NG(χ~2=9.231,P=0.006)和2018年MG(χ~2=10.681,P=0.005),检出率显着低于2016年。<50岁组CT检出率显着高于≥5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P=0.040),其余3种病原体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5.7%,以MG+UU和CT+UU多见,感染率分别为8.8%和7.3%,CT+NG感染率(0.6%)最低;无患者同时感染这4种病原体。MG感染与CT(χ~2=6.263,P=0.012)或NG(χ~2=11.412,P=0.001)感染存在相关性。结论取宫颈管分泌物结合SAT检测技术诊断女性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现症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阳性提示有宫内感染风险,临床上应该对育龄期女性给予抗感染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邵祝军[10](2019)在《脑膜炎奈瑟菌病原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和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蛋白抗原研究进展,包括细菌分类、荚膜多糖表达及调控、生物膜形成及H因子结合蛋白(fHbp)等。重点阐述了fHbp结构、分类、功能和表达调控,以期为中国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9年04期)

奈瑟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检测江苏省健康儿童脑膜炎奈瑟菌A、C、W_(135)、Y群抗体水平,了解人群免疫状况,评价疫苗接种效果。方法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淮安、盐城两市14岁以下健康儿童517名,采用间接ELISA测定脑膜炎奈瑟菌A、C、W_(135)、Y群多糖抗体IgG。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A、C、W_(135)、Y群抗体达到2μg/ml保护性水平的健康儿童比例分别为:76.02%、65.38%、29.21%、45.26%;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4.59、2.90、1.06、1.55μg/ml。不同年龄组之间Nm A、C群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18、32.008,P<0.05);抗体浓度≥2μg/ml的受试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45、41.354,P<0.05);抗体GMC和达保护性抗体水平比例最高的皆为6~岁年龄组。各年龄组NmW_(135)、Y抗体浓度差异以及抗体浓度≥2μg/ml儿童的百分比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F=2.558,F=0.611;χ~2=0.800,χ~2=1.896;P>0.05)。不同免疫史组别,Nm A、C抗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1、22.421,P<0.05),抗体浓度≥2μg/ml的儿童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8、46.300,P<0.05);均随着免疫次数递增而增加。结论现行我国脑膜炎球菌疫苗的预防接种可获得一定的针对A、C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免疫保护,但免疫应答强度及免疫持久性仍存在不足。建议继续提高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效力及扩大型别覆盖范围,同时进一步调整免疫策略,阻止脑膜炎奈瑟菌的传播流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奈瑟菌论文参考文献

[1].高景枝,何飞,吴良侨,宋晓佳,刘海波.十堰市1971-201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和脑膜炎奈瑟菌菌群变迁趋势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2].吴昀,陈强,冷红英.江苏省14岁以下健康儿童脑膜炎奈瑟菌A、C、W_(135)、Y群抗体水平保护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

[3].夏昕,方明礼,周海健,覃迪,贺子翔.湖南省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药物敏感性及PFGE分型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

[4].陈映.琼海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5].王彦,王琨,刘小林,刘霞,王西珍.PCR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方法的建立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6].王辉,周爱萍,吴文娟.上海市某教学医院淋病奈瑟菌耐药特征及耐药机制[J].检验医学.2019

[7].赵晨.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8].杨梅,张雷.淋病奈瑟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9].陈华云,张蕾,吕涛,黄振宇,王颖.1434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9

[10].邵祝军.脑膜炎奈瑟菌病原学研究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

标签:;  ;  ;  

奈瑟菌论文-高景枝,何飞,吴良侨,宋晓佳,刘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