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碳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化,硫酸盐腐蚀,耐久性,混凝土
循环碳化论文文献综述
邓芳[1](2019)在《碳化-硫酸盐-干湿循环下的项目混凝土耐久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必要性,通过试验的方式,探讨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问题。对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硫酸根离子腐蚀、碳化和干湿循环作用下,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最优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胶比为0.5,粉煤灰掺量在30%,引气剂掺量在20%的情况下,得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耐蚀系数和弹性模量最稳定。通过以上的研究,为当前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提供了科学性的参考路径。(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谷凯丽,徐伟,朱珍华[2](2019)在《掺粉煤灰建筑混凝土在冻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碳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复杂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对掺0、10%、20%以及30%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基准碳化、冻融-碳化、干湿-碳化和冻融-干湿-碳化耦合损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动弹性模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相同环境和循环次数下,20%粉煤灰掺量时的动弹性模量最大;干湿循环对粉煤灰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大于冻融循环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减弱,掺量越大,碳化深度越大;粉煤灰掺量和龄期一定时,冻融-干湿-碳化深度>冻融-碳化深度>干湿-碳化深度>基准碳化深度,冻融损伤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大于干湿作用;基于研究成果,建立起考虑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粉煤灰的碳化深度,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5期)
齐琛冏[3](2019)在《绿色发展满洛城》一文中研究指出“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河南洛阳曾经见证朝代变迁,如今洛阳老工业基地正在发展绿色新动能。装备制造业是洛阳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消耗较大的问题。近几年,洛阳转向新能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在中原大地上(本文来源于《中国能源报》期刊2019-08-26)
王泽坤[4](2018)在《冻融—干湿循环耦合损伤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粉煤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不是由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造成的,而是受到两种或者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在我国华北地区,建筑物不仅受到二氧化碳的侵蚀,且夏季多雨冬季冻融循环较为频繁,因此建筑物也遭受着严重的干湿循环损伤和冻融循环损伤。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方案,进行了叁个因素影响下的耐久性损伤试验研究。分别探讨了冻融循环损伤或干湿循环损伤单一因素作用下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冻融-干湿循环耦合效应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本文选择粉煤灰掺量为0%、10%、20%、30%的四组粉煤灰混凝土,主要进行的试验有:分别进行单一冻融循环试验、单一干湿循环试验和冻融-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叁种损伤方式对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采用循环试验,分别研究冻融循环、干湿循环和冻融-干湿循环对四组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叁种损伤方式下混凝土的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均呈现先小幅增长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冻融-干湿循环中总损伤程度远大于各个单一损伤程度的简单迭加,各损伤因素为负损伤效应关系,也就是一个损伤因素会加速另外一个损伤因素的损伤效应,或者两者互相加速损伤;当混凝土的动弹模量在叁种损伤方式下达到相同的损伤度时,冻融-干湿循环损伤是冻融循环的1.3倍,是干湿循环的3.8倍;通过对不同损伤方式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与试验循环次数的分析得出,当达到某一相同碳化深度时,冻融-干湿-碳化模式所需时间最少,冻融-碳化循环次之,干湿-碳化循环需要的时间最长;建立冻融-干湿循环损伤下,修正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模型,可为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9)
施天源[5](2018)在《力与碳化耦合作用及力与盐冻循环耦合作用下TRC迭合梁性能退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蓬勃发展,势必带来建筑工程史上革命性的进步,本文研究的织物增强混凝土(TRC)永久性模板是采用不锈钢板网固定纤维织物网,并用高性能细骨料混凝土包裹预制成模板。一方面永久性模板对内部现浇混凝土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增强其耐久性。另一方面,永久性模板作为结构体的一部分参与结构受力,从而提高了结构的力学性能。在严酷环境下,永久模板作为结构的最外层,最先经受侵蚀作用。作为整个结构的第一道防线,保证永久模板的耐久性能会对结构整体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力与碳化耦合作用下TRC迭合梁的力学性能及力与盐冻侵蚀耦合作用下TRC迭合梁的性能劣化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的TRC迭合梁和普通RC梁进行28d加速碳化试验,随后在正常环境下测定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碳化深度,观察各组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及力学性能变化情况并与普通RC梁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未受应力作用的TRC迭合梁碳化后较碳化前承载能力略有提升,极限荷载相比碳化前提升了5.88%。碳化后的TRC迭合梁较普通RC梁,变形控制能力更为优秀,屈服荷载、开裂荷载退化程度更小。同一碳化龄期条件下受不同应力水平作用的TRC迭合梁,所受应力水平越高,承载力数据下降幅度越大。但是整体的下降幅度有限,受0.6应力水平作用的迭合梁极限荷载较碳化前下降8.82%。在应力作用下TRC迭合梁的碳化速度大于无应力状态下碳化速度。应力水平越高,碳化深度增幅越大,在梁底跨中处碳化深度增幅最为明显。在相同应力水平和碳化龄期下,TRC迭合梁的碳化深度要明显小于普通RC梁;(2)根据实测碳化深度数据拟合得出TRC迭合梁碳化深度弯曲应力影响系数。碳化深度显示28d短期加速碳化未能穿透混凝土保护层,对内部钢筋不造成影响,试验中应力水平起到了主要的控制作用。(3)考虑冻融循环次数、NaCl溶液浓度、应力水平叁重因素耦合作用对若干组TRC迭合梁和普通RC梁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对冻融后试验梁进行表观形态分析,随后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取混凝土试样进行SEM和XRD试验分析冻融后混凝土内部物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冻融循环次数和应力水平作用下,普通RC梁的力学性能退化幅度远大于TRC迭合梁。这说明TRC迭合梁梁体外部的U型TRC-SIP-F可以延缓梁体开裂的进程,并且U型TRC-SIP-F可以有效减缓氯离子侵蚀的速度,降低冻融循环对梁体的破坏程度;冻融循环次数对TRC迭合梁的劣化程度影响最大,冻融循环次数越多,混凝土的损伤程度越严重,试验梁越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不是适筋梁破坏,从而导致极限承载力下降情况更为严重。而且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不断增多,试件的劣化速度不断加快;相较高浓度的Cl~-,中低浓度的Cl~-对混凝土造成的腐蚀更为严重,盐溶液会在冻融循环过程中使得混凝土内部产生足够大的结冰压,使混凝土产生严重破坏,从而影响构件的整体性能;(4)对盐冻循环后的TRC迭合梁抗弯承载力进行公式推导,推导结果和试验实测值吻合情况良好。(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8-04-20)
连海东[6](2017)在《碳化—硫酸盐侵蚀—干湿循环作用下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受服役环境的影响,众多混凝土结构未达到设计寿命而发生侵蚀破坏。在我国西北干旱扬黄灌区,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同时受到碳化、硫酸盐侵蚀、干湿循环等作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破坏,灌区安全运行受到极大威胁。在灌区混凝土在多种侵蚀作用下,耐久性劣化机理尚不明确,劣化过程规律尚不清晰,水工混凝土材料层次的耐久性综合评价方法仍不够完善。因此,开展在碳化、硫酸盐侵蚀、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的混凝土耐久性劣化规律研究与综合评价将更有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本课题结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基于多场耦合作用的灌区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实施开展。以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区(以下简称“景电灌区”)内的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针对水工混凝土结构服役环境中的水样、土样和剥落残渣进行成分分析,揭示主要侵蚀作用及侵蚀介质;设计不同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引气剂用量的混凝土,进行室内加速劣化试验,揭示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过程;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可拓评价理论,对各侵蚀阶段的混凝土耐久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在碳化-硫酸盐侵蚀-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过程整体上经历了稍有增强-缓慢下降-快速下降叁个阶段。水胶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较为显着,水胶比越小,耐久性越强,劣化过程越慢。粉煤灰的掺加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最优掺量在20%左右。引气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2)以关联度值为依据将混凝土耐久性等级划分为“好、较好、中、较差、差”五个等级。在实验前期,各试验组混凝土耐久性关联度值在0.75以上,等级均在“Ⅱ”级以上,耐久性整体处于“较好”以上状态;在实验后期,各试验组混凝土耐久性关联度值在0.45以下,等级均在“Ⅴ”级以下,耐久性整体处于差的状态。通过碳化-硫酸盐侵蚀-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劣化规律研究和综合评价,为干旱扬黄灌区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参考,对现有混凝土建筑物的运行维护与修缮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毅[7](2016)在《流程循环 协同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冶金是重要的流程制造产业。按照《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战略任务,要加快冶金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强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积极推进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冶金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努力构建具备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物消纳和再资源化等功能,具有良好的(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6-10-24)
张廷毅,汪自力,郑光和,朱海堂[8](2016)在《碳化与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后混凝土断裂韧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劣化作用对混凝土断裂韧度的影响,通过碳化、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单一及交替作用后混凝土切口梁叁点弯曲试验,探讨了碳化时间、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次数对混凝土断裂韧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和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均会对混凝土断裂韧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劣化,劣化程度因子小于1。随着碳化时间和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断裂韧度呈减小趋势;单一劣化作用时,随着碳化时间和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劣化程度因子减小显着,且碳化时间、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次数与劣化程度因子之间分别满足近似指数关系;由于碳化和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的交互影响,单一劣化作用对断裂韧度的劣化程度逐渐呈现大于交替劣化作用影响的趋势。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劣化作用后混凝土断裂韧度计算模式,该模式有助于分析劣化作用后混凝土裂缝扩展并预测其断裂韧度。(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封金财,高燕蓉,朱平华[9](2015)在《不同拉应力水平下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以废弃再生混凝土为骨料制备结构用循环再生混凝土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拉应力水平下二次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结果表明:中应力水平有利于增大二次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抗力,当应力水平取66%破坏荷载时,碳化深度将达到最低值;高应力水平则明显加速二次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随着循环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的增大,二次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呈增加趋势。基于Fick定律,建立了考虑应力水平与循环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影响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试验结果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5年11期)
崔烨[10](2015)在《冻融循环及碳化作用下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主导结构,普遍应用于很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混凝土结构的服役环境越来越复杂,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破坏作用也越来越复杂,其中,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和碳化最为常见。目前,对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研究,相关的劣化机理、理论模型、检测方法甚至预防、改善、修补方法等均停留在单一因素的作用层面内,而实际工程是在荷载、环境多重破坏因素作用下损伤劣化的。因此,研究冻融循环及碳化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强度、提高设计水平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50978224)的后续部分,展开了对冻融循环及碳化作用下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及碳化试验,为后续的力学性能试验做好准备工作。在冻融循环试验中,从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表面破损程度叁个方面来评价混凝土的抗冻性。在碳化试验中,通过喷洒指示剂确定混凝土试件是否完全碳化。2、开展冻融循环及碳化作用下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试验表明:冻融组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线性趋势不断降低,而冻融碳化组呈非线性趋势下降;此外,尺寸换算系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线性趋势下降。3、采用碟簧耗能装置对冻融循环及碳化作用下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单轴受压性能试验。试验表明:受压峰值应力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线性趋势不断降低,标准尺寸试件降低得更快;受压峰值应变及受压极限应变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指数形式不断增长,冻融碳化组试件的增长趋势较缓;尺寸换算系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线性趋势下降。试验发现,冻融组的混凝土棱柱体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在加载初期有一个下凹段,而冻融碳化组的下凹段并不明显。采用分段式模型拟合冻融组及冻融碳化组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拟合效果较好。4、开展混凝土细观结构试验。采用RapidAir 457型硬化混凝土气孔结构分析仪检测混凝土试样,将含气量、气泡间距等特征参数作为评估混凝土抗冻性的依据;采用金相显微镜在试验中连续观测具有代表性的孔隙。细观结构试验结果与宏观试验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5-10-01)
循环碳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复杂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对掺0、10%、20%以及30%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基准碳化、冻融-碳化、干湿-碳化和冻融-干湿-碳化耦合损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动弹性模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相同环境和循环次数下,20%粉煤灰掺量时的动弹性模量最大;干湿循环对粉煤灰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大于冻融循环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减弱,掺量越大,碳化深度越大;粉煤灰掺量和龄期一定时,冻融-干湿-碳化深度>冻融-碳化深度>干湿-碳化深度>基准碳化深度,冻融损伤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大于干湿作用;基于研究成果,建立起考虑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粉煤灰的碳化深度,可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碳化论文参考文献
[1].邓芳.碳化-硫酸盐-干湿循环下的项目混凝土耐久性实验研究[J].当代化工.2019
[2].谷凯丽,徐伟,朱珍华.掺粉煤灰建筑混凝土在冻融-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碳化性能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9
[3].齐琛冏.绿色发展满洛城[N].中国能源报.2019
[4].王泽坤.冻融—干湿循环耦合损伤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5].施天源.力与碳化耦合作用及力与盐冻循环耦合作用下TRC迭合梁性能退化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
[6].连海东.碳化—硫酸盐侵蚀—干湿循环作用下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评价[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7].张毅.流程循环协同循环[N].山西日报.2016
[8].张廷毅,汪自力,郑光和,朱海堂.碳化与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后混凝土断裂韧度[J].水利学报.2016
[9].封金财,高燕蓉,朱平华.不同拉应力水平下循环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碳化行为研究[J].混凝土.2015
[10].崔烨.冻融循环及碳化作用下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