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周期论文-王卫,陈洪兴,李广宇

生存周期论文-王卫,陈洪兴,李广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存周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晚期肝癌,血管生成抑制剂,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生活质量

生存周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卫,陈洪兴,李广宇[1](2019)在《血管生成抑制剂恩度联合介入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恩度联合介入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0例肝癌晚期患者分为介入组、联合组,每组35例。介入组采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组给予恩度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存状况,分析KPS评分高低与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受试者临床缓解率显着高于介入组(P<0.05),FACT-B评分及KPS评分显着高于介入组(P<0.05),生存期较介入组明显延长(P<0.05)。治疗后KPS评分水平与缓解率、FACT-B评分和生存期水平间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恩度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有效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临床缓解率明显优于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杨时平[2](2019)在《诱导化疗到放疗的间隔时间和诱导化疗第一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对鼻咽癌患者生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诱导化疗到调强放疗的间隔时间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影响背景:目前尚无可靠的研究来检验诱导化疗(IC)到开始放疗之间的间隔是否与鼻咽癌(NPC)的生存预后有关。有的放射肿瘤学医生在诱导化疗后很快进行了放射治疗,而有一些放射肿瘤学医生根据化疗间隔时间,在化疗结束后叁周再进行放射治疗。各种研究表明,从手术到辅助治疗(放疗或化疗)的时间间隔(IT)可能对许多类型的肿瘤都产生影响,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头颈癌和胶质母细胞瘤。从诱导化疗到开始放疗的最佳时间也未明确。因此,为了补充这些研究的空白,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评估从诱导化疗到放疗的间隔时间对鼻咽癌患者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对23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诱导化疗和同期放化疗。根据诱导化疗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A组(≤7天vs.>7天)、B组(≤14天vs.>14天)和C组(≤21 天vs.>21天)。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生存结果的预后因素。结果:本组研究患者平均年龄47岁,中位年龄48岁(19~70岁)。男性194例(81.2%)。病理类型均为Ⅱ/Ⅲ型,Ⅲ期和Ⅳ期分别为129例(54.0%)和110例(46.0%)。总化疗周期为3周期或4~5周期的患者分别为151例(63.2%)和88例(36.8%)。IC-IMRT间隔时间中位数为9天(1-76天)。平均随访时间为40个月(4-58个月)。3年的OS、DMFS、LRFS和DFS分别为82.7%、87.5%、92.5%和80.6%。A组的患者中,出现LRSF的患者较少。A组、B组和C组在内的IC-IMRT间隔时间与OS、DMFS、LRSF或DFS无显着相关性。肿瘤分期是OS、DMFS、LRFS和DFS的独立显着预测因子。A组、B组和C组的OS和DFS无显着性差异,但从Kaplan-Meier曲线来看,OS≤7天组的结果更理想。结论:这项研究表明,患者在诱导化疗后应该尽快开始IMRT。如果患者因化疗的副反应如骨髓抑制而不能立即接受放疗,推迟1-3周再放疗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诱导化疗第一个周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影响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第一周期诱导化疗(IC-1)中性粒细胞减少对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生存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符合条件的患者(n=545)接受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根据第一周期诱导化疗(IC-1)后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所有患者分为叁组:无/1-2级/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采用诱导化疗方案对各组和亚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进行比较。我们还探讨了 IC-1诱导的骨髓抑制事件的发生以及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的最小值(post-NLRmin)。我们用单变量/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研究IC-1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骨髓抑制事件的数量和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的最小值post-NLRmin对OS和DFS的影响。结果1-2级/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OS和DFS 比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差(均P<0.05);1-2级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OS和DFS没有显着性差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对接受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TPF)的患者的OS和DFS没有显着性影响。在接受顺铂-5-氟尿嘧啶(PF)或多西他赛-顺铂(TP)治疗的患者中,1-2级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对OS和DFS有不良影响,所有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2/3骨髓抑制事件和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的最小值(post-NLRmin)高(≥1.33)分别最常见于IC-1第5-10天、第2周和第3周。校正协变量后,IC-1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2/3骨髓抑制事件和post-NLRmin≥1.33被确认为是OS和DFS的预后不良因子(均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对预后没有显着性影响。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骨髓抑制事件的数量以及在PF/TP IC-1过程中post-NLRmin升高对LANPC生存率低具有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4)

任润川,郑安平,张耀文[3](2019)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辅助多西紫杉醇与顺铂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辅助多西紫杉醇与顺铂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1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单一放疗治疗,观察组31例放疗的同时予以多西紫杉醇与顺铂化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情况及生存周期。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83.87%(26/31),高于对照组60.00%(18/30)(P<0.05);观察组生存周期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实施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联合多西紫杉醇与顺铂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疗效。(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肖丽容,侯宸,郑仕洁,郭波,陈大年[4](2019)在《组蛋白甲基化酶抑制剂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生存、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组蛋白甲基化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EZH2)的3种抑制剂(UNC1999、DZNep及GSK343)对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 PCR扩增EZH2基因16(Y641)和18(A677)外显子,Sanger测序检测其突变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成年人淋巴细胞及Raji细胞EZH2的表达;使用不同浓度的UNC1999、DZNep及GSK343处理Raji细胞,CCK-8技术检测Raji细胞的生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Raji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后EZH2及H3K27 me3的表达。结果 Sanger测序显示Raji细胞不携带EZH2基因Y641和A677突变位点。Western blot显示,相比正常成年人淋巴细胞,Raji细胞EZH2蛋白高表达。CCK-8法结果显示UNC1999、DZNep及GSK343对Raji细胞均有抑制生存的作用, DZNep抑制能力最弱。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显示UNC1999、DZNep及GSK343促进Raji细胞的凋亡,UNC1999作用强于GSK343与DZNep;3种抑制剂均阻滞Raji细胞于G_1/G_0期,UNC1999组细胞周期阻滞最显着。Western blot显示UNC1999和GSK343抑制EZH2组蛋白甲基化酶的活性,降低H3K27 me3的表达。结论 EZH2抑制剂可通过降低H3K27 me3的表达抑制Raji细胞生存,促进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UNC1999作用效果优于GSK343及DZNep,且EZH2抑制剂对Raji细胞的作用不依赖于EZH2的突变。(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欣[5](2019)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的表现与生存周期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糖尿病肾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表现与生存周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间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共纳入81例无糖尿病的慢性肾衰患者,研究组共纳入45例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对比两组相关指标;随访至2019年1月分析生存周期。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肾功能指标、血磷、钙磷乘积、碱性磷酸酶、p TH、血脂指标、血清炎性因子、铁代谢指标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 05);研究组患者的PFS为20. 16±1. 31个月、OS为25. 54±1. 55个月,对照组分别为24. 73±0. 93、31. 80±0. 94个月,对照组患者PFS、OS均长于对照组(P<0. 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的安全性低于无糖尿病的肾病患者,生存周期短于无糖尿病的肾病患者。(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秦英,梁胜根,陈忠羡,原向伟,谢清华[6](2019)在《基于PET-CT的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周期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PET-CT检查进行Tomita评分的可行性,验证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时间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4例,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33~83岁。根据Tomita评分进行分组。A组(2~3分)11例,2例行广泛切除,9例非手术治疗;B组(4~5分)10例,3例行边缘切除,7例非手术治疗;C组(6~7分)15例,3例行姑息手术,12例非手术治疗;D组(8~10分)38例,2例行姑息手术,36例非手术治疗。对4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2~46月,平均14.7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3.0月:A组23.4月、B组16.3月、C组18.5月、D组7.0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月:A组21月、B组15月、C组13月、D组6月。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生存时间与Tomita评分呈负相关,Tomita评分越低,患者生存时间越长,临床预后越好(r=-0.6520,P<0.05)。结论应用PET-CT进行Tomita评分预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可行性,Tomita评分越低,患者生存时间越长,具有方便、准确性高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分子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冯石坚,陈贵俦,梁宏伟[7](2019)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周期影响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周期影响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共74例。按照患者的治疗类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32例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标记为对照组,42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标记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肛门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肛门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均显着升高,观察组患者CD8+T细胞、NK细胞计数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CD4+T细胞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NK细胞计数显着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无1例淋巴漏发生,对照组发生2例淋巴漏,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3. 81%)低于对照组患者(34. 38%),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998,P=0. 318)。观察组患者中位PFS为8. 3月(95%CI:7. 45~9. 06),中位OS为15. 2月(95%CI:11. 31~18. 76);对照组患者中位PFS为6. 7月(95%CI:5. 78~8. 27),中位OS为11. 3月(95%CI:9. 80~13. 20);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中位PFS及中位O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卡方=13. 246/14. 147,P<0. 01)。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显着,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相比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周期的提高更显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梁璐[8](2019)在《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贝伐单抗(5 mg/kg,静注,2周/次)治疗,于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替莫唑胺(150 mg/m~2,qd,口服,连用7 d,停用7 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予以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可显着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合理用药探索》期刊2019年03期)

潘妍,施育鹏[9](2019)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于晚期胃癌患者生存周期及血清sIL-2R、VEGF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GCA)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周期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96例晚期GCA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化学治疗(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治疗6个化疗周期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sIL-2R、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统计对比2组患者无病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RR)52.08%、疾病控制率(DC)87.50%,对照组RR 27.08%、DC 50.00%,观察组临床疗效整体水平与RR、DC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IL-2R、VEGF表达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PFS、OS均长于对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GCA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sIL-2R、VEGF表达水平,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延长患者总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张洋,吴慧丽[10](2019)在《不同方案对老年晚期结肠癌血清CEA、AFP、CA19-9、TK1水平及生存周期影响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替吉奥、卡培他滨、氟尿嘧啶不同药物对治疗老年晚期结肠癌对血清癌胚抗原(care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α-feto protein,AFP)、肿瘤相关抗原19-9(cancer antigen19-9,CA19-9)、细胞质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1,TK1)水平及生存周期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共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奥沙利铂治疗,且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替吉奥、卡培他滨、氟尿嘧啶治疗,为甲、乙、丙3组,各20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EA、AFP、CA19-9、TK1及患者中位PFS、中位OS。结果:甲组ORR(72.00%)、乙组ORR(68.00%)高于丙组ORR(40.00%),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3组患者CEA、AFP、CA19-9、TK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甲、乙组CEA、AFP、CA19-9、TK1水平明显低于丙组,甲组高于乙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F=0.114,P=0.627);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00%)最高,乙组(32.00%)次之,甲组不良发育发生率(28.00%)最低。甲组、乙组患者PFS及OS长于丙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甲组、乙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替吉奥、卡培他滨与氟尿嘧啶相比,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老年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更显着,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降低患者血清CEA、AFP、CA19-9、TK1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生存周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部分:诱导化疗到调强放疗的间隔时间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影响背景:目前尚无可靠的研究来检验诱导化疗(IC)到开始放疗之间的间隔是否与鼻咽癌(NPC)的生存预后有关。有的放射肿瘤学医生在诱导化疗后很快进行了放射治疗,而有一些放射肿瘤学医生根据化疗间隔时间,在化疗结束后叁周再进行放射治疗。各种研究表明,从手术到辅助治疗(放疗或化疗)的时间间隔(IT)可能对许多类型的肿瘤都产生影响,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头颈癌和胶质母细胞瘤。从诱导化疗到开始放疗的最佳时间也未明确。因此,为了补充这些研究的空白,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评估从诱导化疗到放疗的间隔时间对鼻咽癌患者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对23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诱导化疗和同期放化疗。根据诱导化疗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A组(≤7天vs.>7天)、B组(≤14天vs.>14天)和C组(≤21 天vs.>21天)。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生存结果的预后因素。结果:本组研究患者平均年龄47岁,中位年龄48岁(19~70岁)。男性194例(81.2%)。病理类型均为Ⅱ/Ⅲ型,Ⅲ期和Ⅳ期分别为129例(54.0%)和110例(46.0%)。总化疗周期为3周期或4~5周期的患者分别为151例(63.2%)和88例(36.8%)。IC-IMRT间隔时间中位数为9天(1-76天)。平均随访时间为40个月(4-58个月)。3年的OS、DMFS、LRFS和DFS分别为82.7%、87.5%、92.5%和80.6%。A组的患者中,出现LRSF的患者较少。A组、B组和C组在内的IC-IMRT间隔时间与OS、DMFS、LRSF或DFS无显着相关性。肿瘤分期是OS、DMFS、LRFS和DFS的独立显着预测因子。A组、B组和C组的OS和DFS无显着性差异,但从Kaplan-Meier曲线来看,OS≤7天组的结果更理想。结论:这项研究表明,患者在诱导化疗后应该尽快开始IMRT。如果患者因化疗的副反应如骨髓抑制而不能立即接受放疗,推迟1-3周再放疗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诱导化疗第一个周期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的影响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第一周期诱导化疗(IC-1)中性粒细胞减少对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生存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符合条件的患者(n=545)接受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根据第一周期诱导化疗(IC-1)后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所有患者分为叁组:无/1-2级/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采用诱导化疗方案对各组和亚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进行比较。我们还探讨了 IC-1诱导的骨髓抑制事件的发生以及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的最小值(post-NLRmin)。我们用单变量/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研究IC-1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骨髓抑制事件的数量和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的最小值post-NLRmin对OS和DFS的影响。结果1-2级/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OS和DFS 比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差(均P<0.05);1-2级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OS和DFS没有显着性差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对接受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TPF)的患者的OS和DFS没有显着性影响。在接受顺铂-5-氟尿嘧啶(PF)或多西他赛-顺铂(TP)治疗的患者中,1-2级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对OS和DFS有不良影响,所有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2/3骨髓抑制事件和治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的最小值(post-NLRmin)高(≥1.33)分别最常见于IC-1第5-10天、第2周和第3周。校正协变量后,IC-1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2/3骨髓抑制事件和post-NLRmin≥1.33被确认为是OS和DFS的预后不良因子(均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对预后没有显着性影响。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骨髓抑制事件的数量以及在PF/TP IC-1过程中post-NLRmin升高对LANPC生存率低具有预测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存周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卫,陈洪兴,李广宇.血管生成抑制剂恩度联合介入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2].杨时平.诱导化疗到放疗的间隔时间和诱导化疗第一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对鼻咽癌患者生存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9

[3].任润川,郑安平,张耀文.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辅助多西紫杉醇与顺铂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周期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4].肖丽容,侯宸,郑仕洁,郭波,陈大年.组蛋白甲基化酶抑制剂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生存、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陈欣.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的表现与生存周期对比[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6].秦英,梁胜根,陈忠羡,原向伟,谢清华.基于PET-CT的Tomita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周期预测中的应用[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9

[7].冯石坚,陈贵俦,梁宏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周期影响的对比[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8].梁璐.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对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疾病控制率及生存周期的影响[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

[9].潘妍,施育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于晚期胃癌患者生存周期及血清sIL-2R、VEGF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

[10].张洋,吴慧丽.不同方案对老年晚期结肠癌血清CEA、AFP、CA19-9、TK1水平及生存周期影响的对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标签:;  ;  ;  ;  

生存周期论文-王卫,陈洪兴,李广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