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武术论文-丁丽萍,徐烈

吴越武术论文-丁丽萍,徐烈

导读:本文包含了吴越武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民,涵化,地域武术文化,吴越

吴越武术论文文献综述

丁丽萍,徐烈[1](2015)在《涵化与蜕变:移民与吴越、关东地域武术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化涵化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化学、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历史时期中吴越、关东地域发生的移民流动而引起的该地域武术文化的演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以期揭示中国武术文化的南北现象及其形成之因。研究认为,从移民迁移时间来看,吴越与关东地域相比,受到汉族移民文化的涵化具有接触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的特征。从移民性质来看,吴越与关东地域相比,一种是居于优势的上层精英文化群体,一种是底层的非精英文化群体。移民的迁移时间和性质使吴越地域武术文化的涵化程度异于关东地域,从而形成了"南文北武"的地域武术文化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丁丽萍,戴有祥[2](2015)在《关于地域武术文化比较研究的思考——以吴越、关东武术文化比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伊始,关于地域武术文化方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也开始出现不容回避的问题,即关于个性、共性以及互动研究的缺失,由此,地域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开始凸显其趋势。论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地域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从比较的目标、原则与方法叁个方面进行了思考,认为:(1)地域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不是"判别"是非与高下,而是将比较的对象作为彼此的关照,辨析"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最终达到一种"视域的融合"。(2)地域武术文化比较研究的原则应因比较的目标、价值而产生,是研究者对客观事物或研究对象本质与关系的逻辑思维结果的反映,所以要根据比较研究的命题而形成对其他具体方法包括比较原则的指导。(3)提出"熔铸"研究作为地域武术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因为它可以突破比较学科和比较方法的实证性滞留和类比性制约,把类比的内容进行回炉,并根据研究者的视野转化为相反、相辅、相通的可塑性材料。(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张雪莹[3](2014)在《春秋时期吴越武术文化考释——基于《孙子兵法》武学典籍之举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历史研究法,对春秋时期吴越武术文化的地域划分和吴越武术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加以考证,对《孙子兵法》中的吴越武术技击、技法和技理思想进行了整理,旨在为中华武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张蘅[4](2014)在《中西糅合 敢为人先——近代吴越武术文化发展探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近代吴越武术文化发展的探究,本文主要从近代吴越地区出现的武术组织、武术研究理论、西方思潮对武术竞技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丁丽萍[5](2010)在《繁荣背后的文化因缘解析:论近代吴越武术论着》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越地区是近代武术论着出版的大本营,对武术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这一现象必然受其所发生之特定文化空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吴越地区武术论着的出版时间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论着种类主要涵盖四类,出版机构以民营和社团为主,出版地则主要集中在上海。而影响吴越武术论着出版的文化因缘是:"国粹主义"精神的影响使"提倡武术不谛是救亡图存的一种有效措施"成为武术思潮的主要观点,促进了传承派和拳理派论着的出版;在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冲击下,武术在器质和思想层面进行着科学化的调适,推进了西学派和考据派论着的出版;吴越出版业的民间立场,掀起了武术论着出版的浪潮,使武术学术思想与观念在社会中得到传播。(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丁丽萍[6](2007)在《吴越武术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导师中国地域文化的研究构想,即中国地域武术文化是一个多元统一体,它是由中原武术文化、巴蜀武术文化、齐鲁武术文化、吴越武术文化等地域武术文化组成,因此,只有具体统一的深入到各地域对当地武术文化进行研究,梳理出武术文化的地域特征,那么武术文化理论结构的样式也就能在历史的把握中逐渐摸清并得以归纳总结,从而揭示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的整体系统性。而对吴越武术文化的研究是该整体系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从动态历史变迁的研究视角,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纵向分析吴越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横向研究每一历史时期的吴越武术文化形态特征,力求对吴越武术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时空鸟瞰。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吴越武术文化进行了界定,即指不同历史时期生活在吴越地区的人们创造的一切与武术活动相关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并将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上、中、下叁篇,即古代吴越武术文化、近代吴越武术文化及当代吴越武术文化。其一,在上篇古代吴越武术文化中,本文对拳谱典籍、文物遗迹、拳种技术、武术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从先秦吴越先民跃动的风姿,显现出其好剑轻死、忠于然诺的精神;从《孙子兵法》为武术提供的击技之源,到《越女论剑》的术道并举,显现出先秦吴越武术文化的贡献。之后,在吴越文化从尚武轻死到崇文敦礼渐次转变的影响下,无论是吴越武术史迹所反映出的“武艺纷呈”,还是吴越史料文字所散发出的“能击善舞”的气息,亦或吴越市俗文化所表达出的“武艺荟萃”之信息,吴越武术文化都表现出向尚娱重乐方向的转变。至明清时期,由于吴越地区遭受倭寇的严重影响,吴越兵家开始了对武术的研究,虽多出于为军事战阵而用之目的,但勿庸置疑的是,他们的研究既留存着生动可贵的武术技法史料,又对武术的传衍发展发挥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吴殳之《手臂录》、黄百家之《内家拳法》以及黄宗羲“内外家”之观点,都不同程度的反映出吴越民间对武术的研究贡献,而且表现出与兵家研究的明显区别,即较为注重技术的归纳与理论研究。由此,本文认为古代吴越武术文化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即早期好剑轻死的特征和后期在尚娱重乐影响下的武艺纷呈的特征。但明清时期吴越地域的武术研究,则为古代吴越武术文化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故本文认为古代吴越武术文化的特征是好剑轻死、武理熠熠。其二,在中篇近代吴越武术文化中,本文对武术组织、书籍、比赛以及吴越武者的爱国主义事迹等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在近代,吴越地区是文化转型的先行地区,而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条件更是把位于吴越地区的上海推向了中国近代化的最前沿,从而成为中国文化转型的枢纽,武术也不例外。在上海出现的民间武术组织中较具代表性的精武体育会,在南京建立的政府组织的中央国术馆,在推动武术的普及和发展中都起到了引领风气的作用。并且中央国术馆对武术的竞赛方式的研究尝试,奠定了武术走向现代体育竞技行列的基础。与此同时,吴越地区还凭借其各种优越的条件,出版了大量的武术书籍,从而推动了武术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为改变武术界“知之者不能言,能言者不及知”的状况,以及武术的良好传播和武术理论体系的科学化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无论是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尚武”精神,巾帼英雄秋瑾表现出的临难不畏,还是神拳大龙蔡龙云之御侮雪耻,都充分体现出近代吴越人之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本文认为近代吴越武术文化的特征是中西糅合、敢为人先。其叁,在下篇当代吴越武术文化中,本文对武术人物、拳种技术、武术教育以及武术传播等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从托起当代吴越武术文化第一道靓丽风景线的武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体历行,运思着述,立足传承,勇于超越的精神;从吴越民间武术来看,既有传统拳种的挖掘整理,又有新拳种的诞生;而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则显示出长拳类与传统类项目的并重;散打竞技技术水平则显现出稳定发展,居全国较为领先的趋势,女子散打更是异军突起。从武术教育来看,中国武术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完成是在吴越地区,而且吴越地区拥有全国第一个乃至目前唯一的一个“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所以吴越地区担当着中国武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任,故任重而道远。从当代吴越武术传播来看,它体现出吴越人思维观念的不断推陈出新,总能把握住武术发展的时代脉搏而与时俱进。因此,本文认为当代吴越武术文化的特征是传承超越、与时俱进。经过综合研究,本文拟构建出吴越武术文化的特征结构。主要内容是:古代吴越武术文化的特征是好剑轻死、武理熠熠;近代吴越武术文化的特征是中西糅合、敢为人先;当代吴越武术文化的特征是传承超越、与时俱进。(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07-06-20)

吴越武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1世纪伊始,关于地域武术文化方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也开始出现不容回避的问题,即关于个性、共性以及互动研究的缺失,由此,地域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开始凸显其趋势。论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地域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从比较的目标、原则与方法叁个方面进行了思考,认为:(1)地域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不是"判别"是非与高下,而是将比较的对象作为彼此的关照,辨析"异中之同"与"同中之异",最终达到一种"视域的融合"。(2)地域武术文化比较研究的原则应因比较的目标、价值而产生,是研究者对客观事物或研究对象本质与关系的逻辑思维结果的反映,所以要根据比较研究的命题而形成对其他具体方法包括比较原则的指导。(3)提出"熔铸"研究作为地域武术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因为它可以突破比较学科和比较方法的实证性滞留和类比性制约,把类比的内容进行回炉,并根据研究者的视野转化为相反、相辅、相通的可塑性材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越武术论文参考文献

[1].丁丽萍,徐烈.涵化与蜕变:移民与吴越、关东地域武术文化[J].中国体育科技.2015

[2].丁丽萍,戴有祥.关于地域武术文化比较研究的思考——以吴越、关东武术文化比较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张雪莹.春秋时期吴越武术文化考释——基于《孙子兵法》武学典籍之举要[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

[4].张蘅.中西糅合敢为人先——近代吴越武术文化发展探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5].丁丽萍.繁荣背后的文化因缘解析:论近代吴越武术论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

[6].丁丽萍.吴越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7

标签:;  ;  ;  ;  

吴越武术论文-丁丽萍,徐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