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七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绘本,七夕传说,民间故事
日本七夕论文文献综述
杨静芳[1](2018)在《日本七夕传说故事绘本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夕传说故事绘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七夕的由来,在日本的家庭、幼儿园、托儿所等得到广泛的阅读和使用,对七夕传说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本文在把握了现代日本民间故事绘本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1976年至2017年出版的17本关于七夕传说的绘本进行了分类和考察。(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34期)
张婧[2](2015)在《从日本七夕的发展看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七夕源于中国的七夕传说以及七夕风俗东传入日本后与日本本土信仰相结合而产生。其经历了日本化的过程,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作为日本重要的传统节庆之一,七夕节的发展变迁也反映了民众的社会生活状态。本论文意在通过分析日本七夕的流传变迁分析其得以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各方面原因,并进一步以七夕文化的传承为例研究日本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5年08期)
毕雪飞[3](2015)在《论日本七夕传说的祭文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七夕传说除了以神话、故事、传说以及中世纪小说的形态传承于世以外,还以祭文的形态传承于高知县等地。七夕祭文通过民间信仰"いざなぎ(Izanagi)流1"得以活态传承至今,每逢七夕行事和病人祈祷时由"太夫(Tayuu)"诵读。从其讲述内容来看,是由日本羽衣故事加难题型故事再结合七夕传说而构成;从祭祀仪式来看,体现了与纺织信仰的结合。集祭祀、祈祷、占卜等仪式为一体的日本"いざなぎ流"民间信仰中的七夕祭文,以"太夫"诵读的方式保存和传承了七夕传说。(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5年01期)
王松华,吴楠[4](2014)在《日本七夕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天地分,天上有银河,牛郎与织女,隔岸唱悲歌,空中思且叹,心情久折磨,遥望何所见,滚滚是清波……但愿天长久,秋夕永恒多。"这是日本着名歌人山上忆良所作的七夕歌,一千多年过去了,时间像沧桑的游吟诗人,让故事成了历史,又让历史成了传说,传说又给了七夕一个美丽的赋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成了传承几千年的圣哲。而传承和传播优良的文化如河流围绕山川般流淌经久不息,绵延不绝。日本文化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4年22期)
毕雪飞[5](2014)在《日本七夕青竹“笹”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记载的中国七夕早在日本奈良时代传至日本,作为宫廷的惯例,以"展示丝织品和诗宴"的形式直到平安时代。中国民间传承的七夕竹竿晾衣曝晒与愿丝乞巧,在日本庶民文化渐起的室町时代骤然以"竹竿悬挂五色绢丝乞巧"的形式大量出现,至江户时代青竹"笹"代替竹竿进入七夕,五色绢丝换成五色"短册",并参与"七夕送"的活动,是庶民文化的重大转折。日本的"七夕祭"因为神道和佛教因素的渗入,从而真正具备了"祭祀"的意义。而完成宫廷乞巧风雅向民间祭祀转变的标志,就是青竹"笹"代替竹竿悬挂五色"短册"的出现。"笹"是日本既尊重传统又迎合时代变化的七夕文化标志,它保留了来自中国七夕文化的主体"竹",也结合了本土文化"青竹",承载着日本七夕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寄托着日本人对生活的无限美好愿望与期盼。(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毕雪飞[6](2013)在《日本七夕节俗与传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所载的七夕节俗及传说自奈良时代(710年—794年)传入日本以后,迅速波及到文学、宗教、艺术、思想等各领域之中,节庆活动"七夕祭"绵延至今。本文从乞巧奠、牛郎织女传说、素面叁个方面回溯日本七夕节俗与传说演进的历史,以梳理七夕文化在日本的流传、演变与发展状况。(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3年08期)
毕雪飞[7](2011)在《日本七夕传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继高木敏雄1900年发表了《羽衣传说的研究》之后,日本学者们从民俗学、神话学、社会学、文学、人类学等各个角度对七夕传说[1]展开论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以日本七夕传说研究资料为主线,结合相关领域的理论着作,在探讨研究内容、观点、方法、范式等方面的基础上,关注学者之间学术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的演变关系,进而从侧面解读日本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学科的发展历程,并力图透过研究解读隐含在背后的日本社会变迁过程。(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毕雪飞[8](2011)在《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夕传说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中非常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在奈良后期和平安初期曾经掀起过文人竞相作七夕诗歌的风潮,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七夕汉诗与和歌。无论平安朝贵族的乞巧与诗歌宴会,还是江户时代庶民的翠竹祈愿,都承继了中国七夕及其传说的一脉渊源。继1900年高木敏雄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之后,日本学者从民俗学、社会学、神话学、文学、人类学等各个角度展开了层出不穷的论述与研究。七夕传说研究资料繁复庞杂,迄今为止,除了每篇论文在论述之前针对论述中心所进行的简短的相关学术研究回顾和评价以外,还没有对七夕传说研究学术史进行过专门的梳理和评述。了解七夕传说的研究史,不仅为我们理解七夕传说在日本的流传情况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我们了解各个时期七夕传说研究所呈现出来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理论提供一定的帮助。透过七夕传说研究史能够了解日本民俗学的发展过程,了解背后隐含的社会变迁历程。理解这些至今仍不可忽视的、仍能作为“现役”的研究,对推进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反思,乃至对相关学术前沿的问题思索,都能起到一定的参照作用。本文以日本七夕传说研究日语论文资料为主线,结合相关领域的理论着作等第一手日语文献资料,进行细致的解读,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一个侧面解读日本民俗学、民间文学、国文学等学科的发展历程,透过研究解读隐含在背后的日本社会变迁过程。因此,本文的立意做如下几点考虑:第一,尽可能网罗已有的七夕传说相关的研究材料,对研究的内容、观点、方法、范式等进行梳理的同时,关注不同时代的学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关注学者之间的继承与创新的学术成果演变的关系。第二,将七夕传说的学术史置于广阔的日本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历史舞台上考量,以点带面,通过这个专题研究史透视出日本学术思潮、学术范式以及研究理论等学术风尚的变迁,进而了解日本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等学科的发展历程。第叁,将七夕传说研究史置于广阔的社会脉络之中,力图通过这个专题的研究背景,阐释其背后隐含的历史、思想、政治等关联因素,以期理解日本社会的变迁过程。根据资料的梳理,本文共分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第一节内容从题目释义及其相关概念的解释,七夕传说的内涵、外延和资料范围,研究的意义和本文的立意叁个方面说明研究论题的界定和研究意义;第二节对中日七夕传承状况概观做简要陈述;第叁节从日本七夕传说研究的兴起及其背景、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各个部分重要学者以及成果概述、各章的构思叁个内容,对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做一个概观。第二章主要探讨中国牵牛织女传说的研究内容。第一节内容,通过对汉学与西学的碰撞与交融的背景设置,来阐释这一研究兴起的主要社会和学科背景;第二节围绕文献研究的全面正式开始这一中心内容,对牵牛织女传说的文献研究做深入探讨;第叁节结合历史背景,对这一专题研究淡季时期深入研究进行挖掘。第四节则从书斋到田野的角度,对田野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第五节小结。第叁章主要围绕日本民间传承中的七夕传说研究进行探讨。第一节从这部分研究背景入手,对日本民俗学的兴起和民谣调查等内容进行回顾;第二节则抓住日本民间传承中七夕传说研究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对田野调查的展开研究做了梳理;第叁节则对在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文本与类型研究做细致地归纳与评价;第四节以传播与地域性的研究为中心,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做梳理与评价;第五节小结。第四章主要围绕中日比较视野中的七夕传说研究做梳理和点评。第一节从中国牵牛织女故事的传入与变迁等问题入手,对这一中心的研究背景做出了铺设;第二节从文献比较出发,对中日七夕传说研究中的异同等内容进行了梳理;第叁节以田野调查研究比较为中心,对中日口承中的同类故事田野表现研究做了梳理;第四节在中日七夕传说类型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到其类型的异同与变迁;第五节小结。第五章主要围绕七夕行事研究视野中的七夕传说做梳理和点评。第一节首先对七夕行事研究概况进行回顾;第二节主要对中国年中行事研究中的七夕传说探讨的梳理与评价;第叁节主要对日本七夕行事中的七夕传说研究的梳理和评价;第四节围绕日本文学研究视阈下日本七夕行事中的七夕传说考察内容,对日本文学中文学环境论和民俗文化论下日本七夕行事中七夕传说研究做梳理和评价;第五节小结。第六章主要围绕关于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七夕传说研究这一中心问题做梳理和点评。第一节概说日本古典文学中七夕传说以及研究内容;第二节以汉诗模仿中的七夕传说的传入与渗透研究为中心,对怀风藻七夕诗的研究整理并评价;第:节以和歌咏唱中的七夕传说的吸收与本土化研究为中心,对万叶集、古今集七夕歌的研究整理并评价;第四节以中世纪小说研究为中心,对物语文学中的七夕传说渗入与变迁研究整理并评价;第五节小结。最后为结语部分。围绕研究目的,对研究的内容做出总结。各个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交流与修正,七夕传说研究史体现的日本民俗学、民间传承、国文学等研究历程,七夕传说研究史背后隐含的社会变迁过程。(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1-03-30)
方琼英[9](2010)在《浅析日本七夕文化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他国文化的国家,同时又善于将他国文化与日本本土的文化相融合变为日本独特的文化,七夕节便是此例。本文主要围绕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七夕节入手,简述七夕节在日本的发展,以及从中我们的叁点发展传统节日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0年07期)
王岩[10](2010)在《日本“七夕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夕”是中国和日本都存在的传统民族节日之一。中国的七夕指的是阴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现在常被称作“中国的情人节”,成为商家促销的一种宣传手段。而现在的日本,七夕多指公历的七月七日或公历八月七日前后,更像是一个“祈愿节”,人们把愿望写在纸条上,然后挂在门口新鲜的翠竹上。愿望更是多种多样,有升学、恋爱、健康、平安等等。本论文主要是采用时空分析法来审视日本的七夕节及七夕文化。并通过日本七夕节,来了解日本文化“开放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特点。本论文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序言部分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意图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对“七夕”含义、语源及名称变化的说明。第二章从时间角度分析日本七夕的形成、发展、变迁以及现状。第叁章从空间角度首先就中日两国的七夕传说和七夕风俗进行了比较,并对日本各地各具特色的七夕活动作了简单的介绍。第四章主要探讨了与日本七夕相关的几个问题,如:七夕与盂兰盆节、七夕与祓禊、七夕与相扑等,从而更清晰地了解日本七夕的特点。结语部分通过对日本七夕特点的总结,来体现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即:开放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0-04-28)
日本七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七夕源于中国的七夕传说以及七夕风俗东传入日本后与日本本土信仰相结合而产生。其经历了日本化的过程,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作为日本重要的传统节庆之一,七夕节的发展变迁也反映了民众的社会生活状态。本论文意在通过分析日本七夕的流传变迁分析其得以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各方面原因,并进一步以七夕文化的传承为例研究日本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七夕论文参考文献
[1].杨静芳.日本七夕传说故事绘本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18
[2].张婧.从日本七夕的发展看传统文化的传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
[3].毕雪飞.论日本七夕传说的祭文形态[J].文化遗产.2015
[4].王松华,吴楠.日本七夕节[J].文化月刊.2014
[5].毕雪飞.日本七夕青竹“笹”考[J].民俗研究.2014
[6].毕雪飞.日本七夕节俗与传说[J].文化月刊.2013
[7].毕雪飞.日本七夕传说研究[J].民俗研究.2011
[8].毕雪飞.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史[D].山东大学.2011
[9].方琼英.浅析日本七夕文化的发展[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
[10].王岩.日本“七夕节”研究[D].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