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发育突变体论文-陈煜,霍雪寒,宋章强,张传云,杜召海

纤维发育突变体论文-陈煜,霍雪寒,宋章强,张传云,杜召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纤维发育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种子,纤维发育

纤维发育突变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煜,霍雪寒,宋章强,张传云,杜召海[1](2019)在《陆地棉EMS诱变体系的优化及种子和纤维发育异常突变体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突变体是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遗传学材料。本研究利用浓度为0~1.5%EMS溶液处理已萌发露白的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鲁6269种子4~12 h,分析不同浓度的EMS溶液处理不同时间对棉花出苗率和生长的影响,并在M_2和M_3对突变体进行了初步的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1.0%EMS溶液处理10 h,鲁6269的出苗率为49%,为该材料的半致死浓度,诱变效果最佳。为了获得大量的突变体,利用该浓度,处理鲁6269萌发的种子(约10000粒)10 h,在M_2发现一株纤维发育异常(纤维成熟脱水后不蓬松)的突变体,收获该突变体自交种子,M3跟踪调查,发现该突变体纤维发育异常表型与M_2相同,种子解剖观察发现,该突变体种胚与外种皮之间存在一个大空腔,种胚弱小且扁瘪,影响种子的出土。本研究优化建立了陆地棉品种鲁6269种子EMS诱变体系,在M_3筛选获得一个种子与纤维发育异常的突变体sfm-1,为研究棉花种子及纤维发育提供了遗传学材料。(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永翠,姜辉,高明伟,王秀丽,陈莹[2](2017)在《一个新的棉花纤维发育突变基因sdm的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组在转Bt基因抗虫棉育种的低代品系中发现了1个纤维发育突变体(材料暂命名为SDMu),其成熟纤维极短为6~7mm。将该材料连续多代自交,突变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特性稳定,未出现分离。等位性分析表明这是1个新的突变体,控制该突变的基因与已知的纤维突变体基因是非等位基因。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属于质量性状,由单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dm,SDM对sdm为不完全显性。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与SDMu的杂交F_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本实验室3015对SSR引物对父、母本进行多态性筛选,得到191个多态性SSR标记。用191个标记对20个长纤维的F_2单株DNA和20个短纤维的F_2单株DNA分别构建的2个混池进行筛选,得到6个与sdm突变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分别为NAU2862、NAU2820、JESPR292、NAU5152、NAU3196、D07-1335。利用这6对引物在F_2群体中进行扩增,对sdm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利用Joinmap 4.0(LOD=3)构建了1张长度为61.0 c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10.16 cM,sdm基因被定位在16号染色体上标记NAU3196和D07-1335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3 cM和3.5 cM(图1)。(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08-07)

童杰鹏,童川,王艳,任叁娟,沈圣泉[3](2016)在《水稻低纤维突变体LCM527-1发育理化性质和亚显微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水平的重要支撑骨架和体现机械强度的关键结构,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本研究通过测定水稻茎秆突变体细胞壁理化指标,进行胞壁结构超微观察,研究茎秆低纤维脆性的生化特点以及细胞形态变化,以期阐述水稻低抗折断力、易倒伏的原因。经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和筛选,获得特异性低纤维突变体LCM527-1,其生物学性状表现为茎、叶、鞘、枝梗均具脆性;抗倒伏指数、茎秆密度(鲜重或干重)以及倒1节和倒2节抗折断力均明显降低;茎秆中Ca、K、Mn、Na、Si、Zn等6种重要组成元素也显着减少。与527(CK)相比,突变体LCM527-1在5个生长发育时期(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含量显着降低,次级修饰物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超微结构显示突变体LCM527-1茎、叶的厚壁细胞、薄壁细胞等细胞壁变薄,细胞层数减少,填充效果减弱。由此可知,细胞水平的异常是导致该茎秆易折断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将为今后水稻茎秆突变体的研究提供支持,同时为抗倒伏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孙磊[4](2009)在《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及李氏突变体纤维发育早期的亚显微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优良的纤维品质是世界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阐明棉纤维发育的机理以及影响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分析李氏超短纤维突变体(Li1li1)自交后代野生型(li1li1)和超短纤维突变型(Li1li1)纤维发育初期的亚显微结构,从亚细胞水平阐明纤维发育的机理。运用同源候选基因法克隆棉纤维伸长发育相关的两个基因,并对这两个基因做初步功能分析。对本实验室已克隆的GhCAS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亚细胞定位及Southern杂交分析。1、借助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观察李氏超短纤维突变型(Li1li1)自交后代野生型(li1li1)和超短纤维突变型(Li1li1) 0、1、3、5 DPA等纤维发育初期内部亚显微结构特征,旨在揭示棉纤维细胞分化与伸长的结构机理。通过分析发现,野生型和超短纤维突变型纤维发育初期的亚显微结构,3-5 DPA就有较大的不同。野生型的细胞内部结构较完整,有利于纤维的伸长发育。而突变型细胞内部结构不完整,因此阻碍了纤维细胞的伸长发育。2、以棉花TM-1开花当天胚珠cDNA为模板,利用同源候选基因克隆法设计的PCR引物扩增棉花中BRICKI和WRM的同源基因,获得两个基因的全长序列,其中BRICKI全长433 bp包括完整的258bp的ORF编码85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根据同源性将其命名为GhBRICKI。q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根茎叶中以及纤维发育的各个时期中都有表达,表达高峰出现在开花后9 DPA的纤维。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四倍体棉花TM-1中含有两个拷贝,转化酵母的结果表明,该基因显着促进了酵母细胞的极性伸长。WRM全长1340bp包含一个完整的含1170 bp的ORF,编码389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命名为GhWRM。q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根茎叶中以及纤维发育的各个时期中都有表达,并且在根中的表达量高于茎和叶,表达的最高峰在开花后9 DPA的纤维。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四倍体棉花TM-1中含有两个拷贝,转化酵母的结果表明,该基因显着促进了酵母细胞的极性伸长。3、对本实验室克隆到的棉花β-氰丙氨酸合酶(P-cyanoalanine synthase, CAS, EC4.4.1.9)基因GhCAS (Gossypium hirsutum L. beta- Cyanoalanine Synthase mRNA)做进一步的研究,原核表达分析发现GhCAS基因的过量表达对原核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通过蛋白质分离技术获得了GhCAS的表达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细胞膜和细胞核中特异表达,而在细胞质中不表达。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四倍体棉花中含有两个拷贝。(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张大勇[5](2009)在《陆地棉突变体纤维发育比较及两个纤维伸长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是种子的表皮细胞经过一系列发育调控形成的,由于其单细胞结构和高含量纤维素组成的优点,成为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模式材料。因此,从分子水平阐明棉纤维发育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显性光子N1、隐性光子n2、Xuzhou-142无绒无絮、新乡小吉无绒无絮(XinWX)、新乡小吉无绒有絮突变体(XinFLM)和李氏超短纤维突变体Lil为研究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手段揭示了纤维起始发育过程,克隆了控制纤维伸长发育相关的两个重要基因并初步验证了它们的功能,为进一步深刻了解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并为后续转基因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棉纤维是来自于胚珠外表皮细胞的单细胞毛状体,明确纤维细胞的发育模式和系统阐明棉纤维发育和调节的分子机理将为充分利用棉花自身资源、提高棉花产量、改良纤维品质甚至开发人造纤维产生巨大作用。纤维发育突变体为阐明纤维发育的机理提供了优异的资源材料。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扫描电镜技术比较和分析了不同陆地棉基因型长纤维和短绒发育的差异,这些突变体包括:显性光子N1、隐性光子n2、Xuzhou-142无绒无絮、新乡小吉无绒无絮(XinWX)和新乡小吉无绒有絮突变体(XinFLM),以遗传标准系TM-1为对照,每个材料的-1DPA、0DPA和1DPA的胚珠用于比较长纤维的差异,4DPA和5DPA的胚珠用于观察短绒间的差别。结果表明:TM-1的长纤维起始集中在开花当天,在花后一天(1DPA)就开始明显伸长;而短绒开始于4DPA,短绒突起的形状与长纤维不同;胚珠表面纤维突起最早的部位在脊突处。与TM-1相比较,N1和XinFLM表现为起始延迟,即在开花当天胚珠表面没有突起;而且五个突变体的突起密度都低于对照的。另外,两个无绒无絮棉在发育早期也有个别突起,但突起形状是凹陷的,不能有效的发育成纤维。上述研究结果为后续关于纤维和短绒的确切发育时期和克隆重要的纤维发育基因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上述突变体N1和XinFLM延迟发育的现象,我们以n2和TM-1作为双重对照,利用GhE6、GhEXP1、GhMYB1、GhMYB5、GhMYB6、GhMYB25、GhMYB36和GhTTG1-GhTTG4等纤维启动和发育相关基因的RT-PCR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发育材料,GhEXP1和GhMYB25在延迟发育材料中的表达很低。根据这两个基因的信息,我们进一步设计了以下处理:在体用30%H202、H20和稀释400倍的乙烯利注射XinFLM-1DPA的胚珠;用酸性BT (pH=3-4)培养基和添加有IAA (100uM)知GA3(100uM)的BT培养基离体培养XinFLM-1DPA。结果发现用30%H202注射植株子房能诱导XinFLM的表面纤维突起,而所有的处理对N1没有显着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基因表达和H202的关系,利用定量RT-PCR分析1XinFLM-1DPA胚珠在H202和H20注射处理24小时后、未处理的XinFLM和TM-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H202处理后,GhMYB25知GhEXP1的表达相对于未处理胚珠和水处理胚珠有显着的差异,前者显着上调,而后者则显着下调,这暗示H202可能是二者的一个上游信号分子。WD-repeats基因在蛋白运输、RNA加工和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DDRT-PCR和RACE-PCR的方法克隆和鉴定了一个陆地棉WD40基因,并且通过转化和亚细胞定位的方法初步分析了它的功能。时空表达分析说明该基因是组成型的,并且在纤维快速伸长的过程中表达丰度较高;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在四倍体棉花基因组中有两个拷贝;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该蛋白序列没有核定位信号,但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定位于细胞壁和细胞核;棉纤维、拟南芥叶片和棉花叶片的瞬时表达分析表明该蛋白位于这些单细胞结构的基部组织,转基因拟南芥GUS染色也主要分布在表皮毛细胞的基部。通过构建WD40基因的两个缺失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揭示出一些氨基酸对于核定位的重要性。在酵母细胞中过量表达该基因可以使酵母细胞显着变宽,说明该基因参与了极性生长;另外,该基因与腺体和气孔的发育与调节有一定的关系,对ABA有一定的响应。Rab1 1在蛋白运输过程中,尤其是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成分向目标部位运输和旧的膜组分再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一个在突变体棉花中表达丰度高的GhRAB11c基因,发现在野生型纤维的起始和伸长期(-3-20DPA)基本不表达,在23DPA以后即次生壁加厚期表达增强,而在突变体中则随着发育的进程表达渐强,这表明该基因在纤维发育的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Southern杂交显示该基因在四倍体棉花基因组中有一个拷贝;亚细胞定位表明该蛋白位于细胞壁,并且呈极性分布;拟南芥稳定转化和拟南芥叶片瞬时转化实验同时表明该蛋白特异地在叶片表皮毛部位发挥作用;而且能使酵母细胞的长度极显着变短,说明其参与了极性生长;体外胚珠纤维转化和胚珠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该蛋白使纤维不能正常伸长;6DPA的纤维瞬时转化实验和柿子胚乳细胞的转化、透射电镜实验同时表明该蛋白参与了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该基因位于染色体A8上;DAB染色实验也表明其参与了双氧水信号通路。该实验暗示李氏突变体可能是由于双氧水的早期产生促使其纤维较早的进入次生壁加厚期,而最终导致纤维不能伸长的表型。(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5-01)

龚建,杜雄明,路小铎,姜凌,沈颂东[6](2009)在《陆地棉无短绒突变体GZnn的纤维发育及其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棉花无短绒突变体GZnn为材料,分离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从而揭示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GZnn与其近等基因系TM-1在纤维发育上的差别;采用差异显示RT-PCR方法寻找GZnn与TM-1之间的差异表达片段,并进行相应分析。【结果】用扫描电镜观察突变体GZnn与TM-1的胚珠表面纤维细胞起始发生的情况,发现GZnn不仅在纤维细胞发生和延伸上延迟,而且纤维细胞总数也明显减少。利用差异显示PCR进行比较筛选,获得了12个差异表达的EST片段,其中,DS3只特异性地在GZnn开花前(-3~0DPA)的胚珠中特异表达,而在其近等基因系TM-1中没有表达,推测DS3可能是一个纤维启动过程中的MYB类负调控转录因子。【结论】本研究利用棉花无短绒突变体GZnn发现,棉纤维细胞在早期分化和形态建成过程中大量基因表达,对其中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棉纤维分化发育的分子机理,为棉花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王晟,杜雄明[7](2009)在《几个棉花纤维突变体及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4个陆地棉纤维突变体、1个亚洲棉纤维突变体及其对应的正常型品种作为研究材料,对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结构差异比较。根据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设计基因特异引物,分别在突变体与正常型棉花品种的基因组DNA中进行PCR扩增。经凝胶电泳检测发现:部分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在突变体与正常型材料之间存在显着的结构差异。用脱水诱导蛋白RD22基因、葡聚糖酶基因和肌动蛋白基因为模板设计引物,并将扩增的片段克隆测序,经B last比对后发现克隆的3条序列与设计引物所用的基因序列同源性均在95%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龚建[8](2008)在《陆地棉无短绒突变体GZnn的纤维发育及其基因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纤维作为重要的天然纤维,是纺织工业重要的原材料。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新的纺织技术越来越需要高品质的棉纤维。因此,研究棉纤维发育及其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棉纤维发育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纤维伸长阶段,对于纤维起始阶段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重点研究棉纤维发育起始早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目前,从棉花中已鉴定出了很多控制长纤维发育的关键基因,同时还发现了控制棉纤维细胞伸长的激素调控途径,但是,对棉纤维起始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论文采用的无短绒突变体GZnn只有长纤维而没有短绒,而且是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这为研究纤维发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通过对无短绒突变体GZnn及其近等基因系TM-1的胚珠发育早期基因表达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可能发现控制棉花短绒纤维发育的相关基因及其代谢途径,从而揭示棉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用扫描电镜观察无短绒突变体GZnn与TM-1胚珠表面纤维细胞起始发生的情况,发现GZnn不仅在纤维细胞发生和延伸上延迟,在纤维细胞总数上也明显减少。利用差异显示分析,获得了12个差异表达的EST片段,其中,MS3转录水平在开花前3天的胚珠中最高,开花当天和之后明显下降,而在野生型棉花胚珠中的转录水平很低。该基因在烟草中的过表达导致烟草叶表皮毛的密度明显下降,长度只有野生型的20%,说明转基因烟草的叶表皮毛的分化发育受到抑制,暗示该基因可能在纤维启动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本研究有利于我们利用无短绒突变体GZnn了解棉纤维分化和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为棉花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5-01)

尹志成,蔺万煌,蒋建雄,萧浪涛[9](2007)在《植物激素对棉花突变体Li-1纤维伸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陆地棉超短纤维突变体 Li-1和陆地棉遗传标准系 TM-1为材料,测定了大田栽培条件下棉株形态和光合特性差异以及开花前后胚珠内源赤霉素(GA_3)、吲哚乙酸 (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含量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棉花胚珠离体培养技术,(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7-10-01)

赖童飞[10](2007)在《亚洲棉短纤维发育突变体蛋白质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纤维分化、发育的过程是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过程,对该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通过遗传工程途径人为控制棉纤维的生长发育,以提高棉纤维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及理论意义。而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包含了多个维度的生物学信息,蛋白质本身的复杂性使基因组学不能准确的预测其结构和动力学,需要对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的定位、结构和功能进行直接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利用两种常见的植物蛋白质提取方法叁氯乙酸-丙酮法和饱和酚法提取了棉花胚珠全蛋白,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使用叁氯乙酸-丙酮法,容易使蛋白酶失活,潜在的蛋白种类更加丰富,但粗蛋白难以溶解,杂质含量较高,不易获得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产率较低。而利用饱和酚法获得的蛋白质溶液含量和纯度高,操作简单,同时获得的蛋白质种类相对于叁氯乙酸-丙酮法更多,等电点分布更广,因此更适宜于含干扰物质较多的棉花胚珠蛋白质的提取。利用饱和酚法对四倍体棉种和二倍体棉种进行了全蛋白的提取,通过对粗蛋白产率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在相同发育时期两棉种总蛋白含量十分接近,而且含量变化曲线也非常相似。利用SDS凝胶电泳获得的图谱可知,除一些高丰度的组成型蛋白外,图谱差异还是比较明显,反映出了不同的遗传背景,可以作为区分棉种的特征之一;由于SDS-PAGE分辨率的限制,棉纤维突变体和野生型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蛋白,对于蛋白质组的分析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通过一系列田间表型及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我们确定亚洲棉DPL971及其突变体DPL972二者在表型上非常的接近。除在植株色素的表达方面有所不同外,最大的差别体现在短纤维的有无。随后我们利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时期胚珠表皮细胞进行了细微观察分析,最终确定亚洲棉DPL971短纤维起始的时间在开花后五天左右。我们通过蛋白提取、二维电泳凝胶图谱的制备、蛋白点群的构建、凝胶图谱的评估,对开花后5天DPL971和DPL972棉花胚珠蛋白质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经过统计学和人工观测的筛选,共找到差异点59个,其中野生型包含特有点5个、优势点14个,突变体包含特有点14个、优势点26个。这些蛋白点是经过了科学严格的筛选,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够真实的反映出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差异。同时我们猜测,短绒的起始主要与一些负调控机制有关。本实验结果为我们进一步利用差异表达蛋白克隆功能基因,揭示植物细胞分化起始的复杂机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7-06-01)

纤维发育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课题组在转Bt基因抗虫棉育种的低代品系中发现了1个纤维发育突变体(材料暂命名为SDMu),其成熟纤维极短为6~7mm。将该材料连续多代自交,突变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特性稳定,未出现分离。等位性分析表明这是1个新的突变体,控制该突变的基因与已知的纤维突变体基因是非等位基因。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属于质量性状,由单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dm,SDM对sdm为不完全显性。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与SDMu的杂交F_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本实验室3015对SSR引物对父、母本进行多态性筛选,得到191个多态性SSR标记。用191个标记对20个长纤维的F_2单株DNA和20个短纤维的F_2单株DNA分别构建的2个混池进行筛选,得到6个与sdm突变基因连锁的SSR标记,分别为NAU2862、NAU2820、JESPR292、NAU5152、NAU3196、D07-1335。利用这6对引物在F_2群体中进行扩增,对sdm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利用Joinmap 4.0(LOD=3)构建了1张长度为61.0 c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10.16 cM,sdm基因被定位在16号染色体上标记NAU3196和D07-1335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3 cM和3.5 cM(图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纤维发育突变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煜,霍雪寒,宋章强,张传云,杜召海.陆地棉EMS诱变体系的优化及种子和纤维发育异常突变体的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2].王永翠,姜辉,高明伟,王秀丽,陈莹.一个新的棉花纤维发育突变基因sdm的定位[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汇编.2017

[3].童杰鹏,童川,王艳,任叁娟,沈圣泉.水稻低纤维突变体LCM527-1发育理化性质和亚显微结构特征[J].核农学报.2016

[4].孙磊.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及李氏突变体纤维发育早期的亚显微结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

[5].张大勇.陆地棉突变体纤维发育比较及两个纤维伸长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

[6].龚建,杜雄明,路小铎,姜凌,沈颂东.陆地棉无短绒突变体GZnn的纤维发育及其基因表达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9

[7].王晟,杜雄明.几个棉花纤维突变体及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初步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9

[8].龚建.陆地棉无短绒突变体GZnn的纤维发育及其基因表达分析[D].苏州大学.2008

[9].尹志成,蔺万煌,蒋建雄,萧浪涛.植物激素对棉花突变体Li-1纤维伸长发育的影响[C].2007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7

[10].赖童飞.亚洲棉短纤维发育突变体蛋白质差异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标签:;  ;  ;  ;  

纤维发育突变体论文-陈煜,霍雪寒,宋章强,张传云,杜召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