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智水乡小学校大英629300)
【内容摘要】创新型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创新型教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揣摩、探究问题,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当代素质教育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学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活动中,身临其境,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兴趣。
例如《荷花》是以第一人称通过“我”看荷花的美和“我”看荷花展开的美妙想象,其中的第4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文章写得很美,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和满池的荷花随风舞蹈,这种感受是很缺乏的,而且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字面的理解可以获得的。于是在教学开始,我将“一池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看荷花的情境中,教学了课文的前面三段,并理出了全文的“闻”“看”“想”为顺序的脉络。结合画面和音乐,我把重点进行开放: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我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你用上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神情的词有哪些?”出示句式:我()地看。学生深情看荷花的表情得到了开放:“我久久的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池荷花,碧绿的荷叶,随风轻轻摆动的荷花。问“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看荷花,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激发:“我觉得荷花变活了。”“我仿佛觉得荷花突然长高了。”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
这种情境的创设,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的动态的柔美及荷花亭亭玉立的静态的庄重美,渲染了气氛,激发了情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二、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才能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创新。而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环境:
“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有的山谷里有好多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先是设问“蝴蝶谷的景象怎么样?那到底迷人在什么地方呢?”然后,我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学生各有所好,自由地把学习内容聚焦到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在充裕的时间中,让他们自读自悟,各有所得。在交流时学生自由发言,读了哪句就交流、讨论哪句。老师相机点拨,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分别展示了蝴蝶谷中的两种景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蝴蝶谷的景象十分迷人。”最后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情景,向游客介绍一下自己眼中的蝴蝶谷。配上录音和和图象,这样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畅所欲言:有的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蝴蝶谷的景象“蝴蝶谷的蝴蝶真多,五颜六色,什么样的都有。”“蝴蝶谷真美,简直是蝴蝶的世界。”有的用书上的原句朗读,来赞美蝴蝶谷的景象迷人,也有的适当展开想象“人们在蝴蝶谷中,唱歌,跳舞,和美丽的蝴蝶一起欢乐……”。
民主的教学气氛真正使每个学生“动”了起来,无拘无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创造热情。
三、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提问,从“不敢提问”到“积极提问”,逐步达到“善于提问”的目的。学生敢问,关键在教师的引导和扶持。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都要认真、诚恳地对待,不能因学生提出的某些没意义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的思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问题,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带动学生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教《古井》一课时,讨论的水平令人耳目一新。讨论中学生提出:“古井中明明是清凉水,为什么说像温情的母亲,用她的乳汁哺育儿女?”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得出结果是:“古井给乡亲们提供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源,人们离不开她,比作母亲的乳汁很恰当。”通过讨论提问,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向老师和书本质疑,是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所在。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地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作为一名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应尽最大的努力,从小培养他们更多的创新思维,更多的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