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003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城市规模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部分基础设施老旧、不完善的地区变成了棚户区。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非常大的惠民安居工程,对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与意义。本文根据实际的项目经验,结合现状,在规划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对棚户区改造提出问题及策略,从根本上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关键词: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型社区;策略
引言
棚户区是城市中基础设施相对不够完善的区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及城市进度的不断加快,棚户区改造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及发展工程。有效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仅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而且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充分了解现状问题,从规划和设计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对研究和完善城市棚户区改造有重大意义。
1.城市棚户区现状问题
1.1建筑密度大
某市市城区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工程(民安馨苑)项目(后文简称民安馨苑项目)概况:民安馨苑项目是2016年市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面积85944.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安置老旧小区居民1022户,计划于2019年初竣工。改造前现状房屋破损严重,违法建设泛滥,基础设施条件极差,安全隐患严重,贫困人口较多,社会问题突出,改造难度很大。
1.2建筑年久失修影响城市风貌
建筑物的布局混乱,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住宅的通风、采光条件差,影响了城市的外观形象。有些房屋建筑质量差,已成为危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住宅、厂房甚至仓库连为一体,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
1.3道路交通系统混乱
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混乱,内部道路拥堵现象明显,道路宽度较窄,等级极低。而且没有规划停车设施,现有车辆大都沿路停放,占据了原本就不宽的路面,使得道路拥堵情况加剧,防火消防不利。
1.4基础配套设施落后
棚户区内的公共排水、供热、供气等设施都不完善,生活及居住条件非常艰难;垃圾收集系统紊乱,卫生环境恶劣;医院与学校的容量严重不足。
1.5环境质量差
棚户区雨污并未分流,雨水污水肆意排放,甚至生活污水并未进入城市市政管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及妥善收集,不能及时清运并随意堆放,造成严重的恶臭污染,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棚户区内部分居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棚户区内基本无绿化,生态环境单一;公用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齐全,生活环境差。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很不协调,整体感官“脏、乱、差”。
1.6公共空间缺失
街道、广场、绿地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形态,是居民公共生活重要的场所,具有场所感和可识别性,担负着社区连接、邻里交往等重要的社会功能,乱搭乱建以及乱占现象改变了公共空间关系,改变了公共空间原有的状态,这种改变分割了公共空间系统的整体联系,不断削弱公共空间的社会意义,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价值逐渐被抛弃。
2.城市棚户区改造在规划设计中的策略
2.1落实规划要求
严控项目容积率,以规划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提升项目品质和城市整体形象,树立精品意识,科学指导改造工作,切实提高项目定位,确保棚改项目品质。民安馨苑项目容积率控制在1.8,建筑密度25%,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同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2.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民安馨苑项目中,对用地发展做全面梳理与认定,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两景区”的整体结构,应对空间进行整体处理以求结构合理,构思新颖,处理好空间之间的过渡与统一,创造适合住宅休闲的特色空间。
规划布局为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在功能空间上留有弹性,在设施建设上予以阶段性配置,长远控制安排,构建特色社区。
2.3交通流线
民安馨苑项目基地机动车停放采用地下为主、地面为辅的方式。基地道路交通组织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同时充分考虑住宅建筑的布局方式,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
体现人车分流的交通观念,设计中充分考虑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将车流对人流的影响尽量减小到最低程度,互不干扰、保持秩序的同时也保障安全。路网系统依托地块周边规划道路,在小区内部形成独立的道路系统:小区内部的车行道路采用简洁的布置形式,结合规划格局,沿景观布置线性的步行景观道路,同时也合理的实现了人车分流的路网格局。
2.4完善配套设施
本着集约高效、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公共设施集中布置,本次规划有社区用房、小区物业管理用房。整个小区居民生活垃圾采用垃圾分类收集的方式,根据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及方便居民的原则,在小区主要道路旁设置废物箱,废物箱的形式与小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垃圾收集后分运至小区西南端垃圾收集站,作为小区垃圾收集的终点,之后由街道环卫车收集后统一处理。小区室外统一设箱式变配电站。配套设施位置均考虑避免对住宅造成不良影响。消防水池水定期作适当处理,防止因长期不用使水质变坏,影响环境。
2.5户型多元化提高居住的适应性
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对住宅要求不同;同一居住者不同时间,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和选择。因此,在住宅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民安馨苑项目中住宅户型面积分为65、90、120、135平方米等多个档次。住宅设计以客厅为居室核心,居寝分离,洁污分离,餐厅与客厅有分有合,以南北厅为主。均为南北通透,提供了良好的卫生、通风条件,有利于节能、环保。
2.6宜居环境
在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时代,绿化环境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住宅小区作为人居环境的最基本单元,其整体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环境品质。将景观绿化设计上升到“吸引点”的设计,在景观设计上不仅从大的布局来考虑,同时更注重节点设计,在社区中营造社会活动的焦点。为保证用地的开发价值,同时尽可能提高整个小区内部的环境质量,绿化设计还应用到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民安馨苑项目在小区绿地设置环形的景观步道,沿途布置景观节点,运用景观小品、树种的变化来丰富空间层次,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小区南北中心地带设有内部中心绿化。小区内的道路两旁、住宅前后地面均采用乔木与灌木分层次绿化,以小品点缀,配之以花石,桌凳,使整个小区的环境绿化设计上升为环境美化设计。
2.7场所营造
根据现存问题、发展优势,依托项目地独特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地域文化,规划挖掘历史元素,进行空间场所营造,打造标志性的公共空间。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可以休憩活动的空间,极大地改善居住条件。
3.结语
棚户区的改造建设将来几年将是中国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关键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义,一般棚户区房屋破旧低矮潮湿,拥挤不堪,环境脏乱,排水隐患大,居民生活不便。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有利于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集约利用。为了有效促进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在改造中,严格落实规划要求,将规划与设计紧密结合,把棚户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居民的居住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通.加快转变城市棚户区改造模式[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31-33.
[2]冯文华.浅谈城市棚户区改造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86-87.
[3]刘东.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问题与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