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论文-祝艳秋,郭立苹,张英,姜一农,程云鹏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论文-祝艳秋,郭立苹,张英,姜一农,程云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盐敏感性风险分层,动态血压监测,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原发性高血压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祝艳秋,郭立苹,张英,姜一农,程云鹏[1](2018)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盐敏感风险分层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盐敏感风险分层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1例,根据动态血压中的24小时平均心率(24h HR)与夜间平均动脉压下降率(MAP_(NF)),将患者分为盐敏感低风险组(24h HR≤70次/min且MAP_(NF)>10%)、中风险组(24h HR>70次/min,MAP_(NF)>10%;或24h HR≤70次/min,MAP_(NF)≤10%)及高风险组(24h HR>70次/min且MAP_(NF)≤10%),比较各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及FMD,探讨FMD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高风险组体质量指数(BMI)、24h HR显着高于低风险组与中风险组(均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着高于中风险组,而MAP_(NF)显着低于中风险组与低风险组(均P<0.05);中风险组24h HR显着高于低风险组(P<0.05),而MAP_(NF)显着低于低风险组(P<0.05)。高风险组FMD显着低于中风险组与低风险组(均P<0.05);而中风险组FMD与低风险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FMD与24h HR呈负相关(β=-0.170,P=0.044),与MAP_(NF)呈正相关(β=0.223,P=0.007);而与BMI、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韩笑,沈小梅[2](2018)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2016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高血压病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男50、女63)例,年龄(58.0±15.0)岁,检测FMD,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BPV参数[加权标准差(wSD)、平均实际变异(ARV)、标准差、变异系数]。将患者分为FMD正常组(FMD≥6%)和FMD异常组(FMD<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分析探讨FMD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FMD异常组的24h收缩压ARV、24h收缩压w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高于正常组[(11.5±2.8)比(10.1±2.0),(12.5±3.3)比(10.8±2.1),(11.4±4.6)比(8.8±2.0)mm Hg,均P<0.05]。FMD和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4h收缩压平均值及24h收缩压ARV、24h收缩压wSD、24h收缩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r=-0.328、-0.251、-0.223、-0.226、-0.322、-0.364、-0.329、-0.332、-0.318、-0.276、-0.253、-0.234,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MD与24h收缩压ARV(β=-0.386,P=0.001)、24h收缩压wSD(β=-0.404,P<0.001)、24h收缩压标准差(β=-0.341,P=0.002)、24h收缩压变异系数(β=-0.240,P=0.029)相关,与舒张压BPV无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与24h收缩压BPV明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祝艳秋,郭立苹,姜一农,程云鹏[3](2017)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根据IMT,将患者分为IMT增厚组(IMT≥1.0mm)与IMT正常组(IMT<1.0mm)。比较两组间背景资料及肱动脉FMD的差异,分析IMT与FMD的相关性。结果:IMT增厚组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IMT正常组[(61.78±10.86)岁∶(47.3±12.54)岁,P=0.000],而前者的FMD明显低于后者[(4.28±1.93)%∶(5.44±2.83)%,P=0.039];IMT与年龄呈正相关(r=0.627,P=0.000),与FMD呈负相关(r=-0.328,P=0.001),在校正年龄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β=-0.302,P=0.002)。结论:高血压患者FMD降低可能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韩笑[4](2017)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2016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高血压病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例,收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服用药物、心率等一般情况,计算体重指数(BMI),全部患者需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完善常规化验检查,利用UNEX EF 38G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测量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利用美国伟伦动态血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检查,通过24h ABPM收集的数据计算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参数[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加权标准差(weighted standard deviation,wSD)、平均实际变异(the average real variability,ARV)]。根据FMD将患者分为FMD正常组(FMD≥6%)和FMD异常组(FMD<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分析探讨FMD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13名患者包括男性50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57.98±14.98)岁。1.根据FMD分组:FMD异常组的收缩压ARV、收缩压wSD、夜间收缩压SD高于正常组[(11.53±2.85)比(10.07±2.02)mm Hg,(12.48±3.31)比(10.79±2.11)mm Hg,(11.45±4.64)比(8.85±2.00)mm Hg](均P<0.05)。2.相关性分析:FMD和年龄、BMI、同型半胱氨酸、收缩压平均水平及收缩压ARV、收缩压wSD、收缩压SD、白天收缩压SD、夜间收缩压SD、收缩压CV、白天收缩压CV、夜间收缩压CV明显相关(r=-0.328,-0.251,-0.223,-0.226,-0.322,-0.364,-0.329,-0.332,-0.318,-0.276,-0.253,-0.234,均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MD与收缩压ARV(β=-0.386,P=0.001)、收缩压wSD(β=-0.404,P<0.001)、收缩压SD(β=-0.341,P=0.002)、收缩压CV(β=-0.240,P=0.029)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与收缩压变异性独立相关。(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4-18)

张卫萍,郭统帅,褚超,谢冰清,董珍珍[5](2016)在《青年人群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年人群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相关性。方法对陕西汉中老君乡10个自然村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选取其中完成IMT、FMD、baPWV 3项检查,符合入排标准的30~45岁青年人群473名进行体格及生化指标检查。BP-203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超声检测IMT和FMD。应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aPWV与IMT、FMD的相关性。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FMD值较高[(10.28±4.25)%比(9.38±4.40)%,P<0.05],baPWV值较低[(12.26±2.05)m/s比(13.59±1.96)m/s,P<0.01],两者IM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FMD、baPWV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FMD和baPWV则呈负相关(r=-0.3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叁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等心血管病相关因素后,发现FMD是baPWV的影响因素(B=-8.689,P<0.01)。结论在本组青年人群中,baPWV和FMD呈负相关,而IMT与baPWV及FMD均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刘莉,叶鹏,Weissgerber,TL,Milic,NM,MilinLazovic,JS[6](2016)在《先兆子痫发生前、期间和发生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在先兆子痫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内皮功能障碍先于妊娠或是继发于妊娠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也不明确血管功能障碍在产后可持续多长时间、是否是先兆子痫与未来的心血管病发生关联的机制。该研究通过收集采用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检查内皮功能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王梅,王秀红,刘振东,赵颖馨,张华[7](2015)在《老年人餐后血糖对血流剪切力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人餐后2h血糖(2hPG)对颈动脉血流剪切力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健康体检者230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血糖正常组91例、血糖升高组75例及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64例。检测所有受试者颈动脉血流剪切力及肱动脉FMD。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组和糖尿病组平均剪切力、峰值剪切力和FMD明显降低(P<0.05)。与血糖升高组比较,糖尿病组平均剪切力[(0.76±0.14)Pa vs(0.84±0.16)Pa]、峰值剪切力[(1.65±0.42)Pa vs(1.83±0.41)Pa]和FMD[(9.32±2.71)%vs(10.85±3.10)%]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hPG及空腹血糖与平均剪切力、峰值剪切力及FMD呈负相关(P<0.01)。FMD与平均剪切力及峰值剪切力呈正相关(P<0.01)。在校正年龄、性别等相关混杂因素后,2hPG始终是影响平均剪切力、峰值剪切力及FMD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人2hPG与剪切力及FMD相关,2hPG升高可使剪切力下降,并导致FMD紊乱。(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8期)

杜丽娟[8](2013)在《血管回声跟踪评估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手动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技术和传统M型超声方法评估血流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的差异。方法①选取38例正常人群,其中19例首先应用ET技术评估FMD,并获得肱动脉基础内径、峰值内径等;间隔至少20分钟后应用传统方法再次测量FMD并获得以上数值;另外19例将两种方法先后顺序交叉后重复,比较两种方法所测各值的差异;②(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9-12)

张春艳[9](2012)在《40岁以上女性身体成分与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研究40岁以上女性身体成分和作为心血管早期的独立预测因子FMD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女性早期预防肥胖、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指导中老年女性科学健身提供实证支持。研究方法:受试者是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156名40岁以上的女性,通过问卷获取基本资料以及体力活动水平,通过实验室形态测试获取身高、体重和叁围指标、通过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获取骨密度和体成分各指标、以及通过超声检测获取FMD、基础(最大)直径、血流速度及时间等。问卷数据用e pidata录入,数据分析使用SPSS16.0.研究结果:40岁以上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1)全身及各个部位的骨密度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与部位有关,与40-44岁组相比,60岁以上组脊柱部位降幅最大(△=0.145g/cm2;p<0.01);(2)全身骨矿物质含量及瘦软组织含量均明显的下降,与40-44岁组相比,60岁以上组降幅分别为(△=374.1g,△=1600g;p<0.05);(3)与40-44岁组相比,60岁以上组肱动脉FMD出现了增龄性的下降,降幅为0.74%,但无显着性差异。基础直径、安静血流速度以及最大血流速度等出现了增龄性的增大;(4)FMD与身体成分之间相关性不明显,但是基础直径和最大直径与身体成分有相关性,特别是与全身瘦软组织含量呈负相关(r=-0.4和r=-0.39:p<0.01);(5)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对瘦软组织含量的影响最大,与体力活动缺乏组相比,体力活动水平较高组增幅为4.1kg。结论:(1)年龄增长是引起40岁以上女性身体形态和血管功能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体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40岁以上女性,瘦软组织含量和基础直径的关系提示瘦软组织含量的丢失对心血管事件的危害可能比脂肪堆积更为严重。(3)体力活动对血管功能的积极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身体各成分的含量而发挥其作用的。(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2-05-23)

李晓云,赵夏夏,苗英,杨国嵘,张燕玲[10](2010)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海拔人群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评价不同海拔高度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根据海拔高度不同,将716例分为A组(405例,1 500~2 900 m)及B组(311例,3000~3 800 m)。采用探头频率为7~12 MHz的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分别检测其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阻力指数(RI)、心率及血流介导血管舒张百分数(FMD)。结果:二组间肱动脉检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与A组相比,B组在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窄,血流量减少,FMD降低。两组间海拔高度与FMD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11,P<0.01)。结论:不同海拔高度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尤其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这可能与高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2016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高血压病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3(男50、女63)例,年龄(58.0±15.0)岁,检测FMD,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BPV参数[加权标准差(wSD)、平均实际变异(ARV)、标准差、变异系数]。将患者分为FMD正常组(FMD≥6%)和FMD异常组(FMD<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分析探讨FMD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FMD异常组的24h收缩压ARV、24h收缩压w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高于正常组[(11.5±2.8)比(10.1±2.0),(12.5±3.3)比(10.8±2.1),(11.4±4.6)比(8.8±2.0)mm Hg,均P<0.05]。FMD和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4h收缩压平均值及24h收缩压ARV、24h收缩压wSD、24h收缩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r=-0.328、-0.251、-0.223、-0.226、-0.322、-0.364、-0.329、-0.332、-0.318、-0.276、-0.253、-0.234,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MD与24h收缩压ARV(β=-0.386,P=0.001)、24h收缩压wSD(β=-0.404,P<0.001)、24h收缩压标准差(β=-0.341,P=0.002)、24h收缩压变异系数(β=-0.240,P=0.029)相关,与舒张压BPV无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FMD与24h收缩压BPV明显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祝艳秋,郭立苹,张英,姜一农,程云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盐敏感风险分层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的比较[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8

[2].韩笑,沈小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

[3].祝艳秋,郭立苹,姜一农,程云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7

[4].韩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D].山西医科大学.2017

[5].张卫萍,郭统帅,褚超,谢冰清,董珍珍.青年人群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

[6].刘莉,叶鹏,Weissgerber,TL,Milic,NM,MilinLazovic,JS.先兆子痫发生前、期间和发生后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

[7].王梅,王秀红,刘振东,赵颖馨,张华.老年人餐后血糖对血流剪切力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8].杜丽娟.血管回声跟踪评估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手动法对比[C].中华医学会第十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9].张春艳.40岁以上女性身体成分与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10].李晓云,赵夏夏,苗英,杨国嵘,张燕玲.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海拔人群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

标签:;  ;  ;  ;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论文-祝艳秋,郭立苹,张英,姜一农,程云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