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微抓捕器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王慧勇,罗建方[1](2019)在《新型国产冠状动脉内微抓捕器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技术中应用的早期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使用逆向介入技术时,利用新型国产微抓捕器在冠状动脉内抓捕逆向导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连续入选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CTO病变使用逆向介入技术时,逆向导丝体外化过程中应用新型国产微抓捕器12例患者。12例患者平均年龄66.8岁,平均CTO病变介入策略预测评分2.3分。12例患者中CTO病变位于右冠状动脉6例、左前降支6例。12例患者均是逆向导丝通过CTO后,由于各种原因逆向导丝反复不能进入正向指引导管内而使用新型国产冠状动脉内抓捕器辅助完成手术。结果利用新型国产微抓捕器在冠状动脉内抓捕逆向导丝平均耗时4.2 min,使用对比剂0 ml,术中术后无冠状动脉血管栓塞、穿孔、破裂、导丝不能松解等与使用新型国产抓捕器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新型国产微抓捕器在冠状动脉内抓捕逆向导丝是安全和高效的,但需要术者有丰富的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验和轻松驾驭相关器械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孟爽,石寰,毋建,黄榕翀,王欣[2](2019)在《舒张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指数评估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CTO)病变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功能的价值。方法对46例LVEF保留的单支CCTO病变患者及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A1组)和侧支循环良好组(A2组)。测量整体纵向舒张早期应变(GLSe)及应变率(GLSRe),整体纵向舒张早期应变率指数(GLSRe-DI)。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变量比较,除E/A和TR差异不具有显着性,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GLSRe-D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是评价LVEF保留的单支CCTO病变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手段,且对评估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吴亚新,杨祖芳,李宪伦[3](2019)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最难处理的冠状动脉病变之一。糖尿病易合并多血管及CTO病变,研究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重点讨论糖尿病合并CTO病变的流行病学、血糖与侧支循环的关系及诊治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11期)
余智祥,刘毅,易甫,陶凌,尹涛[4](2019)在《心功能不全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随着介入技术、器械和术者操作经验的提高,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成功率不断提升,一些有经验的术者成功率更是高达90%以上,已有越来越多的CTO患者接受PCI。EURO-CTO研究[1]显示CTO-PCI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IRCTO研究[2]也证实CTO-PCI可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正是基于这些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PCI指南已将CTO-PCI列为Ⅱa类推荐[3-5]。然而,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后长期缺血会导致部分心肌坏死或处于冬眠状态,导致心功能下降。CTO病变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即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范佳莉,鞠怡娇,赵欣,王明晗[5](2019)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评分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为闭塞血管段前向血流TIMI 0级且闭塞时间≥3个月的病变。建立一个有效预测CTO血运重建成功率的评分系统,有助于CTO患者获得最佳术后结果和长期预后。本文总结近年来具有影响力的一些评分系统,包括J-CTO、CL、PROGRESS、ORA、CT-RECTOR和KCCT评分等,并对其适用情况、评价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田新利[6](2019)在《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指导原则——全球专家共识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29日,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了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指导原则的全球专家共识文件,这个共识文件最初是在2018年召开的叁个CTO-PCI会议(CTO Summit、Multi-Level CTO、Euro-CTO)期间构想出来的,文件初稿由北美、欧洲和日本(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安明春,杨旭明[7](2019)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及临床获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目前仍是介入心血管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尽管目前在介入治疗技术上和临床获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开通病变的患者比例仍然很高,对开通病变策略选择尚无统一准则,且现今关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预后临床证据尚有争议。因此,本综述重点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行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目前介入治疗的策略、技术及临床获益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葛雷,葛均波[8](2019)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CTO PCI)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虽然CTO PCI整体手术成功率不高,但随着器械和技术的进展,在部分有经验的中心其手术成功率则较高。联合治疗流程图和亚太CTO俱乐部CTO PCI流程图有许多富有见地的推荐,但是这两个流程图在国内使用比例不高,中国CTO俱乐部(CTOCC)根据我国CTO PCI临床实践制定了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CTO PCI流程图。本文对当前CTO PCI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阐述。(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5期)
胡光欣,李奔,赵停婷,马列,徐清斌[9](2019)在《逆向技术用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行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资料,探讨逆向技术常见失败原因。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使用逆向技术的CTO-PCI患者共47例,其中包括逆向失败组15例,逆向成功组32例。分析其J-CTO评分、成功率和失败率及其原因。结果失败组平均J-CTO评分较高为(2.73±0.6)分,成功组(2.34±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且失败组中J-CTO评分≥3分比例显着高于成功组(80.0%比34.4%,P=0.040),但J-CTO评分2分显着低于成功组(13.3%比59.4%,P=0.030)。右冠状动脉为主要靶血管(36/47,76.6%),逆向侧支中高达91.4%(43/47)的患者选用室间隔支。失败组中CC分级0级显着高于成功组(46.7%比9.4%,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失败组中33.3%患者直接使用逆向技术,66.7%患者因前向技术失败转为逆向技术。而成功组中直接逆向为12.5%,前向失败转逆向占87.5%。失败组中反向控制性前向与逆向内膜下寻径(rCART)技术的使用率显着低于成功组(20.0%比65.6%,P=0.005),延长导管使用比例显着低于成功组(6.7%比53.1%,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例失败患者中逆向导丝不能通过侧支4例(26.7%);逆向导丝未能通过CTO病变5例(33.3%),其中包括2例直接r CART失败,1例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下r CART失败,1例IVUS引导下未能找到CTO开口失败,1例因闭塞段严重钙化导丝未能通过;3例(20.0%)因微导管不能通过CTO病变失败;2例因并发症终止手术,其中包括1例(6.7%)因术中逆向Knuckle导丝后出现心脏压塞终止手术,另1例因间隔支破裂,使用凝胶海绵封堵后失去逆向通路;1例患者因腰椎疾病不能坚持手术。结论逆向CTO-PCI失败主要原因为逆向导丝未能通过CTO病变,逆向导丝不能通过侧支,rCART失败,微导管不能通过CTO病变,手术并发症终止等。(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杜俣,张建维,韩红亚,郭永和,赵迎新[10](2019)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导丝断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反复胸痛40 d"于2016年10月18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患者自诉40 d前劳累时出现胸骨后及心前区针刺样疼痛,持续10 min后自行缓解,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心悸、无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此后症状反复发作,情况同前。37 d前于外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叁支病变,其中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中段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首先于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LCX)置入一枚支架,随后尝试开通LAD CTO失败,具体过程不详。术后患者自诉症状较前稍缓解,但仍间断胸痛发作,遂转至本院。入院查体:心率56次/分,血压110/(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CTO)病变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功能的价值。方法对46例LVEF保留的单支CCTO病变患者及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A1组)和侧支循环良好组(A2组)。测量整体纵向舒张早期应变(GLSe)及应变率(GLSRe),整体纵向舒张早期应变率指数(GLSRe-DI)。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变量比较,除E/A和TR差异不具有显着性,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A2组GLSRe-D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是评价LVEF保留的单支CCTO病变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手段,且对评估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王慧勇,罗建方.新型国产冠状动脉内微抓捕器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技术中应用的早期经验[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2].孟爽,石寰,毋建,黄榕翀,王欣.舒张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指数评估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3].吴亚新,杨祖芳,李宪伦.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合并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19
[4].余智祥,刘毅,易甫,陶凌,尹涛.心功能不全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进展[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5].范佳莉,鞠怡娇,赵欣,王明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评分系统[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
[6].田新利.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指导原则——全球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7].安明春,杨旭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及临床获益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8].葛雷,葛均波.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进展[J].心电与循环.2019
[9].胡光欣,李奔,赵停婷,马列,徐清斌.逆向技术用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10].杜俣,张建维,韩红亚,郭永和,赵迎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导丝断裂1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标签:慢性完全闭塞; 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微抓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