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蒺藜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蒺藜果,呋甾皂苷,结构鉴定,含量测定
蒺藜果论文文献综述
金银花[1](2013)在《蒺藜果呋甾型皂苷类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材蒺藜为蒺藜科蒺藜属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果实。蒺藜果实中主要含有皂苷、生物碱、黄酮、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化合物,蒺藜具有平肝解郁、活血、明目、止痒等功效,主要用于头痛眩晕、乳闭乳痛、风疹瘙痒等症。药理研究表明,蒺藜具有抗菌、抗癌、利尿等作用,尤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较突出的疗效。本文利用水煎煮、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柱层析(硅胶、ODS)以及制备液相等手段,从蒺藜果实中分离出12种呋甾型皂苷类成分,利用NMR、MS等波谱学手段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本文还建立了蒺藜果中化合物JYH-D即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12-酮-3β,22,26-叁醇的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蒺藜药材中该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一、呋甾型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1.1提取将干燥蒺藜果30kg粉碎,用10倍水煎煮,煎煮时间分别为1.5h、1h、0.5h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过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吸附,用去离子水洗至无色,分别用40%和90%的乙醇溶液洗脱,收集40%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得到蒺藜总呋甾皂苷280g。1.2分离纯化取蒺藜总呋甾皂苷以乙酸乙酯-乙醇-水(2:1:0.3)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1、2、3叁个部分。取2部分继续进行硅胶柱层析,以乙酸乙酯-乙醇-水(5:4:0.5)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得到4、5两个部分。取5部分进行ODS柱层析,以丙酮-水(1:2~1.2:1)为洗脱液梯度洗脱,共分得Fr-1~Fr-10十个部分。取Fr-3部分用制备液相分离,以16%的乙腈-水溶液为洗脱液洗脱,流速为2ml/min,分得单体F和G,标记为JYH-F和JYH-G。取Fr-4部分用制备液相分离,以18%的乙腈-水为洗脱液洗脱,分得单体B、C、D和Fr-4',单体分别标记为JYH-B、 JYH-C、 JYH-D。进一步用制备液相分离Fr-4'部分,以17%的乙腈-水为洗脱液洗脱,分得单体K,标记为JYH-K。Fr-5~Fr-10部分,分别以不同比例的丙酮-水为洗脱液反复进行ODS柱层析和以不同比例的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制备液相分离,依次得到单体L、A、J、I、H、E,分别标记为:JYH-L、JYH-A、JYH-J、JYH-I、JYH-H和JYH-E。1.3、结构鉴定通过NMR,MS等波谱学手段,结合理化性质并与文献对照,鉴定了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12-酮-3β,22,26-叁醇(JYH-A);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12-酮-3β,22,26-叁醇(JYH-D);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3β,-22α-26-叁醇,即蒺藜皂苷A(JYH-E);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12-酮-2α,3β,22α,26-四醇(JYH-F);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12-酮-2α,3β,22α,26-四醇(JYH-G);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3β,-22α-26-叁醇(JYH-J)。以上化合物中JYH-J为新化合物。二、蒺藜果中JYH-D的含量测定2.1仪器、药材及试剂仪器:安捷伦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Alltech2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药材:本实验所用的蒺藜果购自安徽亳州,经吉林大学药学院张静敏教授鉴定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果实。试剂:乙腈(色谱纯),二次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2方法与结果2.2.1色谱及检测器条件:色谱柱为COSMOSIL C18-MS-II(4.6×250mm,5μm);以乙腈-水(15.5:84.5~40:60)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为25°C;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4°C,气体(空气)压力2.15bar;放大系数:1;撞击器:关闭。2.2.2线性范围化合物JYH-D在4.00μg~20.00μg之间,对照品峰面积y(logS)与对照品进样量x(log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5170x+0.2567,R2=0.9994。2.2.3精密度取浓度为0.25mg.mL-1的JYH-D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测定JYH-D的峰面积,其RSD值为0.51%,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2.2.4稳定性同一个样品溶液每隔2小时进样一次,计算其峰面积RSD值,在0~10小时内为0.91%,提示样品溶液在10小时内稳定。2.2.5重复性6份样品溶液中JYH-D含量的RSD为0.47%。2.2.6回收率JYH-D的平均回收率为97.02%,RSD=1.05%。以上方法学考察实验结果证明,本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经测定,干燥蒺藜果中化合物JYH-D的平均含量为0.027%。(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4-01)
单体强[2](2012)在《蒺藜果皂苷元组成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蒺藜果总皂苷水解产物的活性及皂苷元的组成,分离鉴定皂苷元的结构。方法:采用血瘀模型观察总苷元对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总苷元对小鼠的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传统化学方法和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包括硅胶柱色谱、TLC、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蒺藜果中的甾体皂苷元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水解产物中总苷元的含量。结果:实验表明,总苷元中、低剂量组血浆比粘度与血瘀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总苷元高剂量组全血比粘度(中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总苷元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从总苷元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并进一步通过现代波谱技术(~1H NMR,~13C NMR,APCI-MS,NOESY,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替告皂苷元(Ⅰ),海柯皂苷元(Ⅱ),吉托皂苷元(Ⅲ),曼诺皂苷元(Ⅳ),(23S,24R,25R)-5a-螺甾-3β,23,24叁醇(Ⅴ),(25R)-螺甾-5(6)-烯-3β,12-二醇(Ⅵ),(25R, S)-螺甾-5(6)-烯-3β,12-二醇混合物(Ⅶ),(25R, S)-螺甾-3β,12二醇混合物(Ⅷ),鲁斯可皂苷元(Ⅸ)。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水解产物总苷元的含量,达50%以上。结论:蒺藜果总苷元能降低血瘀大鼠全血比粘度,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总水解物含有苷元达50%以上,其中以替告皂苷元,海柯皂苷元,吉托皂苷元叁种皂苷元为主。(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4-01)
龚玉萍[3](2011)在《蒺藜果总皂苷肠内菌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蒺藜果总皂苷体外人肠内菌代谢和大鼠体内代谢,分析蒺藜果原形皂苷及代谢后产物的变化情况,分离鉴定蒺藜果总皂苷的体外肠内菌代谢产物。探索蒺藜果甾体皂苷结构与代谢产物的相关性,为阐明蒺藜果总皂苷在体内代谢过程和真正起药效作用的成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离体培养和血液分析的方法研究健康人肠道菌群和大鼠肠道对蒺藜果总皂苷的代谢情况,通过TLC和HPLC-ELSD、HPLC-APCI-MS分析手段,检测了蒺藜果总皂苷经离体人肠内菌代谢和大鼠体内代谢产物。通过富集培养、硅胶柱分离、TLC、HPLC-ELSD等色谱技术,从蒺藜果总皂苷肠内菌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代谢产物,并进一步通过化学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1~H NMR,(13)~C NMR,APCI-MS,HPLC-MS等)鉴定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在蒺藜果总皂苷人肠内菌代谢产物检测到海柯皂苷元、曼诺皂苷元、海柯酮皂苷元、25R-螺甾-3,5二烯-12酮苷元、鲁斯可皂苷元、吉托皂苷元、薯蓣皂苷元、25R-螺甾-3,5二烯苷元、绿莲皂苷元9种皂苷元。在蒺藜果总皂苷大鼠体内血清中检测到25R-螺甾-3,5二烯-12酮苷元、海柯酮、海柯皂苷元、25R-螺甾-4烯-2,3-二羟-12酮苷元4个皂苷元。从蒺藜果总皂苷人肠内菌体外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为:十九烷酸(Ⅰ)、替告皂苷元(Ⅱ)、海柯皂苷元(Ⅲ)、吉托皂苷元(Ⅳ)、曼诺皂苷元(Ⅴ)。结论:通过对蒺藜果总皂苷肠内菌体外代谢产物及大鼠血中代谢产物的分析鉴定,表明蒺藜果总皂苷经过人肠内菌体外培养及大鼠体内代谢,主要代谢成极性较小的苷元等成分。此外,我们发现HPLC-ELSD图谱中显示血清中含有极性小的苷元成分,随着代谢时间的增加,在代谢1小时时出现一个色谱峰,6小时该色谱峰减弱,该色谱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动态变化过程。该成分有待进一步分析鉴定。(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01)
殷宗元[4](2011)在《蒺藜果中螺甾型皂苷类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将蒺藜果实以85%的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水稀释,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先用45%乙醇洗脱,再用95%乙醇洗脱得到螺甾型皂苷的混合物,通过硅胶、ODS柱层析分离,共分离出9个单体化合物,利用IR、ESI-MS、1H NMR, 13C NMR等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为: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毗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Terrestrosin D);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Tribulosin);吉托皂苷元-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TerrestrosinE);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毗喃半乳糖苷(Terrestrosin C);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毗喃半乳糖苷(Terrestrosin B);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半乳糖基- (1→2) -O-[β-D-吡喃木糖基- (1→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Gitonin);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 -β-D-吡喃半乳糖苷(hecogenin 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替告皂苷元-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TerrestrosinA);吉托皂苷元-3-D-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F-gitonin)。此外,本文还建立了蒺藜中Terrestrosin D的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察,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本文研究结果为完善蒺藜果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4-01)
杨俊英,徐雅娟,王丽丽[5](2011)在《蒺藜果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果实中呋甾皂苷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利用各种现代分离技术,包括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技术,从中药蒺藜果中分离出2种呋甾皂苷类成分,并进一步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呋甾皂苷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5R-5α-呋甾-Δ20(22)-烯-12-酮-3β,26-二醇-26-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和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20(22)-烯-2α,3β,26-叁醇-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Ⅱ)。均为已知化合物。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准确。(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1年04期)
杨俊英[6](2009)在《蒺藜果呋甾皂苷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果实中呋甾皂苷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从中选定一种呋甾皂苷作为对照品,并建立该呋甾皂苷含量测定方法,为蒺藜药材的质量提供方法控制。方法:利用各种现代分离技术,包括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技术,从中药蒺藜果中分离呋甾皂苷类成分,并进一步通过现代波谱技术(1H NMR,13CNMR,ESI-MS,HMBC,HMQC)鉴定呋甾皂苷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蒺藜皂苷K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从蒺藜果中分离5个呋甾皂苷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了4个呋甾皂苷的结构。4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烷-20(22)-烯-12-酮-2α,3β,26-叁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Ⅰ);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烷-20(22)-烯-12-酮-3β,26-二醇-3- O-β-D-吡喃半乳糖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Ⅱ);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S)-5α-呋甾烷-20(22)-烯-12-酮-3β,26-二醇-3 -O-β-D-吡喃半乳糖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Ⅲ);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5R)-5α-呋甾烷-20(22)-烯-2α,3β, 26-叁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Ⅳ)。其中选择含量较高纯度在98 %以上的蒺藜皂苷K为对照品,方法学考察证明蒺藜皂苷K在1.1~5.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1),平均回收率为95.76 % (n = 6),RSD = 0.50 %。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5个化合物中,选定化合物Ⅲ(蒺藜皂苷K)作为对照品,建立了蒺藜皂苷K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解生旭,徐暾海,韩冬,赵宏峰,司云珊[7](2009)在《蒺藜果中蒺藜呋甾皂苷B的HPLC-ELSD法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法(HPLC-ELSD)测定蒺藜呋甾皂苷B的方法。方法色谱柱Vp-ODSC18柱,柱温40℃,流动相:乙腈-水(26∶74)→(28∶72)→(31∶69)→(50∶50)梯度,体积流量1mL/min,温度:105℃,气体流量:3.0mL/min。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10.0μg,r=0.9973,平均回收率为96.68%。结论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蒺藜药材中该成分的定量测定。(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09年02期)
解生旭,徐暾海,韩冬,赵宏峰,司云珊[8](2008)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蒺藜果中呋甾总皂苷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蒺藜果中呋甾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蒺藜呋甾皂苷B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18 nm处测定蒺藜果中呋甾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测得蒺藜呋甾皂苷B的线性范围为326.2~471.1μg,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为1.3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蒺藜药材和蒺藜总皂苷制剂中该成分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李波,徐雅娟,张志强,仝岚,邸琳[9](2008)在《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mRNA、Bax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舒血宁组、蒺藜果皂苷低剂量组和蒺藜果皂苷高剂量组。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4h制成脑缺血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Bax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m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阳性药物组和蒺藜果皂苷高、低剂量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蒺藜果皂苷高、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的Bax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蒺藜果皂苷能够保持线粒体膜电位,增加Bcl-2mRNA的表达而降低Bax mRNA的表达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李波,张志强,邸琳,仝岚,刘新宇[10](2008)在《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探讨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舒血宁组、蒺藜果皂苷高剂量组和蒺藜果皂苷低剂量组。线栓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24h制成脑缺血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阳性药物组和蒺藜果皂苷高、低剂量组,而模型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阳性药物组和蒺藜果皂苷高、低剂量组(P<0.05)。结论蒺藜果皂苷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而降低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本文来源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08年03期)
蒺藜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蒺藜果总皂苷水解产物的活性及皂苷元的组成,分离鉴定皂苷元的结构。方法:采用血瘀模型观察总苷元对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总苷元对小鼠的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传统化学方法和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包括硅胶柱色谱、TLC、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蒺藜果中的甾体皂苷元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水解产物中总苷元的含量。结果:实验表明,总苷元中、低剂量组血浆比粘度与血瘀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总苷元高剂量组全血比粘度(中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总苷元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从总苷元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并进一步通过现代波谱技术(~1H NMR,~13C NMR,APCI-MS,NOESY,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替告皂苷元(Ⅰ),海柯皂苷元(Ⅱ),吉托皂苷元(Ⅲ),曼诺皂苷元(Ⅳ),(23S,24R,25R)-5a-螺甾-3β,23,24叁醇(Ⅴ),(25R)-螺甾-5(6)-烯-3β,12-二醇(Ⅵ),(25R, S)-螺甾-5(6)-烯-3β,12-二醇混合物(Ⅶ),(25R, S)-螺甾-3β,12二醇混合物(Ⅷ),鲁斯可皂苷元(Ⅸ)。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水解产物总苷元的含量,达50%以上。结论:蒺藜果总苷元能降低血瘀大鼠全血比粘度,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总水解物含有苷元达50%以上,其中以替告皂苷元,海柯皂苷元,吉托皂苷元叁种皂苷元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蒺藜果论文参考文献
[1].金银花.蒺藜果呋甾型皂苷类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单体强.蒺藜果皂苷元组成及活性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
[3].龚玉萍.蒺藜果总皂苷肠内菌代谢产物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
[4].殷宗元.蒺藜果中螺甾型皂苷类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
[5].杨俊英,徐雅娟,王丽丽.蒺藜果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
[6].杨俊英.蒺藜果呋甾皂苷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7].解生旭,徐暾海,韩冬,赵宏峰,司云珊.蒺藜果中蒺藜呋甾皂苷B的HPLC-ELSD法测定[J].中草药.2009
[8].解生旭,徐暾海,韩冬,赵宏峰,司云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蒺藜果中呋甾总皂苷含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
[9].李波,徐雅娟,张志强,仝岚,邸琳.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
[10].李波,张志强,邸琳,仝岚,刘新宇.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疾病控制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