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汉臣论文-王瑜

苏汉臣论文-王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苏汉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婴戏图风俗画,秋庭婴戏图

苏汉臣论文文献综述

王瑜[1](2019)在《论苏汉臣《秋庭婴戏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风俗画中以婴戏题材的画作最具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苏汉臣最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民俗画家,其作品《秋庭婴戏图》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从苏汉臣《秋庭婴戏图》的画面布局、画面的上色,造型的特点以及趣味营造四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和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0期)

张燕姿[2](2019)在《基于《山海经》和苏汉臣款《搜山图》的神怪异兽造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怪异兽文化源远流长,应运用到实践中以实现生产型保护,本文通过对《山海经》和苏汉臣款《搜山图》的神怪异兽造型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陶瓷球形关节玩偶的平面设计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7期)

史梦龙[3](2019)在《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汉臣(一〇九四―一一七二),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画家。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任画院待诏,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复职,南宋孝宗隆兴初年(一一六叁)任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释道人物,臻妙;尤擅稚童。他所绘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秋庭戏婴图》,绢本,设色,纵一九七点五厘米,横一〇八点七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描绘了深秋时节两名(本文来源于《书与画》期刊2019年06期)

林美舒[4](2019)在《儿童人物画研究文献综述——以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笔人物画作为古代绘画中最先发展成熟的画科之一,当中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创作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方向。如唐代的张萱《捣练图》、周文矩《宫中图》都是较早出现儿童形象的作品,在这两幅作品当中儿童都是神情灵活,为画面增添了数分生活气息。宋代以儿童为主角的绘画作品,可以参见当期优秀的儿童画题材画家,如苏汉臣、陈宗训、李嵩、刘松年等。元代的儿童题材工笔人物画较少,基本沿袭了宋代的范式。明代时期则在继承宋代的基础之上又向前发展,如仇英《汉宫春晓图》中亦有涉及儿童形象造型。清代的儿童绘画又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如金廷标的《冰戏图》等采用意象手法,注重描绘儿童形象的特殊神气,塑造各阶层儿童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来反映出诗意盎然的世俗生活。(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韦文翔[5](2018)在《略论苏汉臣婴戏题材绘画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婴戏图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题材之一,主要描绘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玩耍嬉戏等一些场景,以此来展现和反映社会中的生活内容、时代中的风俗状态。虽然将此题材放置在传统人物画题材中来看,其在作品数量、画家数量上所占有的比重不大,但若在展现社会风貌、时代特色、历史信息等方面,婴戏题材则有着不同寻常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在历代人物画发展中,几乎都有以(本文来源于《美术》期刊2018年12期)

张娜[6](2018)在《苏汉臣婴戏题材风俗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传统艺术绘画史上,其中,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人物题材的绘画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则阐述人物画中的婴戏题材风俗画。在绘画史上的记载中,孩童绘画很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在生活的打磨中和岁月侵蚀的发展中,孩童题材绘画到了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宋代以苏汉臣为首的画家,他们结合了当时宋代时期的社会发展,使自己的绘画逐步的走向世俗化的发展,而苏汉臣的作品完全可以体现这一点。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汉臣婴戏题材风俗画的选题意义和目的、研究现状、选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婴戏题材风俗画概述,第叁部分是对苏汉臣婴戏题材风俗画的内容做了解和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对苏汉臣婴戏题材风俗画的艺术特色一一分析,审美特点和理论支持等。第五部分则阐释了苏汉臣婴戏题材风俗画的价值及现实意义。最后是自己的总结与感悟:艺术是真实与虚化的结合,而我们当下的艺术,缺少是传统绘画中的灵魂,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和吸取传统的东西。使自己的创作作品源于生活。(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顾婕[7](2017)在《孩童嬉戏最是动人心——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丹青讵止传神诩,寓意原存相让风。这首诗是清高宗题写在宋代画家苏汉臣的传世之作《秋庭戏婴图》上的作品,是对苏汉臣这幅画作最好的解读和最大的肯定。绢本设色卷轴《秋庭戏婴图》,描画的是孩童嬉戏的场景。画中,庭院角落里有两个孩童正围着小圆凳,全神贯注地玩着推枣磨的游戏。穿红衣的男童头顶一绺黑发,认真得连自己的外衣滑(本文来源于《初中生世界》期刊2017年35期)

戴子喻[8](2017)在《苏汉臣款《搜山图》创作意图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苏汉臣款《搜山图》中的人物形象及服饰的研究,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了探究。发现了作者对于画中人物形象和服饰进行了主观处理:二郎神部从在形象上表现出残忍、冷酷和丑陋的一面,在服饰上体现出辽金元等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特征;而妖怪在形象上表现出无助、恐惧和绝望的一面,在服饰上体现出宋代汉式服饰的特征。因而发现了苏汉臣款《搜山图》并不是一幅单纯描绘神话传说的画作,而是一幅隐喻、讽刺画。它可能隐喻了宋代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激烈矛盾和冲突,并对当时的时局进行了讽刺。(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中)》期刊2017年07期)

党秦鲁[9](2017)在《浅析宋代婴戏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婴戏图作为中国风俗画或者人物画当中一个比较小的门类,近年来得到学界关注。《百子嬉春图》是宋代苏汉臣的一幅婴戏图代表作品。通过研究《百子嬉春图》,力图能够以点带面,更加清晰、细致的了解宋代婴戏图的背后的人文风俗、审美意涵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婴戏图的概述出发,分别对婴戏图的内涵,婴戏图的历史以及宋代婴戏图繁荣的原因进行梳理。第二部分是对苏汉臣与《百子嬉春图》的分析,将《百子嬉春图》分为了庭院前景、庭院后景、亭台活动场景,在对其一一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与宋代婴戏其它作品进行对比,以寻找宋代婴戏图在画面内容题材上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第叁部分是对《百子嬉春图》的审美分析,分别从艺术语言,佛教文化,雅俗共赏等叁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第四部分是总结归纳宋代婴戏图对后世的影响。本文以《百子嬉春图》为主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引证、综合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由此对宋代婴戏图有了更具体细致的认识。婴戏图不仅体现了宋人高超的技艺,更寄托了人们对平淡纯真的向往,婴戏文化所蕴含的宝贵艺术价值更是值得我们去探索发现。(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0)

尹忠慧[10](2017)在《从苏汉臣《长春百子图》浅论“全景式”构图的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是表现婴戏题材的集大成者,在中国美术史上,将特意描绘孩童游戏为题材的人物画画作称为“婴戏图”,其主要特点是刻画孩童嬉戏、游玩的场景。自从进入学习中国画人物画学业以来,个人于生活体味和兴趣也一直比较关注婴戏图这一题材,在毕业论文中本人选择了宋代苏汉臣的作品《长春百子图》为研究对象,主要拟从它的全景式构图为研究方向,探讨此构图对于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画家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中,如何运用全景式构图方法,使之成为宋代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幅重要画作并启迪后世,值得深究。《长春百子图》中,其巧妙的动态样式和陈设布局,让每一个人物都得到传神和精彩的表达。亭台楼阁的巧妙安排,四时景象的时空统一,其典雅的设色,虚实相生的意蕴,群体式形象的出现,诗意的追求,这些鲜明的绘画特点,与它全景式构图和意境营造也很好地契合了散点式透视的原理,即为大场景的叙事形式做了充分的铺垫,这形成了《长春百子图》的全景式构图的独特表现特长与魅力。这种构图方式的绘画作品在北宋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得到展现,其画面饱满,场面宏大,市井人物形象生动,建筑庭院众多,画面中给人以无限的真实感和想象空间。这些都是宋代绘画中全景式构图之美,这种具有独特的中国式构图,相对西方的焦点透视,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精神与画理的独特性,对后世的绘画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代,西方绘画被大量引进,传统绘画中优秀的意象表现、构图方式,有所丢失与式微,表现在绘画构图形式普遍趋于愈加简疏以至简易单调。有的更强调写实的特征而忽略了绘画构图的自在的创造性和意境的表现力,缺少跨越时空统一的大场景的展现,欠缺群体式的人物生动的画面组合,丰富样式是结合艺术形式的缺失。笔者认为,通过对《长春百子图》中全景式构图的分析,将对于警示当代的中国绘画着重一味描绘现实,截取局部的边角式构图有着很好的调适作用。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中国绘画的理论和中国绘画的精髓,与西方绘画有着天然的区别。晋代谢赫的“六法”论中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绘画的精神精髓。“六法”中关于经营位置的描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全景式构图的解读和思考,希望找出其对于当代绘画的创作表现内容及构图手法,得出借古开今的一种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安美术学院》期刊2017-03-01)

苏汉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神怪异兽文化源远流长,应运用到实践中以实现生产型保护,本文通过对《山海经》和苏汉臣款《搜山图》的神怪异兽造型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陶瓷球形关节玩偶的平面设计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苏汉臣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瑜.论苏汉臣《秋庭婴戏图》[J].艺术品鉴.2019

[2].张燕姿.基于《山海经》和苏汉臣款《搜山图》的神怪异兽造型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3].史梦龙.苏汉臣《秋庭戏婴图》[J].书与画.2019

[4].林美舒.儿童人物画研究文献综述——以苏汉臣《秋庭戏婴图》为例[J].艺术科技.2019

[5].韦文翔.略论苏汉臣婴戏题材绘画的艺术特色[J].美术.2018

[6].张娜.苏汉臣婴戏题材风俗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7].顾婕.孩童嬉戏最是动人心——苏汉臣《秋庭戏婴图》赏析[J].初中生世界.2017

[8].戴子喻.苏汉臣款《搜山图》创作意图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7

[9].党秦鲁.浅析宋代婴戏图[D].青岛科技大学.2017

[10].尹忠慧.从苏汉臣《长春百子图》浅论“全景式”构图的当代启示[D].西安美术学院.2017

标签:;  ;  

苏汉臣论文-王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