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玲(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卫生院浙江金华321035)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9-037-02
【摘要】笔者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中,融入心理卫生服务的内容,促进了患者的社区康复。
因此,提出了建立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模式的设想,并认为坚持预防为主,建立社区心理卫生三级与模式既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也将有效促进医学模式的科学发展,应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基础、以提高全体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的基层卫生服务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之一[1]。浙江省从2005年8月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及时建立了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每服务1500~2000人口的标准配备一名社区责任医生及或护士。我们在具体的服务内容中,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残疾人等重点对象开展定期随访管理,同时把心理卫生服务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框架中,通过社区心理护理拉近医护人员和受服务人群之间的距离,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社区康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模式的设想建议如下,供大家参考。
1心理卫生服务三级预防的概念
心理卫生运动的持续发展使人们对心理卫生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提出了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理论”。一级预防是指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知识,防止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及早发现心理疾病并提供心理和医学干预。三级预防是防止精神异常转为慢性,使患者尽快回到社会生产和独立自主的生活中来,同时对已进入慢性期的病人设法减轻其残疾程度,适当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2]。“三级预防”的方针把防和治结合起来,对心理卫生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三级预防模式的组织管理
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模式是基于疾病的三级预防理论,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为主导,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街道、居委会等社区为依托,以社区责任医师或护士服务为业务骨干,以心理卫生知识宣教、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综合模式。通过三级预防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综合服务,变服务病人为服务全人群,变间断服务为连续服务,提供包括心理卫生服务在内的全面、有效、价廉、质优、连续、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
2.1组建心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牵头,综合卫生、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组成,安排所需经费,制定相关政策。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提供保障,为心理卫生服务的科学发展搭建坚实的平台。
2.2业务管理机构分级
2.2.1三级业务机构:以市级心理卫生中心为第三级干预网络,其基本功能是为二级服务网络和辖区内的各级单位提供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支持,开展高层次的心理卫生干预研究,制定心理卫生服务发展规划。
2.2.2二级业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第二级干预网络:与街道、居委会等社区相互合作,履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工作职责。
2.2.3一级业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第一级干预网络:以社区医师或护士为业务骨干,与社区干部协作,指导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宣教、心理健康普查,发挥居委会社区健康促进组织的作用,调动社区居民的自我心理防卫功能,使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居民之间的桥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将村卫生室纳入第一级干预网络。
3运行模式
社区心理卫生三级干预模式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与社区管理工作的高度结合,通过因地制宜的网络模式促进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三级模式是多层次、立体性、互动性的综合模式,其运行从三个层面进行。
3.1一级干预网络
一级干预网络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医师团队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民间团体共同组成的心理卫生宣教工作队伍,结合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通过社区心理卫生宣传专栏、宣传资料发放、举办讲座等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和保健意识,加强社区和谐心理环境建设,尽可能消除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同时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普查、建档,收集辖区居民的心理卫生信息,科学评估社区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动态掌握整个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重点对象进行跟踪随访,及时联络和上报二级干预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2二级干预网络
二级干预网络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由社区培养的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三级干预网络下派到社区的专业人员、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将心理卫生服务有机的整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通过由心理卫生知识的社区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使社区中有心理障碍的群体得到及时的疏导、调整,预防更严重心理障碍的产生。二级干预网络具备了鉴别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能力,承担社区心理卫生疾病的双向转诊功能。
3.3三级干预网络
三级干预网络是以市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市级心理卫生协会为依托,由具有医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精神科医师、心理医师组成的专业咨询、治疗团队,承担对二级干预网络进行系统的业务指导职责,接受二级干预网络转诊的心理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将恢复期病人转回社区,建立家庭病床,定期回访,指导家庭康复和维持治疗,并帮助病人进行心理社会功能训练。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社区卫生现状,我们认为坚持预防为主,建立社区心理卫生三级预防模式应是今后的发展趋势[3]。将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活动与个别心理卫生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满足居民对心理卫生的需要,降低心理精神疾病的医疗成本,既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也将有效促进医学模式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
[2]杨凤池.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49-850.
[3]吴俊平,李雁.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