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木兰论文-顾地周,禚畔全,张力凡,王秋爽,张学士

小花木兰论文-顾地周,禚畔全,张力凡,王秋爽,张学士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花木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花木兰,种子,激素,变温层积

小花木兰论文文献综述

顾地周,禚畔全,张力凡,王秋爽,张学士[1](2015)在《激素处理和变温层积对小花木兰种子形态后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花木兰种子为供试材料,通过多因子交叉重复实验对影响小花木兰种子形态后熟的主要因素及其水平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种子在6-BA 1.30~1.40 mg·L-1和2,4-D 2.00~2.20 mg·L-1混合溶液浸泡3 d,种子与河砂(1∶4)混合后进行100~114 d的变温处理,白天温度为18±2℃,处理8 h,夜间温度为7±2℃,处理16h,心形胚发生率97.8%,子叶胚发生率95.6%,种子发芽率98.0%。本研究完成了小花木兰种子的形态后熟,该技术适合于小花木兰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徐卫红,郭连金[2](2012)在《叁清山小花木兰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了叁清山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天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利用谱分析研究了小花木兰种群的更新动态.结果显示:(1)叁清山小花木兰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Ⅱ型;(2)小花木兰死亡率和消失率趋势一致,均在Ⅳ和Ⅸ龄级出现峰值;(3)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叁清山小花木兰种群中树数量出现锐减现象;(4)谱分析显示,小花木兰种群动存在Ⅸ龄级小周期波动,这一波动与小花木兰进入生理衰老期有关.(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雷传桃[3](2011)在《“小小花木兰”张欣怡,3岁扛起凄苦的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央视春晚,亿万观众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高唱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的3岁小女孩张欣怡,一致认为她是戏曲小神童,是春晚最给力的小演员。谁也不会想到,张欣怡出生不到百天,就失去了父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两岁半起,她开始登台演出,只为给身患绝症的姥姥和体弱多病的妈妈筹措医药费……(本文来源于《大江周刊(焦点)》期刊2011年03期)

于小丽,褚磊,甄泉,陈明林,刘登义[4](2007)在《小花木兰居群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小花木兰居群的繁殖生物学,对其居群结构、访花昆虫、人工授粉、繁殖体及其散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花木兰在群落中常处于伴生从属地位,居群结构老龄化.自然状态下,小花木兰结实率为60.0%,结籽率为13.1%;去花被处理的花朵结实率和结籽率分别下降至36.0%和7.2%;去雄自然授粉的结实率为64.0%,结籽率为11.7%;两种人工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86.0%、84.0%,结籽率分别为27.0%和32.2%;主要访花昆虫为鞘翅目甲虫类和蜜蜂,鞘翅目甲虫的传粉效率在6.72-10.48,蜜蜂为32.58;自然状态下,单个果实出种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6.53,而两种人工授粉处理出种量变异系数分别为16.34,15.96.繁殖体的散布途径有:重力散布、溪流散布、动物散布.(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王立龙,王广林,黄永杰,李晶,刘登义[5](2006)在《黄山濒危植物小花木兰生态位与年龄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黄山风景区濒危植物小花木兰(Magnolia seiboldii)分布群落的样地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小花木兰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迭和小花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分别用Levins和Shannon weiner两指数测得的主要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结果基本一致;重要值大的种群一般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生态位重迭与生态位宽度有关,具较宽生态位的种群一般与其他种群具有较高的生态位重迭,另外,具有相似生境要求和相似生物学特征的种群间也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迭,如都是耐荫种的小花木兰与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的生态位重迭值较高。种群间生态位重迭程度较高,物种间关系复杂,对资源共享趋势明显。(2)小花木兰为星散间断分布,在群落中处于伴生从属地位,生存易受群落变化的影响。对生境要求相似的种群在同一生境下当资源充分时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支持林思祖等人的生态位重迭与竞争不成相关关系的学说。(3)通过对小花木兰年龄结构的统计发现,小花木兰年龄结构不完整,属于衰退型,幼苗储备严重不足,成为该种群更新的一大瓶颈。(4)它的高海拔分布显示了低温是它生存的一个重要保证;水分也是影响小花木兰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散花坞生境中小花木兰生长良好,呈增长趋势,而清凉台生境小花木兰则表现为年龄老化,呈衰退趋势。散花坞和清凉台可视为重点保护生境,其间生境差异导致的种群动态差异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王立龙,王广林,刘登义,王兴明,沈章军[6](2005)在《珍稀濒危植物小花木兰传粉生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定株观测,对小花木兰(Magnoliasieboldii)野生种群和人工栽培种的开花物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花木兰花期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花期20d左右,单花花期一般为5~7d,盛花期为6月1~5日;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变化明显,花粉在花开时不成熟,但雌蕊已经成熟,花开后雌蕊柄伸长,约20h后下柱头依然湿润,上柱头已萎缩变褐色,再过约40h下柱头也萎缩失去活力,此时花粉成熟,花药裂开;花的柱头接受到的花粉量由下往上依次减少。检测花粉活力、萌发率发现,小花木兰花粉在散发6d后基本失去活力和萌发能力。重力玻片法观测表明,小花木兰为虫媒传粉;花柱的授粉率不高,为65%;柱头上平均花粉量为3.5个;自然状态下结实率低,为13.5%,人工栽培为20.1%;外轮花被片全部去掉,结果率下降至11.3%;去掉雄蕊,结实率下降至10.7%;再辅以人工授粉,结果率上升至25.0%。小花木兰的访花昆虫种类较少,访花频率低,其中蜜蜂和一种蚜科(Aphidi-dae)小昆虫对其传粉影响较大。同花期灯台树(Cornuscontroversa)等植物对其传粉产生昆虫竞争作用。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阴雨、海拔等均对其传粉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05年08期)

王立龙[7](2005)在《小花木兰生态位及生殖生物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长期的黄山风景区定位站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工作分别对小花木兰生态位、传粉生物学和种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小花木兰濒危的成因和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小花木兰为星散间断分布,在群落中处于伴生从属地位,生存易受群落变化的影响。用Levins 和Shannon weiner 两指数分别计测群落中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宽度显示:小花木兰数值大小在群落中分别为第7位和第6位,说明它利用资源状况一般,小花木兰与四照花、灯笼树等植物重迭程度较大,这可以从它们相似的生境要求得到解释,调查中发现,这几个种总是相伴而生,它们都是耐阴植物,主要生活在阴湿的水沟溪流环境中。2.低温是小花木兰生存的一个重要保证,小花木兰主要生活在pH 值为5.0 左右的酸性土壤环境和水沟旁,水分也是影响小花木兰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3.年龄结构不完整,属于衰退型,幼苗储备严重不足,成为该种群更新的一大瓶颈。4.小花木兰花期为5 月中下旬至6 月中下旬;花期20d 左右,单花花期一般为5~7d;盛花期为6 月1~5 日;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变化明显,花粉在花开时不成熟,但雌蕊已经成熟,花开后雌蕊柄伸长,约20h 后下柱头依然湿润,上柱头已萎缩变褐色,再过约40h 下柱头也萎缩失去活力,此时花粉成熟,花药裂开;花的柱头接受到的花粉量由下往上依次减少;花粉在散发6d 后基本失去活力和萌发能力;小花木兰为虫媒传粉;其花柱的受粉率不高,自然状态下结籽率低,为13.5%,人工栽培为20.1%;外轮花被片全部去掉,结籽率下降至11.3﹪;去掉雄蕊结籽率下降至10.7%;再辅以人工授粉,结果籽率上升至25.0﹪;它的访花昆虫种类较少、访花频率低,其(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王立龙,王广林,刘登义[8](2005)在《濒危植物小花木兰种子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小花木兰的种子,发现它的种皮木质化程度较高,种子在自然状态下难于萌发;用四唑染色法检测了保存方法不同的小花木兰(Magnoliasieboldii)种子的生活力,冷湿适宜能使它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对不同处理方法的种子萌发率进行比较分析,沙藏冷湿处理翌年春播萌发率良好;调查了自然条件下的种子库动态后显示:种子在自然状态下散布后损失大;加上种子质量差,自身的结构让它萌发困难,造成了自然条件下小花木兰林下幼苗极其稀少,天然更新不足,使它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白静,苏懿佳[9](2002)在《小“花木兰”练武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家听说过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吗?在南宁市红星小学就有这么一位小“花木兰”——韦倩。年仅12岁,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她,却已是一位“武林高手”。在2002年全区少年儿童武术套路锦标赛上,(本文来源于《今日小学生》期刊2002年11期)

任秀芳[10](1983)在《天女花(Tiannuhua)(小花木兰Xiaohuamulan)茎和叶的解剖》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女花又名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 Koch),属于木兰科、木兰属中的一种植物。它是一种稀有和濒危植物,目前仅在我国和日本有分布。而我国只有吉林、辽宁和皖、浙、赣、闽等省山区有少量残存,故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之一。它是落叶小乔木,高达10米,木材细致而坚硬,可用于细工雕刻和做装饰品。树冠秀丽,花单生于枝顶,大形杯状,白色而美丽,具芳香。叶含有芳香油,郁香扑鼻,是庭园栽培的优良观赏植物之(本文来源于《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3年01期)

小花木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了叁清山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天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利用谱分析研究了小花木兰种群的更新动态.结果显示:(1)叁清山小花木兰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趋于DeeveyⅡ型;(2)小花木兰死亡率和消失率趋势一致,均在Ⅳ和Ⅸ龄级出现峰值;(3)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叁清山小花木兰种群中树数量出现锐减现象;(4)谱分析显示,小花木兰种群动存在Ⅸ龄级小周期波动,这一波动与小花木兰进入生理衰老期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花木兰论文参考文献

[1].顾地周,禚畔全,张力凡,王秋爽,张学士.激素处理和变温层积对小花木兰种子形态后熟的影响[J].植物研究.2015

[2].徐卫红,郭连金.叁清山小花木兰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雷传桃.“小小花木兰”张欣怡,3岁扛起凄苦的家[J].大江周刊(焦点).2011

[4].于小丽,褚磊,甄泉,陈明林,刘登义.小花木兰居群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王立龙,王广林,黄永杰,李晶,刘登义.黄山濒危植物小花木兰生态位与年龄结构研究[J].生态学报.2006

[6].王立龙,王广林,刘登义,王兴明,沈章军.珍稀濒危植物小花木兰传粉生物学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

[7].王立龙.小花木兰生态位及生殖生物学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

[8].王立龙,王广林,刘登义.濒危植物小花木兰种子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9].白静,苏懿佳.小“花木兰”练武记[J].今日小学生.2002

[10].任秀芳.天女花(Tiannuhua)(小花木兰Xiaohuamulan)茎和叶的解剖[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

标签:;  ;  ;  ;  

小花木兰论文-顾地周,禚畔全,张力凡,王秋爽,张学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