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问论文-李宇凤

偏向问论文-李宇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向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偏向问,主观性,事理层级,事实层级

偏向问论文文献综述

李宇凤[1](2008)在《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反问和揣测问的内在一致和区别特征,这是句类形式与功能错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结论是,偏向问(反问和揣测问的合称)是说话人以表达个人主观情感为目的的问句,主观情感性是偏向问与询问的根本区别。偏向问使用于显然存在或出现了不符合说话人主观事理判断的情况的语境下,一方面确认情况是否真实,另一方面对不符合事理的情况表达“置疑否定”态度,这就形成了偏向问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层级。反问作用于事理层级,讨论“应该如何”,而揣测问作用于事实层级,考虑“真实与否”。由于不同层级的语境关联性,反问与揣测问可以并存且相互区别。除绪论与结语外,文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原有的疑问系统分类标准和现有研究,我们置疑了现有的疑问分类标准——“疑”的程度,并提出一种主观情感表达标准,作为反问和揣测问与询问的区分标准;反问和揣测问的统一类别——偏向问——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讨论有标记偏向问和主要的无标记偏向问,包括“莫非”句、“难道”句、“不是”句和回声偏向问的详细研究。对它们的来源、演化、发展和现代功能的研究证明,偏向问具有显着的说话人主观性,且主观性能够合理解释诸如“莫非”句的揣测特性、“难道”句的语用复杂性、“不是”句的功能概括,以及特指反问的作用机制等问题。第叁部分讨论偏向问内部一致特性和反问与揣测问的区分问题。偏向问的主观性表现在主观冲突性语境的选择、否定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主观情感表达成分选择等方面。偏向问内部反问与揣测问的不同,主要是语用层级的不同。最后一部分是对偏向问主观性的进一步说明,包括与语气词的选择配合、偏向问标记的话语标记化和偏向问的语境表达效果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08-04-01)

刘春卉[2](2007)在《河南确山方言中的“(有)多A”与“(有)多A_儿”——兼论普通话中被“中性问”掩盖了的“偏向问”》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山方言中的"多+A"在表示中性问与偏向问时存在形式对立,前者用"多A儿",后者用"多+A",而且用于中性问的"A儿"的性质与其他儿化现象有显着差异。另外,中性问与偏向问的否定形式和所使用的语气词也不同。普通话中能表示中性问的"多+A"也都可以表示偏向问,它们没有明确的形式差异,但该结构的多义性仍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由于中性问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大大超过偏向问,它们表示偏向问的事实经常被忽视。(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偏向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确山方言中的"多+A"在表示中性问与偏向问时存在形式对立,前者用"多A儿",后者用"多+A",而且用于中性问的"A儿"的性质与其他儿化现象有显着差异。另外,中性问与偏向问的否定形式和所使用的语气词也不同。普通话中能表示中性问的"多+A"也都可以表示偏向问,它们没有明确的形式差异,但该结构的多义性仍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由于中性问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大大超过偏向问,它们表示偏向问的事实经常被忽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向问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2].刘春卉.河南确山方言中的“(有)多A”与“(有)多A_儿”——兼论普通话中被“中性问”掩盖了的“偏向问”[J].语言科学.2007

标签:;  ;  ;  ;  

偏向问论文-李宇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