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时间间隔论文-吴诗雨

传输时间间隔论文-吴诗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输时间间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增强型移动宽带,混合业务,传输时间间隔

传输时间间隔论文文献综述

吴诗雨[1](2019)在《基于可扩展传输时间间隔的混合业务性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可支持多种业务类型,其中主要的两种是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业务(URLLC)和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eMBB)。URLLC需在99.999%的置信度下实现1ms以内的严格时延需求,而eMBB对数据传输速率有着较高要求。当两类业务共存时,为满足混合业务的服务质量需求,系统需要在时延与频谱效率之间做出基本权衡。因此,如何使URLLC与eMBB有效地复用在同一载波频段上是5G无线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在5G移动边缘计算架构及灵活的帧结构设计背景下,利用可扩展传输时间间隔(TTI),提出了两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调度策略,进而对混合业务场景的系统性能进行了优化,主要的创新性工作和贡献概括如下:第一,提出基于可扩展TTI的带宽半共享策略。其核心思想是牺牲eMBB部分容量以保证URLLC时延需求。当URLLC业务被调度时,系统可分配的资源均供其使用,且利用长度为0.143ms的较短TTI加速调度过程;当eMBB业务被调度时,将可用资源块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提供给eMBB业务,并以长度为1ms的较长TTI进行调度以减少控制层开销,另一部分预留给后续突发的URLLC业务使用。当预留资源空闲时,eMBB可根据借用机制与URLLC共享这部分资源。第二,为弥补eMBB吞吐量性能,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可扩展TTI的TCP慢启动优化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在eMBB业务的TCP慢启动阶段采用较短TTI进行调度以加速TCP慢启动过程,在到达给定时间阈值之后,当吞吐量接近饱和时,eMBB业务切换到较长TTI以降低控制层开销并以稳定速率进行数据传输。上述两个方案均由带宽初始化阶段、时域用户调度阶段和频域资源分配阶段叁部分组成。第叁,为评估方案性能且保证结论可靠性,进行了大量动态系统级仿真。对于带宽半共享策略,系统设置了叁种不同URLLC负载水平,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低、中两种负载条件下,可有效使URLLC满足1ms内的时延需求;高负载条件下虽未严格达到标准,但相比于传统调度方案,仍能实现较大时延增益;负面效果是给eMBB吞吐量带来了部分损失,但均未超过10%。对于TCP慢启动优化策略,在多种应用场景及不同带宽条件下对方案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显着提高eMBB性能的同时几乎不会对URLLC用户的吞吐量和传输时延产生影响。此外,业务负载与可用带宽适配时,TCP慢启动优化策略可实现最大的潜在增益。(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3)

孙晓彤[2](2017)在《基于LTE-A Pro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数据延迟一直都是无线通信系统演进的目标,也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 Generation,4G)相对于上一代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的显着优势。而与4G相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5G)更是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增大用户数据峰值速率、减小空中接口时延。作为4G和5G之间的过渡阶段,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后续(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Pro,LTE-APro)的目标之一就是在4G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用户时延,增大系统吞吐量,为5G的到来做好铺垫。考虑到缩减用户时延可以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控制信令的传输速度,减小呼叫设置或承载设置时间,而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是用户传输时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通过优化TTI来减小用户传输时延的方法。虽然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的各种预调度策略可以减小一部分时延,但是不能很好地兼顾效率问题,本文提出的通过优化TTI减小用户传输时延的方法就不存在效率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必要。为了优化TTI,降低系统传输时延、提高系统吞吐量,本文主要做了两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TTI在时间长度上对应着一个子帧的长度,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子帧结构的方法来优化TTI。在对物理层信道和信号做出适应性改进,保证后向兼容性的前提下,将LTE下行链路子帧长度从14个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分别缩减为7个OFDM符号和2个OFDM符号。并在静态控制开销的前提下,通过设置最大调度用户数目以及数据包大小等条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可得在信道条件良好时,子帧长度越短,即TTI越小,系统时延改善越明显。第二阶段的工作在动态控制开销的前提下展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设置数据包大小、慢启动阈值等条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在信道条件良好时,TTI越小,系统性能增益越大。但是由于TTI越小,对硬件的要求越高,对规范协议的改动越大,实现难度也越大。在第二部分工作中,为了兼顾系统性能与实现难度,即在子帧长度为7个OFDM符号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系统增益,本文又提出了优化上行链路接入时延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ACK/NACK)往返时延的方法。仿真证明,在采用此种方法后,子帧长度为7个OFDM符号时,以传统TII的系统性能作为参考量,对于系统低负载情况下的小区边缘用户和中心用户,系统时延可以减少45.6%和40.6%,优于没有采用此方法的子帧长度为2个OFDM符号的系统性能表现,兼顾了系统性能增益与实现难度。(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4-01)

姜青竹,田畅,吴泽民,付毅[3](2015)在《基于修正时间间隔比的实时视频传输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码率自适应是无线视频传输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如何准确预测并反馈网络状况是其关键。文章针对传统的基于丢包率反馈的加性增乘性减(AIMD)算法码率波动大和丢包率高的问题,引入时间间隔比作为网络状况反馈参数,提出基于丢包率和时间间隔比的自适应系数AIMD算法,将丢包率转化为时间间隔参数来修正间隔比控制量。仿真实验表明,和传统的AIMD算法相比,该算法码率波动和丢包率都大大减小,视频质量得到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军事通信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传输时间间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数据延迟一直都是无线通信系统演进的目标,也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 Generation,4G)相对于上一代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的显着优势。而与4G相比,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5G)更是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增大用户数据峰值速率、减小空中接口时延。作为4G和5G之间的过渡阶段,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后续(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Pro,LTE-APro)的目标之一就是在4G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用户时延,增大系统吞吐量,为5G的到来做好铺垫。考虑到缩减用户时延可以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控制信令的传输速度,减小呼叫设置或承载设置时间,而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是用户传输时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通过优化TTI来减小用户传输时延的方法。虽然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的各种预调度策略可以减小一部分时延,但是不能很好地兼顾效率问题,本文提出的通过优化TTI减小用户传输时延的方法就不存在效率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非常有必要。为了优化TTI,降低系统传输时延、提高系统吞吐量,本文主要做了两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TTI在时间长度上对应着一个子帧的长度,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子帧结构的方法来优化TTI。在对物理层信道和信号做出适应性改进,保证后向兼容性的前提下,将LTE下行链路子帧长度从14个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分别缩减为7个OFDM符号和2个OFDM符号。并在静态控制开销的前提下,通过设置最大调度用户数目以及数据包大小等条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可得在信道条件良好时,子帧长度越短,即TTI越小,系统时延改善越明显。第二阶段的工作在动态控制开销的前提下展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设置数据包大小、慢启动阈值等条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在信道条件良好时,TTI越小,系统性能增益越大。但是由于TTI越小,对硬件的要求越高,对规范协议的改动越大,实现难度也越大。在第二部分工作中,为了兼顾系统性能与实现难度,即在子帧长度为7个OFDM符号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系统增益,本文又提出了优化上行链路接入时延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ACK/NACK)往返时延的方法。仿真证明,在采用此种方法后,子帧长度为7个OFDM符号时,以传统TII的系统性能作为参考量,对于系统低负载情况下的小区边缘用户和中心用户,系统时延可以减少45.6%和40.6%,优于没有采用此方法的子帧长度为2个OFDM符号的系统性能表现,兼顾了系统性能增益与实现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输时间间隔论文参考文献

[1].吴诗雨.基于可扩展传输时间间隔的混合业务性能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孙晓彤.基于LTE-APro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3].姜青竹,田畅,吴泽民,付毅.基于修正时间间隔比的实时视频传输方法[J].军事通信技术.2015

标签:;  ;  ;  ;  

传输时间间隔论文-吴诗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