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垩纪,地质公园,规划,研究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论文文献综述
王元波,张莉莉,赵菲,刘洪亮[1](2018)在《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以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地质遗迹类型包括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等。该文探讨了公园规划的具体思路,着重从公园的范围、目标定位、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地质遗迹保护,解说系统,科普与旅游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公园范围的界定应考虑地质遗迹的集中度和管理的方便性;目标定位要结合资源特征和全省的大旅游格局;总体布局要考虑公园地质遗迹的集中度和空间分布;功能分区以最大程度发挥地质公园的功能为目标;地质遗迹的保护要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分级分类实施;解说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科普功能,要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且与环境协调一致;要大力发展面向中小学生的乡土科普活动和面向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规划专门的科普旅游路线;旅游发展要突出公园的地学文化特色,科学设计旅游产品,从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公园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03期)
石晨霞[2](2017)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经过6年的实践检验之后,于2016年发布新《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以下简称为《要求》),笔者根据数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新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和再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2届年会暨铜仁市地质公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四集)》期刊2017-12-04)
董红燕[3](2017)在《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叁山岛景区导赏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多元旅游市场拓展中地学旅游崭露头角,作为地学旅游根据地的地质公园凭借科普、教育、服务等功能可以充分满足现代游客互动、体验新型需求。然而,随着新兴旅游活动丰富度不断提高,传统书斋式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已然不能满足游客对知识获取、精神慰藉和体验的诉求。如何升级转型突破传统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束缚?本文根据游客体验需求,从多维度视角构建地质公园导赏系统,并以叁山岛景区为例进行了导赏规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系统认知地质公园导赏系统的研究背景,包括地质公园发展历程、解说系统研究进程、多维度理论应用领域等。并对地质公园导赏系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重点阐述了解说和导赏的内涵。其次,针对游客体验、参与需求,融合传统解说系统的各种物质介质,构建了地质公园的导赏系统,包括物质、环境、活动和认知四大维度,并在理论上探讨了各维度的互动机制。最后,在梳理叁山岛景区地质旅游资源,以及剖析导赏系统现状和建设症结的基础上,根据所构架的导赏系统从导赏设施、声景营造、活动组织和文化体验四个方向进行详细的导赏规划,以期为国家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导赏规划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李良东,刘超,于新政,郭小帅[4](2016)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区黄土特征及规划游览线路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及其附近黄土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大孔隙比、低液性、低压缩性、垂直节理深大、湿陷性等,指出了博物馆所在区域存在的黄土边坡崩塌、滑坡、黄土窑洞坍塌、黄土湿陷性等与规划游览线路相关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今后博物馆区续建工程和规划博物馆区附近游览线路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6年卷》期刊2016-11-01)
光明[5](2016)在《海口打造热带海岛城市火山游精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6月28日讯(光明)从市政府了解到,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6-2030)(下称《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市政府将规划成果和专家意见予以公示,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根据《规划》,公园发展总体目标为,建成一流的、高水准的地质公园(本文来源于《海口日报》期刊2016-06-29)
戴离言[6](2016)在《重庆綦江木化石》一文中研究指出綦江木化石—恐龙足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綦江区。公园以木化石群、恐龙足迹化石、丹霞地貌景观和森林资源为主。此外,还包含了山地林海、水体景观、人文景观等。随着重庆綦江木化石—恐龙足迹地质公园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地学普及工作也获得空前发展。在此背景下,重新认识、思考如何科学合理保护和规划地质公园的景观资源成为人们亟需研究的问题。针对以往学者对地质的景观资源仅注重旅游价值定性分析的不足,本文以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为理论指导,针对以往的研究仅限于从审美角度对景观资源进行评价,本文从景观格局方面,对景观资源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景观资源规划建议。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地质公园概况,对国内外地质公园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资源规划方面的相关研究进程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概述。接着,简要叙述綦江地质公园的区域概况,包括地质公园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历史人文方面的情况。重点论述了綦江地质公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叁叁六”定性评价法和模糊数学分析的定量评价法,计算出各个景观资料类型特点和得分情况,得出应当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点,及优先开发和规划的景观资源。最后,借助GIS等计算机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出地质公园景观格局的栅格图,通过导入景观格局软件,对地质公园的景观斑块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进行了计算。全面、定量的分析了地质公园的景观格局,明确了地质公园中的各景观类型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及景观格局的优化方向。基于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格局分析上,针对各个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赋存状况,以及景观生态格局基础上,对綦江地质公园各个景区进行了分区规划,以从保护的角度,合理规划地质公园。(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黄郑涛,姜涛,黄艳,范露元,陈其兵[7](2016)在《中美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国地质公园和美国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两者的管理体制、规划机构、规划建设的内容等,指出我国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方面的不足,在对比中国和美国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差异性的同时,指出我国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的努力方向。(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翟林,马骢,辛蔚,刘丹[8](2015)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实践——以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是规划者还是公园管理者,都急迫需要尽快建立完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的内容细则,制定规范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的审核标准,逐步完善实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规划细则,促进地质公园建设的日臻完善。本文以建立完善地质公园建设规划为目标,阐述了地质公园建设规划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并通过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真实案例进行阐述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0届年会暨芒砀山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2-01)
陈霞[9](2015)在《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由导游解说系统、地质博物馆解说系统、地质遗迹解说牌示系统和地学科普实践系统等4部分构成,对这4部分构成的特征和建设内容进行了分析。然后以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指出麦积山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应采取加强导游地学科普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尽快建成和开放地质博物馆、加强解说牌示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以及设立解说效果评价制度落实科普教育功能等措施。(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徐媛媛[10](2015)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自2000年开始,截止到目前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本论文是建立在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基础上,对公园勘界、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原则和方法。希望本文能对山西陵川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经过6年的实践检验之后,于2016年发布新《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以下简称为《要求》),笔者根据数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新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和再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元波,张莉莉,赵菲,刘洪亮.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8
[2].石晨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再认识[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2届年会暨铜仁市地质公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四集).2017
[3].董红燕.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叁山岛景区导赏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
[4].李良东,刘超,于新政,郭小帅.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区黄土特征及规划游览线路相关问题[C].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6年卷.2016
[5].光明.海口打造热带海岛城市火山游精品[N].海口日报.2016
[6].戴离言.重庆綦江木化石[D].重庆师范大学.2016
[7].黄郑涛,姜涛,黄艳,范露元,陈其兵.中美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比较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翟林,马骢,辛蔚,刘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实践——以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为例[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0届年会暨芒砀山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5
[9].陈霞.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J].甘肃科技.2015
[10].徐媛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J].内江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