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用户论文-王仁武,张文慧

学术用户论文-王仁武,张文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术用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用户画像,学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兴趣

学术用户论文文献综述

王仁武,张文慧[1](2019)在《学术用户画像的行为与兴趣标签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学术用户画像是对用户访问使用学术资源行为的较全面的刻画。本文尝试构建图书馆学术用户画像的信息行为标签和研究兴趣标签,来准确定位学术用户的信息需求,以便推荐合适的学术资源。[方法/过程]具体方法是全面获取用户的访问日志并进行清洗处理,然后构建从学术用户信息行为出发的用户画像标签体系,进一步研究构建了基于研究兴趣关联的信息资源推荐服务。[结果/结论]本研究有助于提高用户信息获取效率,提高图书馆学术资源推荐服务的质量,并为结合其它资源全面构建图书馆学术用户画像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倩[2](2015)在《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中的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偶遇行为的不同维度探索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中的学术信息偶遇情况,分析人格特质和认知风格这两种心理特征变量与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的相关性,以期揭示影响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的心理因素,同时提出提高学术信息偶遇机率和正确控制学术信息偶遇过程的建议,帮助引导学术用户正确利用信息偶遇行为去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采用实验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①构建了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中的学术信息偶遇情况测量框架,该框架由4个维度构成:发生频度、偶遇信息的特征、偶遇过程中各阶段行为的特征、偶遇经历后的感受;②检验了不同个体背景特征的学术用户在学术信息偶遇情况上的差异性;③探索了学术信息偶遇行为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人格特质的某些维度与学术信息偶遇行为存在显着相关;④探索了学术信息偶遇行为与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发现人格特质与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显着相关;⑤对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中的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的心理成因与作用原理进行了解释。(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15)

王秀明[3](2014)在《学术用户群的信息查寻生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行为生态学的视角切入,将生境理论引入到学术用户群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中,以整体、联系和发展的思想为出发点,运用生态学、种群动力学、系统科学、信息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采用类比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法,以生物进化论、进化博弈论、移植与隐喻分析、种群动力学为分析工具,在与行为生态学中生境理论的分析对照中,探索了生境理论及工具在学术用户群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中的借鉴和应用。本研究获得的研究结果包括:(1)分析了生境理论在学术用户群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中的适应性。(2)阐述了学术用户群信息查寻生境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概念界定、构成要素、生境选择、进化稳定策略、适应性学习以及生境系统等。(3)重点分析了学术用户群信息查寻生境演化的驱动力、演化的主要机理、演化过程,确定了学术用户群信息查寻生境演化的螺旋式演化路径,并运用种群动力学对学术用户群内信息查寻主体的合作策略演化进行建模。(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术用户群信息查寻生境的建设提出了启示和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18)

陶源[4](2014)在《基于觅食理论的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借鉴最优觅食理论的相关成果,分析学术用户的网络信息查寻策略,探析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策略选择的内在机制,同时对提升学术用户的信息查寻效率提出建议。本文采用行为观察实验研究,选取了西南大学60名二、叁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作为样本进行测试,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通过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叁角互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有:①从信息查寻技巧、斑块查寻中离开时机的把握、查寻菜单的制定叁个方面分析了学术用户的网络信息查寻策略;②从认知科学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对学术用户的网络信息查寻策略选择机制进行了解释;③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策略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18)

李燕波[5](2013)在《特定研究任务下学术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特征分析——基于高校研究生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法、日志法和访谈法分析了某高校12个研究生的信息搜索行为特征,发现学术用户在特定研究任务下,通常使用多个搜索系统、首选流行搜索引擎作为搜索入口、使用基本的搜索功能、采用多个搜索策略等来进行信息搜索。基于这些特征,笔者希望能为图书馆以研究为导向的个性化学术服务机制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学研究》期刊2013年17期)

陈伟[6](2012)在《科研情境下学术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科研服务的重要阵地,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充分发挥功能,进一步拓展其为科研服务的功能,为学术用户提供深层次服务,对提高校科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学术用户不同于大学生对新知识具有强烈需求,繁重且时间紧迫的科研任务对图书馆服务要求更高,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几乎无法为学术用户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高校学术用户科学研究过程中信息搜寻行为,以及他们在科研情境下信息搜寻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融入到学术用户的科研过程中。首先,辨析信息搜寻行为相关概念和情境概念后,系统回顾了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不同领域对情境的理解,并整理出国外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为后面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接着,从科研活动阶段入手,识别出信息搜寻行为与科研情境的关系。信息搜寻行为从叁个层面描述:信息搜寻行为的动机、信息搜寻行为的活动及类型、信息搜寻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科研情境下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框架。于此,可从科研情境整体角度统筹考虑影响学术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然后,在科研情境下识别出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四个科研情境变量,分别是:问题认知程度、任务结构、学术生态环境和领域知识。分别假设科研情境变量与信息搜寻行为成正相关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收集数据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对信息搜寻行为的特征做差异性分析,另一个部分量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提出的假设。在假设基础上借助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问卷所得数据作为观察变量的适合度。结果发现:一是搜寻学术信息的频率和数量会因不同的身份和科研阶段而不同,不同性别的学术用户搜寻的频率和数量无差异。二是信息搜寻的五个途径都与信息搜寻行为相关,说明学术用户的搜寻途径不局限于一种,有一定的搜寻学术能力。叁是四个假设中叁个假设得到验证,问题认知程度、任务结构领域知识与信息搜寻行为成正相关关系,而学术生态环境没有得到验证。最后,针对科研情境下学术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分析和验证结果,提出面向科研情境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对策,促进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层次。本研究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包括:1、提供针对性的学科信息服务;2、信息服务嵌入到科研过程中;3、营造学术生态环境4、深化科研协同服务;(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2-12-01)

[7](2010)在《Elsevier发布针对学术用户的软件Collexis——将16个机构的研究人员联系起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7月13日,Elsevier宣布语义技术和知识发现软件Collexis已经嵌入其专家系统交流模块。此次发行的专家系统3.6版本通过Collexis社区将多个研究机构的专家借助研究主题联系起来。Elsevier科技部门经理JayKatzen说:"这不仅使研究人员可以进行跨学科的联系,还可以进行跨机构的联系。这种跨机(本文来源于《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期刊2010年11期)

杨成明,袁毅[8](2009)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用户网络资源利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998~2007年以来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网络引文数据的分析,展现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使用网络资源各年度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揭示了网络信息资源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交流活动的影响,发现了我国人文社科研究者在使用和着录网络引文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刘秀华[9](2008)在《学术用户的数字信息需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通过访谈法获取的高校学术用户对数字信息需求的新特点,从需求内容、需求满足方式与行为障碍、需求特征与需求心理叁个方面进行阐述;基于作为网络信息资源深层组织模式的学科导航系统的需求满足现状的相关分析,指出学科导航系统建设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提出"用户中心模式"学科导航系统的新概念,同时对其必要性展开论述。(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08年09期)

缪融[10](2004)在《电子资源对高校学术用户阅读行为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资源的不断发展,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从读者的阅读习惯、各学科阶层利用文献资源的差异等方面分析了电子资源对高校学术用户阅读行为的影响,为合理配置文献资源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图书馆杂志》期刊2004年03期)

学术用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偶遇行为的不同维度探索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中的学术信息偶遇情况,分析人格特质和认知风格这两种心理特征变量与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的相关性,以期揭示影响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的心理因素,同时提出提高学术信息偶遇机率和正确控制学术信息偶遇过程的建议,帮助引导学术用户正确利用信息偶遇行为去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采用实验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①构建了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中的学术信息偶遇情况测量框架,该框架由4个维度构成:发生频度、偶遇信息的特征、偶遇过程中各阶段行为的特征、偶遇经历后的感受;②检验了不同个体背景特征的学术用户在学术信息偶遇情况上的差异性;③探索了学术信息偶遇行为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并发现人格特质的某些维度与学术信息偶遇行为存在显着相关;④探索了学术信息偶遇行为与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发现人格特质与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显着相关;⑤对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中的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的心理成因与作用原理进行了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术用户论文参考文献

[1].王仁武,张文慧.学术用户画像的行为与兴趣标签构建与应用[J].现代情报.2019

[2].张倩.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中的学术信息偶遇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王秀明.学术用户群的信息查寻生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陶源.基于觅食理论的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李燕波.特定研究任务下学术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特征分析——基于高校研究生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

[6].陈伟.科研情境下学术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7]..Elsevier发布针对学术用户的软件Collexis——将16个机构的研究人员联系起来[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

[8].杨成明,袁毅.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用户网络资源利用特征分析[J].情报杂志.2009

[9].刘秀华.学术用户的数字信息需求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

[10].缪融.电子资源对高校学术用户阅读行为的影响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4

标签:;  ;  ;  ;  

学术用户论文-王仁武,张文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