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动态配置VLAN,实现网络组播服务

按需动态配置VLAN,实现网络组播服务

一、按需动态配置VLAN实现网络多播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卢凯[1](2020)在《数据中心网络BCube路由协议研究及实现》文中指出数据中心(DC)集中了处理数据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承担了处理和存储大量数据的职能,还可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为用户提供一些可靠而又高效的信息服务。数据中心网络是由高速链路、大量的服务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所以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性能的优劣决定了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水平的高低。通过特定方式互连而成的服务器之间进行互相通信时,会导致其内部流量迅速增加,如何调度这些通信流量,避免产生流量汇聚,保证数据中心内部资源的负载均衡,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数据中心网络负载均衡技术重点需要解决的是流量调度问题,而BCube数据中心网络中的源路由协议BSR(BCube Source Routing)并不能将数据流均匀的调度到不同传输路径上,作为一个分布式路由方法,并不能保证整个网络流量的均匀分布。本文在研究BCube数据中心网络的的基础上,针对BCube数据中心网络中现有的源路由协议在选择备选路径时,没有一个全局的视图,无法保证路径最优不足,提出了一种针对BCube数据中心网络的路由优化策略IBSR,以实现流量均衡分配。IBSR通过引入MNL模型,以数据流流速与其时延比值为代价,通过随机和概率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减少数据流的汇聚,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针对没有现有的数据中心网络仿真平台的现状,论文在NS3框架的基础上,设计适用于数据中心网络的仿真平台,包括网络拓扑生成模块、网络信息监测模块以及路由模块。通过网络监测模块,对整个数据中心网络的数据流和链路状态等信息进行监测分析,通过数据流流速、时延与路径长度等,对数据流进行区分,实现数据流量的均衡分配。在仿真平台中对网络性能指标进行测试,通过模拟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当网络发生拥塞时,相比于等价多路径ECMP(Equal Cost Multi-Path)算法和BSR算法,IBSR算法提高了网络平均吞吐量,降低了网络平均传输时延,减少平均路由跳数,结果表明,IBSR算法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与鲁棒性,能够更好的处理流量汇聚问题,更好的实现BCube数据中心网络的负载均衡。

顾瑞春[2](2020)在《面向移动物联网的切片模型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移动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各种移动应用的复杂性和可操作性也在不断增强。物联网的发展将移动通信的范围从人-人通信延伸到人与物、甚至是物与物的智能互联等更加广阔的行业和领域。移动物联网将会是未来移动互联网中终端数据量最大、用户数量最多、应用最为普遍的网络应用之一,也将成为未来网络应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势必为移动互联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技术挑战。现有的移动互联网架构,已经无法适应物联网的爆发式发展。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架构是为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或者为智能手机运行各类互联网应用设计的,而并非为物联网设计。在未来纷繁复杂的网络场景下,现有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各类物联网应用的多样化需求。网络切片是运行在物理或虚拟基础设施之上的逻辑网络,能够将网络按照不同的应用需求切分为多个具有不同配置的逻辑网络,各切片间相互隔离,互不影响,能够满足移动物联网的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是下一代移动网络中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技术。本文对移动物联网切片中各个功能组件的灵活部署和资源分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图论(Graph Theory)对物联网切片进行了模型映射和理论分析,运用深度学习、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移动边缘计算、以及图神经网络等技术,对移动物联网切片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在虚拟化平台上的移动物联网切片模型及方法。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基于多层图论的移动物联网切片分析模型针对物联网应用的不同需求,以图论为基础建立多层图切片模型,将不同应用所划分的切片映射到相应的图层中,对各切片初始化过程中组件部署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切片运行过程中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面向移动终端的低时延边缘切片等移动物联网切片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深入分析,建立了以满足多任务复杂物联网应用需求为研究目标的多层图模型。2)基于随机游走的移动物联网切片部署策略在切片初始化过程中,提出一种面向业务的安全可扩展移动物联网切片部署策略,通过对业务类型及资源需求进行分类识别,运用图随机游走模型,在网络的不同位置按需部署切片的虚拟功能组件,并通过MACsec over VxLAN将各组件连接,形成安全可扩展虚拟功能链。该方案能够在对系统性能影响极低的前提下,提高虚拟功能部署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可为下一代移动物联网中对这些性能需求较高的切片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原型系统。3)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物联网切片资源管理方案在切片运行过程中,针对不同切片复杂多变的资源需求,提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需求预测模型和基于多智能体多级奖励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切片资源动态管理方案。生成对抗网络用来进行切片资源需求的精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作为强化学习的输入项,通过多智能体多级奖励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来对不同切片进行动态资源配置。该模型不仅能够提升资源利用率,还能提高用户体验质量。在下一代移动物联网环境中,能够为不同的垂直行业提供一种高性能、细粒度的动态切片管理方案。4)基于多边缘协同的移动物联网边缘切片优化架构针对某些移动物联网终端在移动过程中进行计算分流时,无法保证低时延和高可靠需求等状况,提出了在边缘切片中的多节点协同计算以及动态切换通信节点的思路,解决了终端移动过程中的高时延和低可靠问题。运用图神经网络对边缘切片中的高效任务分配和最优传输路径选择进行了优化,为边缘端实现移动物联网切片提供了可行方案。

刘睿[3](2020)在《面向5G的L3VPN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迄今为止,第四代移动通信4G已基本满足用户大部分通信及娱乐需求。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移动通信技术又将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为满足由此带来的爆炸性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应运而生。相比于4G移动通信技术关注单点技术突破,5G移动通信不仅关注为用户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时延,更高可靠性的智能灵活、高效开放的移动通信网络,更多关注多种技术深度融合及网络架构的革新。目前,随着国内5G通信全面商用的推进,各大运营商纷纷提出针对5G的解决方案,基于此设备制造商推出支持5G的PTN设备。本文基于中国移动提出的全新切片分组网SPN传输网体制,提出一种处于切片分组层的用于组建客户专线业务的L3VPN技术的设计模型,重点研究L3VPN在业务转发层面实现原理及L3VPN中关键技术。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内容如下:(1)介绍5G通信国内外发展趋势,分析5G通信的业务和技术需求及5G通信面临的技术挑战。分析5G通信网络架构及SPN新传输架构,阐述本文研究意义。(2)介绍SPN架构中采用的分段路由技术SR技术。此技术是一种源路由机制,继承MPLS技术的数据转发方式并在控制平面进行优化。使用IGP替代RSVP/LDP进行标签的分发,同时利用了IGP FRR实现了节点间的可靠保护,支持绑定标签,可以很好的支持异构网络的互通。将SR技术与SDN控制器结合,可以支持静态或动态配置业务,同时可以保障业务无中断。(3)基于一款支持5G的PTN设备设计一种组建虚拟专用网的L3VPN技术模型。按功能分为面向用户侧接口处理,面向网络侧接口处理及隧道处理和MAC学习等几部分,从业务转发层面出发结合API阐述L3VPN业务建立过程,并分析报文转发过程。同时分析SR技术与L3VPN技术结合的实现方式。(4)使用上述PTN设备,搭建仿真环境。验证L3VPN转发模型及L3VPN over SR模型的可实现性。

陈昌奇[4](2020)在《基于二层转发的MDU设备的业务流实现》文中指出目前多用户接入单元(Multi Dewelling Unit--简称MDU)中数据流的二层转发技术比较成熟,但仍然面临着5G时代下,大数据流量迸发冲击问题。二层数据转发的接入网核心设备也就成为5G网络大容量数据提速的一个桎梏。在MDU上研究二层交换技术,主要是基于ASIC芯片对交换子系统数据转发的五个业务功能进行研究。实际工程中大流量数据在ASIC芯片上处理时,会出现因缓存不足导致数据帧上送CPU,CPU被冲死的问题。尽管可以及时地对ASIC芯片中的CPU进行二层缓存清理等软件方面的处理,但仍然需要对MDU设备的硬件架构进行设计。让MDU支持相对较高的数据转发,以期其满足超宽业务需求。本论文对研究的MDU设备的硬件架构进行了详细设计,采用分布式数据处理架构以及超宽背板。二层数据帧转发的具体实现是基于博通公司ASIC芯片进行开发。在调用ASIC芯片SDK的API接口基础之上,开发出二层交换子系统的五个业务功能:QOS(Quality of Service,质量与服务)、TM(Traffic Management,流量管理)、组播、FDB(Forwarding Data Base,转发数据库)和CPU报文管理。这五个模块是相互独立的,明确并设计各个模块所在的层次之间的关系。同时相应地完成ASIC芯片对数据帧进行的流水处理操作。最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在本地模拟出设备的组网和业务环境。并于MDU设备上进行二层数据帧转发的各个业务功能相应的测试。校验MDU对二层数据帧转发的处理能力。解决5G网络大容量数据环境下MDU设备数据转发承载能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魏雪梅[5](2020)在《基于VXLAN的跨数据中心虚拟机动态迁移组网设计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新应用的飞速增长,互联网数据中心数量、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实现数据中心的可靠运行,资源合理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设双活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中心高可靠运行,实现多个数据中心资源共享成为主流的解决方案。本文以甘肃电信政务平台建项目为背景,依托双活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针对云平台跨数据中心虚拟机迁移需求,深入分析了利用VXLAN技术特点实现云平台资源共享的需求,通过对比不同控制层技术在VXLAN技术应用中的实现效果,最终选择采过EVPN+VXLAN的技术架构,搭建跨区域双活数据中心核心网络,项目建设完成后通过功能及性能测试,满足项目建设全部需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设计实现:(1)首先,深入分析了VXLAN技术基本原理及实现功能,使用该技术搭建大二层网络的优势,以及该技术不同组网模式的数据通信过程。(2)其次,结合项目实施需求,对比VXLAN技术采用不同的控制层技术实现功能的差异,重点分析选用BGP EVPN作为VXLAN控制层面,EVPN在实现主机信息通告、ARP信息通告及路由信息更新通告的实现过程。以最佳实践为依据,选择适合公司需求,投资性价比最高的组网方案。(3)最后,复盘项目实施过程,呈现采用EVPN+VXLAN模式组网实施全过程,以及项目功能测试,包括数据中心云平台主机通讯测试、虚拟机跨区域实现在线迁移测试,测试结果满足建设需求。通过本次项目建设,首次实现跨区域数据中心虚拟机的在线迁移功能,提升了数据中心承载业务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跨区域数据中心资源复用率,节约数据中心建设成本,为公司的数据中心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王鹏鹏[6](2019)在《基于Tor的暗网模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匿名通信系统与暗网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暗网用户数量和站点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暗网蕴含着丰富的资源,越来越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目标。此外,基于暗网匿名特性引发的安全事件也是时有发生。以上种种因素表明,研究暗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暗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暗网资源探测挖掘和匿名通信技术探索研究方面。由于暗网的匿名特性和特殊通信机制,直接基于真实的暗网环境开展相关研究比较困难,需要一个逼真的模拟环境来解决暗网研究缺乏环境条件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因此,本文围绕暗网模拟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针对当前暗网研究缺乏环境条件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暗网环境模拟方法,基于Open Stack云平台采用Tor匿名通信技术模拟生成客户端、目录服务器、中继节点、web服务器(提供暗网服务),搭建虚拟化的匿名网络,实现了访问明网和暗网服务。为了增强暗网服务模拟的真实性,本文通过设计基于Scrapy框架的暗网爬虫和基于HTTrack软件快速爬取暗网资源两种策略实现暗网资源的挖掘、获取,并在模拟环境中还原部署。此外,本文基于搭建好的暗网环境,模拟生成四种不同规模的暗网,研究节点数量对暗网访问延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节点数量增加能够缩短暗网访问延时,提升暗网通信性能。其次,针对暗网模拟过程中虚拟节点快速部署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暗网的虚拟节点部署方法,主要是基于动态规划的思想,在对虚拟节点进行部署时,把任务下发过程,看成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进而实现原有任务分配和资源调度方法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任务下发速度,缩短任务执行时间,能够用于暗网模拟过程中虚拟节点的快速部署。然后,针对暗网模拟关键技术环节暗网服务特性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暗网服务识别方法,对暗网模拟的关键技术环节——暗网服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提供暗网服务主机的流量特点,选取五个识别性较高的特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对暗网服务的有效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运用采集的数据集进行训练,生成的分类器准确率能够达到94.85%。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成果,设计并实现一个暗网模拟原型系统。通过在互联网靶场中部署该系统,对系统暗网配置、暗网生成、暗网管理等模块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完成虚拟化匿名网络的构建和管理工作,快速模拟生成暗网,将现实中或者设计的暗网环境在虚拟化平台中进行复现,可供研究者和相关机构使用。

洪崴[7](2019)在《多域环境下网络切片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5G应用的普及,在多域网络环境中,面临着大量并行业务上线的情形和数据量大幅增长的需求,同时还需要保证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性能,所以,如何统一控制和管理及如何更合理的分配物理资源是重要的问题。基于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的网络切片技术,可以分离网络控制与数据平面,为不同的业务需求灵活分配共享的虚拟化网络服务资源,提高网络可扩展性的同时,支持多种多租户网络业务的隔离。然而,考虑实际通信过程中有线、无线混合组网的复杂通信环境,更多不同的服务类型,多域网络切片仍然面临这网络异构带来的重要挑战。本文基于多域异构网络设计一种多域网络切片框架,将网络划分为控制平面、切片平面和数据平面三个层次。在控制平面为不同业务逻辑分别生成对应的转发逻辑,然后由切片平面根据网络资源统计信息进行转发逻辑的跨异构域整合与重构,形成数据平面转发规则,最后交由数据平面的软件交换机执行并实现网络切片。同时针对该框架设计提出一种实现方案,在控制平面基于Floodlight控制器进行扩展开发,实现业务逻辑到转发逻辑的映射过程。在切片平面,基于FlowVisor实现跨域网络切片的按需分配与转发规则的重构。在数据层面,基于软件交换机实现切片流量的转发与隔离。搭建有线、无线网络混合的多域网络仿真环境,分别测试基于带宽需求的多域网络切片划分实验和基于业务类型的多域网络切片划分实验,验证提出的多域网络切片框架的可行性,切片之间的隔离性,可以满足切片基本性能,使得网络更具有弹性。

陈丹妮[8](2019)在《BGP EVPN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文中研究说明VPN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来解决传统专用网络必须具有端到端物理链路的缺陷,并通过建立在公共网络平台上的逻辑网络实现专有网络。VPLS作为传统L2VPN在链路冗余、组播通信、易用性等多方面都有严重限制,不能满足随虚拟化快速发展的数据中心互联需求。针对VPLS技术应用中的缺陷,EVPN提出了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为以太网业务部署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模型,这使运营商能够在高带宽,复杂QoS和有保证的SLA等方面满足不断变化的演进需求,使网络更具可扩展性。本论文基于传统方法以及当今主流技术的分析,将MP-BGP作为EVPN的控制平面,VXLAN作为EVPN的数据平面,实现了适用于云数据中心和大型的云计算服务的BGP EVPN技术。文章主要论述了:(1)BGP EVPN方案的设计实现过程,MP-BGP作为EVPN控制平面利用路由信息同步功能,减少消除重叠网络中的流量泛洪。(2)EVPN数据平面VXLAN实现方法,主要包括:VXLAN通信机制、隧道建立、集中式网关部署和分布式网关部署的流量转发过程的实现。(3)EVPN多归连接DF选举算法的分析比较,以及不同EVPN网络间的互联互通过程。(4)通过IGMP代理优化EVPN组播子网内的IP多播过程,减少EVPN网络中的IGMP消息洪泛,实现IGMP代理的多活多归场景下的,IGMP加入同步、离开同步的实现过程。(5)BGP EVPN技术的单机基本功能,复杂组网场景功能,以及相关性能的测试及实现。

陈明敏[9](2018)在《电信运营商资源池方案设计及下一步演进思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赖培源,马卫民,刘艺,陈天[10](2015)在《云资源池网络自动化部署技术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随着基于服务器虚拟化的云资源池规模的日益扩大,网络成为资源快速交付的瓶颈点,跨数据中心的业务互联互通及可迁移需求也日益突出,云资源池的网络自动化部署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阐述了基于计算虚拟化技术承载的云资源池内网络自动化部署的概念、应用场景,分析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理念的技术架构和关键技术,总结了基于overlay SDN技术的解决方案和部署实践,提出一种可运营的网络自动化部署架构,并对电信运营商开展多业务、多租户承载的云资源池网络自动化部署技术选型给出了建议。

二、按需动态配置VLAN实现网络多播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按需动态配置VLAN实现网络多播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中心网络BCube路由协议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中心网络发展现状
        1.2.2 数据中心网络路由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数据中心网络性能研究
        2.1.1 数据中心网络流量特征
        2.1.2 数据中心网络负载均衡技术
    2.2 网络仿真关键技术
        2.2.1 NS3网络仿真器简介
        2.2.2 NS3网络仿真器核心
        2.2.3 NS3网络仿真组件
        2.2.4 可视化工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BCube数据中心网络路由策略优化
    3.1 BCube数据中心网络结构
    3.2 BSR路由协议
        3.2.1 路由策略
        3.2.2 基于BFS的最短路由算法
    3.3 基于MNL模型的路由优化算法
        3.3.1 MNL模型
        3.3.2 基于MNL改进的随机路由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中心网络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网络拓扑生成模块
    4.2 网络状态检测模块
    4.3 路由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仿真与性能评估
    5.1 实验环境
    5.2 评价指标
    5.3 实验方法的比较
        5.3.1 固定规模实验
        5.3.2 可扩展规模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面向移动物联网的切片模型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创新点
    1.4 相关基础知识
        1.4.1 图论相关知识
        1.4.2 切片灵活部署相关知识
        1.4.3 切片高效管理相关知识
        1.4.4 边缘切片优化相关知识
    1.5 论文组织与结构
第二章 移动物联网切片研究概述
    2.1 移动物联网切片概念
    2.2 移动物联网切片类型
        2.2.1 接入网切片
        2.2.2 承载网切片
        2.2.3 核心网切片
    2.3 切片资源配置
        2.3.1 静态资源分配
        2.3.2 动态资源分配
    2.4 现有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层图论的移动物联网切片模型
    3.1 引言
    3.2 模型约束和基础定义
        3.2.1 问题假设
        3.2.2 目标分析
    3.3 模型与算法设计
        3.3.1 总体描述
        3.3.2 切片灵活部署模型
        3.3.3 切片资源管理模型
        3.3.4 边缘切片优化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随机游走的移动物联网切片部署策略
    4.1 引言
    4.2 算法与策略
        4.2.1 面向业务的移动物联网切片
        4.2.2 随机游走功能链
        4.2.3 MACsec over VxLAN
        4.2.4 安全可扩展的移动物联网切片架构
    4.3 实现方案与测试分析
        4.3.1 安全可扩展物联网切片实现
        4.3.2 资源利用率评估
        4.3.3 性能评估
        4.3.4 安全性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移动物联网切片资源管理
    5.1 引言
    5.2 算法与策略
        5.2.1 移动物联网切片资源管理架构
        5.2.2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资源需求预测
        5.2.3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切片资源管理
    5.3 实现方案与测试分析
        5.3.1 实现方案
        5.3.2 有效性分析
        5.3.3 流量预测评估
        5.3.4 服务接受率评估
        5.3.5 资源利用率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多边缘协同的移动物联网切片优化
    6.1 引言
    6.2 算法与实现
        6.2.1 多边缘协同移动物联网切片架构
        6.2.2 动态切换的通信节点
        6.2.3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任务分配和路径选择
    6.3 实现方案与测试分析
        6.3.1 分布式边缘计算系统的实现
        6.3.2 物体识别时延和精度评估
        6.3.3 动态边缘节点性能评估
        6.3.4 图神经网络性能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和获奖情况

(3)面向5G的L3VPN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5G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1.2.2 L3VPN发展现状
    1.3 本文内容结构
2 5G概述及SPN承载方案
    2.1 5G通信概述
        2.1.1 5G业务需求及关键技术
        2.1.2 5G网络架构
    2.2 SPN承载方案
        2.2.1 SPN概述
        2.2.2 SPN方案推进及其相关标准
        2.2.3 SPN对 L3VPN部署需求及预期结果
    2.3 本章总结
3 L3VPN原理及相关技术
    3.1 L3VPN原理
    3.2 MPLS技术
    3.3 SR技术及其与MPLS技术对比
        3.3.1 SR技术
        3.3.2 SR技术与MPLS技术对比
    3.4 SR隧道技术设计与实现
        3.4.1 SR-TE隧道及SR-BE隧道设计与实现
        3.4.2 SRv6 隧道技术设计与实现
    3.5 L3VPN over SR设计与实现
    3.6 SR技术保护应用场景设计与实现
        3.6.1 LFA算法原理及概念
        3.6.2保护场景仿真实验
    3.7 本章总结
4 L3VPN组网方案设计及实现
    4.1 PTN设备硬件设计
    4.2 软件层次化设计
    4.3 L3VPN转发模型
        4.3.1 UNI-NNI业务建立流程
        4.3.2 NNI-UNI业务建立流程
        4.3.3 隧道处理过程
        4.3.4 SR多层标签封装处理
        4.3.5 MAC处理过程
    4.4 本章总结
5 L3VPN组网实现和测试验证
    5.1 L3VPN业务验证
        5.1.1 L3VPN业务测试拓扑
        5.1.2 L3VPN业务测试步骤
        5.1.3 L3VPN业务测试结果
    5.2 SR技术验证
        5.2.1 L3VPN over SR-TP测试拓扑
        5.2.2 L3VPN over SR-TP技术测试结果
        5.2.3 L3VPN over SRv6-BE测试拓扑
        5.2.4 L3VPN over SRv6-BE技术测试结果
        5.2.5 L3VPN over SRv6-TE测试拓扑
        5.2.6 L3VPN over SRv6-TE技术测试结果
    5.3 时延优化验证
    5.4 本章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 L3VPN over SR相关配置

(4)基于二层转发的MDU设备的业务流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多用户接入单元的概述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国内下一代智能汇聚接入设备
        1.2.2 国外下一代智能汇聚接入设备
    1.3 文章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MDU L2 层转发原理
    2.1 二层转发基本工作原理
    2.2 ASIC芯片二层转发操作的实现技术
        2.2.1 ASIC芯片数据帧处理流水线程
        2.2.2 二层数据帧的转发流程
    2.3 本章小节
3 MDU设备软硬件设计的总体方案
    3.1 MDU设备硬件设计及实现
        3.1.1 主控盘的硬件设计方案
        3.1.2 业务盘的硬件设计方案
        3.1.3 行业内同类型的MDU设备比较
    3.2 MDU设备软件设计及实现
        3.2.1 交换驱动模块软件接口设计
        3.2.2 主控盘和业务盘主从通信的建立
    3.3 本章小结
4 MDU二层交换模块的业务功能设计及实现
    4.1 TM功能
        4.1.1 TM的调度机制
    4.2 组播
        4.2.1 组播模块
    4.3 FDB
        4.3.1 FDB模块
    4.4 QOS
        4.4.1 QOS技术提供的功能
    4.5 CPU报文管理
        4.5.1 报文上送CPU的目的
        4.5.2 不同报文上送CPU的处理
        4.5.3 对上CPU报文进行限速
    4.6 本章小结
5 网络模拟测试环境的部署及二层功能验证
    5.1 FTTB/C组网及方案
        5.1.1 FTTB/C组网及方案分析
    5.2 模拟FTTB/C组网实现
        5.2.1 模拟组网中的设备功能简介
    5.3 MDU设备的二层转发功能的测试目标及结果
        5.3.1 MDU设备二层交换子系统业务功能的测试
        5.3.2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MDU二层交换模块的业务功能API接口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论文
附录3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5)基于VXLAN的跨数据中心虚拟机动态迁移组网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云计算成为数据中心主流形态
        1.1.2 传统网络架构制约数据中心的发展
    1.2 大二层技术发展现状
        1.2.1 网络设备虚拟化技术
        1.2.2 路由化二层转发技术
        1.2.3 Overlay技术
    1.3 研究VXLAN组网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VXLAN的大二层网络技术
    2.1 VXLAN协议原理
        2.1.1 VXLAN简介
        2.1.2 VXLAN基本模型
        2.1.3 VXLAN报文解析
        2.1.4 VXLAN网络通信过程
    2.2 VXLAN网络结构
        2.2.1 VXLAN网关
        2.2.2 VXLAN分布式网关通信过程
第三章 数据中心VXLAN组网设计实现
    3.1 需求分析
        3.1.1 客户数据中心现状
        3.1.2 数据中心需求
        3.1.3 业务需求
    3.2 组网设计
        3.2.1 组网规划
        3.2.2 EVPN控制平面设计
        3.2.3 EVPN+VXLAN数据平面设计
    3.3 组网实现
        3.3.1 设备清单
        3.3.2 设备配置规划
        3.3.3 设备配置
第四章 数据中心VXLAN网络功能验证
    4.1 VXLAN隧道建立测试验证
        4.1.1 验证目标
        4.1.2 验证步骤
    4.2 数据中心主机通信测试
        4.2.1 验证目标
        4.2.2 验证步骤
    4.3 跨数据中心虚拟机迁移测试
        4.3.1 虚拟机迁移的触发机制
        4.3.2 虚拟机迁移的验证
    4.4 验证测试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Tor的暗网模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3.1 匿名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1.3.2 暗网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暗网模拟相关技术分析
    2.1 Tor匿名通信技术
        2.1.1 Tor的基本原理
        2.1.2 Tor的技术分析
        2.1.3 Tor的网络状态
    2.2 虚拟化的匿名网络搭建
    2.3 暗网溯源识别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Tor的暗网环境模拟研究
    3.1 基于Tor的暗网环境模拟方法
        3.1.1 暗网模拟环境架构设计
        3.1.2 暗网资源的挖掘和获取
        3.1.3 暗网模拟环境方案设计
        3.1.4 模拟效果测试与分析
    3.2 面向暗网的虚拟节点部署方法研究
        3.2.1 动态规划算法原理
        3.2.2 基于动态规划的任务分配和算法研究与设计
        3.2.3 算法效果测试与分析
    3.3 节点数目对暗网访问延时的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暗网服务识别方法研究
    4.1 暗网服务识别技术架构设计
    4.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4.3 特征提取与分析
    4.4 基于SVM的暗网服务识别算法
        4.4.1 SVM算法原理
        4.4.2 暗网服务识别算法设计
        4.4.3 算法效果测试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暗网模拟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结构设计
    5.2 暗网配置模块
        5.2.1 拓扑编辑与校验设计
        5.2.2 网络与节点配置设计
        5.2.3 资源与接入配置设计
    5.3 暗网生成模块
        5.3.1 暗网网络部署设计
        5.3.2 虚拟节点部署设计
        5.3.3 暗网网络调度设计
    5.4 暗网管理模块
        5.4.1 节点状态管理设计
        5.4.2 网络状态管理设计
        5.4.3 接入状态管理设计
    5.5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多域环境下网络切片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
    2.1 软件定义网络
        2.1.1 OpenFlow
        2.1.2 Open vSwitch
    2.2 网络虚拟化技术
        2.2.1 Mininet
        2.2.2 Mininet-WiFi
        2.2.3 网络功能虚拟化
    2.3 多域网络切片
    2.4 本章小结
3 多域网络切片框架设计
    3.1 多域网络切片框架设计
    3.2 控制平面设计
    3.3 切片平面设计
    3.4 数据平面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多域网络切片实现
    4.1 控制平面实现
    4.2 切片平面实现
    4.3 数据平面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多域网络切片实验验证
    5.1 多域网络仿真环境搭建
        5.1.1 Mininet安装
        5.1.2 Mininet-Wifi安装
        5.1.3 多域网络仿真
    5.2 基于带宽需求的多域网络切片划分实验
        5.2.1 实验场景
        5.2.2 实验步骤
        5.2.3 实验结果
    5.3 基于业务类型的多域网络切片划分实验
        5.3.1 实验场景
        5.3.2 实验步骤
        5.3.3 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宄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BGP EVPN技术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1.4 本课题的组织架构
2 VPN技术分析
    2.1 虚拟专用网络概述
        2.1.1 VPN隧道协议
        2.1.2 VPN多级组网场景
    2.2 L3VPN技术介绍
    2.3 L2VPN技术分析比较
        2.3.1 MPLS L2VPN技术
        2.3.2 VPLS与 EVPN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EVPN相关技术
    3.1 EVPN技术概述
    3.2 BGP协议原理
        3.2.1 BGP消息类型
        3.2.2 BGP有限状态机
        3.2.3 多协议BGP
        3.2.4 EVPN前缀路由
    3.3 VXLAN技术
        3.3.1 VXLAN基本概念
        3.3.2 VXLAN通信机制
        3.3.3 VTEP远端发现和租户地址学习
    3.4 本章小结
4 BGP EVPN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BGP EVPN VXLAN网络
    4.2 MP-BGP EVPN控制平面
        4.2.1 总体框架结构
        4.2.2 BGP邻居建立处理流程
        4.2.3 BGP路由处理流程
    4.3 BGP EVPN邻居建立
    4.4 EVPN建立VXLAN隧道
    4.5 EVPN VXLAN数据平面
        4.5.1 集中式网关流量转发
        4.5.2 分布式网关流量转发
    4.6 EVPN多归连接及DF选举
    4.7 EVPN网络间互通
        4.7.1 VXLAN EVPN和 MPLS EVPN互通
        4.7.2 EVPN和 IPVPN互联
    4.8 本章小结
5 EVPN组播优化方案
    5.1 IGMP代理的必要性
    5.2 BGP组播路由构造
        5.2.1 选择组播以太网TAG路由
        5.2.2 IGMP加入同步路由
        5.2.3 IGMP离开同步路由
    5.3 IGMP代理
        5.3.1 IGMP通告代理
        5.3.2 IGMP查询代理
    5.4 多活多归连接机制
        5.4.1 IGMP加入同步
        5.4.2 IGMP离开同步
    5.5 本章小结
6 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6.1 EVPN基本功能测试
        6.1.1 VTEP VXLAN转发功能测试
        6.1.2 IBGP EVPN路由传递及VXLAN转发表构建
        6.1.3 EBGP EVPN路由传递及VXLAN转发表构建
    6.2 集中式网关组网功能测试
    6.3 分布式网关组网功能测试
    6.4 EVPN组播IGMP代理功能测试
    6.5 EVPN路由表项容量测试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9)电信运营商资源池方案设计及下一步演进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说明
第2章 资源模版配置研究
    2.1 资源模板设计思想
    2.2 虚拟化场景分析概述
    2.3 虚拟化场景下WEB应用服务器配置建议
    2.4 虚拟化场景下应用服务器配置建议
    2.5 虚拟化场景下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建议
    2.6 虚拟化场景下采集服务器配置建议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电信运营商资源池平台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思路与原理
    3.2 方案建设需求及容量计算研究
    3.3 总体设计方案及设备配置说明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架构的引入规划
    4.1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架构概念
    4.2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系统模型
    4.3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
    4.4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架构的引入规划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云资源池网络自动化部署技术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云资源池网络部署面临的问题
    (1)交付效率低
    (2)运维难度大
    (3)灵活性不足
    (4)隔离规模小
3 网络自动化部署技术
4 云资源池overlay SDN架构及关键技术
    4.1 云资源池overlay SDN逻辑架构
    4.2 隧道封装协议
    4.3 控制器的功能和性能
        (1)南向接口
        (2)网络管理
        (3)网络服务
        (4)能力抽象
        (5)北向接口
    4.4 TEP的兼容性和性能
    4.5 overlay网关
5 overlay SDN技术发展和产业生态
    (1)VMware的NSX解决方案
    (2)ALU/Nuage的VSP解决方案
    (3)华为FusionNetwork
    (4)H3C的VCF
6 电信运营商网络自动化部署架构设计和策略
7 结束语

四、按需动态配置VLAN实现网络多播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中心网络BCube路由协议研究及实现[D]. 卢凯.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面向移动物联网的切片模型及方法研究[D]. 顾瑞春.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面向5G的L3VPN设计与实现[D]. 刘睿.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20(04)
  • [4]基于二层转发的MDU设备的业务流实现[D]. 陈昌奇.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20(10)
  • [5]基于VXLAN的跨数据中心虚拟机动态迁移组网设计实现[D]. 魏雪梅. 兰州大学, 2020(01)
  • [6]基于Tor的暗网模拟关键技术研究[D]. 王鹏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12)
  • [7]多域环境下网络切片的设计与开发[D]. 洪崴.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2)
  • [8]BGP EVPN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 陈丹妮.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9(06)
  • [9]电信运营商资源池方案设计及下一步演进思路研究[D]. 陈明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10]云资源池网络自动化部署技术研究与实践[J]. 赖培源,马卫民,刘艺,陈天. 电信科学, 2015(07)

标签:;  ;  ;  ;  ;  

按需动态配置VLAN,实现网络组播服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