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层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层DEM—GTP模型,叁维地质体,可视化
地层可视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园园[1](2019)在《基于多层DEM—GTP混合模型的地层叁维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层的叁维可视化是获取地下空间信息,真实表达地层结构和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多层DEM和GTP模型表达叁维地质体的基础上,利用钻孔数据、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等资料构建多层DEM—GTP叁维混合模型,并利用Arc GIS平台二次开发工具开发叁维可视化系统,实现地层的叁维可视化,最后运用实例数据对理论成果进行测试,用于辅助相关地学研究和决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0期)
胡琏[2](2018)在《深水沉积地层的叁维可视化解释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可视化解释是深水储层研究的新兴技术,提供了人机交互的地质解释功能。南海北部深水区的勘探引入了该技术,通过直观显示地貌形态、振幅、频率、连续性等属性与地质体的结构关系,帮助图示深水沉积结构关系和岩相物性特征,有效实现了从叁维空间中形象地认识复杂深水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的目的,提升了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8年05期)
陈虎[3](2018)在《基于成因联系的岩石地层数字建模与计算机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地质学领域的推广和普及,为岩石地层研究的数字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细化,地质工作者对岩石地层数字化的研究譬如:地质图件的绘制精度、绘制速度以及地层预测的准确程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针对传统的机械式岩石地层数字化方法与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探索了基于成因联系的岩石地层数字化建模方法与计算机可视化实现。主要工作如下:第一,探索了岩石地层一维数字描述方法。首先以岩石地层单元和基本岩石地层单元的自相似性进行对比,建立岩石地层一维描述的基础模型;然后根据岩性符号标准图例的特点,建立相关岩性符号图元库;最后以岩性符号图元的迭代运算为基本途径,实现地层剖面图件框架内容的可视化展现;第二,基于上述理论方法,通过系统性的分析与设计,研发了一套可用于岩石地层一维数字描述的软件系统,具有数据录入、自动成图、图件编辑、文件导出等功能。结合在冷水溪实测地层剖面中的应用实例,证明了系统工作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第叁,在前人有关岩石地层定量研究的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了以分析岩石地层沉积底形曲线的数学特征为起点、逐步推导出表现侧向加积原理的数学方程,从而形成岩石地层沉积过程数字模型的理论与方法,并对方程的求解进行了优化。第四,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与叁维可视化技术,完成了侧向加积方程的软件计算实现,初步建立了可参数化的岩石地层二维沉积过程模拟系统,并参照典型沉积环境及其物性参数,对系统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验证。上述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岩石地层数字化方向领域里的新的科学探索,所形成的岩石地层数字描述系统已进行了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登记(登记号:2016SR224647),它不仅为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并且为简明扼要地阐述地层沉积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以侧向加积方程为理论依据所建立的初级岩石地层沉积模拟系统,为探索地层沉积过程、预测地质体的空间形态与规模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在油气资源勘探、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5-01)
李乔乔[4](2018)在《复杂地层高位定向钻孔轨迹可视化技术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地描述高位定向钻孔空间位置,判断施工靶区地层变化,准确识别钻进过程中遇到的断层、陷落柱、破碎带等异常地质体,利用MATLAB软件,采用地质体建模技术,实现定向钻孔轨迹叁维可视化控制,准确地描绘了定向钻孔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煤层厚度、倾角以及定向钻孔轨迹等信息,并以盘江精煤火铺矿施工为例建立了地质体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钻轨迹相符合,为后期定向钻孔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井下定向钻孔轨迹可视化控制技术有效地保障了煤矿安全开采。(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8年04期)
鲁志滔[5](2017)在《基于Unity3D的煤矿地层建模及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叁维可视化在煤矿领域的发展,对地层模型进行可视化显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钻孔数据的特点,选用数据点渐次插入算法加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进行地层版面的构建。接着根据Unity3D对模型表示的Mesh结构特点,连接顶底版面形成地层模型。最终使用Unity3D引擎将其可视化。(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7年07期)
鲁志滔[6](2017)在《煤矿地层建模与突水通道演化过程的叁维可视化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发展,建立地层模型,研究突水通道形成过程及其可视化成为实现煤矿水害预防、提升生产效率的依据。本文将煤矿数据进行提取处理,建立数据库;针对地层结构和地质数据研究地层建模方法,结合Unity3D的可视化技术,将突水通道的形成过程可视化,最终开发出突水通道叁维可视化原型系统(Water Inrush Channel's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Prototype System,简称WICTV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地质钻孔数据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处理,使用MySQL建立地质数据库。(2)结合Unity3D对叁维模型的Mesh存取结构,使用叁角网构模法中的数据点渐次插入算法对地层顶底板面进行建模;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地层板面模型进行空间插值,使地层岩体起伏更加自然。然后连接地层顶底板面形成地层模型,最后组合各地层形成地质模型。(3)研究分析突水通道形成过程的演化规律,根据地层模型,将煤矿下叁带区域进行空间网格化,构建基于网格方块的突水通道渗透模型。(4)运用Unity3D引擎和Visual Studio 2012集成开发环境和C#语言编写程序,设计实现了突水通道叁维可视化原型系统。(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赵仕威,周小文,湛杰,刘攀[7](2017)在《混合多重二次插值在叁维地层可视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曲面插值重构是叁维地质建模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稀疏的地质钻孔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二次曲面和反距离加权的组合插值方法——混合多重二次曲面插值方法(MMQS)。为了检验MMQS的精度,以peaks曲面作为先验曲面模拟起伏的地质界面、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作为曲面拟合效果的检验标准,验证了MMQS方法比常规的多重二次曲面插值方法有较好的插值精度。MMQS算法易于编程。把MMQS方法运用到地质界面重构中,在VB.net与IDL平台上开发了叁维地层可视化系统3D Geo Vis。采用3D Geo Vis对某工程场区进行了叁维地层插值和可视化,显示了3D Geo Vis的有效性和便易性。(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刘冰,赵得意,施泽杰,包国涛,彭凯[8](2017)在《叁维地层开挖的可视化表达方法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的智慧管理。城市市政工程中地层智能开挖和智能施工是智慧城市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标志。GIS叁维可视化的主要工具之一就是Arc Scene,是叁维可视化的展示平台。本文主要通过ArcEngine组件库,以钢企管线管理平台为例,利用多面片理论,详细地介绍了从叁维地层的开挖区域选择,到开挖基坑的实现,再到施工量的计算整个流程,最终为城市或者工厂地下施工的设计者和决策者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7年01期)
顾国明,刘星[9](2017)在《饱和软土地层逆作钢立柱智能调垂可视化监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对逆作法一柱一桩用钢立柱垂直度的实时控制、方便快捷的施工需求,研发出一套逆作法钢立柱全自动调垂系统。该系统运用PLC、触控、可视化等技术,将4个油缸伸缩过程控制与友好的图形界面结合,绘制出钢立柱垂直度随时间和距离变化的曲线,分别搭建形成现场操作和远程控制可视化界面。通过这些可视化控制界面,可实时追踪调垂过程中钢立柱垂直度的偏差变化,具有良好的人机互动功能。该系统经过工程应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垂直度控制的精准度,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7年01期)
郝印博[10](2016)在《北戴河新区建设场地地层特征及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戴河新区是河北省省级重点经济区;是已公布的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也是环渤海经济圈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区内构造运动剧烈,基底构造较发育,第四系沉积类型复杂,地层空间变化多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的全面展开,北戴河新区迫切需要进行建设场地地层特征的研究。针对北戴河新区整个区域建设场地地层特征的研究,尚属首次。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该区今后工程建设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合理规划新区,调整新区功能布局,为新区建设提供地质保障和科学的基础地质数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北戴河新区建设场地地层进行了研究:一是研究了建设场地地层特征,即对北戴河新区范围内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地层进行了划分研究,并对其分布特征和地基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二是将划分的地层予以编号并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叁维地质建模,实现了地层结构的可视化。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地层主要为与工程建设联系密切的工程地质地层。综合分析钻孔描述、实验室试验数据、原位测试等资料,结合古生物及特殊沉积层对比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对地层进行了准确的定名,确定了地层以岩土工程特性为主、辅以地质时代和成因类型的原则进行划分,对工程地质地层进行了划分并予以编号,建立了研究区的综合柱状图,分析了工程地质地层的特征。通过对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和修正,参照相关规范确定了50m以浅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范围值,分析研究了主要区20m以浅地基承载能力变化规律,并对主要区的地基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借助理正勘察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数据统计,根据研究区钻孔布置情况、地形地貌以及综合柱状图分层情况绘制了二维工程地质剖面图。在此基础上,汇总了全区揭示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基础资料信息,以LZGeo3D为平台,对主要区建立了叁维地质模型,初步实现了该区工程地质地层的叁维可视化,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工程地质地层在地下展布情况,为新区的建设规划和当地政府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地质大学》期刊2016-12-01)
地层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维可视化解释是深水储层研究的新兴技术,提供了人机交互的地质解释功能。南海北部深水区的勘探引入了该技术,通过直观显示地貌形态、振幅、频率、连续性等属性与地质体的结构关系,帮助图示深水沉积结构关系和岩相物性特征,有效实现了从叁维空间中形象地认识复杂深水沉积体系和储层分布的目的,提升了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层可视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园园.基于多层DEM—GTP混合模型的地层叁维可视化[J].科技风.2019
[2].胡琏.深水沉积地层的叁维可视化解释技术[J].天工.2018
[3].陈虎.基于成因联系的岩石地层数字建模与计算机可视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
[4].李乔乔.复杂地层高位定向钻孔轨迹可视化技术实践[J].现代矿业.2018
[5].鲁志滔.基于Unity3D的煤矿地层建模及可视化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
[6].鲁志滔.煤矿地层建模与突水通道演化过程的叁维可视化实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7].赵仕威,周小文,湛杰,刘攀.混合多重二次插值在叁维地层可视化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
[8].刘冰,赵得意,施泽杰,包国涛,彭凯.叁维地层开挖的可视化表达方法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
[9].顾国明,刘星.饱和软土地层逆作钢立柱智能调垂可视化监控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17
[10].郝印博.北戴河新区建设场地地层特征及可视化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6
标签:多层DEM—GTP模型; 叁维地质体; 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