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海马论文-黄仕美,臧贵勇,罗亚,汪元河

磷酸化海马论文-黄仕美,臧贵勇,罗亚,汪元河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酸化海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洛因,磷酸化Tau,α-Synuclein,海马CA1

磷酸化海马论文文献综述

黄仕美,臧贵勇,罗亚,汪元河[1](2019)在《海洛因依赖大鼠海马CA1区磷酸化Tau、α-Synuclein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大鼠海马CA1区磷酸化Tau、α-Synuclein蛋白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以探讨神经元内易聚蛋白磷酸化Tau、α-Synuclein与海洛因致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短时组2w、长时组4w及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海洛因依赖大鼠海马CA1区磷酸化Tau、α-Synuclein的表达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大鼠海马CA1区中磷酸化Tau、α-Synuclein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长时组高于短时组(P<0.05)。海洛因依赖组中磷酸化Tau与α-Synuclei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6,p<0.05)。结论:海洛因中毒可引起神经元内磷酸化Tau蛋白、α-Synuclein异常聚集。(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9年22期)

陈重阳,李影超,余海涛,任晓虎,许本洪[2](2019)在《低剂量铜暴露改变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海马磷酸化蛋白质谱并扰乱其线粒体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过量的铜会导致神经毒性并导致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然而,铜的神经毒性和潜在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文旨在应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初步探讨低剂量铜暴露对AD模型小鼠海马磷蛋白组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筛选其毒性相关关键分子并分析其潜在的联系。材料叁转基因AD模型小鼠,氯化铜,蛋白质组学试剂。方法选用6月龄叁转基因AD(3xTg-AD)模型小鼠和6月龄的野生型(Wide-type,WT)小鼠,均用0.13ppm氯化铜的饮用水喂养,同时以未暴露铜的3xTg-AD和WT小鼠作为对照组。2个月后,首先应用qPCR、免疫荧光、过氧化氢产量(H_2O_2)、脂质氧化水平(MDA)、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ATP含量等方法,检测铜暴露对WT小鼠和3xTg-AD小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功能的损伤;随之利用银染的方法检测铜暴露对3xTg-AD小鼠海马神经元轴突退化的影响;最后采用Q Exactive质谱分析蛋白组学变化,并使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QPCR、线粒体功能检测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未暴露WT小鼠相比,低剂量铜暴露降低了WT小鼠海马线粒体DNA拷贝数,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扰乱了线粒体动力学,这些变化与H_2O_2产生增加、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和ATP含量降低有关。磷蛋白组学鉴定了来自1406个磷蛋白的总共3960个独特的磷酸肽(5290个磷酸化位点);铜暴露的WT小鼠与未暴露铜WT小鼠相比有41个差异表达的磷蛋白;铜暴露的3xTg-AD小鼠与未暴露铜3xTg-AD小鼠相比有162个差异表达的磷蛋白;差异表达的磷蛋白涉及神经元和突触功能,转录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功能。此外,银染实验结果显示,与未暴露3xTg-AD小鼠相比,铜暴露加剧了3xTg-AD小鼠海马神经元轴突的变性,这与Camk2α中T286磷酸化的改变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的磷酸化有关,其涉及长时程增强(LTP)信号。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B催化亚基α同种型(Ppp3ca)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有关,其涉及线粒体生物发生信号传导。结论低剂量铜暴露可改变参与线粒体、突触和轴突完整性的关键海马蛋白的磷酸化。这些数据表明,铜过量加速了AD早期观察到的一些事件,表明循环铜过量可能干扰野生型小鼠的大脑功能,并加剧AD小鼠模型的神经退行性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龙哲,王旭,侯伟建,杨丹[3](2019)在《工频电磁场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增殖、凋亡及磷酸化JNK、ERK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工频电磁场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增殖、凋亡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探索工频电磁场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将正常培养的HT22细胞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3组为实验组,分别曝露于强度为10 mT、20 mT和30 mT的工频电磁场,20 min/d,连续3 d。MTS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p-JNK和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均促进细胞增殖,其中20 mT组促进增殖作用最强(P <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未见明显凋亡情况;实验组p-JNK和p-ERK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0 mT组p-JNK和p-ERK表达显着增高(P <0.05)。结论10 mT、20 mT和30 mT工频电磁场曝露可以促进HT22细胞增殖,增殖率与电磁场强度呈非线性关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JNK和ERK的磷酸化水平进行调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马春林,吴红彦,崔淑梅,朱凯敏,刘佳楠[4](2019)在《黑逍遥散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CREB1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黑逍遥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APP/PS1双转基因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黑逍遥散组,每组10只。同月龄、同种系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10只设为空白组。黑逍遥散组给予黑逍遥散6 g/(kg·d)灌胃,盐酸多奈哌齐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3. 25 mg/(kg·d)灌胃,模型组、空白组给予双蒸水0. 2 ml/10 g灌胃,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3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于实验结束第1~5天进行定位航行实验观察逃避潜伏期,第6天开展空间搜索实验记录跨原平台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CA1、CA3及DG区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1 (CREB1)及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1 (p-CREB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1~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6天跨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小鼠海马CA1、CA3及DG区CREB1及p-CREB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 <0. 05或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组和黑逍遥散组各时间点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第6天跨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加,小鼠海马CA1、CA3及DG区CREB1、p-CREB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 <0. 05或P <0. 01)。黑逍遥散组和盐酸多奈哌齐组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黑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海马CREB1及其磷酸化表达发挥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邵淑君,唐银杉,周游,向杜炼,邬继红[5](2019)在《督脉电针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和PKA磷酸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和磷酸化PKA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1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以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9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百会"、"印堂"、"水沟"穴,隔天针刺干预1次。治疗15次后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PKA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现象明显,PKA磷酸化水平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核固缩现象改善明显,且电针组PKA磷酸化水平增高(P<0.01)。结论:督脉电针干预可能通过改善细胞核固缩现象,提高PKA的磷酸化水平,缓解APP/PS1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本文来源于《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期刊2019-08-17)

刘鸿庆,贾会,涂幸,古梓婷,田素民[6](2019)在《D-serine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区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丝氨酸(D-serine)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海马区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42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Control组、Saline组、Aβ组、Aβ+D-serine组、Aβ+DAAO组、Aβ+BE组;每组7只动物。AD模型组小鼠双侧海马CA1区微量注射Aβ1-42造模,之后连续10 d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serine(30 mg/kg),D-氨基酸氧化酶(DAAO)(30 mg/kg),苯甲酸钠(BE)(30 mg/k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区IL-1β、p-MAPT(S404)、p-GSK3β以及DCX表达的具体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Aβ组小鼠海马区IL-1β以及p-MAPT(S404)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0. 01),而p-GSK3β以及DC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0. 01);而与Aβ组相比,Aβ+D-serine组IL-1β以及p-MAPT(S404)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0. 01); p-GSK3β以及DC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 <0. 01)。结论:D-serine可以改善Aβ1-42诱导的AD模型小鼠海马区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以及神经损伤。(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温晓强,第五永长,岳涛,邵怡然,陈璐[7](2019)在《补益脾胃元气方药对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JNK及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补益脾胃元气类方药人参、大补元煎、洗心汤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JNK(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及p38MAPK(p3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补益脾胃元气方对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寡聚肽Aβ_(1~42)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模拟AD细胞模型;分别以蒸馏水、人参、洗心汤、大补元煎颗粒剂溶液对新西兰家兔灌胃给药,14天后抽取各组脑脊液,与终浓度为25μmol/L的寡聚肽Aβ_(1~42)单独或共同作用于原代海马神经元48小时,分别检测模型组、正常脑脊液对照组、安理申组、人参组、大补元煎组、洗心汤组海马神经元JNK和磷酸化JNK(phosphorylated JNK,p-JNK)及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hosphorylated p38,p-p38MAPK)的表达水平。结果:对培养至7~8天的成熟原代海马神经元,进行神经元树突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标记,结果显示原代海马神经元在所培养的总细胞中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免疫荧光实验显示,人参、大补元煎及洗心汤叁组补益脾胃元气方药中p-JNK、p-p38MAPK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蛋白印迹实验中叁组补益脾胃元气方药中p-JNK、p-p38MAPK的表达同样降低(P<0.05)。结论:补益脾胃元气方药可通过抑制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p-JNK、p-p38MAPK蛋白的表达,有效拮抗Aβ_(1~42)神经毒性,抑制由Aβ_(1~42)诱导的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所引发的炎症信号通路活性增强及细胞损伤凋亡发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06期)

吕淼淼,杨现会[8](2019)在《七氟烷对新生大鼠海马caspase-3和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七氟烷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出生7 d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11~18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七氟烷麻醉组(S组,n=18)。C组每天同一时间吸入2 h的30%氧气;S组吸入2 h的3.4%七氟烷。2 d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活化caspase-3和p-ERK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S组活化caspase-3的表达上调,p-ERK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七氟烷通过下调p-ERK的表达促进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邵淑君[9](2019)在《督脉电针对APP/PS1痴呆小鼠皮层和海马区BACE1、APP表达和PKA磷酸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认知功能障碍、记忆损害及行为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最为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约占痴呆总人数的60%-80%。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目前全球痴呆患者人数约为4700万,预计到2050年痴呆发病率将增加叁倍,全球痴呆医疗服务投资日益增加。因此,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A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聚集形成的脑年斑(SP),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FT),神经元凋亡以及突触障碍等病理改变。目前认为,Aβ淀粉样大量沉积是AD最主要的发病原因。β位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作为参与Aβ肽生成的关键蛋白,它的过度表达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大量的神经毒性。以前的研究表明BACE1不仅切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而且还可能干扰APP之外的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例如蛋白激酶A(PKA),其被认为与长期增强(LTP)记忆水平密切相关,可以有效改善认知障碍。因此,揭示BACE1在AD发病机制中的潜在机制可能对靶向痴呆的治疗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督脉电针干预APP/PS1小鼠,以7月龄雄鼠为痴呆模型,通过多种检测方法探究电针干预对APP/PS1痴呆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与皮层区APP、BACE1表达和PKA磷酸化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抗痴呆机制,为电针治疗痴呆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7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痴呆模型,将18只SPF级APP/PS1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相同遗传背景的7月龄C57BL/6雄性小鼠9只为正常对照组。将小鼠置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屏障系统单笼饲养,室温20-22℃,湿度40%-60%,适应性饲养1周,自由进食进水。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水沟”(参照“十一五”《实验针灸学》第二版),用自制鼠套进行束缚,将穴位和针具进行常规消毒,使用无菌针灸针(0.18*25mm)沿皮斜刺,“百会”、“印堂”皆向下平刺进针,两针互不触碰,防止短路,针柄连接HANS-LH202型电针仪,疏密波,频率2/100Hz,电压为2V,电流强度为1mA,针刺强度以局部肌肉微微颤动,小鼠安静耐受为最佳,每次干预20min后快速点刺“水沟”,隔天1次,共15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不接受针刺干预,仅在电针组治疗时,抓取一次,并用相同规格的鼠套进行束缚干预,20min/天,隔天1次,共15次。电针干预结束后24h,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电针干预后的行为学改变。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观察海马CA1区BACE1、APP、Aβ表达和PKA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小鼠皮层和海马CA1区BACE1和APP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小鼠皮层和海马区BACE1、APP和磷酸化PKA的表达。研究结果1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1.1定位航行实验结果随着训练时间延长,各组小鼠第四象限入水点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模型组小鼠进步不明显,各组小鼠的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在实验的第3天、第4天和第5天时,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第4天和第5天时,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在实验的第2天、第3天、第4天和第5天时,模型组游泳距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第3天、第4天和第5天,电针组游泳距离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各组小鼠的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1.2空间探索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增长,距原平台平均距离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缩短,距原平台平均距离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2 HE(伊红)染色检测结果对照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染色清楚且均匀,细胞排列整齐,神经元数量多,细胞核呈圆形,核仁清晰;模型组神经细胞排列散乱,核仁不清晰;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细胞排列较为规则整齐。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海马CA1区BACE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以胞浆表达为多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染色深,BACE1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细胞染色较浅,BACE1阳性细胞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平均光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CA1区AP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以胞浆和胞核表达为多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染色深,APP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细胞染色较浅,APP阳性细胞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平均光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CA1区A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以胞浆表达为多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染色深,Aβ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细胞染色较浅,Aβ阳性细胞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平均光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CA1区磷酸化PK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以胞浆表达为多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染色浅,磷酸化PKA阳性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细胞染色较深,磷酸化PKA阳性细胞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平均光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平均光密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皮层区BACE1、APP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荧光强度深,BACE1、APP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细胞荧光强度较浅,BACE1、APP阳性细胞表达减少。海马CA1区BACE1、APP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荧光强度深,BACE1、APP阳性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细胞荧光强度较浅,BACE1、APP阳性细胞表达减少。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皮层区BACE1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层BACE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AC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BACE1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层BACE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AC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层区APP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层APP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P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APP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层APP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P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层区PKA磷酸化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层PKA磷酸化蛋白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PKA磷酸化蛋白表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PKA磷酸化水平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层PKA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PKA磷酸化水平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1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督脉电针可有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学习记忆障碍,提高痴呆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2督脉电针干预可减少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皮层区和海马区BACE1的沉积,减少对APP的异常切割作用,从而调节PKA活性及其相关底物,例如LTP以改变记忆和学习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孙伟明,崔远武,王凯,程汝珍,张玉莲[10](2019)在《益肾化浊方对SAMP8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及肝肾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方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表达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月龄SAMP8随机分成SAMP8组、益肾化浊方(YSHZ)组,选择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作为对照;益肾化浊方按照6. 24 g/kg灌胃干预,SAMR1组和SAMP8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灌胃1次,持续4 w;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Aβ和p-tau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Cr)水平、二乙酰-肟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水平。结果与SAMR1组比较,SAMP8、YSHZ组Aβ、p-tau表达量、ALT水平显着升高(P<0. 05),AST水平显着降低(P<0. 05),Cr、BUN水平无显着变化(P>0. 05);与SAMP8组比较,YSHZ组Aβ、p-tau表达量显着降低(P<0. 05),ALT、AST、Cr、BUN水平无显着变化(P>0. 05)。结论YSHZ可降低7月龄SAMP8海马CA1区Aβ和p-tau的表达,从而减轻两者的神经毒性作用,对肝肾功能未出现明显的损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磷酸化海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过量的铜会导致神经毒性并导致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然而,铜的神经毒性和潜在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文旨在应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初步探讨低剂量铜暴露对AD模型小鼠海马磷蛋白组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筛选其毒性相关关键分子并分析其潜在的联系。材料叁转基因AD模型小鼠,氯化铜,蛋白质组学试剂。方法选用6月龄叁转基因AD(3xTg-AD)模型小鼠和6月龄的野生型(Wide-type,WT)小鼠,均用0.13ppm氯化铜的饮用水喂养,同时以未暴露铜的3xTg-AD和WT小鼠作为对照组。2个月后,首先应用qPCR、免疫荧光、过氧化氢产量(H_2O_2)、脂质氧化水平(MDA)、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ATP含量等方法,检测铜暴露对WT小鼠和3xTg-AD小鼠海马组织线粒体功能的损伤;随之利用银染的方法检测铜暴露对3xTg-AD小鼠海马神经元轴突退化的影响;最后采用Q Exactive质谱分析蛋白组学变化,并使用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QPCR、线粒体功能检测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未暴露WT小鼠相比,低剂量铜暴露降低了WT小鼠海马线粒体DNA拷贝数,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扰乱了线粒体动力学,这些变化与H_2O_2产生增加、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和ATP含量降低有关。磷蛋白组学鉴定了来自1406个磷蛋白的总共3960个独特的磷酸肽(5290个磷酸化位点);铜暴露的WT小鼠与未暴露铜WT小鼠相比有41个差异表达的磷蛋白;铜暴露的3xTg-AD小鼠与未暴露铜3xTg-AD小鼠相比有162个差异表达的磷蛋白;差异表达的磷蛋白涉及神经元和突触功能,转录调节,能量代谢和线粒体功能。此外,银染实验结果显示,与未暴露3xTg-AD小鼠相比,铜暴露加剧了3xTg-AD小鼠海马神经元轴突的变性,这与Camk2α中T286磷酸化的改变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的磷酸化有关,其涉及长时程增强(LTP)信号。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2B催化亚基α同种型(Ppp3ca)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有关,其涉及线粒体生物发生信号传导。结论低剂量铜暴露可改变参与线粒体、突触和轴突完整性的关键海马蛋白的磷酸化。这些数据表明,铜过量加速了AD早期观察到的一些事件,表明循环铜过量可能干扰野生型小鼠的大脑功能,并加剧AD小鼠模型的神经退行性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酸化海马论文参考文献

[1].黄仕美,臧贵勇,罗亚,汪元河.海洛因依赖大鼠海马CA1区磷酸化Tau、α-Synuclein的意义[J].现代养生.2019

[2].陈重阳,李影超,余海涛,任晓虎,许本洪.低剂量铜暴露改变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海马磷酸化蛋白质谱并扰乱其线粒体功能[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3].龙哲,王旭,侯伟建,杨丹.工频电磁场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增殖、凋亡及磷酸化JNK、ERK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4].马春林,吴红彦,崔淑梅,朱凯敏,刘佳楠.黑逍遥散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CREB1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9

[5].邵淑君,唐银杉,周游,向杜炼,邬继红.督脉电针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和PKA磷酸化的影响[C].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2019

[6].刘鸿庆,贾会,涂幸,古梓婷,田素民.D-serine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区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9

[7].温晓强,第五永长,岳涛,邵怡然,陈璐.补益脾胃元气方药对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JNK及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

[8].吕淼淼,杨现会.七氟烷对新生大鼠海马caspase-3和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

[9].邵淑君.督脉电针对APP/PS1痴呆小鼠皮层和海马区BACE1、APP表达和PKA磷酸化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0].孙伟明,崔远武,王凯,程汝珍,张玉莲.益肾化浊方对SAMP8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及肝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标签:;  ;  ;  ;  

磷酸化海马论文-黄仕美,臧贵勇,罗亚,汪元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