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重建术论文-姚仕奋,王昊,陈锦标,黄霖

脊柱重建术论文-姚仕奋,王昊,陈锦标,黄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脊柱重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期手术,脊柱肿瘤,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

脊柱重建术论文文献综述

姚仕奋,王昊,陈锦标,黄霖[1](2018)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39例胸腰段脊柱肿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腰段肿瘤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9例胸腰段脊柱肿瘤患者,均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情况、脊柱稳定、神经功能情况和不良反应等情况,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情况、肿瘤转移和复发等。[结果]手机时间为284.6±73.9min,出血量为700~1600ml,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与术前比,患者的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3例转移,无1例原位复发。[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肿瘤具有疗效确切、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感觉和运动功能和控制复发等优点,推荐临床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王增平,刘林,薛文,宋玉鑫,才礼杨[2](2017)在《前路内镜辅助后路改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椎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路内镜辅助后路改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椎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内镜辅助联合后路改良全脊椎整块切除、脊椎重建术治疗4例胸椎肿瘤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观察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恢复以及肿瘤复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0~295(269.3±39.8)min,术中出血量850~1 550(1 232.5±37.9)ml,输血量300~1 000(675±100)ml。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1例发生胸腔积液,经引流抗感染后好转。患者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肺癌转移患者术后3个月因肺癌复发死亡;其他患者术后3、6、12个月复查未见脊柱肿瘤复发,植骨融合良好,无钛网移位及脊柱失稳,无断钉、断棒现象。结论前路内镜辅助后路改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术能提高胸椎肿瘤病灶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手术安全,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刘大龙[3](2017)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重建术治疗脊柱转移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对胸腰椎单脊椎脊柱转移癌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癌患者15例,全部患者均行后路病变椎体切除、受压脊髓360°环形减压,人工椎体VBOSS椎体支持系统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病变椎体局部复发情况、内固定系统稳定情况及患者的预后。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资料(3~18个月),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从术前(5.07±1.33)分下降到术后(2.13±1.30)分(P<0.05)。1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10例大部分恢复,4例部分恢复,Frankel分级从术前的(3.60±0.83)上升到术后的(4.43±0.46)(P<0.05)。随访过程中1例乳腺癌患者和1例肺癌患者死亡,余患者病椎切除局部未见复发,椎弓根螺钉及人工椎体支持系统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预期生存期延长。结论:对于转移癌累及脊柱胸腰椎单节段的患者,后路一期全脊椎病变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延长预期生存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周杨,张玉良[4](2016)在《前路椎管减压结合脊柱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路椎管减压结合脊柱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12年2月,我科58例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结合前路钛网植骨、脊柱前路钛板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结构序列。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胸腰椎骨折节段的Cobb角、椎管狭窄率,采用Frank分级评价脊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本组58例均顺利完成前路手术,无瘫痪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及切口感染。影像学检查比较,术前x线片Cobb角平均25.0°±2.6°,术后Cobb角平均5.2°±1.5°。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1-3级的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减压、钛板固定结合钛网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直视下充分减压,矫正畸形,脊髓神经功能可获得良好恢复。(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08)

刘大龙,姚运壮,孙东,黄建,徐红[5](2016)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重建术治疗脊柱转移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对胸腰椎单脊椎脊柱转移癌的术后疗效。方法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癌患者15例均行后路病变椎体切除、受压脊髓360°环形减压,人工椎体VBOSS椎体支持系统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善及预后。结果均获得随访资料(3~18个月),术后疼痛程度明显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从术前(5.07±1.33)分下降到术后(2.13±1.30)分(P<0.05)。14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10例大部分恢复,4例部分恢复,Frankel分级从术前的(3.60±0.83)上升到术后的(4.43±0.46)(P<0.05)。随访过程中1例乳腺癌患者和1例肺癌患者死亡,余植骨融合良好,椎弓根螺钉无松动,病椎切除周围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转移癌累及脊柱胸腰椎单节段的患者,后路一期全脊椎病变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16期)

王靖,滕红林,李驰,朱明宇[6](2015)在《改良侧前方入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前路椎体重建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侧前方入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前路椎体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胸腰段(T11-L2)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21-56岁,损伤节段:T11 2例,T12 5例,L1 11例,L2 8例。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3例,C级8例,D级5例,E级9例。纳入标准:结合载荷分享分类评分与TLICS评分,符合前路减压椎体重(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脊柱专题》期刊2015-09-10)

应广宇,邢如新,朱永坚,余丹枫,朱亮亮[7](2015)在《椎管内肿瘤行椎板切除与椎板复位重建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初期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脊髓肿瘤椎板切除和椎板成形-复位重建手术间的差异、评估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为脊髓肿瘤手术方式的优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2011年收治的210例椎管内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对肿瘤类形、部位、节段、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状态,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术后脊柱稳定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除住院天数在椎板复位组略有缩短外,两组病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康复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患者的术后脊柱稳定性在总体比较中差别无显着性差异,但根据手术累及节段部位及数量进行细分组比较发现在切除节段>=3时脊柱不稳发生率为33.3%,相较(本文来源于《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9-03)

姬烨,夏景君,徐公平,王新涛,周磊[8](2015)在《肿瘤切除颈前路钛板辅助脊柱重建术治疗上颈椎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1、2]。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建,通常的手术策略为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前路重建对上颈椎稳定性的保持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视野及操作空间上的局限使前路重建显得更(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朱永坚,余丹枫,章杨,沈宏,张建民[9](2014)在《椎板成形+术后椎管重建术对远期脊柱稳定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发展的脊髓后路椎板成型+椎管重建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尚未见有大宗病例报道。本文拟通过较大样本的回顾性统计,对以此种术式对于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做出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至2012年我中心的237例(A组)行脊髓后路椎板成型+椎管重建术的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后随访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评分、脊柱稳定性影像学数据测量统计,与同期行椎板切除术的182例(B组)病例做比较,评估脊柱稳定性变化。结果:两组间手术并发症情况无显着差异,近期临床脊髓功能改善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临床脊髓功能改善情况A组优于B组(P>0.05);脊柱不稳发生率A组低于B组;其中颈椎不稳发生率A组3%、B组12%,A组低于B组(P<0.05)。胸椎不稳发生率A组4.4%、B组5.6%,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椎不稳A组发生率7.4%,B%,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结论:对椎管内肿瘤,常规椎板切除及椎板成形两种术式均可导致颈椎生物力学的变化。椎板成型+椎管重建未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有助于术后脊柱稳定性保持。(本文来源于《2014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0-10)

孙瑶,解京明[10](2012)在《后路全椎体切除并脊柱重建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椎体切除术起源于脊椎截骨术,最早运用于脊柱肿瘤的治疗,20世纪末逐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治疗严重脊柱畸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器械的发展,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的运用越发频繁。由此所伴发的对PVCR的具体手术操作,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的研究也愈发广泛,其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2年17期)

脊柱重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前路内镜辅助后路改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椎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内镜辅助联合后路改良全脊椎整块切除、脊椎重建术治疗4例胸椎肿瘤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观察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恢复以及肿瘤复发、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0~295(269.3±39.8)min,术中出血量850~1 550(1 232.5±37.9)ml,输血量300~1 000(675±100)ml。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1例发生胸腔积液,经引流抗感染后好转。患者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肺癌转移患者术后3个月因肺癌复发死亡;其他患者术后3、6、12个月复查未见脊柱肿瘤复发,植骨融合良好,无钛网移位及脊柱失稳,无断钉、断棒现象。结论前路内镜辅助后路改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术能提高胸椎肿瘤病灶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手术安全,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柱重建术论文参考文献

[1].姚仕奋,王昊,陈锦标,黄霖.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39例胸腰段脊柱肿瘤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8

[2].王增平,刘林,薛文,宋玉鑫,才礼杨.前路内镜辅助后路改良一期全脊柱整块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椎肿瘤[J].临床骨科杂志.2017

[3].刘大龙.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重建术治疗脊柱转移癌效果[D].吉林大学.2017

[4].周杨,张玉良.前路椎管减压结合脊柱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C].2016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5].刘大龙,姚运壮,孙东,黄建,徐红.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重建术治疗脊柱转移癌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6].王靖,滕红林,李驰,朱明宇.改良侧前方入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前路椎体重建术中的应用[C].2015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脊柱专题.2015

[7].应广宇,邢如新,朱永坚,余丹枫,朱亮亮.椎管内肿瘤行椎板切除与椎板复位重建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初期比较研究[C].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5

[8].姬烨,夏景君,徐公平,王新涛,周磊.肿瘤切除颈前路钛板辅助脊柱重建术治疗上颈椎肿瘤[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

[9].朱永坚,余丹枫,章杨,沈宏,张建民.椎板成形+术后椎管重建术对远期脊柱稳定性影响研究[C].2014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10].孙瑶,解京明.后路全椎体切除并脊柱重建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

标签:;  ;  ;  ;  

脊柱重建术论文-姚仕奋,王昊,陈锦标,黄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