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愁苦之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兰容若,清词,愁苦特点
愁苦之音论文文献综述
周豫[1](2018)在《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纳兰容若词“愁苦之音”成因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纳兰容若,清初词坛上一位少有的少数民族词人。他的词堪称中国词作史上的又一座高峰,深得王国维的盛赞。他出身显赫,家族权势盛极一时,自身又才华横溢聪颖过人,22岁入朝为官,一直伴君左右。可就是如此一位出身显赫、才华傍身,仕途看上去又一马平川坦荡宽阔的年轻贵公子,所创作的词作多愁苦滋味。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探究,寻找成因。(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8年06期)
刘坎龙[2](2012)在《无边塞愁苦之音的清代屯垦戍边诗——以“春风、玉关”意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中的意象,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唐代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叹,幽怨感伤,千古传唱。但清代西域诗中的"春风、玉关"意象却截然相反:"千骑桃花万行柳,春风吹度玉门关"、"应同笛里边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的吟诵,不绝于耳。这种乐观与豪情,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折射出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无边塞愁苦之音"的时代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闵洁[3](2008)在《论中唐诗歌的愁苦之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诗人面对战乱中残破的山河、凄清的家园、不忍的离别,很难再像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那样,唱出充满理想的欢歌了。理想让位于现实,严酷的现实闯入文学中来。于是中唐诗歌向揭露社会现实和咏叹个人失意两极分化,哀号愁苦成为时代性情感基调。从创作历程看,中唐诗歌愁苦之音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纪实、大历贞元文人的落寞情怀、元和文人的孤愤与讽时叁个阶段。正是这前后相继的叁个阶段,为我们清楚地勾勒出中唐愁苦诗歌的发展轨迹。文人大量创作愁苦诗歌,使得中唐诗歌愁苦之音形成叁种类型:民生疾苦的忧思、功名难获的苦闷、仕途坎坷的嗟叹。这叁种愁苦诗歌类型,是中唐文人忧国忧民情思在文学上的表现。另外,中唐愁苦诗歌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很高的造诣。它运用直抒胸臆的描写、多种意象的营造、细腻心理的刻画等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现出中唐诗歌璀璨的光彩。中唐诗歌愁苦之音作为一种时代性的诗歌创作基调,与中唐社会特定的时代背景有关。安史之乱后的时代变迁与社会巨创无疑是中唐愁苦诗歌大量生成最主要的土壤。同时,中唐社会文化转型中矛盾的激化所带来的冲击波也不可小觑。最后,由于时代变迁与文化转型对文人心理造成的巨大影响,使中唐文人的心路历程充满波折。这些都使得愁苦诗歌必然在中唐大量出现。中唐诗歌愁苦之音的大量出现,既是对前代士不遇文学传统的继承与拓展,也对后世愁苦文学产生重要影响,使愁苦文学类型多样化,形成愁苦文学范式。同时,中唐诗歌中的愁苦之音,以其大量的创作实践,充分揭示了政治上的“穷”与文学上的“工”之间紧密的联系,在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确立了愁苦文学观念,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08-03-01)
黄桂兰[4](2006)在《谈宋词别离主题中的哀婉之音和愁苦之韵》一文中研究指出别离主题在宋代词作中表现得尤为执着和深刻,这是因为词体的文体特性尤其适合表现别离主题,而且词体中的长调慢词比诗体有更大的伸展空间。本文着重拈出“柳”“月”二意象,阐释了词人的情感内涵。(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愁苦之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歌中的意象,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唐代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叹,幽怨感伤,千古传唱。但清代西域诗中的"春风、玉关"意象却截然相反:"千骑桃花万行柳,春风吹度玉门关"、"应同笛里边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的吟诵,不绝于耳。这种乐观与豪情,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折射出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无边塞愁苦之音"的时代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愁苦之音论文参考文献
[1].周豫.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纳兰容若词“愁苦之音”成因浅探[J].学周刊.2018
[2].刘坎龙.无边塞愁苦之音的清代屯垦戍边诗——以“春风、玉关”意象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3].闵洁.论中唐诗歌的愁苦之音[D].华侨大学.2008
[4].黄桂兰.谈宋词别离主题中的哀婉之音和愁苦之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