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醉石论文-汪贻洵

唐醉石论文-汪贻洵

导读:本文包含了唐醉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醉石,王福庵,何绍基

唐醉石论文文献综述

汪贻洵[1](2019)在《唐醉石法书感怀琐志》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九年四月八日是金石学家、书法篆刻家唐醉石先生(一八八五—一九六九)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唐醉石一九○四年参与创立西泠印社。史料记载,他参与了创建工作,是西泠印社实际创始人之一;作为浙派新军、浙派中兴健将,对继承、发扬和出新浙派印风有杰出贡献。唐醉石一九一八年至一九四○年供职于北京北洋政府印铸局、南京政府印铸局,一九二八年与王福庵同篆"中华民国之玺""荣典之玺",将浙派印风(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9年07期)

张遴骏[2](2017)在《从教印苑播先声——唐醉石的篆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派篆刻由清乾隆年间丁敬开创,后传其衣钵者大都生于杭州一带,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均籍仁和、钱塘,故世称"西泠八家"。浙派的其他传承者如张燕昌、严坤等也都是海盐、平湖等籍,离杭州不远。此(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7年05期)

蒋频[3](2017)在《潇湘印人唐醉石》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醉石(1886-1969年),名源邺,字李侯,小字蒲佣,号醉龙、醉农、非园,别署醉石。湖南长沙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时失怙,然性敏而好学,临池日课,从不间断。据文相质,悠然意远,祖父极钟爱。其外公一家均是饱学名士,故家中藏书之广涉及经、史、子、集,碑版(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7-02-04)

汪贻洵[4](2015)在《唐醉石早期印作及二叁事略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醉石(一八八六-一九六九)原名唐源邺,湖南长沙(古称善化)人,字李侯,小字蒲佣,号醉石、醉农、醉龙、韭园,别号醉石山农,中年以后以号行,六十岁以后偶称醉翁。一九○四年,唐醉石参与创建西泠印社,辛亥革命后任北京北洋政府印铸局技正、印信(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5年07期)

王祖龙[5](2015)在《领略古法生新奇——唐醉石对浙派印风的继承与创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醉石对浙派印风的继承与创变,对于推动浙派前行起到了"振弊起衰"的作用,堪称"新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对唐醉石篆刻艺术的继承与创变理路略加梳理,以期明晰其在中国篆刻史上的地位。(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5年03期)

钟霖汐[6](2015)在《试论唐醉石篆刻章法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醉石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金石书法家,篆刻界的领袖人物之一,西泠印社初创时期重要成员,是荆楚书道的一座丰碑,博古多识,擅考古,精鉴别,秦碑汉碣,入手立辨,如数家珍。其广博的学识、精湛的书法及特殊的经历对其篆艺影响深刻。其篆艺集技法之大成,兼收诸家之长,别树一帜。论文分为叁章展开论述:第一章近代印人唐醉石,此章简述唐醉石生平,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及作品的风格分类;第二章论述唐醉石篆刻章法的特征,分为唐醉石篆刻章法之陈曼生风范印特征、唐醉石篆刻章法之汉印特征、唐醉石篆刻章法之周秦古玺印特征、唐醉石篆刻章法之元朱文和流派印特征共四节进行论述;第叁章论述唐醉石篆刻成就及影响。通过对唐醉石章法构成的浅析,来探索醉石先生篆刻的风格特点,确立其在印坛的地位及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美术学院》期刊2015-05-01)

柳国良[7](2015)在《唐醉石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江汉大学、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中流印社共同主办的唐醉石学术研讨会在江汉大学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收到了全国各地学者撰写的论文六十余篇,经专家评审,其中二十五篇论文获奖。本次研讨会有近八十位学者出席,二十余名代表作了专题发(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5年03期)

王祖龙[8](2015)在《领略古法生新奇——唐醉石篆刻艺术的继承与创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醉石是继浙派印风之绝学、开新浙派之先河的篆刻大师,被誉为"鼎革以后第一人"(韩登安句)。唐醉石篆刻初宗秦汉,复探"西泠八家",对陈曼生、赵次闲用功尤多。规其印风,以浙派为基,能兼收浙派诸家之长,印外求印,别开生面。早年同丁仁、叶铭、王福厂、吴隐等浙中名士相交,相与创立西泠印社,致力于浙派的传承与发展,使渐趋沉寂的浙派印风焕发生机。在汉任职时期,又(本文来源于《书法赏评》期刊2015年01期)

柳国良[9](2015)在《唐醉石生平与学术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唐醉石(一八八六一九六九)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金石书法家,在文物鉴定、收藏等方面有极高造诣,是我国近现代篆刻界领袖人物之一。曾任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东湖印社社长。兹述评有关唐醉石的生平研究与书法篆刻艺术研究现状。唐醉石生平研究及西泠印社创始人争论艺术家的生平历事是其书法篆刻创作和心路历程的重要参考系,对唐醉石生平的研究是唐醉石研究领域的一个基础课题。此前学术界在此方面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5年03期)

沈必晟[10](2014)在《找寻真实的唐醉石——解读《唐醉石年谱》《唐醉石篆刻艺术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泠印社》(总第四十一期)刊登关于唐醉石先生的研究专辑,其中,昌少军先生刊发的《唐醉石篆刻艺术考论》《唐醉石年谱》两篇长文达叁万余字,文中披露了很多第一手资料和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唐醉石先生已经辞世四十五周年,其生前好友也太半凋零,关于唐(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4年11期)

唐醉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浙派篆刻由清乾隆年间丁敬开创,后传其衣钵者大都生于杭州一带,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均籍仁和、钱塘,故世称"西泠八家"。浙派的其他传承者如张燕昌、严坤等也都是海盐、平湖等籍,离杭州不远。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唐醉石论文参考文献

[1].汪贻洵.唐醉石法书感怀琐志[J].荣宝斋.2019

[2].张遴骏.从教印苑播先声——唐醉石的篆刻艺术[J].书法.2017

[3].蒋频.潇湘印人唐醉石[N].美术报.2017

[4].汪贻洵.唐醉石早期印作及二叁事略考[J].荣宝斋.2015

[5].王祖龙.领略古法生新奇——唐醉石对浙派印风的继承与创变[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5

[6].钟霖汐.试论唐醉石篆刻章法的特征[D].湖北美术学院.2015

[7].柳国良.唐醉石学术研讨会综述[J].书法.2015

[8].王祖龙.领略古法生新奇——唐醉石篆刻艺术的继承与创变[J].书法赏评.2015

[9].柳国良.唐醉石生平与学术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书法.2015

[10].沈必晟.找寻真实的唐醉石——解读《唐醉石年谱》《唐醉石篆刻艺术考论》[J].荣宝斋.2014

标签:;  ;  ;  

唐醉石论文-汪贻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