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恶性膀胱类癌临床及病理观察(附4例报告)

原发性恶性膀胱类癌临床及病理观察(附4例报告)

一、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的临床及病理观察(附4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陈优,何来昌,谭永明,占雅如,黄雨滢,陈静婷[1](2020)在《少见部位原发性类癌的影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少见部位原发性类癌的影像表现及病理表现,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性类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术前6例行CT平扫及增强,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仅行CT增强,另有1例行CT增强及MRI平扫。结果 10例少见部位原发类癌,男7例,女3例。鼻腔、喉部、膀胱各1例,肾脏3例,纵隔4例(均来源于胸腺),其中2例为非典型类癌,其余8例均为典型类癌。1例鼻腔内原发类癌(非典型)MRI上表现为右侧鼻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侵犯右侧中下鼻甲、翼腭窝、右侧上颌窦、右侧筛窦以及右侧中下鼻甲,肿块呈不均匀强化。1例喉部原发类癌CT增强仅见会厌软组织稍增厚,MRI平扫示右侧声带不均匀增厚,喉腔内不规则小结节。4例纵隔原发类癌(其中1例为非典型类癌),CT平扫均表现为边界较清、密度较均匀软组织,1例内见钙化,增强扫描示3例(2/3均匀强化)轻中或中度强化,1例(1/3)明显均匀强化。3例肾脏原发类癌,平扫2例呈囊实性,1例呈实性,实性肿块患者已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3例内均见钙化;增强扫描示2例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较明显不均匀延迟性强化,囊变区不强化,1例实性肿块轻度延迟性强化。1例膀胱原发类癌表现为左侧膀胱三角区肿块,呈囊实性以广基底与膀胱相连,增强扫描病灶明显环形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结论鼻腔、喉部、膀胱、肾脏、纵隔等部位的原发类癌很罕见,影像学上多以实性肿块或囊实性肿块形式存在,其中鼻腔类癌软组织肿块多呈填充样改变;喉部类癌一般体积小,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纵隔内类癌多为轻中度强化,肿块内明显强化的线样血管或可作为纵隔胸腺类癌的提示;肾脏原发类癌一般肿块较大,常出现坏死、囊变,钙化相对少见,多呈实性或囊实性,增强扫描实性肿块或肿块实性部分可有延时性强化;膀胱类癌多发生于膀胱三角区/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增强可有强化。当鼻腔、喉部、纵隔、肾脏、膀胱等部位影像学出现以上表现,尤其是临床上出现典型类癌综合征时,可以提示类癌的可能,但最终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程嘉豪[2](2019)在《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归纳总结,探讨NEPC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方案及预后,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2018年收治的2例NE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Pubmed、Embase、万方、维普及Cnki等国内外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病例1患者因进行性排尿困难伴尿路刺激征入院,初诊前列腺增生,完善检查后腰麻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前列腺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低分化腺癌,Gleason评分5+5=10分。术后规律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8月后出现严重持续肉眼血尿及膀胱血块填塞,最终死于晚期肿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存时间为12个月。病例2患者以左骶尾部伴肛门疼痛为主要表现,PSA正常,盆腔MRI示前列腺左侧外周带占位,完善检查后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神经内分泌癌。予以EP方案化疗2周期后肿物较前稍增大,化疗效果欠佳,后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粒子置入术,近距离放射治疗1个月后肿物仍进行性增大,并出现远隔器官转移。现患者规律随访17个月,带瘤生存。结论:NEPC临床罕见,起源不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预后较差。内分泌治疗提高了前列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及内分泌治疗相关NEPC的比例。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占位,但并不具备诊断学特异性,最终确诊依靠其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早期诊断并采取手术结合放化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部分患者生存率。未来从分子机制抑制、逆转NEPC或神经内分泌分化将成为重要的新型治疗策略。

董嘉懿[3](2012)在《原发性膀胱类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膀胱类癌并复习文献予以讨论。结果: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膀胱类癌。结论:原发性膀胱类癌发病率低,无明显特征性临床表现,确诊需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张淑红,张长淮,刘金香,张彦宁[4](2003)在《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的临床及病理观察(附4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总结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其预后。方法 对4例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hr)、突触素(Syanptophysin,Sy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等,其中3例电镜观察。结果 4例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临床表现均为肉眼血尿,无类癌综合征。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核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较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及坏死。胞浆较宽广,嗜酸性。瘤细胞呈腺泡状、梁状、实性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 Chr、Syn、NSE二种或二种以上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胞浆内可见内分泌颗粒。结论 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诊断依靠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临床分期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

冷怀明[5](2002)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得志[6](2020)在《原发性阑尾肿瘤49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一步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准确详实的理论依据。方法:查阅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阑尾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纳入本次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临床病例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腹部CT、纤维结肠镜)、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辅助化疗方案及预后。随访主要通过电话联系患者或其家属,部分通过门诊复查。生存期是指从手术治疗到死亡日期或到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12月30日),以月计算。通过SPSS 25.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其中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用中位数描述;占比以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9例原发性阑尾肿瘤,在同期阑尾切除病理标本4362例中,占1.1%。其中,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23例(46.9%),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2例(4.1%),黏液型腺癌4例(8.2%),结肠型腺癌7例(14.3%),神经内分泌肿瘤10例(20.4%),阑尾腺瘤2例(4.1%),阑尾间质瘤1例(2.0%)。男性17例,占34.7%;女性32例,占65.3%;男女性别比为1:1.9。年龄在12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5±18.439岁。首发症状为右下腹疼痛、右下腹肿物、腹胀、其他腹盆腔手术偶然发现分别有29例、7例、2例及11例,各占59.2%、14.3%、4.1%及22.4%。在49例原发性阑尾肿瘤中,患者均行血常规检查,27例(55.1%)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22例(44.9%)白细胞计数升高;31例(63.3%)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较为重要的相关肿瘤指标包括CEA、NSE、CA72-4和CA19-9,任意一项阳性者有14例,占45.2%(14/31),其中CEA升高为8例,占25.8%(8/31),NSE升高为6例,占19.4%(6/31),CA72-4升高为5例,占16.1%(5/31),CA19-9升高为3例,占9.7%(3/31);19例(38.8%)行腹部B超检查,影像学表现为阑尾增粗、右下腹混合回声包块、无异常发现分别有8例、10例及1例,各占42.1%(8/19)、52.6%(10/19)及5.3%(1/19);32例(65.3%)行腹部CT平扫检查,影像学表现提示阑尾增粗、回盲部或盆腔软组织肿块影、阑尾局部呈囊性扩张、无异常发现分别有12例、8例、5例及7例,各占37.5%(12/32)、25.0%(8/32)、15.6%(5/32)及21.9%(7/32);3例(6.1%)行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2例影像学表现为回盲部椭圆形囊性密度影,内见斑片状轻度不均匀强化,病灶边缘轻度强化,术后病理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低度恶性),1例影像学表现为回盲部长管状囊性密度影,局部见壁结节,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腹膜见多发条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轻度强化;肝右缘局部受压凹凸不平,术后病理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合并腹膜假性黏液瘤;9例(18.4%)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其中5例于回盲部及阑尾开口未见异常,3例于回盲部靠近阑尾开口处见隆起形包块,1例于盲肠靠近阑尾开口处见溃疡性病变,活检病理示:见少量异型细胞,局部腺体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血清学检查、腹部B超、腹部CT平扫+增强、结肠镜检查),本组49例患者术前无1例诊断为阑尾来源的肿瘤,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右下腹肿物、阑尾黏液囊肿、阑尾周围脓肿、腹腔积液、其他腹盆腔疾病分别有20例、13例、2例、1例、2例及11例,各占40.8%、26.5%、4.1%、2.0%、4.1%及22.5%。在49例原发性阑尾肿瘤中,31例(63.3%)行单纯阑尾切除术;6例(12.3%)行阑尾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和/或肿瘤细胞减灭术;3例(6.1%)行回盲部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和/或肿瘤细胞减灭术;8例(16.3%)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2.0%)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联合脏器切除术和/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本次临床研究的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0日,49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随访67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0个月(95%CI:20.435.6),死亡5例,全部为阑尾腺癌(2例黏液型和3例结肠型)。11例阑尾腺癌(黏液型和结肠型)的随访时间最短为8个月,最长为71个月,1年、3年及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9%、40.4%及40.4%。单因素分析表明,扩大切除术(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回盲部切除术)和单纯阑尾切除术对阑尾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0.5)。结论:1.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是主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2.阑尾黏液性肿瘤包括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高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阑尾黏液型腺癌,统一、规范且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3.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较以往相对有了一个规范的命名与分类,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也更为精确。4.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发症状以右下腹疼痛多见,术前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大多预后较好。5.阑尾腺癌恶性度高,预后较阑尾其他病理类型明显差。

翟天元[7](2020)在《膀胱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附53例报告)》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膀胱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肿瘤,居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7位,约占成人肿瘤的2%~3%,病理上包括常见的尿路上皮癌、腺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以及较少见的混合型癌、小细胞癌、肉瘤样癌、癌肉瘤、转移癌等。膀胱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分期晚,预后差,约占膀胱恶性肿瘤的0.5%~2%。根据组织学来源,膀胱腺癌可分为原发性非脐尿管腺癌、脐尿管腺癌、转移性腺癌。膀胱腺癌临床罕见,其预后可能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数量及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是否复发转移、术后是否放、化疗等因素相关,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相关临床因素及预后的生存分析较少,我们通过单中心相对较大的样本进行生存分析,旨在探讨上述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病理确诊为膀胱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共53例,占同期收治膀胱肿瘤的1.6%(53/3287)。其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男女比例为2.79:1。年龄范围28~89岁,平均(54.85±14.30)岁。分析各项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数量,肿瘤大小,T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是否合并肾积水,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疾病,有无吸烟、饮酒史,既往有无膀胱良性病变,手术方式,术中是否输血,是否复发,是否为脐尿管腺癌,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术后是否放、化疗或灌注/热灌注等对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影响。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生存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计算,并用Log-Rank法对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再将P<0.1的指标用多因素COX模型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T1 期肿瘤患者 15.1%(8/53),pT2 期 67.9%(36/53),pT3 期 11.3%(6/53),pT4期5.7%(3/53)。肿瘤最大径3~90mm,中位肿瘤最大径为35.00mm。总体随访率71.7%,53例的随访时间为8~75月,中位随访时间27.3(12.0,51.5)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44/53),61.6%(37/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47)、年龄(P=0.032)、化疗(P=0.041)、淋巴结转移(P=0.010)、远处转移(P=0.023)、病理分级(P=0.034)、职业(P<0.001)是影响膀胱腺癌生存期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示性别(RR=4.17,P=0.026)、年龄(RR=6.00,P=0.015)、化疗(RR=10.30,P=0.005)、淋巴结转移(RR=9.15,P=0.032)是影响膀胱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膀胱腺癌就诊时大多数已属局部晚期,临床上肿瘤分期以pT2~pT4期多见(45/53),这可能和预后较差有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RR=4.17,P=0.026)、年龄(RR=6.00,P=0.015)、化疗(RR=10.30,P=0.005)、淋巴结转移(RR=9.15,P=0.032)是影响膀胱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李伟[8](2020)在《经骶尾旁入路骶前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经骶尾旁入路治疗骶前肿瘤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了自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骶前肿瘤患者共23例,对他们的病例资料进行调取,并对他们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结果:筛选后的23例患者中,男性7例(30.43%),女性16例(69.57%),平均年龄42.87±10.43岁,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BMI指数23.06±2.51kg/m2。无症状者19例(82.61%),肛门坠胀感者2例(8.70%),下腹部疼痛者1例(4.39%),骶尾部皮肤隆起1例(4.39%)。2例患者有腹盆腔手术史,其中1例曾接受经腹部入路骶前囊肿切除术,另1例曾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全部患者直肠指诊均可触及肿瘤。所有患者行CT及MRI检查并发现了病灶。15例患者行腹部彩超检查,4例患者行阴道妇科彩超检查,4例患者行直肠内超声检查,各类超声检查也发现了病灶。所有患者均行无痛肠镜检查,排除大肠原发肿瘤并观察直肠受压情况。所有患者均未行术前穿刺病理活检。有2例患者肿瘤头侧高度高于第三骶椎(S3),所有患者SSA平均为38.4±6.67°。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平均手术时间80.43±15.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3.48±31.14m L,无术中输血病例。平均切口长度8.57±1.75cm,肿瘤最大直径10.98±1.65cm,尾骨切除率100%,瘤体完整切除率100%。其中1例患者的脂肪瘤穿透骶骨,由我科及骨科组成的MDT团队顺利完成。术后并发症的统计中:死亡率以及肠瘘、术后出血、腹腔盆腔感染、肺部感染、器官功能障碍及器官衰竭、排尿困难、肛门失禁以及骶前积液的发生率均为0%,仅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红肿。术后病理结果:尾肠囊肿10例(43.48%)其中包括1例尾肠囊肿伴腺癌,表皮囊肿5例(21.74%),畸胎瘤3例(13.04%),脂肪瘤5例(21.74%)。平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78±0.74d,平均应用镇痛剂时间4.78±1.27d,平均拔除引流管时间7.12±1.23d,平均术后恢复饮水时间2.78±0.79d,平均术后恢复全流食时间3.91±0.73d,平均术后半流食时间4.78±0.95d,平均拔除导尿管时间2.74±0.75d,平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48±0.51d,平均术后首次排便3.39±0.58d,平均总住院时间14.17±2.53d,术后住院时间10.17±2.53d,平均回归工作时间11.91±2.83d。肿瘤复发率0%,术后6个月平均排便次数1.13±0.34次/天,无排尿困难及肛门失禁患者,所有患者均无骶尾部及会阴部不适感。结论:经骶尾旁入路骶前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骶前肿瘤的术式,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在临床中可以在适应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

陈优,何来昌,谭永明,占雅如[9](2019)在《泌尿系统类癌的CT与MRI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泌尿系统原发类癌的CT与MRI表现,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泌尿系统类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右肾类癌3例,膀胱类癌1例,其中3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欠清。平扫肿块呈实性(1例)或囊实性(3例)密度/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期)3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静脉及延迟期(实质期及排泄期)3例出现延迟强化,1例为持续性强化。结论泌尿系统类癌临床上罕见,影像上多以实性肿块或囊实性肿块形式存在,内可有钙化,多数实性成分可有强化,但确诊仍靠病理诊断。

李曾,廖洪,毛顿,谭政,吴毅,肖英明,杨盛柯,钟磊,陈勇吉[10](2018)在《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结合我院曾收治的1例和国内19862017年个案报道的44例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案、随访预后等。结果 45例中,肿瘤好发于顶壁31例(68.9%);单纯性印戒细胞癌37例(82.2%),混合性印戒细胞癌8例(17.8%);TNM分期,T2期以上为37例(82.2%),其中T3期和T4期26例(57.8%);手术病例41例(91.1%),其中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7.3%),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41.5%),根治性膀胱全切术21例(51.2%);15例(36.6%)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行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13例(31.7%),全身化疗+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放疗3例(7.3%)。失访6例(13.3%);随访时间≤1年的28例(62.2%),其中15例在1年内死亡,2例复发;1年<随访时间≤2年的8例(17.8%),其中2例在13个月时死亡;生存时间>2年的只有3例(6.7%)。生存期最短的为2个月,最长的为44个月无复发,平均生存时间约2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3个月。结论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其治疗效果,但整体预后差。

二、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的临床及病理观察(附4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的临床及病理观察(附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少见部位原发性类癌的影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CT/MRI表现(图1~5)
    2.2 病理表现
3 讨论
    3.1 鼻腔原发类癌
    3.2 喉部原发类癌
    3.3 纵隔原发类癌
    3.4 肾脏原发类癌
    3.5 膀胱原发类癌

(2)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泌尿系统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3)原发性膀胱类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2 讨 论
    2.1 原发性膀胱类癌的临床表现
    2.2 影像学表现
    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2.4 治疗与预后

(6)原发性阑尾肿瘤49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首发症状
    3.3 辅助检查
        3.3.1 血清学检查
        3.3.2 影像学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3.4 术前诊断
    3.5 手术方式
    3.6 术后化疗
    3.7 随访
    3.8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分类
    4.2 性别及年龄分布
    4.3 首发症状
    4.4 手术方式
    4.5 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
    4.6 术后病理特点
    4.7 预后
第5章 讨论
    5.1 发病情况
    5.2 临床表现
    5.3 诊断方法
    5.4 治疗及预后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膀胱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附5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一览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膀胱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经骶尾旁入路骶前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术前准备
    3.5 手术步骤
    3.6 术后一般治疗及出院指征
    3.7 观察指标
    3.8 数据采集及术后随访
    3.9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患者筛选情况
    4.2 患者一般情况
    4.3 患者手术相关情况
    4.4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4.5 患者病理情况
    4.6 患者短期康复情况
    4.7 患者长期康复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一般资料
    5.2 病理类型
    5.3 症状
    5.4 直肠指诊及影像学检查
    5.5 术前穿刺病理检查
    5.6 经骶尾旁入路骶前肿瘤切除术的优势
    5.7 经骶尾旁入路骶前肿瘤切除术手术经验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以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泌尿系统类癌的CT与MRI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CT表现(图1,2)
    2.2 MRI表现
    2.3 病理表现
3 讨论
    3.1 泌尿系统类癌的临床及发病机制
    3.2 泌尿系统类癌的影像表现分析
    3.3 鉴别诊断
    3.4 治疗及预后

(10)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收集
    二、一般资料
    三、研究方法
    四、数据分析
结果
    一、患者的发病部位、病理和临床分期
    二、患者的治疗方式和随访预后
讨论

四、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的临床及病理观察(附4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少见部位原发性类癌的影像分析[J]. 陈优,何来昌,谭永明,占雅如,黄雨滢,陈静婷.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08)
  • [2]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程嘉豪.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3]原发性膀胱类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董嘉懿.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2(01)
  • [4]原发性膀胱恶性类癌的临床及病理观察(附4例报告)[J]. 张淑红,张长淮,刘金香,张彦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04)
  •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第24卷主题词索引[J].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12)
  • [6]原发性阑尾肿瘤49例临床诊治分析[D]. 赵得志. 吉林大学, 2020(08)
  • [7]膀胱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附53例报告)[D]. 翟天元. 郑州大学, 2020(02)
  • [8]经骶尾旁入路骶前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D]. 李伟. 吉林大学, 2020(08)
  • [9]泌尿系统类癌的CT与MRI表现[J]. 陈优,何来昌,谭永明,占雅如.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11)
  • [10]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分析[J]. 李曾,廖洪,毛顿,谭政,吴毅,肖英明,杨盛柯,钟磊,陈勇吉.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8(01)

标签:;  ;  ;  ;  ;  

原发性恶性膀胱类癌临床及病理观察(附4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