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资本市场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CM,配置效率,中国海油,影响因素
中国资本市场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怡文[1](2019)在《中国海油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中叶,美国的大型企业为满足经营的多元化与全球化的需求,在美国市场上掀起了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浪潮,大批企业集团此时纷纷涌现。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在我国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集团的数量不断增加。企业集团目前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主流组织形式。企业集团的出现使得ICM应运而生,ICM是存在于企业集团内部的非正式资本市场,也作为企业集团在运营过程中使得集团有效归集与重分配内部资本的一种资本配置机制,发挥着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以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等作用,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不完善的外部资本市场,辅助企业集团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然而,经过研究发现,ICM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并不总能发挥正向作用。在许多大型企业集团中,其表现为资本配置的低效率,价值创造效应发挥不明显。因此,本文针对企业集团ICM配置效率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企业集团ICM的视角出发,归纳总结了有关ICM配置效率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梳理了与研究企业集团ICM配置效率相关的理论,包括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组织形式;ICM的内涵与功能;ICM理论基础;集团ICM配置效率的测度方法及影响企业集团ICM配置效率的因素。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国海油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其ICM的建设现状及运作方式,并且采用间接测算法,基于超额价值的测算以及直接测算法,基于调整的利润敏感系数模型两种方法测度了中国海油2013-2017年的ICM配置效率。另外根据代表集团实际控制的各个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的指标结合基于调整的利润敏感系数模型直接测算的数据结果进一步补充分析了该集团ICM配置效率。研究发现,中国海油ICM配置效率总体有效,但是效率不高,仍有提升空间。进而本文从集团自身具备的因素特征着手分析中国海油ICM配置效率不高的原因,最终综合全文分析提出了几点提升中国海油ICM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秦家君[2](2019)在《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部资本市场作为外部市场的一种替代,在企业集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对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开始较晚,最初多是参考借鉴国外研究的有关内容,但是我国企业集团在股权结构、外部资本市场环境等方面与国外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开展针对我国经济环境特点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非常重要。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水利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更高。本文选取的案例公司——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水利行业中的典型企业,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水务运营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案例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然后对案例企业进行简要介绍,分析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主要运营模式,说明其采用“二层级式”的特殊架构的原因。在数据分析方面,本文选取集团2015-2017年相关财务数据,按照全国范围和省级范围二个层级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测算,同时从子公司角度和业务分部角度,分别对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经过对案例企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将内部资本市场划分为全国和省级两个子市场是合理的而且是整体有效的,同时省级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高于全国内部资本市场。第二,对于水利行业来说,除了多元化程度、股权结构、内部市场规模等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一般因素外,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成立时间和规模、集团的价值战略导向和战略决策的准确度也会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本文对案例企业采用“二层级式”内部资本市场的特殊架构进行分析,并从所在行业、外部资本市场以及集团内部考核体系和管理模式的特殊性角度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第二,本文针对单个行业——水利行业代表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为案例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参考,而且对于水利行业其他企业也可以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9)
王仲兵,王攀娜[3](2018)在《放松卖空管制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资本市场2010年启动卖空机制的准自然实验,本文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得到,放松卖空管制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具体来看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缓解投资不足;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面临市场卖空压力更大样本,放松卖空管制提升企业投资效率更为显着。进一步分析得到,放松卖空管制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正向价值效应。研究发现卖空机制通过股价压力传导增加了大股东监管管理层的动机,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本文对于理解放松卖空管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具有意义,所得结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了解和评价中国放松卖空管制的经济后果。(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刘弘瑶,隆芳,樊岚,胡宇鹏,胡增[4](2018)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与经营效率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2016年69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DEA模型方法对研究样本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整体评价。同时,基于润灵环球(PKS)评级社会责任(CSR)报告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与其经营效率的相关关系。从分析结果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上市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经营效率呈显着负相关;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经营效率呈显着正相关;上市公司国有股占比、前一年资产收益率对经营效率的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8年10期)
任婧予[5](2018)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与风险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已日益成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集团化的方向发展扩张,内部资本市场随之产生。众多研究表明,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比外部资本市场具备更多优势,例如信息优势、监督和激励优势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同时,集团总部所特有的剩余控制权使得资金得以集中管理,从而有助于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然而,由于过度投资、代理成本以及大股东利益输送等问题,内部资本市场也存在功能异化的情况,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效率的。此外,以过度强调相互担保、抵押借贷等方式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势必会引起企业财务杠杆的上升,进而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本文基于我国经济环境与制度背景,依据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理论框架,并结合目前频繁进行集团化扩张的企业——汉鼎宇佑进行案例研究,深入探究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前因、运作过程和运作后果,重点考察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对企业融资约束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同时利用修正后的Z-Score风险预警模型和修正后的F分数模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最终得出结论:汉鼎宇佑的内部资本市场主要通过关联担保、关联方股权转让、关联交易、关联方资金占用等方式进行运作,其有效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并且通过良好的战略布局规避了财务杠杆上升引发的财务危机,使企业得到了持续平稳健康地发展。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依据我国国情,利用研究对象——汉鼎宇佑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测算,并且借助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整体理论框架对汉鼎宇佑的内部资本市场作了全方位、系统化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其具体运作方式的分析梳理,更加清晰、深入地展现了汉鼎宇佑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机理;与此同时,对汉鼎宇佑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了预警评价。以上内容不仅为内部资本市场的案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其他类似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陈愉昌[6](2016)在《中国资本市场融资结构对实体经济效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日趋下滑,从持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逐渐回落到7%以下的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随着经济增速的下滑,当局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政策刺激保增长,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未来我国经济将不再过度依靠简单投资拉动,而是向依靠创新拉动转型。我国“十二五”提出创新型发展战略,要实现创新型发展,需要有运行高效的资本市场支撑,但是在现阶段,无论从我国整体金融体系,还是从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来看,都与发展战略相去甚远。融资结构失衡是目前我国整体金融系统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融资结构过度依靠银行债权性资金,整体社会高负债运行,在经济增速下滑时蕴藏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融资结构变动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认为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造就了银行占据绝对优势的金融体系,加之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功能缺失,造成了我国融资结构的扭曲。其中,债权性资金占比过大,偏好低风险与低效率部门,导致过多资金集中于社会经济某些部门,市场配置资源职能大打折扣,由此带来我国整体经济的效率损失。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我国社会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国有和非国有部门,假设两个部门拥有不同的效率,资金在两个部门的配置并不能达到有效均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叁个假设,即(1)融资规模与权益性资金对于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2)融资规模与权益性资金对于经济效率提升有帮助;(3)权益性资金对于资金优化配置存在有利影响。本文纳入我国近十多年省级面板数据,分3组12次回归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确实存在融资结构扭曲造成的资金配置效率损失,融资规模对于经济增长、经济效率提升没有太大作用,然而权益性资金对于经济增长、经济效率提升有显着促进作用,债权性资金对于实体经济没有明显影响甚至为负。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建议——完善资本市场、加速银行转型才能改善我国融资结构,提升整体经济效率,实现我国创新型发展战略。(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黄莹[7](2016)在《中国证券业多元化水平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来自香港上市证券公司的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证券业在香港与内地两地的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内地的证券市场分化为两类多元化较高的综合性证券公司和专业性较高的证券公司,目前仍处于成长期。香港的证券业发展时间较长,市场相对成熟。随着两地的互相渗透,在整体促进证券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在外部市场不够成熟、融资环境困难的情况下,公司需要对内寻求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公司融资成本,促进内部监督与激励,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梳理多元化经营、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和两者之间关系的相关理论,对证券业的多元化经营进行概念界定,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通过模型回归分析,验证部门现金流流动证明证券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依次从整体层面描述香港与内地证券公司多元化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状况,最后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地的多元化水平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差异。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得出两地整体呈现过度多元化,在香港上市的内地证券公司多元化水平高于香港证券公司的平均水平,其在多元化折价的影响下,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总体低于香港平均水平的结论,并据此对中国证券业提出参考意见。目前关于香港证券业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多元化经营的研究有限,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关于证券业多元化经营状况、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与多元化经营关系的研究。本文在描述中国证券业整体过度多元化的基础上,对比内地与香港证券业多元化经营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可以为证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6-01)
周泽将,刘中燕[8](2016)在《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独立董事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如何扮演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色备受关注。本文选择本地任职这一独特视角,以2007-2013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实证分析独立董事本地任职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总体上而言,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显着降低了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表现为促进了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2)进一步分组后发现,当独立董事存在政治关联、包含女性和所在企业为非国家控股时,本地任职的投资效率促进作用显着降低。这表明,本地任职提升了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发挥受限于独立董事的特征和外部企业环境。本文从投资效率视角丰富了中国情境下独立董事任职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赵燕菁,周颖刚[9](2016)在《中国资本市场再设计:基于公平效率、富民强国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效率与公平是各种经济社会制度都要追求和平衡的两大目标,资本市场作为实现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的重要制度,应该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和使全民都能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现有的中国资本市场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必要加以改造,达到富民强国的战略目标。一方面,建立资本市场上代表公众利益的"公众基金",使之成为终身保荐人和长期战略投资者,降低一级市场高价圈钱、二级市场疯狂套现的行为,并建立起直接向大众分配财富的渠道;另一方面,制定有利于实体经济和公众资本的规则,将市场估值重新建立在真实收益和现金流基础上,区分不同性质的股票并做差异化的处理,从而把资本确实有效地引导到实体经济需要的地方。(本文来源于《财经智库》期刊2016年02期)
吴良海,张媛媛,章铁生[10](2015)在《高管任期、R&D支出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中国A股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01—201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高管任期、R&D支出与企业投资效率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R&D投入随着高管任期的延长而增加;高管任期越长,企业投资效率越高;R&D支出越多,企业投资效率越高;高管任期的延长增强了R&D支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本文来源于《南京审计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中国资本市场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部资本市场作为外部市场的一种替代,在企业集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对于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开始较晚,最初多是参考借鉴国外研究的有关内容,但是我国企业集团在股权结构、外部资本市场环境等方面与国外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开展针对我国经济环境特点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非常重要。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水利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于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更高。本文选取的案例公司——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水利行业中的典型企业,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水务运营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案例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然后对案例企业进行简要介绍,分析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主要运营模式,说明其采用“二层级式”的特殊架构的原因。在数据分析方面,本文选取集团2015-2017年相关财务数据,按照全国范围和省级范围二个层级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测算,同时从子公司角度和业务分部角度,分别对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经过对案例企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将内部资本市场划分为全国和省级两个子市场是合理的而且是整体有效的,同时省级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高于全国内部资本市场。第二,对于水利行业来说,除了多元化程度、股权结构、内部市场规模等影响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一般因素外,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成立时间和规模、集团的价值战略导向和战略决策的准确度也会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本文对案例企业采用“二层级式”内部资本市场的特殊架构进行分析,并从所在行业、外部资本市场以及集团内部考核体系和管理模式的特殊性角度分析,说明其形成原因;第二,本文针对单个行业——水利行业代表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为案例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参考,而且对于水利行业其他企业也可以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资本市场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怡文.中国海油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提升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2].秦家君.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王仲兵,王攀娜.放松卖空管制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8
[4].刘弘瑶,隆芳,樊岚,胡宇鹏,胡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与经营效率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J].商业会计.2018
[5].任婧予.中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与风险控制[D].重庆大学.2018
[6].陈愉昌.中国资本市场融资结构对实体经济效率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黄莹.中国证券业多元化水平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来自香港上市证券公司的数据[D].东南大学.2016
[8].周泽将,刘中燕.独立董事本地任职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
[9].赵燕菁,周颖刚.中国资本市场再设计:基于公平效率、富民强国的思考[J].财经智库.2016
[10].吴良海,张媛媛,章铁生.高管任期、R&D支出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中国A股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