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青蛇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碧华,《青蛇》,性别叙事,女性意识
青蛇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吕璐[1](2019)在《《青蛇》性别叙事下的形象塑造和人性旨归》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碧华以其怪诞诡谲的小说风格和凄美独特的语言模式成为我国香港文坛中不可忽视的一章。《青蛇》作为其代表作,是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蓝本而进行的饶有新意的重写,李碧华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女性叙事视角,特殊性别叙事有助于构建她亦真亦假的爱情幻世。本文通过对《青蛇》文本的性别叙事分析,发现其在叙事过程中展现在人物形象和主题上的性别意识尤为突出。(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吕妍[2](2019)在《话剧《青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是以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为基础,从现代的视角进行了的全新的创作,赋予了角色新的光彩,特别是剧中两位女性——白素贞和小青,也在新的演绎下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白素贞不再是"被迫镇于雷峰塔下",而是爱情的幻灭让她选择了主动走进雷峰塔,结束自己的悲剧,小青也不再是白素贞的随从或跟班,她也成为了主角,拥有自己的故事,在历经一番痛苦的领悟后,主动选择了坚守爱情。两位女性在命运的抉择中,或放弃或坚守,都做出了勇敢的选择。本文将通过对白素贞和小青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来挖掘话剧《青蛇》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的新内涵。(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9期)
王媛[3](2019)在《话剧《青蛇》人物形象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是一部商业化、通俗化的戏剧。在对经典传说"白娘子"的颠覆中,塑造了青蛇、白蛇一柔一烈的两类女性形象,更颠覆法海的片面印象,挖掘许仙的人性弱点,呈现男性形象复杂的"人性"特征。在新语境下,《青蛇》人物形象的新解读为主题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古佩冲[4](2017)在《从青蛇形象流变探析文学史中“配角主角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蛇传"故事中青蛇形象从最初的配角到现在多种艺术形态中的主角,经历了漫长的流变。本文通过研究自唐代以来多种文学样式中的青蛇形象,采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叙事研究等方法,对比其中青蛇的角色外貌、角色功能、行动圈等,勾勒出青蛇由孕育到成熟的发展轮廓,并沿着其流变轨迹探索流变原因。"白蛇传"故事,经历了由民间口头讲述到文字文本记录,再到舞台影视表演的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使其中的青蛇形象日趋多样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可塑性、创作者与受众、作品载体、表演形式、传播媒介等,都是影响青蛇形象流变的原因。青蛇作为文学史中"配角主角化"现象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其研究可窥"配角主角化"现象之一斑,此现象中的代表人物还有关羽、潘金莲、红娘等多位文学形象,"配角主角化"已经成为文学作品、民间作品、影视作品、说唱作品等各种表现作品中的一种趋势和流变规律。其存在意义、发挥的作用及影响日趋重要,无论是对文化的承载意义、对优良传统的弘扬意义,还是对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各门学科的研究意义,甚至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都值得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投入更多的时间来研究,重视其形成过程、形成原因、影响及意义,形成"配角主角化"文学现象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白杨,杜未未[5](2016)在《原型的嬗变与新生:“故事新编”中的“青蛇”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故事曾在不同历史时期被改编为戏曲、小说、话剧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学界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白蛇传"传说的整体发展与"白蛇"形象的嬗变方面,青蛇形象研究则相对薄弱。然而青蛇形象在"白蛇传"神话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人物缺失、到部分主情节缺席,在"白蛇传"故事定型期形成了天真单纯的小丫鬟形象。随着对"白蛇传"神话的不断改写,青蛇形象逐渐丰满,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笔下被重塑为极具(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6年12期)
谭本龙,彭健[6](2016)在《论影视剧中许仙形象之新变——以《青蛇》《新白娘子传奇》《白蛇传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接受欣赏主体审美心理和社会经济意识的影响,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说在大陆港台被频繁地改编为电影《白蛇传》(1962)、《真白蛇传》(1978)、《青蛇》(1993)、《白蛇传说》(2011)和电视剧《千古奇缘》(1989)、《奇幻人世间》(1990)、《新白娘子传奇》(1992)、《青蛇与白蛇》(2001)、《白蛇传》(2006)、《又见白娘子》(2010)、《青蛇外传》(2010)等等影(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6年15期)
万福云[7](2016)在《引用“因缘生法”理论解析《青蛇》中“青蛇”形象的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因缘生法"原为佛学术语,是站在哲学高度来解释客观存在的一种理论。其中"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而"法"则指的是"事物、现象和道理的总称",佛学用其参悟世间本质不过是心之幻象,又可通俗地将其理解为各种因素而造就的某种现象或结果,后被金圣叹借用于古典小说评点中分析小说的审美与叙事,为故事逻辑寻找一个连接点和合理性解释。源于文学和艺术的互通性,这一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电影分析。《青蛇》作为徐克倾力打造的爱情奇幻电影,影片关乎情与欲的生存困境以及对神话传说中人性与爱情的现代解读均通过其经典的人物设置及其所涵盖的主题思想刻画出来,迄今俨然是电影史上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本文来源于《赤子(下旬)》期刊2016年07期)
张明芳[8](2016)在《话剧《青蛇》人物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体现出了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创造力。凡人世界的许仙、妖世界的白蛇与青蛇,以及代表佛的法海,构成了一组极富挣扎意味的舞台人物形象,叁界之中的人物相互关联与纠缠,既相互独立又各自成长,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和现实。(本文来源于《写作(上旬刊)》期刊2016年02期)
刘通[9](2015)在《问世间情为何物——解读李碧华《青蛇》中的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青蛇》是李碧华对民间故事《白蛇传》的第二次大胆的创作,李碧华大胆的颠覆了人们对白蛇、许仙、青蛇以及法海的固有印象,并且对其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为读者们创建了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但又无比现实无比残酷的大千世界。本论文在诠释女性形象与情感的同时探讨了更为深沉的人性,使我们在人物的情感世界里沉淀着自己对现实对人生的不同感悟。(本文来源于《雪莲》期刊2015年27期)
张衡[10](2014)在《经典传说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以李碧华《青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青蛇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是以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为基础,从现代的视角进行了的全新的创作,赋予了角色新的光彩,特别是剧中两位女性——白素贞和小青,也在新的演绎下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白素贞不再是"被迫镇于雷峰塔下",而是爱情的幻灭让她选择了主动走进雷峰塔,结束自己的悲剧,小青也不再是白素贞的随从或跟班,她也成为了主角,拥有自己的故事,在历经一番痛苦的领悟后,主动选择了坚守爱情。两位女性在命运的抉择中,或放弃或坚守,都做出了勇敢的选择。本文将通过对白素贞和小青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来挖掘话剧《青蛇》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的新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蛇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吕璐.《青蛇》性别叙事下的形象塑造和人性旨归[J].文化学刊.2019
[2].吕妍.话剧《青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北极光.2019
[3].王媛.话剧《青蛇》人物形象浅析[J].传播力研究.2019
[4].古佩冲.从青蛇形象流变探析文学史中“配角主角化”现象[D].天津师范大学.2017
[5].白杨,杜未未.原型的嬗变与新生:“故事新编”中的“青蛇”形象[J].文艺争鸣.2016
[6].谭本龙,彭健.论影视剧中许仙形象之新变——以《青蛇》《新白娘子传奇》《白蛇传说》为例[J].电影评介.2016
[7].万福云.引用“因缘生法”理论解析《青蛇》中“青蛇”形象的设置[J].赤子(下旬).2016
[8].张明芳.话剧《青蛇》人物形象分析[J].写作(上旬刊).2016
[9].刘通.问世间情为何物——解读李碧华《青蛇》中的人物形象[J].雪莲.2015
[10].张衡.经典传说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以李碧华《青蛇》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