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准备金论文-张建龙

法定准备金论文-张建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定准备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数量型,价格型

法定准备金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龙[1](2017)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下的法定准备金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下,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随着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转向价格型,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不断弱化。以英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一些利率调控国家已经将法定存款准备金降为零。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政策调控中介目标的理论框架,主要分为数量型中介目标、价格型中介目标、普尔的择机中介目标理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美国、英国、德国、巴西等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型实践。其次,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英国、德国和韩国四个国家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过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变迁,指出随着金融深化和货币调控方式转变,法定准备金率的下降是必然趋势。再次,本文对正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道路上的中国的法定准备金制度进行详细研究,指出中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具有积极作用,央行应积极稳妥、审时度势逐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由于中国正处在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期,央行还应充分利用法定准备金政策在金融稳定和管理外汇流动方面的作用。接下来对中国的实证研究说明,在1998-2016年期间,法定准备金率和M2的偏相关系数与法定准备金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偏相关系数大致相同。但分阶段回归发现,法定准备金率和M2的偏相关系数在减弱,而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偏相关系数在增强。最后对中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的时机进行分析,指出目前以SLF、MLF、PLS等为主的货币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面临抵押品不足等问题,长期难以为继,择机降准或为更好选择。综上,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之时,央行应积极稳妥、审时度势地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此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以及我国资本账户更加开放背景下,应充分发挥准备金政策在控制资本流动和汇率稳定方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3-01)

贾轶男[2](2016)在《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对债券市场量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进步,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经常性的操作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资本扩张能力,进而实现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标。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通过降低准备金率来扩大信贷规模,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推进经济复苏和发展;当经济发展过热时,中央银行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来紧缩流动性,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抑制经济过热发展,使其发展保持平稳状态。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逐渐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的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叁十多年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在国家金融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完善、发达的债券市场可以为筹资者和投资者提供一个具有高安全性的投融资平台,债券市场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政策的应用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因此,研究探讨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波动效应就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债券市场量价波动的影响,特别是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向不同方向变动例如上调或下调的债券市场量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准备金政策向不同方向的变动,其债券市场的量价效应不同。从总体上看,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债券市场量价的影响比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债券市场量价的影响更明显,这说明在货币政策从紧时期准备金政策的效果更加明显。货币政策从紧时期对应的是经济繁荣的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形势较好,公众对未来的预期较高,因此会加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此时央行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紧缩流动性通常是有效的,因此上调的效果是普遍明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时期对应的是经济萧条阶段,这一时期,经济面临衰退,公众对未来预期较低,缺乏市场信心,此时即使央行不断地降低准备金率,公众投资债券市场的意愿依旧低迷,因此,下调的效果是普遍不明显的。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债券市场上债券价格和债券成交量变化的影响,研究期间囊括了准备金率上调和下调的一个完整周期,对比分析了不同货币政策方向时期准备金率的实施效果,为不同经济周期下货币政策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本文研究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债券市场上债券价格和债券成交量变动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研究结果,本文将2010年准备金调整间隔期较短的几次事件剔除,而没有对所有准备金率调整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其次,本文只研究了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债券价格和债券成交量的影响,而没有研究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债券市场结构、债券期限结构等其他方面是否产生影响;最后,本文只研究了准备金率对债券市场量价波动的影响,而没有探讨影响债券市场的其他政策及经济因素。(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6-12-03)

孔帅[3](2014)在《我国寿险法定准备金存在的缺陷分析及改进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定责任准备金是寿险公司应对承保风险的主要手段,准备金计提的越多,偿付能力越好,但是公司的利润也相应降低,因此,寿险公司必须确定合理的法定准备金,平衡公司的偿付能力与最大利润。本文将我国寿险法定准备金存在的缺陷概括为过于保守、利息率死亡率锁定、不考虑费用风险和退保风险叁个方面,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保险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许亚菲[4](2014)在《法定准备金率面临失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组合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于法定准备金率也变得更为慎重。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所下滑,但就下滑趋势来说,我国的经济并未出现硬着陆的症状,而是略有缓冲的下降,因此,我国经济着陆还是较有弹性,这与我国的各类政策的实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发挥了一定的托力作用,但是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同样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例如消费价格(本文来源于《新产经》期刊2014年02期)

刘敬元[5](2013)在《新重疾险明年陆续上市:定价基于重疾表 保障贴近客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第一张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发布,此前一直借助于再保经验数据研发重疾险的寿险公司,将不仅仅以该表作为准备金评估下限,已有包括合众人寿、大都会人寿、信诚人寿在内的几家外资寿险公司对《证券日报》明确表示,将会借此表数据研发新的重疾险产品(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3-11-28)

程晓曦,贾俊超[6](2013)在《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实施效果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叁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建立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还不到30年。截止到2012年底,共运用44次这项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宏观经济,其中有40次集中于近10年间。进一步加强对其实施效果的研究,并提升政策效果,已成为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管理》期刊2013年11期)

赖晓峰[7](2012)在《寿险法定准备金和财务准备金计提方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寿险公司的负债水平80%—90%都由责任准备金负债构成,准备金精算假设以及评估方法的细微变化都会对寿险公司的负债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主要对目前法定准备金及财务准备金的计提方法进行综述,并阐述自己的一些相关观点。(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2年02期)

刘林奇[8](2012)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治理物价上涨效果的实证分析:以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长期看,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的变化与物价水平的变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它们却不是物价变化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物价上涨,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一是要规范市场秩序,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叁是要减少法定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四是要积极配合使用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五是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2年01期)

张婧[9](2011)在《法定准备金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准备金政策对货币市场影响的微观机理出发,分解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分析了央行货币政策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对货币市场资金的影响,从理论上论证了在不同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也不同;随后建立模型,将2010年初到2011年上半年这一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涨周期区分为两个阶段,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不同期限和品种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最后解释了2010年末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货币市场利率影响更大的原因,并得出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1年12期)

宋珏遐[10](2011)在《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无法抑制此次通胀所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过去大半的2011年中,通货膨胀仍然是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而统计数据显示,其中食品价格的上涨占据了绝大部分,并成为了通胀的本因和"引领者"。法定准备金率是如今中国人民银行治理通胀的最主要手段,在本文中,作者将对法定准备金率的适用状况予以说明,分析现如今中国的通胀类型和食品价格上涨情况,重点解析我国运用这种通胀抑制手段的不合理处,并针对于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1年32期)

法定准备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进步,如今,它已经成为我国经常性的操作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资本扩张能力,进而实现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标。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通过降低准备金率来扩大信贷规模,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推进经济复苏和发展;当经济发展过热时,中央银行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来紧缩流动性,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抑制经济过热发展,使其发展保持平稳状态。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逐渐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稳定物价、促进就业的一种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叁十多年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在国家金融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完善、发达的债券市场可以为筹资者和投资者提供一个具有高安全性的投融资平台,债券市场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政策的应用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因此,研究探讨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波动效应就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债券市场量价波动的影响,特别是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向不同方向变动例如上调或下调的债券市场量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准备金政策向不同方向的变动,其债券市场的量价效应不同。从总体上看,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债券市场量价的影响比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债券市场量价的影响更明显,这说明在货币政策从紧时期准备金政策的效果更加明显。货币政策从紧时期对应的是经济繁荣的阶段,这一时期,市场形势较好,公众对未来的预期较高,因此会加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此时央行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紧缩流动性通常是有效的,因此上调的效果是普遍明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时期对应的是经济萧条阶段,这一时期,经济面临衰退,公众对未来预期较低,缺乏市场信心,此时即使央行不断地降低准备金率,公众投资债券市场的意愿依旧低迷,因此,下调的效果是普遍不明显的。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债券市场上债券价格和债券成交量变化的影响,研究期间囊括了准备金率上调和下调的一个完整周期,对比分析了不同货币政策方向时期准备金率的实施效果,为不同经济周期下货币政策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本文研究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债券市场上债券价格和债券成交量变动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研究结果,本文将2010年准备金调整间隔期较短的几次事件剔除,而没有对所有准备金率调整事件进行研究分析;其次,本文只研究了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债券价格和债券成交量的影响,而没有研究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债券市场结构、债券期限结构等其他方面是否产生影响;最后,本文只研究了准备金率对债券市场量价波动的影响,而没有探讨影响债券市场的其他政策及经济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定准备金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建龙.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下的法定准备金率研究[D].厦门大学.2017

[2].贾轶男.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对债券市场量价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

[3].孔帅.我国寿险法定准备金存在的缺陷分析及改进建议[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4

[4].许亚菲.法定准备金率面临失宠[J].新产经.2014

[5].刘敬元.新重疾险明年陆续上市:定价基于重疾表保障贴近客户[N].证券日报.2013

[6].程晓曦,贾俊超.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实施效果及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3

[7].赖晓峰.寿险法定准备金和财务准备金计提方法概述[J].商.2012

[8].刘林奇.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治理物价上涨效果的实证分析:以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为例[J].云梦学刊.2012

[9].张婧.法定准备金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机制[J].商业研究.2011

[10].宋珏遐.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无法抑制此次通胀所引发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

标签:;  ;  ;  

法定准备金论文-张建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