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表型遗传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秋子梨野生资源,观赏性状,优异资源
表型遗传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莹,曹玉芬,田路明,董星光,齐丹[1](2019)在《秋子梨野生资源部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及观赏优异资源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原产于我国长白山、小兴安岭及俄罗斯海参崴等地区的52份秋子梨野生资源的物候期、花性状、树势和枝条性状、果实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52份秋子梨野生资源的开花持续天数为7~13 d,其中在13 d以上的占3.85%;花量评价分为少、中、多3种,其中多的占30.77%;花冝直径平均值为4.4 cm,其中极大的占9.62%;花蕾颜色分为浅粉红、粉红和深粉红3种,其中深粉红的占11.54%;树势评价强的占63.46%;节间长度平均值3.8 cm,其中极短的占1.92%;果面有盖色的占11.54%,光滑的占7.69%。开花持续天数、花量、花冝直径、花蕾颜色、树势、节间长度、果面盖色和光滑程度等性状对秋子梨野生资源的观赏性影响较大。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5个适宜观赏栽植的秋子梨野生资源,即‘036’‘安图山梨1号’‘孙吴山梨7号’‘绥棱山梨1号’和‘东宁山梨1号’,可为我国北斱地区作为观赏栽植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果树》期刊2019年06期)
徐君,李欣,江君,王欢,姜红卫[2](2019)在《基于表型和ISSR标记的小株型荷花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表型性状和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对36个碗莲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23个表型性状,品系间欧氏遗传距离系数平均值为7.78,范围在3.54~15.78间,聚类分析显示,以欧氏距离系数E=11.0,可将所有材料分为4组,其中32个聚在一个类群。基于10个ISSR引物,36个品系共获得62条扩增带,其中4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带百分率为71.0%,品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平均值为0.40,范围在0.10~0.71间,以遗传相似系数GS=0.60,可将所有材料分为3组。ISSR标记分析与表型性状分析都说明,碗莲资源遗传背景狭窄,互相间亲缘关系比较接近。(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严福林,黄明喆,杜富强,谭云飞,刘庆怀[3](2019)在《苗药红禾麻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红禾麻(Laportea bulbifera)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栽培红禾麻植株性状、产量、浸出物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等2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红禾麻个体间叶部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长宽比(2.375 9),最大展幅面积最低(1.928 0);茎部一级分枝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104 6),单株主茎数最低(1.880 1);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中,总黄酮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46 4),其次为浸出物含量(2.028 7)、总生物量干重最低(1.807 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四主成分反映了22个性状的茎叶性状、叶片数、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重要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6.424%。聚类分析将红禾麻种质分为四大类群,第Ⅱ类群为质量选育的最优材料,第Ⅳ类群产量选育的理想材料。研究表明:红禾麻的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10期)
樊丛照,郎乾坤,朱军,王果平,宋海龙[4](2019)在《昆仑雪菊表型性状及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表型性状和分子学角度研究双色金鸡菊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方法:对双色金鸡菊19个采集地120份供试样品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并用14条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电泳检测后统计条带;使用SPSS 21.0等软件分析表型数据,PopGene 32分析条带统计结果。结果:表型性状中株高的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最高,其次是花冠大小和花色差异、茎杆粗细;聚类结果可将19个采集地样品聚为两大类,其中引种高海拔山区的双色金鸡菊有聚在一起的趋势。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双色金鸡菊在物种水平上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产地有明显的遗传分化;聚类结果将19个采集地的双色金鸡菊分为5大类,皮山县等高海拔地区样品在遗传物质上显示出较强的地域性。结论:昆仑雪菊种质资源存在地域性的遗传分化,表型性状和ISSR分子标记可对昆仑雪菊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10期)
尚小红,谢向誉,曹升,严华兵,肖亮[5](2019)在《木薯‘新选048’自交系群体表型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木薯‘新选048’自交系群体的遗传差异,本研究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多态性比例、遗传相似系数、聚类分析等方面对‘新选048’的83个自交系株系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株系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处于9.94%~157.74%之间,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低于质量性状,叶长最低,茎分叉习性最高;遗传多样性指数处于0.07~1.91之间,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质量性状,叶尖形状和顶端叶颜色最低,最大薯长最高。块根中氢氰酸(HCN)、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发生分离。与亲本相比,各株系的淀粉含量均低,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高,且分离出低HCN株系。相关性分析表明,极显着相关的性状有26对,显着相关的性状有16对。24个表型性状共提取了9个主成分, 21个性状起主要作用。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18对引物共扩增出78条条带,多态性比例达89.74%,各株系间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0~0.90之间。对比表型聚类和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完全相同,聚类结果并无明显规律。本研究通过自交系鉴定出一批木薯中间材料,丰富了我国木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为木薯自交系育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谢文钢,李晓松,李伟,唐茜[6](2019)在《四川地方中小叶茶树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护和鉴定四川茶树资源,并进行特异资源的挖掘,对109份四川中小叶茶树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主成分聚类分析。研究表明,四川中小叶茶树资源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为32.27%和0.98,茶树资源性状差异明显,多样性较丰富。主成分聚类分析显示,12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71.14%,将供试材料聚类分为8个类群,且与供试材料的原产地关系较小。四川中小叶茶树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各原产地茶树表型性状差异较大,可为四川茶树核心种质库的构建和茶树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玉新,张保青,高轶静,段维兴,周珊[7](2019)在《广西斑茅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评价和利用广西斑茅种质资源,扩增甘蔗遗传基础。对183份广西斑茅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斑茅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比较低,13个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0000~1.2349之间,平均为0.3070,以毛群较高,生长带形状较低,空心、气根、根点排列和脱叶性4个性状无多态性表现;不同地区的斑茅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851~0.5072之间,且以钦州的多样性最大,其次是桂林和崇左,以来宾的多样性最小。5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54%~29.11%之间,平均为19.59%,以叶宽比较大,叶长较小;10个地区的斑茅资源变异系数在16.48%~21.92%之间,以桂林最大,百色最小。通过聚类分析,183份资源可以分为10个类群,各类群遗传分化不明显,与地理来源无密切联系。本研究揭示了广西不同地区斑茅的表型特异性和遗传多样性,为斑茅资源的采集、保育和杂交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杏,农玉琴,廖春文,李金婷,骆妍妃[8](2019)在《基于表型性状的广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是茶树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收集的23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表型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芽叶茸毛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3.20%;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叶片大小,为17.94%。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29时,23个品种资源被分为2组,第一组有22个品种(系),第二组只有来自于福建的‘福鼎大白’1个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农业》期刊2019年04期)
田美虹,郭孟齐,易自力,黄红梅,陈智勇[9](2019)在《华东植物区系芒属植物的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芒草在其重迭分布区内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来自于华东植物区系内的36份芒、五节芒、荻和南荻为材料,对8种表型性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种表型性状种间差异大小依次为分蘖数、基部直径、干物质产量、花序长、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长宽比,在种内除最大叶宽与叶长宽比呈显着差异(P<0.05)外,其余6种表型均呈极显着差异(P<0.01),且8种表型性状在种间和种内存在极显着互作效应;该区系内芒属植物表型变异系数为7.94%~76.80%,Shannon's指数为1.27~1.78,芒草表型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芒(26.16%)、南荻(25.46%)、荻(24.49%)、五节芒(17.17%),Shannon's指数大小依次为芒(1.74)、南荻(1.70)、五节芒(1.68)、荻(1.60);4种芒属植物在欧式距离为20时可分为3类,荻为第Ⅰ类,芒和五节芒为第Ⅱ类,南荻为第Ⅲ类;在华东植物区系内,芒的株高与纬度呈极显着负相关,芒的干物质产量与海拔高度呈显着正相关,荻的干物质产量、分蘖数和基部直径与纬度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而南荻与五节芒的产量因子表型与地理因子间则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史建磊,宰文珊,陈依凯,洪远,王海龙[10](2019)在《基于表型的樱桃番茄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樱桃番茄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科学评价种质,以21份自交系为材料,对其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97%~216.48%,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6~1.34。选取累积贡献率为76.619%的前4个主成分,所包含的9个表型性状是种质评价的主要指标,5份材料综合表现优良(F>0.8)。进一步系统聚类,在欧氏距离8~11之间将供试种质分为四类,分别包含6、10、4和1份材料,可用于不同类型品种的选育。21份樱桃番茄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相关资源的利用及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表型遗传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表型性状和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对36个碗莲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23个表型性状,品系间欧氏遗传距离系数平均值为7.78,范围在3.54~15.78间,聚类分析显示,以欧氏距离系数E=11.0,可将所有材料分为4组,其中32个聚在一个类群。基于10个ISSR引物,36个品系共获得62条扩增带,其中4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带百分率为71.0%,品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平均值为0.40,范围在0.10~0.71间,以遗传相似系数GS=0.60,可将所有材料分为3组。ISSR标记分析与表型性状分析都说明,碗莲资源遗传背景狭窄,互相间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型遗传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莹,曹玉芬,田路明,董星光,齐丹.秋子梨野生资源部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评价及观赏优异资源的筛选[J].中国果树.2019
[2].徐君,李欣,江君,王欢,姜红卫.基于表型和ISSR标记的小株型荷花遗传多样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严福林,黄明喆,杜富强,谭云飞,刘庆怀.苗药红禾麻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J].种子.2019
[4].樊丛照,郎乾坤,朱军,王果平,宋海龙.昆仑雪菊表型性状及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9
[5].尚小红,谢向誉,曹升,严华兵,肖亮.木薯‘新选048’自交系群体表型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9
[6].谢文钢,李晓松,李伟,唐茜.四川地方中小叶茶树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J].浙江农业学报.2019
[7].黄玉新,张保青,高轶静,段维兴,周珊.广西斑茅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9
[8].陈杏,农玉琴,廖春文,李金婷,骆妍妃.基于表型性状的广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热带农业.2019
[9].田美虹,郭孟齐,易自力,黄红梅,陈智勇.华东植物区系芒属植物的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史建磊,宰文珊,陈依凯,洪远,王海龙.基于表型的樱桃番茄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