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硬膜囊入路论文-方科,黄象望,肖晟,刘向阳,王靖

经硬膜囊入路论文-方科,黄象望,肖晟,刘向阳,王靖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硬膜囊入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用解剖,颈椎,硬膜囊,手术入路

经硬膜囊入路论文文献综述

方科,黄象望,肖晟,刘向阳,王靖[1](2012)在《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颈椎硬膜囊内结构的解剖学资料,为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解剖15具成人尸体标本,观测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与特征、颈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关系。结果 C3~C8后根所含根丝数目一般略少于相应节段前根根丝数目,但较前根粗大;各节段前、后根自脊髓相应节段的前、后外侧沟发出的角度由上往下逐渐减小;硬膜囊与脊髓横径分别在(17.03±0.51)mm~(18.17±0.59)mm和(11.37±0.30)mm~(12.64±0.43)mm之间;各平面蛛网膜下腔两侧间隙宽度为(5.52±0.33)mm~(5.78±0.48)mm;前、后根根丝间距分别在(1.93±0.49)mm~(4.70±0.35)mm和(1.38±0.38)mm~(3.90±0.31)mm之间;根间距在(10.54±0.75)mm~(12.55±0.58)mm;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后下缘的最短距离在(-1.82±0.40)mm~(4.70±0.39)mm之间。结论通过对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的研究证实颈椎硬膜囊内存在显微镜下经硬膜囊入路的手术操作区。(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方科[2](2008)在《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测下颈椎硬膜囊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学数据以及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关系,为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例固定成人尸体标本上,行C1~T2颈后正中切口,清理项部肌肉,切除C2~T2的棘突、椎板、黄韧带和部分椎间关节,充分暴露硬脊膜和脊神经根。由浅入深观测其解剖形态结构及特征,并用游标卡尺与量角器测量下颈椎相关指标:1)硬膜囊横径(DSW);2)对应平面脊髓横径(SCW);3)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间距(ARI/ PRI)及其根丝在硬膜囊内走行的角度(ARDA/ PRDA);4)硬脊膜内侧相邻神经根间隙宽度即根间距(NRI)。5)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在纵向上的最短距离(NDDnt)。结果:1.C3~C8前根包含4~16束根丝,后根包含4~14束根丝,后根所含根丝数目一般略少于相应节段前根根丝数目,但较前根粗大;2.各节段前、后根自脊髓相应节段的前后外侧沟发出的角度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前根在78.1±1.8°~33.4±3.1°之间,后根在76.1±1.8°~35.1±3.2°之间,两者无明显差异;3.硬膜囊与脊髓横径分别在17.03±0.51mm~18.17±0.59mm及11.37±0.30mm~12.64±0.43mm之间,最大值均在C4-5平面。4.各平面蛛网膜下腔两侧间隙宽度相差不大,约在5.52±0.33mm~5.78±0.48mm。5.前、后根根丝间距分别在1.93±0.49mm~4.70±0.35 mm与1.38±0.38mm~3.90±0.31mm之间,从C3-4~C8-T1根间隙呈逐渐减小趋势。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相邻根间距在10.54±0.75mm~12.55±0.58mm之间,呈逐渐增大趋势。7.神经根尤?ψ导渑毯笙略档淖疃叹嗬朐?1.82±0.40mm~4.70±0.39mm之间,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结论:1.本研究通过测量成人尸体标本颈椎硬膜囊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学数据,认为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存在可供显微手术的操作区间。2.通过观测硬膜囊内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相关关系,为术中目标椎间盘定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08-05-01)

江卫泽,张桂宏,陈杲儒,钟致祥[3](2000)在《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在X线或CT引导下 ,对 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方式。结果 经 2~ 8个月的随访观察 ,优良 13例 ,可 2例 ,差 1例 ,总有效率为 93 .8%。结论 采用经骶裂孔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注射胶原酶的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能更有效地发挥胶原酶的溶盘作用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治愈率(本文来源于《铁道医学》期刊2000年04期)

经硬膜囊入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测下颈椎硬膜囊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学数据以及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关系,为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5例固定成人尸体标本上,行C1~T2颈后正中切口,清理项部肌肉,切除C2~T2的棘突、椎板、黄韧带和部分椎间关节,充分暴露硬脊膜和脊神经根。由浅入深观测其解剖形态结构及特征,并用游标卡尺与量角器测量下颈椎相关指标:1)硬膜囊横径(DSW);2)对应平面脊髓横径(SCW);3)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间距(ARI/ PRI)及其根丝在硬膜囊内走行的角度(ARDA/ PRDA);4)硬脊膜内侧相邻神经根间隙宽度即根间距(NRI)。5)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在纵向上的最短距离(NDDnt)。结果:1.C3~C8前根包含4~16束根丝,后根包含4~14束根丝,后根所含根丝数目一般略少于相应节段前根根丝数目,但较前根粗大;2.各节段前、后根自脊髓相应节段的前后外侧沟发出的角度由上往下逐渐减小,前根在78.1±1.8°~33.4±3.1°之间,后根在76.1±1.8°~35.1±3.2°之间,两者无明显差异;3.硬膜囊与脊髓横径分别在17.03±0.51mm~18.17±0.59mm及11.37±0.30mm~12.64±0.43mm之间,最大值均在C4-5平面。4.各平面蛛网膜下腔两侧间隙宽度相差不大,约在5.52±0.33mm~5.78±0.48mm。5.前、后根根丝间距分别在1.93±0.49mm~4.70±0.35 mm与1.38±0.38mm~3.90±0.31mm之间,从C3-4~C8-T1根间隙呈逐渐减小趋势。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相邻根间距在10.54±0.75mm~12.55±0.58mm之间,呈逐渐增大趋势。7.神经根尤?ψ导渑毯笙略档淖疃叹嗬朐?1.82±0.40mm~4.70±0.39mm之间,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结论:1.本研究通过测量成人尸体标本颈椎硬膜囊内部结构的解剖形态学数据,认为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存在可供显微手术的操作区间。2.通过观测硬膜囊内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相关关系,为术中目标椎间盘定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硬膜囊入路论文参考文献

[1].方科,黄象望,肖晟,刘向阳,王靖.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

[2].方科.颈后路经硬膜囊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南华大学.2008

[3].江卫泽,张桂宏,陈杲儒,钟致祥.硬膜囊前间隙及盘内双入路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铁道医学.2000

标签:;  ;  ;  ;  

经硬膜囊入路论文-方科,黄象望,肖晟,刘向阳,王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