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形成与临床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脑室形成与临床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薛文(吉林省东丰县中医院CT室136300)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224-02

【摘要】目的通过螺旋CT对第五(CSP,cavumseptumpellucidum)、第六脑室(CV,cavumvergae)的检出,探讨第五、六脑室的形成与一些临床相关症状的关系,以期对产生其症状的病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方法所选病例均使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平扫确认,所得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共检出第五、六脑室形成者308例,有临床症状者123例。

【关键词】CT脑室形成临床关系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对照组:搜集本院2008.1~2011.12年间,经螺旋CT确诊为第五、六脑室形成患者共计308例,其中无临床症状者185例,有颅内高压、癫痫、阵发性头痛、偏身感觉障碍、智力低下及精神异常者共计123例,所有患者均除外颅内其它疾病。我们将123例有症状者作为检查组,(男78例,女45例),年龄0~68岁,其中慢性颅内高压23例,脑积水4例,癫痫15例,阵发性头痛68例,部分肢体活动不灵、记忆力减退、口齿不清12例,精神异常及智力低下1例。

对照组:随机选取2006.12~2007.12间行头部螺旋CT检查且未有第五、六脑室形成患者107例,其中无临床症状者69例,有颅内高压、癫痫、阵发性头痛、偏身感觉障碍、智力低下及精神异常者共计17例,所有患者均除外颅内其它疾病。年龄0~72岁,其中慢性颅内高压3例,脑积水2例,癫痫11例,阵发性头痛10例,部分肢体活动不灵、记忆力减退、口齿不清4例,精神异常及智力低下2例。

二、讨论

一般情况人脑有4个脑室,即一对侧脑室和不成对的第三、四脑室。但是在脑的中线前部有3个潜在的腔:透明膈腔,亦称第五脑室(CSP);韦尔加腔,亦称第六脑室(CV);中间帆腔,亦称脑室间腔。透明隔是两侧侧脑室中间的间隔,在胎儿4个月时原始的透明隔内形成一个中缝,然后发展为分离的两个小叶,两小叶之间间隙即透明隔腔,正常情况下,此腔将逐渐融合而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五、六脑室发现率逐渐降低,提示:先天性第五、六脑室有自行闭合的可能。如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的产伤、脑外伤,使已闭合的透明隔撕裂,由脑脊液填充,即形成第五脑室(CSP),其不合并CV时呈倒三角形,如在透明隔发育畸形时更加膨大形成扩张型第五脑室,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如第五脑室向后扩展即形成第六脑室,第六脑室为胼胝体和穹窿之间海马联合闭合不全所致,在横轴位呈底边向后,尖端向前的三角形或呈烧瓶状。在婴儿期70%均已消失,它们不属于脑室系统,二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共同存在。从结论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五、六脑室的发病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当透明隔腔横径为1~2mm时,称之为透明隔腔或第五脑室,15.0%永存于成年,当其直径大于3mm时称之为透明隔囊肿[1],表现为双侧壁向外膨凸,椭圆形或近圆形,增大的囊肿压迫或(和)阻塞室间孔引起双侧隔膜外凸、移位,双侧脑室扩大,脉络丛分离外移,三脑室受压下移,三脑室上之大脑内静脉受压下移,透明隔囊肿可分为两类:无症状性透明隔囊肿(ASPC),症状性透明隔囊肿(SSPC)。ASPC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一般不需治疗,做定期检查动态观察即可,SSPC一旦确诊则需外科治疗[2]。从结论可以看出,随着第五、六脑室间腔宽度的增大,相应临床症状的发病率依次增高。

以往认为第五、六脑室的存在不是一个病理状态,是持续存在的无任何意义的先天性发育不良,不会引起任何症状,无任何实质性临床价值。近年来随着CT、MRI的广泛开展,对第五、六脑室的研究亦越来越深入,并且发现它与一些临床症状的出现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慢性颅高压、头痛、癫痫、精神异常等为主要表现。

1、慢性颅内高压、脑积水、头痛:在脑脊液循环中,脑脊液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道,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第五、六脑室形成后,对侧脑室的室间孔造成挤压,使侧脑室内产生的脑脊液流出受阻,而致脑积水、慢性颅内高压,从而出现头痛的临床症状,Gubbay等报导经CT、MRI证实的3例CSP和CV因阻塞室间孔起周期性脑积水,2例行囊壁切除术后症状减轻,但是当囊腔重新形成后症状又复出现[3],这都充分说明了第五、六脑室对室间孔的挤压是造成脑积水形成的重要原因。

2、癫痫:五、六脑室的形成,将对周围组织产生挤压,从而将导致大脑皮层运动区,海马以及杏仁核等组织粘连,萎缩,而大脑皮层运动区,海马及杏仁核损伤最易发生癫痫,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组织粘连或萎缩。第五、六脑室的形成在癫痫病人中的发生率国内报告不多,nakabo1981报告1050儿童CT检查平均发生率为5.5%[4]。macpherson1988对100例成人癫痫患者检查,五、六脑室发生率分别为5.5%,0.5%,张宝朝报道在癫痫病人中五、六脑室发生率为22%。本组25例癫痫患者,发生率13.2%,与报道值基本相符,其中仅有第五脑室形成者5例,仅有第六脑室形成者3例,二者同时存在者17例,25例中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48岁,平均37岁,发作类型:复杂部分发作6例,颞叶癫痫4例,全身发作10例,混合发作5例。

3、智力低下及精神异常:第五、六脑室与智力低下及精神异常的关系,其机制可能与第五、六脑室形成造成脑萎缩、胼胝体及边缘系统发育不良有关。本组病例中,共发现智能低下8例,精神异常4例。刘运振等报道,透明隔囊肿经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后,有3例患者神经症状完全消失,其他表现为有效,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

三、治疗

对五、六脑室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对于有头痛症状,颅内压、眼底有改变者可短期用甘露醇(有脱水作用,使囊壁缩小)、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脑水肿,抑制囊壁渗出)、乙酰唑胺(可减少脑脊液分泌)等治疗;有癫痫发作者辅以抗癫痫药对症治疗;较严重的可采取手术治疗,如囊壁切除术、立体定向脑室—囊腔分流术等。有报道采用侧脑室内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志远,张剑宁,章翔,李安民,易声禹.透明隔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16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2):105.

[2]刘运振,丁福忠.透明隔囊肿的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2,9(3):30-31.

[3]张宝朝等.第五六脑室与癫痫[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1999.5(2):16-17.

[4]王仁健,刘玉卿.透明膈囊肿引致分裂样精神异常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2):123.

标签:;  ;  ;  

脑室形成与临床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