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肽酶基因论文-熊科,支慧伟,王小艺,赵峙尧,柳佳芸

羧肽酶基因论文-熊科,支慧伟,王小艺,赵峙尧,柳佳芸

导读:本文包含了羧肽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OTA,羧肽酶,重组表达,酶复合固定化

羧肽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熊科,支慧伟,王小艺,赵峙尧,柳佳芸[1](2019)在《黑曲霉M00988菌株来源的降解赭曲霉毒素A羧肽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固定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曲霉M00988菌株具有降解赭曲霉毒素A(OTA)的作用。为了提高天然菌株的降解效率,将黑曲霉菌株中解毒的关键羧肽酶cp基因进行克隆,并原核重组表达该酶。通过优化得到最优的表达条件为培养2.5 h后加入1 mmol/L IPTG,诱导温度28℃,诱导时间20 h。粗酶液经镍柱纯化后得到解毒能力达30.03μg/mg的电泳级重组羧肽酶。之后,采用AB-8大孔树脂作为吸附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酶进行复合固定化,得到最优固定化条件为吸附时间12 h、吸附温度37℃、戊二醛质量分数0.35%、交联时间1 h、交联温度25℃。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虽有所下降,但酶促反应最大速度(Vmax)没有显着下降,催化效率基本一致,表明对该酶进行吸附-交联复合固定化效果良好。对固定化前、后酶的二级结构的研究表明:酶经固定化后,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有所上升,β折叠显著下降,β转角变化不明显。这说明酶经固定化后,部分β折叠链内氢键断裂,转变成为无规则结构或α螺旋结构,导致固定化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较之前有所下降,而其Vmax与游离态酶基本一致,因此固定化酶与游离态酶的催化效率基本一致。本研究为羧肽酶降解OTA在工业上的固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史宗畔,支中婧,罗世惠,陈斌,何正波[2](2017)在《中华按蚊八个羧肽酶基因的鉴定及其与吸血餐相关的表达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8个消化型羧肽酶基因,并分析这些羧肽酶基因在血餐前后的表达模式。【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中华按蚊8个羧肽酶基因的特征,采用半定量PCR或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分析这些基因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和在取食血液前后中华按蚊雌成虫中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8个羧肽酶基因中,6个编码羧肽酶A(AsCPA-I~AsCPA-VI),2个编码羧肽酶B(AsCPB-I和AsCPB-II)。表达分析发现,只有AsCPA-V在中华按蚊4龄幼虫中肠和中肠外组织(仅去掉中肠的虫体)中表达,可能为幼虫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余7个羧肽酶基因既在幼虫期表达又在成虫期表达。取食血液后,AsCPA-I,AsCPA-II,AsCPA-III,AsCPA-IV,AsCPA-VI,AsCPB-I和AsCPB-II在中华按蚊雌成虫中肠中的表达明显受到血液的影响,但表达模式不一样,说明血液蛋白的消化是由多个基因协同作用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AsCPA-I,AsCPA-III,AsCPA-IV,AsCPA-VI和AsCPB-II在取食血液后表达上调,且都在吸血后的24 h达到表达高峰。尤其是AsCPA-VI在吸血后24 h表达上调了约418倍,AsCPB-II上调了40倍,可能与血液蛋白的消化有关。而AsCPA-II和AsCPB-I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中华按蚊取食血液后显着下调。【结论】本研究对中华按蚊8个消化型羧肽酶基因进行了鉴定和表达分析。AsCPA-I,AsCPA-III,AsCPA-IV,AsCPA-VI和AsCPB-II可能参与血液蛋白的消化,尤其是AsCPA-VI和AsCPB-II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剖析中华按蚊血液蛋白消化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朱玉苹,韩民锦,查绪乐,陈瑜,沈以红[3](2016)在《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羧肽酶是昆虫消化管中参与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酶类,并可能在昆虫变态、发育、抗病免疫等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库,基于同源搜索和隐马尔可夫模型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对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全基因组预测家蚕的金属羧肽酶基因家族包括22个成员,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锌离子结合位点和金属羧肽酶M14的保守特征。根据其保守氨基酸序列不同,家蚕的金属羧肽酶分属于M14A、M14B和M14D 3个亚家族。通过RTPCR方法检测显示22个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中有18个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中表达,其中7个基因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中肠组织特异高量表达,提示金属羧肽酶在家蚕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中有重要作用;家蚕5龄幼虫添食感染Bm NPV后24 h内,中肠中有5个金属羧肽酶基因上调表达,表现出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应答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家蚕金属羧肽酶在蚕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对病原物入侵应答中的功能作用。(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王立鹏[4](2015)在《家蚕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其与卵黄蛋白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羧肽酶是昆虫体内重要的消化酶系之一,而到目前为止,仅有少量关于昆虫丝氨酸羧肽酶(seine carboxypeptidases,SCP)的描述,家蚕中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根据组织器官的差别,丝氨酸羧肽酶所发挥的功能存在差异,从消化食物乃至到合成神经内分泌肽等,都存在有丝氨酸羧肽酶的作用。本实验基于家蚕SAGE文库分析筛选出一个高温与常温表达差异显着基因——丝氨酸羧肽酶基因,并从家蚕5龄幼虫脂肪体中克隆了该基因,对该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调查了在常、高温条件下,该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进一步分析该基因与卵黄蛋白的关系。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家蚕丝氨酸羧肽酶(SCP)新基因c DNA的克隆及其分析基于本研究室构建的常、高温条件下家蚕幼虫组织SAGE表达文库,以雌性幼虫高温处理后显着低表达Tag(CATGGTGCCGCGGGACCAGCC)为线索,根据SAGE文库中的注释信息获悉目的基因在家蚕基因组数据(http://www.silkdb.org/silkdb/)中的基因登录号为BGIBMGA012773-TA,使用RACE技术,将其m RNA序列由原来预测到的1416bp延长至1671bp,3’RACE延长了85bp,其中最长ORF 1416 bp。通过构建分子进化树进一步分析,表明家蚕Bm SCP基因与大红斑蝶的EHJ78980.1基因的进化距离最近,形成同一分支,与其他昆虫的SCP在进化关系上相对较远。通过家蚕SCP与脊椎动物以及其他物种中的SCP进行蛋白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高等脊椎动物乃至昆虫间SCP的氨基酸残基具有较高保守性,存在较多的氨基酸相似位点,说明该蛋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保守性较高,并具有较高的种间相似性。5龄3d的幼虫不同组织表达实验与EST表达谱存在差异,Bm SCP基因不仅在脂肪体中表达,而且还在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通过分析初步鉴定该基因为家蚕中未报道过的丝氨酸羧肽酶基因(SCP)。2高温处理对家蚕Bm SCP基因的表达影响及特异性分析分别提取5龄时期常温和高温条件下不同性别不同发育期家蚕的脂肪体和中肠组织m RNA,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调查在常温和高温处理条件下,不同性别不同组织中Bm SCP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在雌性家蚕5龄幼虫脂肪体中,高温组对比与常温组之间,Bm SCP基因表达有显着差异,而在雄性中仅在5龄5d天时存在显着差异;而在家蚕中肠组织中,与常温组相比,雌性和雄性分别在5龄7d天和5龄3d天存在显着差异。上述结果说明,Bm SCP基因是一个高温敏感基因,并且Bm SCP基因在雌性家蚕脂肪体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雌性中肠、雄性脂肪体和中肠中。无论是常温组还是高温组,Bm SCP基因在家蚕脂肪体的表达存在显着性别差异,也就是说这种性别间差异表达规律与饲育温度没有直接关系。而在家蚕中肠中,Bm SCP基因表达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推测Bm SCP基因在雌蚕脂肪体中存在一种特殊功能,可能与雌蚕生成卵内所需的营养物质储存和转化相关。不同发育阶段Bm SCP基因组织差异表达分析显示,在雌性家蚕中Bm SCP基因表达存在显着组织差异,发现Bm SCP基因在5龄期中肠中也存在高表达,进一步佐证了Peter等关于丝氨酸羧肽酶在昆虫中肠中存在消化功能的推测,。3家蚕Bm SCP基因与卵黄蛋白的关系家蚕卵从开始成形到产下卵共8d,分析家蚕卵巢、卵中卵黄蛋白(Yolk protein,YP)含量与Bm SCP基因的表达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YP的波动趋势与Bm SCP基因的表达趋势相一致,推测SCP基因及其相应的酶可能参与YP的合成。同时发现在5龄发育阶段,雌蚕脂肪体中SCP转录与卵黄原蛋白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yolk protein receptor,Vg R/YPR)基因转录表达趋势一致。推测SCP基因及其相应的酶不仅参与卵黄蛋白的合成,而且还可能参与卵黄蛋白前体的加工修饰,与Vg R基因协同转运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4-01)

修江帆,魏川川,尚小丽,国果,吴沁怡[5](2014)在《家蝇(Musca domestica)羧肽酶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构建的家蝇幼虫cDNA质粒文库中筛选到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CP)基因,以该基因的cDNA文库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CP基因完整编码序列(登录号:KF939629.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等进行预测和分析。构建PEASY-E1-CP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OrigamiB(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研究结果表明,CP基因ORF全长1 284 bp,编码42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47.8ku,等电点为6.10,具有CP家族的蛋白保守结构域;重组原核质粒pEASY-E1-CP经IPTG诱导,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齐育平,周月婷,马泽萍,陈丹凤,蒋冬花[6](2014)在《利用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克隆红色红曲霉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片段和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ODEHOP(Consensus-Degenerate Hybrid Oligonucleotide Primers)软件设计了红色红曲霉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片段的简并引物,选取1对简并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得到348 bp的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经pMD18-T载体克隆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中,测序后进行BLASTX比对,发现此DNA产物与其他丝氨酸羧肽酶基因序列有相似性,推断所克隆的产物即为红色红曲霉的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片段.(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徐俊,龙菲菲,甘丽萍,司马杨虎,徐世清[7](2013)在《家蚕消化管特异表达的金属羧肽酶基因发掘及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羧肽酶(mCPs)是家蚕等昆虫消化管中参与饲料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关键酶。本文利用构建的家蚕消化管SAGE表达文库的特异性表达标签Tag(AAATAAAAACTCTATTC),发掘到家蚕EST序列BY926338,进一步克隆了一条消化管特异表达的金属羧肽酶基因(mCpA),调查了饥饿和饲料蛋白含量,高温和昆虫激素处理,以及mCp基因敲降,对mCp基因表达的影响,鉴定了解克隆的mCp基因及蛋白质产物对家蚕蛋白质营养消化吸收和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7-19)

仇传慧,李伟伟,王云生,李明卓,骆洋[8](2013)在《茶树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发现丝氨酸羧肽酶类蛋白(SCPL)参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酰基转移过程,即具有转酰基功能。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获得了3个茶树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3个CsSCPL蛋白均包含了1个底物结合位点、3个催化作用保守区和多个N-糖基化位点,及其Ser-Asp-His叁联体催化中心等SCPL家族的典型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3个CsSCPL可能具有酰基转移酶的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芽叶茎根中都有表达,其中,CsSCPL1和CsSCPL3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茎和根,而CsSCPL2则在根中高表达。本研究成功地将CsSCPL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上进行原核表达,并对诱导时间及诱导温度进行了优化;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目标蛋白条带分子量为70 kD,与预测大小相符。(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刘丽,王静,张志明,赵茂俊,潘光堂[9](2013)在《玉米丝氨酸羧肽酶基因(ZmSCP)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丝氨酸羧肽酶(serine carboxypeptidases,SCP)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抗病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立枯丝核菌胁迫24h后,以RT-PCR技术和RACE技术克隆玉米丝氨酸羧肽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ZmSCP。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为1874bp(GenBank登录号为JF682634),开放阅读框为999bp,编码33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36.505kD,等电点为4.75。ZmSCP基因编码蛋白与其他高等植物中该蛋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同源性比例范围为42%~81%。进化树分析表明ZmSCP基因与水稻、高粱亲缘关系较近,属于同一进化分支。ZmSCP基因编码蛋白序列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产物具有S10结构域,属于S10超家族。半定量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ZmSCP基因在立枯丝核菌、ABA、JA、低温、高盐胁迫条件下,总体均呈诱导表达的趋势。其中,在立枯丝核菌AG1-IA诱导下,ZmSCP基因表达呈两步诱导趋势,第1次诱导出现在接菌后24h,然后下降,第2次诱导出现在接菌后60h。在ABA、JA、低温和盐胁迫下,ZmSCP基因表达均呈现上调趋势,表达高峰均出现在胁迫后48h。(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龙菲菲[10](2012)在《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的克隆分析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羧肽酶是家蚕等昆虫消化管中参与饲料消化吸收的关键酶。本文发掘和克隆了一条消化管特异表达的金属羧肽酶(mCp)基因,调查了饥饿和饲料蛋白含量,以及高温和昆虫激素处理对mCp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调查了mCp基因敲降处理的影响,以期了解克隆的mCp基因及蛋白质产物对家蚕蛋白质营养消化吸收和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家蚕金属羧肽酶(mCp)新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利用我们构建的家蚕消化管SAGE表达文库的特异性表达标签Tag(AAATAAAAACTCTATTC),发掘到家蚕EST序列BY926338。以此EST序列为种子序列,使用PCR和RACE方法克隆和验证了一条全长1462bp的cDNA序列,mCp基因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基因位于家蚕25连锁群的nscaf2818,推导的编码蛋白序列长度为458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序列分析发现mCP的二级结构包含锌金属蛋白结合位点,属于金属羧肽酶类。从构建的昆虫羧肽酶系统进化树分析,新克隆的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翻译的蛋白质与鳞翅目的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的羧肽酶A进化关系最接近,羧肽酶活性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不同的物种间,羧肽酶类活性序列中氨基酸残基的保守性较高,无论是高等脊椎动物还是昆虫间都存在较多的氨基酸相似位点。综合克隆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初步推断克隆的新基因为金属羧肽酶基因。2mCp基因在家蚕消化管特异性高表达5龄第3日幼虫全基因芯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mCp基因在大造品种9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显着差异,只在中肠特异性高表达,其它组织中只有痕迹量表达甚至不表达。RT-PCR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家蚕mCp基因在黄茧限性Ysh品种5L-3d幼虫的11种组织中,只在中肠特异性高表达,与mCp基因的芯片表达谱结果一致。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mCP蛋白质只存在于中肠,在丝腺中不存在。RT-PCR方法调查的发育时期表达谱显示,mCp基因在家蚕幼虫食桑期和眠期表达量很高,但熟蚕吐丝开始后表达量迅速降低。暗示mCp基因的表达与幼虫进食存在关联。3家蚕mCP的功能分析为了探讨mCp基因表达产物与家蚕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的关系,首先调查了饥饿对消化管中mC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6-72h的饥饿能够下调家蚕5龄幼虫消化管中mCp基因的mRNA水平,饥饿72h后消化管中mCP蛋白质的含量也显着减少;这种饥饿对mCp基因表达的影响能够被复喂所恢复,甚至出现了复喂后mCp基因表达显着的上调现象。说明mCp基因的表达受进食诱导影响,饥饿过程中mCp等消化酶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复喂后则出现补偿性上调表达现象,这与其它动物中复喂后的补偿生长现象一致。已有报道证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家蚕饲料效率等营养吸收指标有显着影响,也直接影响家蚕的生长发育。本实验利用基础人工饲料进行酪蛋白添加,复制出了对家蚕生长发育具有显着影响的模型,利用这一模型观察到,饲料总蛋白含量13.3%至33.3%的范围内,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对5龄幼虫消化管中mCp基因表达有显着上调作用,mCP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趋势,其中最有效的饲料蛋白质含量是23.3%左右,过高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对mCp基因mRNA水平和mCP蛋白质含量提高的作用减弱。值得注意的是,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家蚕雄性幼虫mCp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比雌性作用更加有效,这与家蚕雄蚕的饲料效率高于雌蚕的现象可能有一定关联。进一步调查影响家蚕进食和消化吸收的高温条件对mC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5龄第3日开始34°C高温环境中,消化管中mCp基因的表达在获得上调表达一段时间后下调,并影响了幼虫的营养吸收和生长;5龄起蚕在38°C高温环境中饲喂,消化管中金属羧肽酶抑制蛋白酶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上调,并抑制了mCp基因的表达,Ysh品种表现为逐渐死亡。表明高温对家蚕体内mCp基因的表达有影响,并且进一步影响了家蚕幼虫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在内源蜕皮激素滴度很低的5龄第3日进行外源20E补充,在诱导了幼虫增龄蜕皮现象的同时,下调了消化管中mCp基因表达量;而保幼激素能够短时间促进消化管中mCp基因的表达。siRNA方法敲降50.4-55.3%5龄第3日幼虫的mCp基因表达量,结果家蚕蛹化时间推迟6d,5龄经过比对照延长了1倍,化蛹率下降了45%。暗示敲降mCp基因表达可能通过影响消化管对蛋白质营养的吸收与转化,从而影响了幼虫至蛹的变态发育。(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2-04-01)

羧肽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8个消化型羧肽酶基因,并分析这些羧肽酶基因在血餐前后的表达模式。【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中华按蚊8个羧肽酶基因的特征,采用半定量PCR或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分析这些基因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和在取食血液前后中华按蚊雌成虫中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8个羧肽酶基因中,6个编码羧肽酶A(AsCPA-I~AsCPA-VI),2个编码羧肽酶B(AsCPB-I和AsCPB-II)。表达分析发现,只有AsCPA-V在中华按蚊4龄幼虫中肠和中肠外组织(仅去掉中肠的虫体)中表达,可能为幼虫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余7个羧肽酶基因既在幼虫期表达又在成虫期表达。取食血液后,AsCPA-I,AsCPA-II,AsCPA-III,AsCPA-IV,AsCPA-VI,AsCPB-I和AsCPB-II在中华按蚊雌成虫中肠中的表达明显受到血液的影响,但表达模式不一样,说明血液蛋白的消化是由多个基因协同作用的复杂生理过程。其中,AsCPA-I,AsCPA-III,AsCPA-IV,AsCPA-VI和AsCPB-II在取食血液后表达上调,且都在吸血后的24 h达到表达高峰。尤其是AsCPA-VI在吸血后24 h表达上调了约418倍,AsCPB-II上调了40倍,可能与血液蛋白的消化有关。而AsCPA-II和AsCPB-I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中华按蚊取食血液后显着下调。【结论】本研究对中华按蚊8个消化型羧肽酶基因进行了鉴定和表达分析。AsCPA-I,AsCPA-III,AsCPA-IV,AsCPA-VI和AsCPB-II可能参与血液蛋白的消化,尤其是AsCPA-VI和AsCPB-II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剖析中华按蚊血液蛋白消化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羧肽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熊科,支慧伟,王小艺,赵峙尧,柳佳芸.黑曲霉M00988菌株来源的降解赭曲霉毒素A羧肽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固定化[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史宗畔,支中婧,罗世惠,陈斌,何正波.中华按蚊八个羧肽酶基因的鉴定及其与吸血餐相关的表达分析(英文)[J].昆虫学报.2017

[3].朱玉苹,韩民锦,查绪乐,陈瑜,沈以红.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J].蚕业科学.2016

[4].王立鹏.家蚕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其与卵黄蛋白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

[5].修江帆,魏川川,尚小丽,国果,吴沁怡.家蝇(Muscadomestica)羧肽酶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J].广东农业科学.2014

[6].齐育平,周月婷,马泽萍,陈丹凤,蒋冬花.利用CODEHOP设计简并引物克隆红色红曲霉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片段和序列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徐俊,龙菲菲,甘丽萍,司马杨虎,徐世清.家蚕消化管特异表达的金属羧肽酶基因发掘及功能研究[C].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8].仇传慧,李伟伟,王云生,李明卓,骆洋.茶树丝氨酸羧肽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茶叶科学.2013

[9].刘丽,王静,张志明,赵茂俊,潘光堂.玉米丝氨酸羧肽酶基因(ZmSCP)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13

[10].龙菲菲.家蚕金属羧肽酶基因的克隆分析与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2

标签:;  ;  ;  ;  

羧肽酶基因论文-熊科,支慧伟,王小艺,赵峙尧,柳佳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