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模式论文-乔鸣忠,曾海燕,朱鹏

非连续模式论文-乔鸣忠,曾海燕,朱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连续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应电动机,振荡,不连续供电,过渡过程

非连续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乔鸣忠,曾海燕,朱鹏[1](2017)在《非连续供电模式下感应电机低频振荡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对称分量法,排除变频器一侧电感和电容影响,对感应电机在最简单的不连续供电模式下(晶闸管供电)的振荡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电机在叁相及两相导通模式下的换相瞬态过程,考虑转速改变时电机方程各量的变化,推导电机在不同过渡过程时其定转子电流的空间向量表达式,并给出其时域形式解,找到感应电机在不连续供电时产生振荡的原因,从电机本体方面对振荡现象进行解释。应用上述分析方法对一台叁相感应电机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分析方法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变频器供电的感应电机的过渡过程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马永政,蔡可键,郑宏[2](2016)在《混合多位移模式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法(DDA)法采用简单的线性位移模式计算效率高,描述大块体的高阶多项式位移模式在一定程度保留了该特点,并提高了计算精度。近年来流行的耦合有限元、自然单元的DDA法实质上是引入相应的插值形函数构成块体位移函数,计算相对低效,但具有计算更精细、更容易施加边界条件等优点。为结合传统DDA法与DDA耦合法各自的优点,建立了一种同时利用传统DDA法线性位移模式与耦合型DDA法非线性位移模式的混合法。该方法非线性模式主要针对大块体,采用了自然单元插值,缘于其具有一定无网格特征,且效率比有限元高。建立了混合模式下的整体矩阵并推导出接触等因素刚度子矩阵和荷载子向量的具体表达式。该方法建模更加方便合理,计算精度、效率介于线性模式的传统DDA法和非线性位移模式的耦合法之间。通过基本算例验证了混合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节理围岩-隧道衬砌整体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体现了新方法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3期)

温学斌,胡剑浩[3](2014)在《电池在非连续放电模式下的实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便携式无线通信设备使用的电池都具有恢复效应,在非连续放电模式下放电时,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明显提高,所以合理设计电池的放电模式对于低功耗无线通信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电池的恢复效应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不易建立简单实用的数学模型,通过电池放电实验,给出电池在不同放电占空比条件下的性能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放电占空比的减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不断提高,但存在放电占空比门限。(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努尔毕亚·亚地卡尔,地里木拉提·吐尔逊[4](2011)在《非连续模式正激交直变频器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中对正激交直变频器进行定性分析,明确其基本特性,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将正激变频器用作交直变频器,以电抗器电流非连续模式(DCM)运转,这样能以较简单的电路结构达到高功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李雅君,刘彦尊[5](2010)在《连续与非连续:俄罗斯教育改革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教育改革模式呈现出暴风骤雨式的非连续性和逐渐回潮式的连续性等特点。暴风骤雨式的教育改革表现为沙俄的"欧化"、前苏联的"苏维埃化"和俄罗斯的"西化",渐进回潮式的教育改革表现为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的国家化。(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0年28期)

蔡昌友,张娜[6](2010)在《非连续电流模式移相并联降压变换器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电力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及效率,研究了移相并联降压变换器在不连续电感电流模式下的特性,推导出了广义、明确的表达式,给出了完整的平均模式的表达式。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通用变换器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John,Bottrill[7](2010)在《电流模式控制非连续返驰式设计中的抖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具备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非连续模式返驰式设计,是启动及内部管理(housekeeping)电源转换器最常用的一种拓朴。图1为这类应用的一般电路示意图。(本文来源于《电子与电脑》期刊2010年02期)

王小波[8](2008)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的位移模式改进与工程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适用于解决岩土工程中有较多不连续界面的力学问题,如节理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本论文回顾了工程计算中非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方法的发展历史,以及DDA方法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与其他相关数值方法的联系与区别。DDA方法还处在研究发展阶段,其中,为提高块体应力场精度而改进现有块体位移模式是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采用高阶多项式作为块体的位移模式,提出了叁种解决块体内应力传递问题的新方法,成功地开发出高阶DDA程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二维DDA中块体内应力应变计算精度改进方法的研究:分析了高阶多项式位移模式下块体应力传递问题,并提出了叁种提高块体内应力应变计算精度的方法:应力系数累加法、应力荷载累加法和块体剖分单元法,开发出了相应程序,通过几个典型算例的计算和分析,表明叁种方法的可行性。(2)二维DDA前后处理程序的改进:基于DDA前后处理程序的特点及输入格式,利用AutoCAD ObjectARX开发工具,在Visual C++6.0编程环境下编程,开发出了AutoCAD绘图环境中的前后处理程序,极大地提高了DDA数据前后处理的效率。(3)二维DDA程序的工程应用:初步探讨了DDA法在滑坡变形与破坏全过程模拟中的应用。本文最后对全文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予以展望。(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08-05-01)

马永政[9](2007)在《非连续变形分析法位移模式改进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适用于解决工程中有较多不连续性界面的力学问题,如节理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论文回顾了工程计算中非连续性数值方法的发展历史,以及DDA方法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与其他相关数值方法的联系与区别。DDA方法还处在研究发展阶段,其中,为提高块体应力场精度而改进现有块体位移模式是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就此方面的相关改进方案的不足,提出了采用无网格节点插值块体位移的新思路,成功地实现了无网格法和DDA方法相耦合,并由此扩展了原DDA法的计算功能如分析块体内精确应力场、计算弯曲变形、安全系数计算以及裂纹扩展分析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在第二章,介绍了DDA方法基本原理,讨论了其与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的联系与区别。第叁章分析了线性位移模式DDA方法的缺点,以及相关改进方法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块体上布置离散节点,引入无网格法中的移动最小二乘法构造位移近似函数。然后,基于能量极值原理推导建立整体平衡方程组,求解插值节点的未知位移向量,进一步可得到各时刻块体精确的应力场、位移场。通过算例分析了其计算特点。第四章进一步研究基于自然邻接点插值法的DDA方法,对比了其与移动最小二乘法的优劣,表明前者计算效率更高,缺点是需要处理特殊网格生成。第五章分析了采用DDA方法进行边坡极限平衡分析时结果往往过于保守的现象,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经典的DDA低估了凝聚力作用。基于此,提出极限平衡分析时保留凝聚力作用可以大大改善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尝试采用了基于强度储备概念的安全系数,计算表明修正后的DDA方法计算滑移型破坏边坡和传统极限平衡方法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第六章研究了块体内的穿裂纹扩展问题,主要借鉴和发展了无网格法在这方面的成果。最后在第七章利用上述新位移模式DDA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工程应用。从第叁章到第七章都提供了许多典型的证明算例,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期刊2007-05-01)

朱建华,罗方林[10](2003)在《级联式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及其非连续导通模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多元件级联式谐振变换器,该变换器结合了串联谐振变换器和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特点,并且在运行性能上有所提高。文章利用经典交流分析法,推导了电压传输增益,同时分析了非连续导通模式下的各种开关状态,得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并且运用数值解法求得谐振电压电流的波形和临界负载电流。(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03年03期)

非连续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法(DDA)法采用简单的线性位移模式计算效率高,描述大块体的高阶多项式位移模式在一定程度保留了该特点,并提高了计算精度。近年来流行的耦合有限元、自然单元的DDA法实质上是引入相应的插值形函数构成块体位移函数,计算相对低效,但具有计算更精细、更容易施加边界条件等优点。为结合传统DDA法与DDA耦合法各自的优点,建立了一种同时利用传统DDA法线性位移模式与耦合型DDA法非线性位移模式的混合法。该方法非线性模式主要针对大块体,采用了自然单元插值,缘于其具有一定无网格特征,且效率比有限元高。建立了混合模式下的整体矩阵并推导出接触等因素刚度子矩阵和荷载子向量的具体表达式。该方法建模更加方便合理,计算精度、效率介于线性模式的传统DDA法和非线性位移模式的耦合法之间。通过基本算例验证了混合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节理围岩-隧道衬砌整体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体现了新方法的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连续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乔鸣忠,曾海燕,朱鹏.非连续供电模式下感应电机低频振荡机理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7

[2].马永政,蔡可键,郑宏.混合多位移模式的非连续变形分析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6

[3].温学斌,胡剑浩.电池在非连续放电模式下的实验性能[J].电源技术.2014

[4].努尔毕亚·亚地卡尔,地里木拉提·吐尔逊.非连续模式正激交直变频器的特性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李雅君,刘彦尊.连续与非连续:俄罗斯教育改革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6].蔡昌友,张娜.非连续电流模式移相并联降压变换器的特性[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

[7].John,Bottrill.电流模式控制非连续返驰式设计中的抖动[J].电子与电脑.2010

[8].王小波.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的位移模式改进与工程应用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8

[9].马永政.非连续变形分析法位移模式改进及工程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

[10].朱建华,罗方林.级联式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及其非连续导通模式的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

标签:;  ;  ;  ;  

非连续模式论文-乔鸣忠,曾海燕,朱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