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吾丘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吾丘衍,《叁十五举》,仿汉印章
吾丘衍论文文献综述
王培[1](2019)在《吾丘衍《叁十五举》对仿汉印章创作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吾丘衍《叁十五举》是篆刻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至今为止较为系统的印学理论。在元代尚无普及性印谱的情况下,它的出现使得赵孟俯所提出的"印宗秦汉"的篆刻艺术取向得以实现,并且对明清乃至现当代的仿汉创作已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张目达[2](2017)在《吾丘衍《叁十五举》“古”与“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选题以中国古代印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吾丘衍《叁十五举》为研究对象,文章将以历史文献和传世实物为主要依托材料,同时借鉴其他相关艺术门类的研究成果,对吾丘衍《叁十五举》中所涉及到的“古”与“新”及其对后世篆刻中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吾丘衍印学思想,对《叁十五举》中涉及到关于篆刻创作的思想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与阐述;二、《叁十五举》中复古汉印为其思想的主要脉络,然吾丘衍此篇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完全恢复汉印,其思想多有开新之处,从“古”中寻找出“新”的出路才是其思想内涵的本意,从复古中发掘“新”的含义为本文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叁、吾丘衍《叁十五举》产生后,使得“印宗秦汉”的思想深入人心,在明清乃至近现代的篆刻创作皆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出现了“印从书入”、“印外求印”的篆刻取法思路,这种思想并非是对“印宗秦汉”的否定,而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学习。同时,本文也将对《叁十五举》对后世篆刻创作的影响展开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期刊2017-05-01)
徐同林[3](2016)在《吾丘衍交游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吾丘衍作为篆刻家、书法家,留下来的资料并不多,其交游资料散落在各类书籍之中,本文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吾丘衍及其友朋着作等文献资料,对其交游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考证,初步理清吾丘衍与几位重要友朋交往的文献记载。(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6年12期)
刘清扬[4](1998)在《吾丘衍《叁十五举》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篆刻艺术发韧于叁代,至秦汉而极,六朝之后渐衰,唐宋之末已是积弊难返。到元代,由于吾丘衍撰写《学古编》,在第一编《叁十五举》中总结秦汉以来篆刻艺术实践的经验,主张以秦汉为本,力主复古,并提出不同材料的运用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吾丘衍在印学理论上的总结与贡献,为明清篆刻艺术的再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吾丘衍在中国古代篆刻艺术发展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8年05期)
吾丘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选题以中国古代印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吾丘衍《叁十五举》为研究对象,文章将以历史文献和传世实物为主要依托材料,同时借鉴其他相关艺术门类的研究成果,对吾丘衍《叁十五举》中所涉及到的“古”与“新”及其对后世篆刻中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吾丘衍印学思想,对《叁十五举》中涉及到关于篆刻创作的思想做出更深层次的分析与阐述;二、《叁十五举》中复古汉印为其思想的主要脉络,然吾丘衍此篇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完全恢复汉印,其思想多有开新之处,从“古”中寻找出“新”的出路才是其思想内涵的本意,从复古中发掘“新”的含义为本文最主要的研究内容;叁、吾丘衍《叁十五举》产生后,使得“印宗秦汉”的思想深入人心,在明清乃至近现代的篆刻创作皆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出现了“印从书入”、“印外求印”的篆刻取法思路,这种思想并非是对“印宗秦汉”的否定,而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学习。同时,本文也将对《叁十五举》对后世篆刻创作的影响展开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吾丘衍论文参考文献
[1].王培.吾丘衍《叁十五举》对仿汉印章创作的启示[J].江苏教育.2019
[2].张目达.吾丘衍《叁十五举》“古”与“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
[3].徐同林.吾丘衍交游考[J].中国书法.2016
[4].刘清扬.吾丘衍《叁十五举》略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