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精神论文-吴云贵

中道精神论文-吴云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道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伊斯兰,伊斯兰教法,中道思想,《古兰经》

中道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吴云贵[1](2017)在《中道是伊斯兰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提倡伊斯兰教正信、抵制极端思想的背景下,我国教界和学界就如何正确理解和大力弘扬中道思想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发表了一系列见仁见智的文章和论着,深化了对这一论题的理解和认识。本文拟从宗教文化视角,就中道思想在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影响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7年05期)

魏涛,周亚梦[2](2016)在《传统中道思想的传承与礼义精神的现代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道思想是传统儒家开辟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路径,它融宇宙论、道德论、方法论、修养论为一体,成为儒释道最终的汇归点,并在当代赢得普遍的世界认同。中道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于对"中庸"的理解和践行,关键在于做到"执中""用中","以礼为治"和"以礼为教"都贯彻了中道思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之时,非常有必要重建礼义精神,重树"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以彰显"文明之邦"的风采,而且其关键在于能够把中道思想融入其中。(本文来源于《儒学与文明》期刊2016年00期)

敏俊卿[3](2016)在《弘扬爱国和平团结中道的真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6月13日至14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新疆喀什召开了以“弘扬正信 远离极端”为主题的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研讨会。60名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倡导伊斯兰教爱国、和平、团结、中道的真精神,批驳宗教极端思想歪理邪说,引领广大穆斯林群众正信正行,为加强民族(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6-06-21)

韩云[4](2015)在《通过有关名词的再解读还原中道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端主义具有向任何领域进行渗透的可能性,宗教领域自然也不能避免,尤其在当今世界价值观多元化,人类精神普遍空虚之机,向宗教复归的社会思潮也使得极端主义在这一领域显得尤为活跃,因此宗教去极端化就显得格外紧迫。宗教去极端化就是使宗教与极端主义划清界限,还宗教以本来面目,复归其本有的中道精神宗旨。从与极端主义有关的名词切入,通过对宗教、圣战、极端化等词语的辨析并进行系列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不失为是对宗教宗旨进行正本清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鄂州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马志明[5](2015)在《弘扬中道思想 阐释正信精神 记云南省第11届卧尔兹演讲比赛暨《古兰经》诵读比赛》一文中研究指出弘扬伊斯兰中道、宽容、和谐思想,阐释穆斯林爱国爱教优良传统,来自云南各地的80多名选手用自己的经历,讲述着伊斯兰教的"中国故事"。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宗教历史悠久。伊斯兰教于1253年前后传入云南,这主要与元明时期大量穆斯林随军入滇和屯田戍边有关。元明两代,随着大量回回穆斯林入滇落籍,云南形成了全国较大的回族聚居区。至清代,云南伊斯(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5年05期)

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6](2014)在《伊斯兰教的中道仁慈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斯兰教的中道仁慈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它以宽容仁爱平等的价值理念引导穆斯林相互认识、团结友爱、求同存异、摒弃偏见、消除隔阂。通常穆斯林说话或做事之前,都要以赞颂真主"至仁至慈"的尊名开始,因为这句颂词中体现着仁慈理念,所以穆斯林会拒绝不文明的语言文字,摈弃不规范的举止行为,人人遵循正信、正行。伊斯兰建立在仁慈的基础之上,穆圣把仁慈、仁爱的概念糅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使整个宗教都洋溢着仁慈、仁爱,展示了伊斯兰教的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7](2014)在《伊斯兰教的中道仁慈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道即中正之道,是伊斯兰教的正道。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3)从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经文看出,伟大的真主将中道仁慈作为穆斯林的民族属性和伊斯兰教的重要特征之(本文来源于《中国穆斯林》期刊2014年03期)

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8](2014)在《中道仁慈精神的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道仁慈是伊斯兰教的重要特征之一,伊斯兰教的中道仁慈思想蕴涵了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一、中道就是至仁至慈的普世精神"太斯米"是阿拉伯语"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这句颂词的简单读法,这句颂词在穆斯林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它高度概括了伊斯兰教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4年05期)

黄桂华[9](2010)在《试论伊斯兰的中道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道在伊斯兰文明中指中正之道,就是真主的大道,更多地表述为正道、正路。伊斯兰教在人与真主的关系中阐发了中正之道。以此为基础,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个人生活,始终贯穿着一种平衡与中道。探讨伊斯兰的中道,可以深化人们对伊斯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0年12期)

李学更[10](2009)在《论六朝画论中“道”的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六朝画论主要是体现“道”的精神一“画道”,其中,“道”与“物”的关系是一个核心命题,“存乎鉴戒论”是前命题,“形”与“神”的关系是相应命题,“心师造化”是辅助命题。“道”与“物”这对范畴在六朝画论中的演化,连贯的体现了六朝画论中“道”的精神,是对“画道”的一脉相承,是“画道”自身自上而下具体展开的过程,体现了先秦哲学范畴在画论中的延伸,符合中国本民族的审美观,是中国绘画艺术理论自律性的表现。通过对六朝画论中重要命题的研究,考察由“画道”所形成的范畴以及范畴、命题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均符合“道”的精神。六朝画论“画道”的精神有着深刻的美学涵义,并借助于中国画论呈现出种种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且对历代画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作者立足于中国画论中的“道”的精神一“画道”,系统分析了形成六朝画论的“道”的精神——“画道”的内因和发展,总结出这个“道”与“物”的范畴扩展的具体表现,并周密分析了各命题之间的关系,阐述出一个新的观点:六朝画论的“道”的精神一“画道”在六朝画论中是一个动态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23)

中道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道思想是传统儒家开辟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路径,它融宇宙论、道德论、方法论、修养论为一体,成为儒释道最终的汇归点,并在当代赢得普遍的世界认同。中道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于对"中庸"的理解和践行,关键在于做到"执中""用中","以礼为治"和"以礼为教"都贯彻了中道思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之时,非常有必要重建礼义精神,重树"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以彰显"文明之邦"的风采,而且其关键在于能够把中道思想融入其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道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吴云贵.中道是伊斯兰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J].中国宗教.2017

[2].魏涛,周亚梦.传统中道思想的传承与礼义精神的现代重构[J].儒学与文明.2016

[3].敏俊卿.弘扬爱国和平团结中道的真精神[N].中国民族报.2016

[4].韩云.通过有关名词的再解读还原中道精神[J].鄂州大学学报.2015

[5].马志明.弘扬中道思想阐释正信精神记云南省第11届卧尔兹演讲比赛暨《古兰经》诵读比赛[J].中国宗教.2015

[6].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伊斯兰教的中道仁慈精神[J].西北民族研究.2014

[7].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伊斯兰教的中道仁慈精神[J].中国穆斯林.2014

[8].阿地里江·阿吉克力木.中道仁慈精神的内涵[J].中国宗教.2014

[9].黄桂华.试论伊斯兰的中道精神[J].黑河学刊.2010

[10].李学更.论六朝画论中“道”的精神[D].云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中道精神论文-吴云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