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神经元论文-田俊,张叁妹,李丽

嗅神经元论文-田俊,张叁妹,李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嗅神经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嗅神经,神经元,培养技术,原代

嗅神经元论文文献综述

田俊,张叁妹,李丽[1](2018)在《一种改进的小鼠嗅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及其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小鼠嗅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收集孕15~20dC57BL/6小鼠的胚胎嗅黏膜,分别采用普通的和改进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嗅神经元。接种后的第1、3、5、7和9天,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培养第5天,常规免疫荧光方法对嗅神经元特异的β-微管蛋白Ⅲ抗原和嗅神经元标志蛋白(OMP)进行鉴定。结果按照改进的实验流程,部分存活细胞显示出了典型的双极神经元形态,接种后的第5天,这些细胞经过β-微管蛋白Ⅲ和OMP免疫荧光标记证实为嗅神经元。采用普通流程,从第3天开始,可见成纤维细胞生长并逐渐铺满培养皿。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相对简便的嗅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赖晓健,洪万树,杨薇[2](2013)在《中华乌塘鳢纤毛嗅神经元的分离及其电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酶消化和机械吹打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出中华乌塘鳢(Bostrychys sinensis)嗅囊中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中华乌塘鳢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等电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中华乌塘鳢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具有典型的双级神经元结构特征,包括细胞体,轴突,树突以及树突顶端的嗅结和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静息电位为(57±6.37)mV,动作电位峰值为(38.30±0.95)mV。在60~+80 mV的阶梯去极化脉冲刺激中,内向电流在60~40 mV激活,20~0 mV达到最大值,内向电流峰值为(69.08±44.15)pA。外向电流在+40 mV时达最大值,峰值为(267.55±73.67)pA。本研究结果为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上性信息素受体感受性信息素的电生理机制以及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张懿[3](2012)在《嗅鞘细胞分泌蛋白IGFBP-5对嗅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嗅觉系统是哺乳动物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哺乳动物的嗅觉系统主要由一级神经元嗅受体神经元、二级神经元僧帽细胞/从状细胞、中间神经元球周细胞和颗粒细胞以及嗅鞘细胞组成。嗅受体神经元(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ORNs)是嗅觉系统的一级神经元,它接受外界气味分子刺激,并将信号向上传递至嗅觉中枢。嗅受体神经元的正常形成和发育,是其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嗅受体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及其调控机制,有助于阐明嗅觉系统的正常构建和维持的分子基础,从而深入了解嗅觉系统的发育过程。在嗅受体神经元发育和发挥正常功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类特殊的神经胶质细胞——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它同时具有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和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Cs)的特性,在嗅觉系统发育、再生和功能的维持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OECs起源于嗅上皮,包裹嗅神经元轴突成束,支持和引导嗅神经元轴突从外周穿越筛骨板投射位于中枢的嗅球。在嗅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嗅神经轴突从嗅上皮长入嗅球并进行格局化分布是嗅觉通路构建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嗅鞘细胞与嗅神经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嗅鞘细胞如何引导嗅神经轴突从嗅上皮长入嗅球,如何影响嗅神经轴突在嗅球的投射定位等诸多问题至今尚不清楚。嗅鞘细胞和嗅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嗅觉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尽管人们已经发现嗅鞘细胞具有促进嗅神经元轴突生长、导向以及再生的能力。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其分泌蛋白的成分,也不清楚究竟哪些分泌蛋白参与了该过程。在本研究中,我们围绕OECs分泌蛋白对嗅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作用展开研究,发现OECs通过分泌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Protein-5,IGFBP-5)以依赖于胰岛素生长因子-I(Insulin Growth Factor-I,IGF-I)的方式促进嗅神经元的轴突生长。具体取得的结果总结如下:1.体外实验中,运用嗅神经元突起生长模型,发现嗅鞘细胞条件培养液具有促进嗅神经元轴突生长的能力。2.通过运用双向电泳分析嗅鞘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鉴定了一系列差异表达蛋白,我们选择IGFBP-5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3.免疫细胞化学和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GFBP-5在嗅鞘细胞、嗅球的嗅神经层高表达。4.体外实验中,运用嗅神经元突起生长模型,发现IGFBP-5具有促进嗅受体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能够被IGFBP-5抗体阻断。5.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研究中,采用IGF-I受体的抑制剂(Picropodophyllin,PPP)可以抑制IGFBP-5对嗅神经元轴突生长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表明,嗅鞘细胞通过分泌IGFBP-5以依赖于IGF-I的方式促进嗅神经元的轴突生长。这一研究提示,IGFBP-5可能参与介导嗅鞘细胞促进嗅神经元轴突生长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期刊2012-05-01)

嗅神经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酶消化和机械吹打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出中华乌塘鳢(Bostrychys sinensis)嗅囊中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中华乌塘鳢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等电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中华乌塘鳢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具有典型的双级神经元结构特征,包括细胞体,轴突,树突以及树突顶端的嗅结和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静息电位为(57±6.37)mV,动作电位峰值为(38.30±0.95)mV。在60~+80 mV的阶梯去极化脉冲刺激中,内向电流在60~40 mV激活,20~0 mV达到最大值,内向电流峰值为(69.08±44.15)pA。外向电流在+40 mV时达最大值,峰值为(267.55±73.67)pA。本研究结果为纤毛嗅觉感受神经元上性信息素受体感受性信息素的电生理机制以及性信息素的应用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嗅神经元论文参考文献

[1].田俊,张叁妹,李丽.一种改进的小鼠嗅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及其鉴定[J].重庆医学.2018

[2].赖晓健,洪万树,杨薇.中华乌塘鳢纤毛嗅神经元的分离及其电生理[J].中国水产科学.2013

[3].张懿.嗅鞘细胞分泌蛋白IGFBP-5对嗅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

标签:;  ;  ;  ;  

嗅神经元论文-田俊,张叁妹,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