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肽键,金属离子,土壤矿物,生命起源
聚合氨基酸论文文献综述
胡巧利,祝畅,王谦,黄笑笑,李婷婷[1](2019)在《土壤矿物表面氨基酸聚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土壤矿物表面氨基酸聚合的分子机制,揭示金属离子对该反应的影响,为地球生命起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模拟甘氨酸分子在正长石表面有和没有金属离子催化的情况下聚合生成肽键的反应。氨基酸聚合采取分步式反应(见Scheme 1);金属离子包括Li~+、Na~+、K~+、Be~(2+)、Mg~(2+)、Ca~(2+)、Cu~(2+)、Zn~(2+)、Fe~(2+)、Al~(3+)、Ga~(3+)、Fe~(3+)、Ti~(4+)、Sn~(4+)。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和过渡态;并计算了所有路径的活化能垒,以确定金属离子的催化活性。[结果]计算表明,矿物表面对肽键形成具有催化作用(与气相中的研究结果相比,反应能垒降低~11kJ/mol);金属离子的键合作用能不同程度增强甘氨酸的反应活性,使反应更容易发生。整体来看,二价金属离子催化性最佳;同价离子之间,随着离子半径的增大催化性增强。当正长石表面基团协助质子传递时,整个过程的能垒进一步降低。[结论]土壤矿物对肽键生成具有催化作用,其表面存在的基团及金属离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金属离子表现出不同的催化活性,以二价离子为佳。研究结果对阐明土壤矿物在地球生命起源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有利支撑。(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丁建东[2](2019)在《突破手套箱依赖的α-氨基酸N-羧基环内酸酐(NCA)快速开环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肽是由α-氨基酸以肽键形式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天然聚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功能。α-氨基酸N-羧基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是制备多肽聚合物最便捷的方法,被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传统的NCA聚合对水分非常敏感,通常使用严格干燥溶剂并在手套箱中操作;NCA聚合反应速率一般很慢,而且NCA单体本身不稳定,长时间的聚合会导致副反应的产生,并难以获得高分子量多肽聚合物。这些长期未解决的难点阻碍了NCA聚合材料的发展。最近,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课题组报道了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LiHMDS)引发的NCA开环聚合方法,此方法聚合速率快,对水分不敏感,可在敞口容器中聚合,摆脱了对手套箱的依赖;该NCA聚合可合成高分子量多肽聚合物,产物具有多肽特征性的二级结构;另外,LiHMDS引发的NCA开环聚合为活性聚合,可实现多肽聚合物的端基功能化。(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海涛,张磊,徐长青,孙崇鑫[3](2018)在《聚合氨基酸复合肥系列产品生产技术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谷氨酸是利用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大分子氨基酸聚合物,是一种具有活性、多功能的生物高分子类物质。分别介绍了在转鼓蒸汽造粒、氨酸法造粒、高塔造粒和挤压造粒复合肥生产装置上添加聚谷氨酸增效剂生产聚合氨基酸复合肥系列产品的方法。施用聚合氨基酸复合肥,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施肥土壤污染、提高作物产量的综合优势。(本文来源于《化肥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王瓛[4](2018)在《可聚合氨基酸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制备多孔催化微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其价格低廉,获取容易。同时,氨基酸具有丰富的侧链官能团,可参与到各类酶催化反应中,精氨酸、脯氨酸以及一些多聚氨基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和酸碱催化领域。然而,目前对氨基酸催化过程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均相领域。而在均相催化中,催化剂后续分离带来的能耗高、污染重等缺陷始终是催化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受大孔催化树脂微球的启发,我们设计了具有可聚合基团的氨基酸单体分子,通过采用无机大孔微球作为模板,将氨基酸单体在微球孔道内进行聚合,进而除去模板得到了具有大孔结构和氨基酸基团的多孔微球催化剂,并对其结构和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合成了系列具有精氨酸和脯氨酸基团的片段分子以及最终可聚合单体,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合成的具体技术路线,制备了具有大孔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球,并通过模板法得到了具有氨基酸基团修饰的大孔聚合物微球。实验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无机模板和聚合体系,聚合物微球可以具有良好的球形形貌和孔道结构。2.利用电子显微学等手段对微球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Knoevenagel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微球作为碱性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精氨酸修饰的多孔微球可以对这一反应产生较好的催化效果,在弱极性非碱性溶剂中收率也可超过90%。3.通过数值计算的手段分析了分子合成过程中对称双官能团化合物单官能化问题,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此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可为多种分子设计合成过程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10-01)
樊晓霞,严永刚[5](2018)在《熔融聚合氨基酸的体外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缩聚的方法制备了以6-氨基己酸为主链的六元和四元氨基酸聚合物。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等分析方法对合成的两种氨基酸聚合物进行了理化性能表征。将氨基酸聚合物、聚酰胺和聚乙烯分别浸泡于模拟体液(SBF)中5d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仪对样品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六元和四元氨基酸聚合物均为酰胺键结构,是半结晶型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加工性和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它们的Ca和P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值分别为2.58和2.94,而聚酰胺和聚乙烯无体外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韩小花,岳润清,郭书磊,燕树锋,卢彩霞[6](2018)在《玉米品质基因聚合对子粒氨基酸组分及醇溶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o2、sh2、su1、wx这4个品质基因聚合的单基因、双基因、叁基因近等基因系为研究对象,对子粒氨基酸组分与醇溶蛋白SDS-PAGE带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与郑58相比较,su1、wx、su1wx氨基酸组分变化较小,o2、sh2单基因以及含有o2、sh2的双基因、叁基因近等基因系中氨基酸组分变化较大,o2sh2、o2su1、o2sh2su1赖氨酸含量较高。SDS-PAGE显示,o2与sh2、su1聚合导致19 kD和22 kDα-醇溶蛋白合成受到显着抑制。(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查文文[7](2017)在《聚合氨基酸对北方水稻土中氧化铁转化与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铁在土壤中的含量较为丰富,由于其氧化还原特性,其形态、结构及性质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淹水厌氧环境下土壤微生物以有机质等作为电子供体,经电子传递使Fe(Ⅲ)还原为Fe(Ⅱ)。该过程能够缓解重金属毒性、抑制甲烷排放,对土壤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与净化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铁转化及其还原是当今环境化学的热点问题。土壤中电子供体及受体数量是限制氧化铁形态转变及铁的还原的因素之一,而添加外源有机物料,一方面可增加土壤电子供体数量从而促进Fe(Ⅲ)还原,另外通过增大与氧化铁的接触,使铁的溶解度增加,促进其活化络合。水稻土施用聚合氨基酸不仅能给稻田提供养分,还能改变其土壤有机碳组成,因此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土壤中氧化铁的转化,使氧化铁含量和形态存在较大的分异。本研究以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棕壤型、草甸土型和滨海盐渍型)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淹水厌氧培养方法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土氧化铁形态变化特征,通过添加γ-聚谷氨酸(γ-PGA)和聚天冬氨酸(PASP)两种外源肥料增效剂对水田土壤铁还原、氧化铁形态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研究,比较不同起源水稻土在氧化铁形态及铁还原过程中对两种外源氨基酸的利用能力的差异,并探究氧化铁形态和铁还原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间的相关关系,为深入研究该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如下:(1)供试的北方3种典型水稻土中,游离铁含量由高到低为: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棕壤型;络合态铁含量:棕壤型>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而无定形铁含量由高到低为:棕壤型>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2)外源聚合氨基酸对各水稻土中氧化铁形态转化的影响不同:添加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对水稻土游离氧化铁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添加γ-聚谷氨酸能有效增加水稻土中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的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铁含量,显着活化铁氧化物,抑制各类型水稻土中铁的老化;而聚天冬氨酸对水稻土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没有明显的激发效应。(3)添加γ-PGA和PASP均能促进各类型水稻土中氧化铁的还原,且γ-PGA对铁的还原能力较PASP强。γ-PGA和PASP处理下对各水稻土中铁还原能力的顺序相同,其大小均依次为:棕壤型>草甸土型>滨海盐渍型。(4)不同类型水稻土中Fe(Ⅱ)的生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离铁的转化,使其结晶化得到抑制,同时,Fe(Ⅱ)与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铁氧化物的反应性与铁化合物的形态有关:通常即铁氧化物的络合活化程度愈厉害,则反应性增强愈甚。(5)γ-PGA促进了土壤碳库的累积,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而叁种水稻土经PASP处理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量碳的比例,但却抑制了对土壤中ROC的分解转化,其对维持碳库稳定和提升土壤有机碳的积累效果不及γ-PGA。(6)叁种水稻土中的活性有机碳组分(ASOC)组分含量与氧化铁形态有一定的联系,ASOC组分含量的提升能有效阻碍氧化铁的沉淀,妨碍晶质氧化铁的形成,活性有机质与铁的结合,通过还原使铁进入土壤溶液中,从而促进了氧化铁的活化,从而抑制铁的结晶老化。(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查文文,关连珠,张广才,张昀,高晓丹[8](2017)在《聚合氨基酸对北方水稻土中氧化铁存在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类型水稻土中氧化铁含量特征,探明添加外源聚合氨基酸对水稻土中氧化铁形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水稻土(棕壤型、草甸土型和滨海盐渍型)为研究对象,设置添加占供试土壤干重0.05%的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处理,以不添加氨基酸作为对照。通过室内恒温厌氧培养30 d后,测定各水稻土全铁、游离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及氧化铁的活化和络合程度。结果表明:供试的北方3种典型水稻土中,游离氧化铁含量为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棕壤型,络合态铁含量为棕壤型>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而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为棕壤型>滨海盐渍型>草甸土型。两种外源聚合氨基酸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氧化铁形态转化能力影响存在差异,与不添加氨基酸的对照相比,添加γ-聚谷氨酸的棕壤型水稻土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分别增加27.72%和32.25%,聚天冬氨酸对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无显着促进作用;在草甸土型水稻土中,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均能显着增加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且与对照相比,络合态铁含量分别增加136.24%和12.00%;γ-聚谷氨酸能有效促进滨海盐渍型水稻土中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的生成。总之,添加γ-聚谷氨酸和聚天冬氨酸对水稻土游离氧化铁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而添加γ-聚谷氨酸能有效增加水稻土中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含量,降低晶胶率,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铁含量,显着活化铁氧化物,抑制各类型水稻土中铁的结晶老化;而聚天冬氨酸对水稻土无定形氧化铁和络合态铁没有明显的激发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陶友华[9](2016)在《基于内酰胺开环聚合的氨基酸聚合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氨基酸是天然氨基酸单体或其衍生物通过酰胺键连接而成的一类聚合物的统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发展经济有效的氨基酸聚合方法一直是高分子化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比如,ε-聚赖氨酸侧链存在有大量氨基,它与微生物作用可以破坏细胞膜,具有非常卓越的抗菌性能,被广泛用作化妆品添加剂、食品防腐剂等.然而,因缺乏合适的聚合方法,直到21世纪初人们仍主要依赖于发酵法获得低分子量(Mn<4000)的ε-聚赖氨酸.为了能将廉价可再生的赖氨酸转化为高附加值的ε-聚赖氨酸,近年来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利用氨基酸的成环形成内酰胺单体,再通过内酰胺开环聚合制备聚氨基酸的方法,并成功地通过这种开环聚合方法合成了原先主要依赖于发酵法才能制备的ε-聚赖氨酸,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与传统的α-氨基酸的N-羧基内酸酐(NCA)开环聚合法相比,基于内酰胺的氨基酸聚合新方法具有诸多优点:内酰胺单体的合成简单,无需使用光气或其衍生物;内酰胺单体稳定性好,其分离纯化及储存都非常容易;可以大规模的制备高分子量聚氨基酸;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内酰胺开环聚合可以制备γ-聚谷氨酸及ε-聚赖氨酸等通过NCA聚合无法获得的功能性聚氨基酸.我们相信,利用氨基酸的成环形成内酰胺,再通过内酰胺开环聚合制备聚氨基酸的方法代表着未来氨基酸聚合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张辉[10](2016)在《氨基酸接枝芴的电聚合、表征及其荧光传感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聚合物(CPs)由于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荧光传感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与传统小分子荧光传感器相比,CPs类荧光传感器由于具有―分子线放大效应‖大大提高其灵敏度。最近,基于水/醇溶性CPs的荧光传感器(绿色传感器)已被广泛用来高选择和高灵敏地检测不同种类分析物,尤其是生物活性组分,如生物体、组织、细胞和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和酶)。在化学合成CPs的方法中,目前比较成熟的主要有钯催化偶联反应(Suzuki,Heck和Sonogashira反应),Wessling反应,拓扑聚合反应和FeCl_3氧化聚合反应等。作为一种有效而又被广泛应用的技术,电化学聚合方法具有合成简单、分析速度快、精准度高及单体需要少等优点。但是目前电化学聚合制备的CPs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尚不成熟,开发新型的CPs荧光传感器并研究其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且有商业前景的课题。芴作为CPs的一种,因其具有较宽的能隙(大于2.90 eV),较高的光热稳定性,高的发光效率(固态薄膜的荧光量子效率在0.6-0.8),以及大的可修饰空间(分子结构可在2、7和9位碳上引入各种基团来获得一系列衍生物)等特点,使得这类蓝色发光材料已逐渐成为有机光电子领域的明星分子。在芴的C9位上引入不同的功能修饰基团不仅可改善聚合物的溶解性、可加工性、电子亲合性和生物兼容性,而且可形成超分子结构从而影响光电性能,也可通过位阻来调节材料的聚集态结构,甚至可防止C9位易氧化导致发光效率低,饱和色差,不稳定等缺陷。本文选择了叁种氨基酸接枝的芴衍生物来研究其电化学聚合,荧光传感检测以及实际样品的检测。本论文主要围绕该主题开展了以下叁个方面工作:1.通过电化学聚合9-芴甲氧羰基甘氨酸单体获得聚合物,并对聚合物的荧光传感性能做了系统研究。在叁氟化硼乙醚(BFEE)/二氯甲烷(DCM)混合体系中通过电化学聚合商业可获得的9-芴甲氧羰基甘氨酸单体获得了醇溶性聚(9-芴甲氧羰基甘氨酸)(P9FG)。通过核磁和红外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其聚合位点为于芴上2,7位,并利用量化计算对其进行了佐证。研究了聚合物的光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其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强度比较。研究了该聚合物在醇/水混合体系中对常见的32种阴阳离子的响应情况,发现蓝色荧光材料P9FG对于Fe~(3+),Cu~(2+)和Cr_2O_7~(2-)具有识别作用。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分别对叁种离子进行了浓度滴定,荧光检测具有较低的检测线和较宽的检测方位,通过紫外光谱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叁种物质区分开来。P9FG为CPs在荧光传感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2.利用含有特殊识别基团的聚(9-芴甲氧羰基组氨酸)(PFLH)实现对Cr~(3+)的专一性检测。利用含有对Cr~(3+)有特殊识别作用基团(咪唑基)的9-芴甲氧羰基组氨酸(FLH)作为研究对象,在优化后的BFEE/DCM(3:1)混合体系中通过电化学聚合得到聚(9-芴甲氧羰基组氨酸)(PFLH)。通过核磁,红外表征和量化计算辅助的方法确定了其聚合物结构。PFLH作为一种高选择性荧光传感器在醇/水体系中可以有效检测Cr~(3+)。Cr~(3+)的加入使侧链上席夫碱的淬灭作用消失,羰基氧的存在使Cr~(3+)和-C=N-的结合进一步稳固,从而导致聚合物荧光强度的增强,而其它常见阳离子没有发现此现象。通过量化计算对Cr~(3+)和PFLH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做了进一步证明。这种基于PFLH的Cr~(3+)增强型荧光传感器在对Cr~(3+)的检测过程中展示出较宽的线性范围(5.1 nM到25?M)和较低的检测限(1.7nM)。这种基于PFLH的荧光传感器被成功用来检测农作物和生物实际样品中的Cr~(3+)。3.通过引入磷酸根离子的形式成功实现了聚(9-芴甲氧羰基丝氨酸)由对多种离子响应转变为对Cr_2O_7~(2-)单一响应。探索了在BFEE/DCM混合体系中通过电化学聚合9-芴甲氧羰基丝氨酸(9FS)单体得到的聚(9-芴甲氧羰基丝氨酸)(P9FS),通过核磁和红外表征方法确定了其聚合物结构。在乙醇/水(1:1)体系中对Fe~(3+),Cu~(2+)和Cr_2O_7~(2-)有传感特性。基于磷酸根易与碱土金属,碱金属等发生络合,为获得具有专一选择性的P9FS荧光传感器,利用PO_4~(3-)与Fe~(3+),Cu~(2+)发生络合来屏蔽这两种离子对P9FS荧光强度的淬灭作用,实现P9FS对Cr_2O_7~(2-)的专一性识别。而且该识别作用不受其它离子的干扰。同时,该P9FS-PO_4~(3-)荧光传感器对Cr_2O_7~(2-)的检测过程中展现出较宽的线性范围(80 nM到195 mM)和较低的检测限(26 nM)。这种基于P9FS的荧光传感器成功用来检测农作物和环境实际样品中的Cr_2O_7~(2-)。(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6-03-31)
聚合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肽是由α-氨基酸以肽键形式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天然聚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功能。α-氨基酸N-羧基环内酸酐(NCA)开环聚合是制备多肽聚合物最便捷的方法,被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传统的NCA聚合对水分非常敏感,通常使用严格干燥溶剂并在手套箱中操作;NCA聚合反应速率一般很慢,而且NCA单体本身不稳定,长时间的聚合会导致副反应的产生,并难以获得高分子量多肽聚合物。这些长期未解决的难点阻碍了NCA聚合材料的发展。最近,华东理工大学刘润辉课题组报道了六甲基二硅基胺基锂(LiHMDS)引发的NCA开环聚合方法,此方法聚合速率快,对水分不敏感,可在敞口容器中聚合,摆脱了对手套箱的依赖;该NCA聚合可合成高分子量多肽聚合物,产物具有多肽特征性的二级结构;另外,LiHMDS引发的NCA开环聚合为活性聚合,可实现多肽聚合物的端基功能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氨基酸论文参考文献
[1].胡巧利,祝畅,王谦,黄笑笑,李婷婷.土壤矿物表面氨基酸聚合机制[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丁建东.突破手套箱依赖的α-氨基酸N-羧基环内酸酐(NCA)快速开环聚合[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9
[3].张海涛,张磊,徐长青,孙崇鑫.聚合氨基酸复合肥系列产品生产技术总结[J].化肥工业.2018
[4].王瓛.可聚合氨基酸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制备多孔催化微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5].樊晓霞,严永刚.熔融聚合氨基酸的体外生物活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8
[6].韩小花,岳润清,郭书磊,燕树锋,卢彩霞.玉米品质基因聚合对子粒氨基酸组分及醇溶蛋白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8
[7].查文文.聚合氨基酸对北方水稻土中氧化铁转化与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
[8].查文文,关连珠,张广才,张昀,高晓丹.聚合氨基酸对北方水稻土中氧化铁存在形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
[9].陶友华.基于内酰胺开环聚合的氨基酸聚合新方法[J].高分子学报.2016
[10].张辉.氨基酸接枝芴的电聚合、表征及其荧光传感应用[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