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叶亭四迷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明女学生”,形象,近代爱情观,萌芽
二叶亭四迷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颖[1](2012)在《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近代文学先驱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浮云》围绕着一对青年男女恋情的波折,将"文明女学生"形象引入日本近代文学的视野。这一女性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明治维新二十年后,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伴随着"人"的自觉的萌生,"爱"的自觉开始崭露头角,为构建日本近代爱情观做好最初的铺垫。但由于市民社会的形成时日尚浅,加之文明开化的不彻底,近代的"爱"在受挫后失去方向。(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2年23期)
武鹏[2](2009)在《论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时代和自我的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叶亭四迷是日本写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同时是日本公认的近代文学的先驱。有关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中村光夫氏曾经这样说过:“凭明治20年开始历经叁年完成的《浮云》一作,以及其间发表的介绍屠格涅夫文学的翻译作品《邂逅》、《猎人日记》等作品,他在日本文化史上就是不朽的,他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学的基石”。二叶亭出生后四年,日本爆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明治维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二叶亭,同时又作为一名作家,自然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他用一个知识人灵敏的嗅觉解读时代的同时,也在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他用一个知识人的武器---笔杆子,将自己所感受到的时代和由此产生的苦闷、彷徨以及理想通过一部部作品表现了出来。二叶亭四迷并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有名的文学评论《小说总论》,几篇俄国作家作品的翻译及屈指可数的几篇随笔,除此之外,小说方面仅有《浮云》、《其面影》、《平凡》叁部作品留世。但是尽管如此,不管是他的文学论,还是翻译理论,以及小说作品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这叁部小说作品来说,不管哪一部都可以看作是时代与作者自身完美结合的产物。浮云创作之前的日本社会处在自由民权运动被镇压下去之后,“出人头地”主义泛滥的时期。作为民主主义忠实信者的二叶亭通过创作《浮云》,完成了对其彻底地批判。关注日俄战争后的战死军人遗孀问题写成的《其面影》以及表达对自然主义的不满与批判而完成的《平凡》都可以看作是源自作者敏感的时代感。从小说中主人公的角度来看,不论是《浮云》中的内海文叁,《其面影》中的小野哲也,还是《平凡》中的“我”,看上去都像是作者的自画像。二叶亭假借小说的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境遇和精神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达到传递个人思想与情感的目的。本论文由“序言”、“关于文叁——血气方刚的二叶亭”、“进退两难的哲也——中年的二叶亭”、“平凡的我——平凡的二叶亭”和“结语”五部分构成。“序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与动机,以及研究内容、先行研究和研究方法等。在“关于文叁——年轻的二叶亭”中,主要围绕《浮云》的主人公内海文叁展开论证。二叶亭是在怎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文叁这样一个人物的,有关文叁的人物性格,主要就文叁的“软弱”和“坚强”展开分析。从文叁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待爱情和敌人优柔寡断“软弱”的一面,而当时的二叶亭本身又会呈现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要说文叁“坚强”的一面主要是是从他身上看到的一种武士气概,而这种气质在当时的二叶亭身上也有体现。《浮云》最终以文叁的消沉而中断,从这种中断当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些什么。在“进退两难的哲也——中年的二叶亭”中,主要围绕小说《其面影》的主人公小野哲也的故事展开。《其面影》是阔别文坛二十载之久的二叶亭宣告回归的作品。从年轻的“浮云”时代一路走过,已人到中年的二叶亭,以当时自己较为关注的日俄战争后日本社会出现的战亡者遗孀问题为契机,化身小说主人公小野哲也,把自己中年对家庭、爱情等的一些看法和感受以及一些困惑和苦恼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在“平凡的‘我'——平凡的二叶亭”中,主要围绕二叶亭四迷的绝笔作《平凡》展开。与其说《平凡》是部小说,倒不如说它是部自传来的更贴切。《平凡》发表两年后,二叶亭便客死他乡。或许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有种隐约的不祥之感了吧。同时从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风靡文坛的自然主义的批判。主人公的名字被设定为“我”,而整个小说就是对“我”平凡一生的回顾。“我”认为自己的一生是没有任何波澜的普通一生,二叶亭虽然没有这样明言,我们却也可以从中读出此种意味。但是,有真爱支撑的人生并不平凡,或者说是平凡而有意义。这或许是这部作品最想表达的思想,同样也是二叶亭45年短暂人生的最大的感触和收获。在“结语”中,一方面总结了二叶亭四迷文学是时代和自我表现的文学,同时另一方面再次强调“作为二叶亭四迷来说,不管他带有怎样的一种批判精神去描写现实,最根本的一点是他对人类未来没有失去希望。也正是因为有理想和爱和支撑起来的四迷文学才是吸引我们眼球的最大因素”这一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15)
张蕾[3](2007)在《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二叶亭四迷”》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叶亭四迷本名长谷川辰之助(1864-1909),出身于武士家庭。梦想着要当一名外交官的他进了东京外语学校学俄语,他们的教材很多选用的都是19世纪俄国大文豪的作品,有一位俄语外教常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读那些作品,谁知这竟改变了他的梦想。父亲听说儿子要当文学家,气得破口大骂「」——“你快点给我死了去吧”。或许是要挑战世俗,他就把这句骂他的话的谐音配上汉字,起了个看起来酷似「落语家」的笔名。父亲也由此和他断绝了关系。明治十九年(1886年)(本文来源于《日语知识》期刊2007年01期)
吉田洋子[4](2000)在《日本文学作家シリ一ズ⑤ 二叶亭四迷》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叶亭四迷,日本?最初本格的近代小说,言文一致体书,近代文学先驱者1864年,江卢(东京)生。下级藩士明治维新候,根,福奉伴二叶亭,名古屋,松江幼年期过1871年,名古屋藩学校入学,人教师语学1875年,父赴任地江移耘,内村友辅相长舍人漠学,松江变则中学(本文来源于《日语知识》期刊2000年05期)
劳模[5](1994)在《从鲁迅和二叶亭四迷看中日近现代文学的不同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的不同特质,我们曾围绕着胡适和坪内逍遥作过一些粗浅的探索。现在让我们以鲁迅和二叶小四迷为中心,再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以探明造成中日两国近现代文学不同特质的原因。在我国,提起鲁迅的名字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因为鲁(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1994年01期)
李亚白[6](1984)在《论二叶亭四迷的文学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一) 二叶亭四迷(1864—1909)本名长谷川辰之助,是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他于一八八一年,考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语科,本想藉此走上当外交官的仕途,然而,学习俄语却成为他文学生涯中一个重要契机。俄罗斯优秀文学作品给他以强烈影响,他对于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有了明确理解和切实感受。同时,别林斯基等人的文艺理论,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4年04期)
二叶亭四迷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叶亭四迷是日本写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同时是日本公认的近代文学的先驱。有关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中村光夫氏曾经这样说过:“凭明治20年开始历经叁年完成的《浮云》一作,以及其间发表的介绍屠格涅夫文学的翻译作品《邂逅》、《猎人日记》等作品,他在日本文化史上就是不朽的,他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学的基石”。二叶亭出生后四年,日本爆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明治维新,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二叶亭,同时又作为一名作家,自然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他用一个知识人灵敏的嗅觉解读时代的同时,也在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他用一个知识人的武器---笔杆子,将自己所感受到的时代和由此产生的苦闷、彷徨以及理想通过一部部作品表现了出来。二叶亭四迷并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有名的文学评论《小说总论》,几篇俄国作家作品的翻译及屈指可数的几篇随笔,除此之外,小说方面仅有《浮云》、《其面影》、《平凡》叁部作品留世。但是尽管如此,不管是他的文学论,还是翻译理论,以及小说作品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这叁部小说作品来说,不管哪一部都可以看作是时代与作者自身完美结合的产物。浮云创作之前的日本社会处在自由民权运动被镇压下去之后,“出人头地”主义泛滥的时期。作为民主主义忠实信者的二叶亭通过创作《浮云》,完成了对其彻底地批判。关注日俄战争后的战死军人遗孀问题写成的《其面影》以及表达对自然主义的不满与批判而完成的《平凡》都可以看作是源自作者敏感的时代感。从小说中主人公的角度来看,不论是《浮云》中的内海文叁,《其面影》中的小野哲也,还是《平凡》中的“我”,看上去都像是作者的自画像。二叶亭假借小说的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境遇和精神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达到传递个人思想与情感的目的。本论文由“序言”、“关于文叁——血气方刚的二叶亭”、“进退两难的哲也——中年的二叶亭”、“平凡的我——平凡的二叶亭”和“结语”五部分构成。“序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与动机,以及研究内容、先行研究和研究方法等。在“关于文叁——年轻的二叶亭”中,主要围绕《浮云》的主人公内海文叁展开论证。二叶亭是在怎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文叁这样一个人物的,有关文叁的人物性格,主要就文叁的“软弱”和“坚强”展开分析。从文叁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待爱情和敌人优柔寡断“软弱”的一面,而当时的二叶亭本身又会呈现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要说文叁“坚强”的一面主要是是从他身上看到的一种武士气概,而这种气质在当时的二叶亭身上也有体现。《浮云》最终以文叁的消沉而中断,从这种中断当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些什么。在“进退两难的哲也——中年的二叶亭”中,主要围绕小说《其面影》的主人公小野哲也的故事展开。《其面影》是阔别文坛二十载之久的二叶亭宣告回归的作品。从年轻的“浮云”时代一路走过,已人到中年的二叶亭,以当时自己较为关注的日俄战争后日本社会出现的战亡者遗孀问题为契机,化身小说主人公小野哲也,把自己中年对家庭、爱情等的一些看法和感受以及一些困惑和苦恼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在“平凡的‘我'——平凡的二叶亭”中,主要围绕二叶亭四迷的绝笔作《平凡》展开。与其说《平凡》是部小说,倒不如说它是部自传来的更贴切。《平凡》发表两年后,二叶亭便客死他乡。或许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有种隐约的不祥之感了吧。同时从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风靡文坛的自然主义的批判。主人公的名字被设定为“我”,而整个小说就是对“我”平凡一生的回顾。“我”认为自己的一生是没有任何波澜的普通一生,二叶亭虽然没有这样明言,我们却也可以从中读出此种意味。但是,有真爱支撑的人生并不平凡,或者说是平凡而有意义。这或许是这部作品最想表达的思想,同样也是二叶亭45年短暂人生的最大的感触和收获。在“结语”中,一方面总结了二叶亭四迷文学是时代和自我表现的文学,同时另一方面再次强调“作为二叶亭四迷来说,不管他带有怎样的一种批判精神去描写现实,最根本的一点是他对人类未来没有失去希望。也正是因为有理想和爱和支撑起来的四迷文学才是吸引我们眼球的最大因素”这一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叶亭四迷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颖.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J].名作欣赏.2012
[2].武鹏.论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时代和自我的表现[D].山东大学.2009
[3].张蕾.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二叶亭四迷”[J].日语知识.2007
[4].吉田洋子.日本文学作家シリ一ズ⑤ 二叶亭四迷[J].日语知识.2000
[5].劳模.从鲁迅和二叶亭四迷看中日近现代文学的不同特质[J].中国比较文学.1994
[6].李亚白.论二叶亭四迷的文学贡献[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