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软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常账户,贸易平衡,央行行长会议,竞争性贬值
软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伟[1](2010)在《汇率战的“软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于10月23日在韩国庆州闭幕,G20成员承诺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根据各自情况采取措施促进实现经常账户平衡;各方还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的投票(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0-10-26)
王道云[2](2009)在《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从肆虐全球的国际金融风暴,到全球气候变暖,从不断恶化的地区冲突,到恐怖主义活动的泛滥……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推进下,从没有哪个时代和社会像当今世界这样,各国的经济、政治、安全乃至环境处于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相互依存使国家的政策“溢出效应”不断加强,也迫使国际社会不断深化国际协调。基于此,各种国际协调机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八国集团无疑最为引人注目。八国集团最初只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协调经济政策的会议。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八国集团协调议题不断拓展,协调功能日益机制化,已经成为一个以首脑峰会为核心,辅之以部长级、首脑私人代表、专家工作组会议机制应对全球重大经济、政治、安全乃至公共问题的强有力的国际协调机制。相对于其它国际协调机制主要依照事先确定的规则,通过投票对某一具体国际事务作出协调决策,八国集团更注重在重大决策前形成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基本共识。它通过议题设置,提出决策建议,明确规则制定,并引导围绕在其周围的国际协调机制网络或执行其所形成的决策建议或推动它们按照八国集团所确立的规则作出决策。这种依靠世界主要大国在共识基础上的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它的形成既是当今国际协调机制变迁的必然结果,更是国际事务相互依存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八国集团在国际协调机制中的“决策核心圈”作用,也成为当下中国崛起以及更深层次融入国际体系,参与重大国际事务决策必须直面的外交课题。因此,本文所要探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相互依存条件下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国际协调机制“硬框架”与“软框架”的比较分析;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的工作机理;作为国际协调机制的八国集团的缘起;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的工作机理;八国集团分别在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安全和全球公共问题领域内的国际协调职能;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的制度安排及协调绩效;中国参与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的战略抉择和策略分析等。本文将主要运用国际协调机制理论,通过逻辑演绎、比较分析、文献解读、案例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等理论分析工具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自己的解读。论文内容结构分为导论、第一至八章和结语。作为论文的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宗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和方法、相关概念解析和论文研究的新意所在。第一、二章是论文的第二部分。第一章主要对国际协调机制进行了理论阐析。分析了相互依存条件下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即政策“溢出效应”和“帕累托最优”;分析了国际协调的“制度化倾向”,并回顾了国际协调机制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用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对国际协调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第二章提出并阐释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通过对国际协调机制“硬框架”和“软框架”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的运作机理及其形成的重要意义。第叁、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五个章节是论文的第二部分。第叁章从历史维度介绍了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的缘起及其机制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其国际协调机制框架和工作机理的分析,从总体上对八国集团在国际协调机制中的影响与地位进行梳理。第四章从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贸易政策、能源政策、债务危机、全球化等世界经济的不同问题领域,并结合“广场——卢浮宫协议”和“国际金融危机管理”两个典型案例,对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在世界经济领域内协调功能的发挥进行详细分析。第五章通过对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领域延展原因的分析,结合“科索沃危机”和“‘9.11’恐怖袭击后国际联合反恐”两个典型案例,对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在国际政治——安全领域内协调功能的发挥进行详细分析。第六章以全球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援助非洲计划”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两个典型案例,重点分析了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在全球问题领域内协调功能的发挥。第七章承接前叁章内容,对八国集团在不同问题领域内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的制度安排和协调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八章是论文的第叁部分,分析了中国国家身份建构对参与国际协调机制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与八国集团之间的战略互动,从而为中国参与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提供战略选择和策略思考。最后是结语,分析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所面临的困境、相关的改革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郭斌,马珂[3](2001)在《软框架施工顺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在结构设计中的普及应用,空间结构的计算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到21世纪结构概念设计已不是什么新名词,软框架的概念也孕育而生,但在施工技术方面对软框架结构概念并没有引起重视,仍按传统观念行事。在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建筑物不断向高空伸展。在六度抗震区,按规范规定砖混结构高度可设计至八层24米以内,建筑层楼在8层以内的混合结构若采用框架结构,其框架结构的柱网又极大地局限了住宅空间的布置,结果是房间内梁柱外露,影响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工程建设实践中产生了柱、梁随住宅空间而设置,使柱、梁不凸出墙面,且柱截面及梁跨小,密布构造柱,层层采用圈梁的软框架结构形式。这一方案的实施给施工出了一道难题,按(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01年02期)
软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从肆虐全球的国际金融风暴,到全球气候变暖,从不断恶化的地区冲突,到恐怖主义活动的泛滥……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推进下,从没有哪个时代和社会像当今世界这样,各国的经济、政治、安全乃至环境处于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相互依存使国家的政策“溢出效应”不断加强,也迫使国际社会不断深化国际协调。基于此,各种国际协调机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八国集团无疑最为引人注目。八国集团最初只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协调经济政策的会议。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八国集团协调议题不断拓展,协调功能日益机制化,已经成为一个以首脑峰会为核心,辅之以部长级、首脑私人代表、专家工作组会议机制应对全球重大经济、政治、安全乃至公共问题的强有力的国际协调机制。相对于其它国际协调机制主要依照事先确定的规则,通过投票对某一具体国际事务作出协调决策,八国集团更注重在重大决策前形成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基本共识。它通过议题设置,提出决策建议,明确规则制定,并引导围绕在其周围的国际协调机制网络或执行其所形成的决策建议或推动它们按照八国集团所确立的规则作出决策。这种依靠世界主要大国在共识基础上的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它的形成既是当今国际协调机制变迁的必然结果,更是国际事务相互依存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八国集团在国际协调机制中的“决策核心圈”作用,也成为当下中国崛起以及更深层次融入国际体系,参与重大国际事务决策必须直面的外交课题。因此,本文所要探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相互依存条件下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国际协调机制“硬框架”与“软框架”的比较分析;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的工作机理;作为国际协调机制的八国集团的缘起;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的工作机理;八国集团分别在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安全和全球公共问题领域内的国际协调职能;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的制度安排及协调绩效;中国参与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的战略抉择和策略分析等。本文将主要运用国际协调机制理论,通过逻辑演绎、比较分析、文献解读、案例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等理论分析工具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自己的解读。论文内容结构分为导论、第一至八章和结语。作为论文的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宗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和方法、相关概念解析和论文研究的新意所在。第一、二章是论文的第二部分。第一章主要对国际协调机制进行了理论阐析。分析了相互依存条件下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即政策“溢出效应”和“帕累托最优”;分析了国际协调的“制度化倾向”,并回顾了国际协调机制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用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对国际协调机制进行比较分析。第二章提出并阐释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通过对国际协调机制“硬框架”和“软框架”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的运作机理及其形成的重要意义。第叁、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五个章节是论文的第二部分。第叁章从历史维度介绍了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的缘起及其机制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其国际协调机制框架和工作机理的分析,从总体上对八国集团在国际协调机制中的影响与地位进行梳理。第四章从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贸易政策、能源政策、债务危机、全球化等世界经济的不同问题领域,并结合“广场——卢浮宫协议”和“国际金融危机管理”两个典型案例,对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在世界经济领域内协调功能的发挥进行详细分析。第五章通过对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领域延展原因的分析,结合“科索沃危机”和“‘9.11’恐怖袭击后国际联合反恐”两个典型案例,对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在国际政治——安全领域内协调功能的发挥进行详细分析。第六章以全球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援助非洲计划”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两个典型案例,重点分析了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在全球问题领域内协调功能的发挥。第七章承接前叁章内容,对八国集团在不同问题领域内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的制度安排和协调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八章是论文的第叁部分,分析了中国国家身份建构对参与国际协调机制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与八国集团之间的战略互动,从而为中国参与国际协调机制“软框架”提供战略选择和策略思考。最后是结语,分析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所面临的困境、相关的改革方案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伟.汇率战的“软框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
[2].王道云.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郭斌,马珂.软框架施工顺序分析[J].中外建筑.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