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政策论文-姬虹

种族政策论文-姬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族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居住隔离,种族歧视,政府政策

种族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姬虹[1](2019)在《美国居住区种族隔离现状、特点和形成机制研究——兼对近期美国种族隔离政策的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权运动以后,美国少数族裔在政治地位、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不多见了,但是种族歧视依旧是美国社会的痼疾,深刻影响着的少数族裔的生活。本文通过探讨当前居住隔离的特点和现状,指出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并没有因为《公平住房法》的通过,而得到得体宜居且负担得起的住房,依旧生活在种族隔离的社区,结论是政府种族隔离政策加重了居住区隔离。(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19年04期)

陈架运[2](2019)在《与谁为邻:民权运动背景下的西雅图住房种族隔离与公平住房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以来,黑人大迁徙和其他族裔移民潮的兴起,使美国众多城市面临复杂的种族隔离困境。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在资助低收入的公共住房政策中,实行住房分区和“红线制度”,公然推行住房隔离条例,城市居住区域按种族或阶级划分成相互隔离、相互割裂的布局。与此同时,种族限制性居住条约、房地产业的暗中歧视、银行贷款的区别待遇和保险业的种族排斥规则也深深固化了住房隔离体系。因此,西北部诸多族裔多元的移民城市尤其是西雅图,更是竭力将各色族裔限制在特定社区,排斥在白人社区之外,使得少数族裔无力买房也无法买好房。随后,种族隔离条例在1948年被最高法院判为违法,然而住房割裂的局势并未扭转。西雅图社会中种族限制性居住公约盛行,房地产业、金融业、保险业和诸多白人居民均努力维持着住房种族隔离格局,1936年《住房法》和1949年《住房法》虽致力于资助低收入家庭,结果却是成片的廉价屋沦为贫民区,住房隔离局势反而恶化。直至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后期,随着民权斗争在美国各大城市开展,根深蒂固的住房种族隔离体系遭到致命打击。西雅图作为环太平洋地区的代表性城市,自然投身于反对住房隔离与建立公平住房体系的社会改革浪潮之中,历尽斗争。1962年,肯尼迪政府正式宣布废除之前联邦公共住房政策中的分区隔离制度。最终,1968年正式通过了至关重要的《公平住房法》,标志着在法律上彻底废止住房种族隔离。同时西雅图在长期斗争下终于通过了《公平住房条例》,正式向非白人群体开放住房,保障公民的平等居住权益。住房法案通过后的40年,住房反隔离斗争在西雅图取得了累累硕果,使西北部成为全国闻名的种族平等先锋之地,但住房隔离的布局却无法彻底根除,公平住房政策背后依然隐患重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国臣[3](2019)在《纳粹德国种族灭绝政策的社会民族心理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粹德国对犹太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具有深层的社会民族心理根源。在宗教情感、精神文化和社会角色上,德意志民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厌恶和憎恨犹太人的大众化社会心态。德国的特殊历史发展形成了德国人的服从性与征服性、强烈的民族自卑与傲慢和理性与非理性互融的民族心理。这种社会心态与民族心理相互交织,不仅强化了德国已有的反犹主义文化传统,还使其把这种文化传统深深地融入到近代德国民族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之中,并恶性发展为种族优越和极度反犹灭犹的种族主义理论,从而为纳粹德国对犹太人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培植了肥沃的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土壤,最终导致了纳粹德国采取种族灭绝的"最后解决"方式把反犹主义推向了极致。(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柯尼卡(MENENE,NKONIKA,DIEU-MERCI,)[4](2018)在《超声评估两种不同种族孕妇甲状腺疾病:环境和出生政策(分娩次数)影响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吗?》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甲状腺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是除糖尿病外第二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根据碘含量分布的不同,在不同的大陆、种族、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其分布特征均不同。女性青春期、妊娠期和产后期对碘的需求量增加。碘需求的这些急剧变化解释了女性甲状腺疾病发生频率更高(特别是在缺碘或过量摄入碘的情况下)的原因。除了上述生理变化之外,还发现许多类型的甲状腺疾病和种族、遗传及其他环境因素有关。怀孕对甲状腺的影响非常显着,主要是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TN)的发生,特别是在碘缺乏的背景下。妊娠期间的甲状腺疾病对孕妇、胚胎、胎儿或婴儿的体细胞和精神运动发育构成巨大风险。临床医生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患者存在躯体或行为改变(容易提示精神或心理有效性障碍),以及怀孕期间发生的生化和免疫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会出现临床改变,延误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及时处理。除生化检查外,形态学检查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诊断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甲状腺超声(TUS)安全性高,其被推荐为孕妇主要的形态学检查方法。它无辐射(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试验)、使用广泛、病人接受度高;同时,它是非侵入性检查,无需准备,而且成本相对较低。中国女性与刚果女性相比有所不同,两国节育政策的不同导致这两个人群的产科史的差异,中国妇女多数只有两个孩子,但刚果对孩子人数没有限制。因此,渴望,健康和经济均是产生差异的原因。因此,我们发现比较两组人群中TUS结果是有意义的。我们不仅提供了种族和遗传易感性差异,而且突出了环境和生育政策(分娩次数)变化和影响。目的:本研究首先旨在比较两种人群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其次推断产科和环境因素与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种族或遗传倾向协同作用。设计和方法:对92名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中国51名,刚果41名,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分别在中国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内分泌科和刚果Kinshasa大学诊所前来就诊甲状腺疾病孕妇患者。甲状腺超声检查采用带有彩色多普勒功能的线阵探头,频率为7.5-9 MHz。我们评估了甲状腺的甲状腺声像图特征(特别是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使用椭圆公式[(高度X宽度X厚度)× π/6]来计算甲状腺叶和TN的体积。记录甲状腺外观和TN特征,包括数量(一个或多个结节)、回声、内部物质、结节血供情况、钙化、边缘特征和单个或主要甲状腺结节的最大直径。结果:中国和刚果女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9±5.0(22-48)岁,(30.7±4.4)(范围22-40)和33.6±5.3(范围23-48))(P>0.05)。刚果女性比中国女性生产次数多。中国和刚果女性的平均甲状腺体积分别为12.9±1.1和68.2±7.7 mL(P = 0.000)。41名(85.4%)刚果孕妇中有35名患有甲状腺肿,而51名中国女性中有8名(15.7%)患有甲状腺肿。本研究注意到种族和地理位置对甲状腺肿发展的影响;发现刚果妇女发生甲状腺肿的可能性比中国女性高5.8倍(优势比(OR)= 5.8,P<0.001)。然而,分娩次数似乎是女性整体甲状腺肿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大于叁次分娩的妇女中,甲状腺肿的患病率较高(OR = 8.3,与未产妇相比,P<0.001)。中国组中大多数(62.5%)甲状腺肿是发生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基础上,而刚果组中有88.6%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两个研究人群中,刚果妇女的TN患病率是中国女性的10倍(OR = 10.1,P<0.001),并且与分娩次数相关(分娩次数≥3次的女性发病率是未生产的叁倍,OR=3.3,P<0.001)。多发性甲状腺结节(MTN)与刚果女性的分娩次数相关(OR = 4.5,P =0.04)。刚果女性单个/最大结节的平均最大直径(32.8±3 mm比7.2±1 mm,P = 0.001)和平均体积(29.1±4 mL比0.2±0.1 mL,P = 0.003)高于中国女性。中国孕妇更多表现为囊性结节(47.1%),而刚果组更多表现为囊实性结节(37.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孕妇在灰阶超声(US)中,甲状腺实质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在彩色多普勒图像中血流信号丰富;而刚果组中的甲状腺回声也不均匀,甲状腺呈结节状,血流信号正常,实质内钙化极少。结论:超声检查发现刚果孕妇中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高于中国孕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娩次数在这些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因地区(或环境)而异。许多因素(如分娩次数和碘缺乏)与遗传易感性(可能)之间的可能相互作用可能在甲状腺结节的结节表型表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数据表明,最佳的碘摄入量和良好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可以在减少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5)

尚宇晨[5](2018)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白人政府的黑人城市化政策(1920—1960)》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的黑人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开展而逐步推进。对于黑人城市化,白人统治集团内部先后有过多次争论。为保持白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从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出发,南非白人政府采取限制黑人城市化的政策,南非国会先后通过1923年的《土着(城市地区)法》和1952年的《土着法修订案》,作为限制黑人城市化的主要法律依据,辅以各种方式控制黑人的流动与就业,在城市空间分布上隔离白人城市与黑人城镇。限制政策滞后了黑人城市化进程,产生的负面效应至今仍然影响着南非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8年01期)

王悠然[6](2017)在《政府政策导致种族居住隔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非洲裔人口与白人之间的种族居住隔离是一个普遍现象,通常人们将其归因于个人偏见、收入差距、非洲裔自我隔离、银行和房屋中介公司等私人机构的行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种族与教育政策专家理查德·罗斯坦(Richard Rothstein)对这一被广泛接(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6-21)

刘锋[7](2016)在《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希特勒最受后人诟病的,是他在执掌德国政权期间针对犹太人推行的种族灭绝政策。文章探讨希特勒为什么会对犹太人进行惨绝人寰的迫害?通过对希特勒家族史的爬梳考证,希特勒具有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童年因血统缘由受到社会的歧视,成人后又接受反犹太人教育,被灌输犹太人是劣等民族的观念。因此,作者认为希特勒推行灭绝犹太人政策是为了洗刷家族犹太血统污点。(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6年14期)

张小溪[8](2016)在《美国种族歧视政策积重难返》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美国每100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身处监狱,每31人就有1人处于某种形式的刑事监控之下(包括监禁、拘留、假释和缓刑),而相比之下非裔人群里每11人就有1人处于这种状态下。美国号称“自由之国”,如今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监狱系统所在地,并且其中关押的多数是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5-13)

高舒锐[9](2015)在《种族主义对美国涉华外交政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人在政治精英和民众中,都有根深蒂固的种族等级观念,美国的种族主义文化背景不能不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种族主义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上,早期是为侵略扩张和压迫其他民族国家辩护的理论借口,在当代则是推行全球霸权战略的意识形态工具。在中美关系中,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也深受种族主义观念的影响,在历史上,美国早期的“黄祸论”论证排华政策的正当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则基于文化种族主义的认知,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等,诋毁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掩饰“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傲慢和偏见,遏制中国崛起的步伐。论文把种族主义作为影响美国涉华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以美国种族主义的历史变迁为依托,以历史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辅以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了种族主义与美国涉华外交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论文分析了美国的种族主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种族主义的概念入手,论文对美国的种族主义的发展传承、本质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做出了阐述。其次,论文阐述了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背后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论文指出,美国眼中的东方形象和中国形象具有固定的模式,如专制独裁、不尊重人权等,美国又根据这些模式创造了“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等,这些言论背后隐藏着种族主义的偏见,影响着美国的对华决策并服务于对华战略。最后,论文认为:种族主义在美国有着特定的文化根源,不易消除,而面对美国的种族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持续危害,中国需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并努力增强本国的国际话语权。(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5-12-01)

张燕[10](2015)在《从种族主义到多元主义的加拿大移民语言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政策是政府或权威机构主导、管理语言生活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移民语言政策,体现出从种族主义到多元主义转变的特征。本文力图系统阐释该政策的转变轨迹,探究其变迁的动因及本质,揭示加拿大社会特有的二元同化系统。(本文来源于《语言规划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种族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世纪以来,黑人大迁徙和其他族裔移民潮的兴起,使美国众多城市面临复杂的种族隔离困境。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在资助低收入的公共住房政策中,实行住房分区和“红线制度”,公然推行住房隔离条例,城市居住区域按种族或阶级划分成相互隔离、相互割裂的布局。与此同时,种族限制性居住条约、房地产业的暗中歧视、银行贷款的区别待遇和保险业的种族排斥规则也深深固化了住房隔离体系。因此,西北部诸多族裔多元的移民城市尤其是西雅图,更是竭力将各色族裔限制在特定社区,排斥在白人社区之外,使得少数族裔无力买房也无法买好房。随后,种族隔离条例在1948年被最高法院判为违法,然而住房割裂的局势并未扭转。西雅图社会中种族限制性居住公约盛行,房地产业、金融业、保险业和诸多白人居民均努力维持着住房种族隔离格局,1936年《住房法》和1949年《住房法》虽致力于资助低收入家庭,结果却是成片的廉价屋沦为贫民区,住房隔离局势反而恶化。直至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后期,随着民权斗争在美国各大城市开展,根深蒂固的住房种族隔离体系遭到致命打击。西雅图作为环太平洋地区的代表性城市,自然投身于反对住房隔离与建立公平住房体系的社会改革浪潮之中,历尽斗争。1962年,肯尼迪政府正式宣布废除之前联邦公共住房政策中的分区隔离制度。最终,1968年正式通过了至关重要的《公平住房法》,标志着在法律上彻底废止住房种族隔离。同时西雅图在长期斗争下终于通过了《公平住房条例》,正式向非白人群体开放住房,保障公民的平等居住权益。住房法案通过后的40年,住房反隔离斗争在西雅图取得了累累硕果,使西北部成为全国闻名的种族平等先锋之地,但住房隔离的布局却无法彻底根除,公平住房政策背后依然隐患重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族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姬虹.美国居住区种族隔离现状、特点和形成机制研究——兼对近期美国种族隔离政策的评析[J].世界民族.2019

[2].陈架运.与谁为邻:民权运动背景下的西雅图住房种族隔离与公平住房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张国臣.纳粹德国种族灭绝政策的社会民族心理根源[J].许昌学院学报.2019

[4].柯尼卡(MENENE,NKONIKA,DIEU-MERCI,).超声评估两种不同种族孕妇甲状腺疾病:环境和出生政策(分娩次数)影响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吗?[D].山东大学.2018

[5].尚宇晨.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非白人政府的黑人城市化政策(1920—1960)[J].世界历史.2018

[6].王悠然.政府政策导致种族居住隔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7].刘锋.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6

[8].张小溪.美国种族歧视政策积重难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9].高舒锐.种族主义对美国涉华外交政策的影响[D].燕山大学.2015

[10].张燕.从种族主义到多元主义的加拿大移民语言政策研究[J].语言规划学研究.2015

标签:;  ;  ;  ;  

种族政策论文-姬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