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预测论文-王童,石绪亮,蒋敏,许舒玲,祁海颖

抑郁预测论文-王童,石绪亮,蒋敏,许舒玲,祁海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抑郁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倒班护士,抑郁,发展轨迹,预测因素

抑郁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王童,石绪亮,蒋敏,许舒玲,祁海颖[1](2019)在《倒班实习护士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及预测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倒班实习护士抑郁情绪发展轨迹的群体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倒班实习护士睡眠障碍的追踪研究,数据采集分别在倒班工作前一周(T1)、倒班工作后第3个月(T2)、第6个月(T3)和倒班工作结束两周(T4)。本研究使用抑郁筛查量表(PHQ-9)、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应对策略量表(CSI)以及自编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对725名倒班护士(年龄:17.82±1.52)进行手机在线调查。数据分析使用混合增长模型(GMM)和多元逻辑回归。结果:(1)GMM模型拟合结果显示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可以分为叁个亚群组:无抑郁组(84.1%)、抑郁持续组(8.5%)、抑郁迟发组(7.4%)。(2)在控制了与抑郁相关的人口学变量后,多元Logistic回归的结果表明:以无抑郁组作为参照,较高的消极应对得分(OR=1.15,95%CI=1.04-1.27;OR=1.02,95%CI=0.91-1.14)是倒班后出现抑郁情绪的重要风险性因子;较高的社会支持得分(OR=0.96,95%CI=0.93-0.99;OR=0.95,95%CI=0.91-0.98)则是倒班后出现抑郁情绪的重要保护性因子。结论:倒班实习护士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有显着的群体异质性;消极应对方式是抑郁发展轨迹的风险因子,较高的社会支持是抑郁发展轨迹的保护性因子。本研究结果对倒班工作者抑郁情绪发展的预防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影响抑郁轨迹发展的因素进行预防和干预将会有效提高倒班实习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雅琦,吴方,黄立群,高洁,李静[2](2019)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展轨迹及预测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发展轨迹类型,并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抑郁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符合条件的296名养老机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患者健康问卷-2(PHQ-2)、社会网络量表对ADL、抑郁和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并在6个月、12个月随访抑郁发生情况。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患病率基线调查为14.9%(44/296),第1次随访为20.9%(51/244),第2次随访为17.2%(36/209);以完成2次调查的250人为样本拟合出2条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轨迹,即高风险(14.8%)和低风险(85.2%);年龄、既往职业、ADL得分影响其抑郁发展轨迹(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存在异质性轨迹,ADL低者抑郁呈恶化趋势。应关注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减少抑郁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梁彤彤,丁克颖,徐东丽,尉敏琦,刘贻曼[3](2019)在《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与抑郁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投入、职业倦怠、离职倾向和抑郁的情况,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表、通用职业倦怠量表、工作投入量表、离职倾向量表和抑郁量表(PH-9)对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26名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投入和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具有一定的离职倾向和抑郁水平;活力、奉献、人格解体和个体成就感降低对离职倾向有显着的预测效应(R~2=41.40%,F=107.836,P<0.05);活力、专注、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对抑郁有显着的预测效应(R~2=33.40%,F=76.345,P<0.05)。结论管理者应重视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期刊2019年09期)

邵慧林,沈宗霖,许秀峰,王继才[4](2019)在《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前后脑影像学的改变及对疗效预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磁共振成像为抑郁症患者对于不同机制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时的脑结构及脑功能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证据,也是预测不同机制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内外不同机制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时,头颅磁共振影像学的变化进行综述,并再对国内外头颅磁共振对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时疗效的预测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精神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婷,周艳辉,罗阳[5](2019)在《湖南省青春期女性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子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青春期女性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子,为促进青春期女性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月经情况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对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的湖南省10~19岁青春期女性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575名青春期女性。研究对象焦虑症状检出率为9.6%,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整体青春期女性,未在校读书、未遭受过身体/精神暴力、较长的睡眠时间、月经未来潮是焦虑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焦虑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未在校读书、未遭受过身体/精神暴力、月经未来潮是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对于月经已来潮的青春期女性,未在校读书、未遭受过身体/精神暴力、较长的睡眠时间、近6个月未出现痛经是焦虑/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近6个月月经不规律是焦虑/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湖南省青春期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黄星,杨丽,郑睿敏,金曦,吴久玲[6](2019)在《产后抑郁预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后抑郁最早是由Pitt (1968年)首次提出,是抑郁症的一种亚型,是在产后4周内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1])。产后抑郁不仅会使产妇本身出现食欲下降、情绪低落、失眠、焦虑,严重者出现自杀等严重心身障碍,也会导致母乳喂养困难、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亲子关系紧张等,对子代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14期)

王明英[7](2019)在《手机app不久后将能预测青少年抑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当中,有些甚至因此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抑郁在美国青少年当中屡见不鲜。然而,一款最新的app能够帮助人们预测青少年的抑郁,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Rising rates of depression among American teenagers and young adults have led to a major question:Could the same devices being blamed for causing depression be used to find it?(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新阅版)》期刊2019年06期)

胡佳,周伟,周志明,杨倩,韩剑[8](2019)在《炎症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时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值以及发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贯序性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卒中病房首次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并与入院14 d后抽取静脉血,随访3个月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按照美国精神病治疗协会发布的美国心理疾病诊断标准第五版DSM-IV(SCID-I-R)诊断标准诊断抑郁,分为卒中后非抑郁障碍组和卒中后抑郁障碍组;并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行抑郁程度的评价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与入院时NLR和PLR值、以及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年限、BMI、独居、卒中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mRS评分)、实验室指标(NLR、PLR、IL-17、IL-6)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具有显着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NLR第叁四分位数(即NLR≥4.02)(P<0.001)、PLR第叁四分位数(即PLR≥203.74)(P=0.002)、IL-17(P=0.025)、IL-6(P=0.016)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对重度抑郁患者(HAMD≥24)的亚组分析中,调整相关因素后发现此4组实验室指标仍是其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静脉血NLR、PLR水平、发病2周后外周静脉血IL-17、IL-6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个月PSD的独立预测因素。(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海量,李灵,韩涛,滕佳林[9](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备选新处方“成分-疾病-靶标-通路”预测分析——以抗抑郁新方发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预测抗抑郁新方(香蒲解郁方)治疗抑郁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整合药理学平台V1. 0对通过文本挖掘获取的香蒲解郁方的中药成分及抑郁症疾病靶标数据进行靶标预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PPI)、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等分析,构建香蒲解郁方治疗抑郁症疾病"成分-靶标-通路"多维网络并可视化展示,筛选核心成分、关键标靶与主要通路。结果:预测分析发现香蒲解郁方中有219个成分和1925个靶标与抑郁症相关,其中姜黄酮、姜黄素、挥发油、α-细辛醚,β-细辛醚等为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五羟色胺受体(HTR2C)、δ型阿片受体(OPRD1)、μ型阿片受体(OPRM1)、κ型阿片受体(OPRK1)等为候选关键靶标,神经系统、神经网络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为主要通路。结论:通过整合药理学分析预测发现抗抑郁新处方-香蒲解郁方抗抑郁药化成分主要来自郁金、石菖蒲、香附、生姜、合欢皮,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进行网络状综合调节为其主要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凌宇,刘彩丽,潘丽[10](2019)在《生活事件与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抑郁的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生活事件和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可为高中生抑郁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实证支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以湖南省7所中学的763名高中生为被试,对高中生的抑郁水平、焦虑水平、生活事件以及自我效能感进行评估,8周后再对被试的抑郁症状进行第二次测评,发现高中生的两次抑郁得分与其生活事件、焦虑得分呈显着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两次抑郁、焦虑得分呈显着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基于此,学校和教师应多角度指导学生归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多途径为学生减压,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战胜焦虑和抑郁。(本文来源于《教育测量与评价》期刊2019年05期)

抑郁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发展轨迹类型,并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抑郁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符合条件的296名养老机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患者健康问卷-2(PHQ-2)、社会网络量表对ADL、抑郁和社会支持进行调查,并在6个月、12个月随访抑郁发生情况。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患病率基线调查为14.9%(44/296),第1次随访为20.9%(51/244),第2次随访为17.2%(36/209);以完成2次调查的250人为样本拟合出2条老年人抑郁的异质性轨迹,即高风险(14.8%)和低风险(85.2%);年龄、既往职业、ADL得分影响其抑郁发展轨迹(P<0.05,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存在异质性轨迹,ADL低者抑郁呈恶化趋势。应关注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减少抑郁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郁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王童,石绪亮,蒋敏,许舒玲,祁海颖.倒班实习护士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及预测因素[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王雅琦,吴方,黄立群,高洁,李静.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展轨迹及预测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9

[3].梁彤彤,丁克颖,徐东丽,尉敏琦,刘贻曼.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与抑郁的预测[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

[4].邵慧林,沈宗霖,许秀峰,王继才.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前后脑影像学的改变及对疗效预测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

[5].王婷,周艳辉,罗阳.湖南省青春期女性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子的预测[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6].黄星,杨丽,郑睿敏,金曦,吴久玲.产后抑郁预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9

[7].王明英.手机app不久后将能预测青少年抑郁(英文)[J].疯狂英语(新阅版).2019

[8].胡佳,周伟,周志明,杨倩,韩剑.炎症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9].黄海量,李灵,韩涛,滕佳林.基于数据挖掘的备选新处方“成分-疾病-靶标-通路”预测分析——以抗抑郁新方发现为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9

[10].凌宇,刘彩丽,潘丽.生活事件与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抑郁的预测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

标签:;  ;  ;  ;  

抑郁预测论文-王童,石绪亮,蒋敏,许舒玲,祁海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