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济活动论文-田军

赈济活动论文-田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赈济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抵制日货运动,赈济日灾活动,民族主义,人道主义

赈济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田军[1](2018)在《1923年中国抵制日货与赈济日灾活动的展开》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尤其是日本一次次的入侵,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日矛盾渐渐成为20世纪20年代主要的矛盾,反日情绪逐步高涨。1923年的抵制日货运动,即是在逐步高涨的反日情绪和旅大问题交涉失败的刺激下爆发的。在抵货运动中,官方既有默许、纵容,也有严厉取缔。爱国学生、商人、国民对日外交大会和对日外交市民大会发挥了鼎力作用。抵货中虽然也有牟利现象,但是抵货运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对华贸易,更重要的是通过抵货运动,民族主义得到了强化。就在中国国民进行抵制日货运动和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主义广为传播之际,9月1日日本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关东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工农业生产也严重受损,国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对此,中国虽然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民族主义、人道主义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主流态度是抵货与赈灾并行不悖,中国境内掀起了广泛的赈济日灾活动。在赈灾活动中,北京政府积极慰问、捐款捐物、劝募、组织日灾救济会,东北军政势力表现突出,其他军政势力也积极赈济,高扬了中华民族的人道主义传统。体现了官方偏向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并行不悖的复杂面貌。而中国民间成立的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直隶省日灾救济会、上海教育团体救济日灾会和其他工商、学界、宗教等团体秉承救灾恤邻的传统,积极赈济日灾,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民间团体也不忘抵制日货。从整体上,体现了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交织和不同对象对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不同态度。中国国民在面对以抵货手段收回旅大的民族主义和赈济活动的人道主义时,整体上,并没有因为抵货而放弃赈灾,也没有因为赈灾而放弃抵货,而是同时进行,高倡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人道主义传统。不过,也会发现一些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对民族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不同倾向,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进玲[2](2016)在《京奉铁路的赈济活动研究(1910-1928)》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发达则可变野蛮为文明,变不毛为繁华;交通能不能互通有无是影响社会救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京奉铁路的修筑连通了关内外,给予了京畿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绝望中的难民以希望。京奉铁路的救济功能是铁路众多社会功能之一,是社会属性的一部分。在邮传部及交通部政策的指引下,其救济功能的发挥不仅令受灾民众受益,而且也对关内外地区的社会带来重大影响。铁路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在社会救济活动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依靠其运输量大、运速快等优势提高了救济效益。作为一般铁路的代表,京奉铁路参与社会救济是近代铁路交通与近代赈运体系重构历程的一个缩影;京奉铁路除了作为运输工具所体现救济优势外,京奉路局颁布的防灾等举措也呈现出铁路交通系统参与社会救济形式的多元化;京奉铁路在参与社会救济过程中与各个公私团体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了铁路交通的社会属性,符合交通社会史研究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6-01)

李文才[3](2015)在《1938年苏北惨灾与“苏北国际救济委员会”的慈善赈济活动——以扬州新发现之成静生赈灾新史料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38年苏北接连遭受兵灾水灾,形成史无前例的空前灾难。面对灾难,成静生等人联合西方慈善人士成立"苏北国际救济委员会"展开救助,由于史料囿限,苏北惨灾状况及救济会如何展开赈济活动等情况,学术界一直语焉不详。最近扬州发现一批由"青溪旧屋"后人所保存的一批新史料,如成静生等人执笔的《苏北惨灾简报》、成静生致青溪旧屋后人刘葆儒的书信及电报(抄件)等,从而为深入认识、研究苏北惨灾、"苏北国际救济委员会"的运作,以及当时的社会赈济动员等情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陈亚南[4](2014)在《博爱与福音:天主教在广西近代灾荒中的赈济活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巴黎外方传教会大规模进入广西,天主教各教会在广西境内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传教活动,慈善救助和赈济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地瘠民贫,历来被人视为穷山恶水之地,蛮烟瘴疬之乡。近代以降广西更是灾害频发,战争连绵,民众深受其害。每逢重大灾害,在桂天主教徒都会本着博爱之心竭尽所能地对灾民、难民予以救助和赈济,尤以对兵灾、蝗灾、饥荒及水旱各灾的救济为主。本文从整理档案、地方志、文史资料、回忆录等相关资料入手,以天主教在广西的传教活动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和分析其在近代广西灾荒中的赈济救助行为及其原因,并评价其成效,借以为当今民族地区宗教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金陵神学志》期刊2014年02期)

贺巍巍,杨炯[5](2014)在《中国红十字会举办《赈济救援与后勤物流管理培训班》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2014年4月21日至25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IFRC)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共同举办了《赈济救援与物流后勤管理培训班》,活动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备灾救灾中心承办,去年刚刚宣布授旗的八类21支中国国家级红十字救援队及香港红十字会的后勤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IFRC东亚地区代表处(本文来源于《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期刊2014年04期)

李曙新[6](2014)在《新发现的李大钊赈济俄灾活动史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眼下所有关于李大钊生平的论着都认为他是在1922年2月开始参与俄国灾荒赈济会的活动,然在《救灾恤邻》档案汇刊中却明确记载,李大钊从1921年10月北京俄灾赈济会成立伊始即参加了该会的发起和组织工作。他积极投入赈济俄灾活动,一方面是出于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此机会加强与苏俄联系,培养进步青年"走俄国人的路"。(本文来源于《党史研究与教学》期刊2014年01期)

史红帅[7](2010)在《1901年陕西大旱灾中的西人赈济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98-1901年间,陕西大旱导致严重饥荒。美国各界民众通过《基督教先驱报》为陕西灾民募集赈款,并由英国浸礼会、中国内地会、瑞华会等新教传教士在西安、叁原、临潼、渭南等关中各地开展赈济活动。本文对此次赈济活动的缘起、赈灾机构的组建、《基督教先驱报》的灾情调查、赈款的散放方式和过程,以及赈济活动的深远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考述,以期推进陕西近代中西交流史和近代西人在陕赈济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10年05期)

周术槐[8](2010)在《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省赈济会的难民救济活动及其社会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难民,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战争因素,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成为当时中国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陷区的难民涌入。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难民转移方案。在其难民转移方案中,贵州因其在祖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被国民政府所器重。国民党贵州省政府亦响应国民党中央的号召,采取因应举措,积极从事难民救济活动,以缓解因难民增多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期间,作为贵州官方赈务机构————贵州省赈济会,积极参与到难民救济的队伍之中,为推动抗战时期的难民救济工作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以抗战时期贵州省赈济会及其赈务活动为中心,对贵州难民救济活动的特殊背景、贵州省政府的因应举措、难民救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等方面试做粗浅分析。(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陈国鸿[9](2010)在《上善若水——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银川市文艺界赈济西南干旱书画义卖活动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看来,这不是一幅幅艺术作品,而是各位爱心艺术家感人至深的心灵图景。这55幅作品,有的来自全国享有盛誉平时尺纸难求的着名书画家,有的来自崭露头角富有潜力的青年书画家。(本文来源于《黄河文学》期刊2010年05期)

铁爱花[10](2009)在《论宋代女性的赈济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是宋代赈济活动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宋代女性以多种方式,对亲友、乡里和灾民等进行赈济。她们从事赈济活动并非仅因情感因素使然,还与当时的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宗教观念以及女性关怀社会的责任意识等因素有关。其资金来源主要有奁产、夫家家财、国家所赐封赏以及本家资产等。宋代女性从事赈济活动,为女性走出家庭,拓展自身生活空间提供了途径,有利于砥砺风俗,形成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对缓解社会危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治均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赈济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交通发达则可变野蛮为文明,变不毛为繁华;交通能不能互通有无是影响社会救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京奉铁路的修筑连通了关内外,给予了京畿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绝望中的难民以希望。京奉铁路的救济功能是铁路众多社会功能之一,是社会属性的一部分。在邮传部及交通部政策的指引下,其救济功能的发挥不仅令受灾民众受益,而且也对关内外地区的社会带来重大影响。铁路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在社会救济活动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依靠其运输量大、运速快等优势提高了救济效益。作为一般铁路的代表,京奉铁路参与社会救济是近代铁路交通与近代赈运体系重构历程的一个缩影;京奉铁路除了作为运输工具所体现救济优势外,京奉路局颁布的防灾等举措也呈现出铁路交通系统参与社会救济形式的多元化;京奉铁路在参与社会救济过程中与各个公私团体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了铁路交通的社会属性,符合交通社会史研究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赈济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1].田军.1923年中国抵制日货与赈济日灾活动的展开[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王进玲.京奉铁路的赈济活动研究(1910-1928)[D].河北大学.2016

[3].李文才.1938年苏北惨灾与“苏北国际救济委员会”的慈善赈济活动——以扬州新发现之成静生赈灾新史料为中心的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15

[4].陈亚南.博爱与福音:天主教在广西近代灾荒中的赈济活动探析[J].金陵神学志.2014

[5].贺巍巍,杨炯.中国红十字会举办《赈济救援与后勤物流管理培训班》活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

[6].李曙新.新发现的李大钊赈济俄灾活动史料[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

[7].史红帅.1901年陕西大旱灾中的西人赈济活动研究[J].唐都学刊.2010

[8].周术槐.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省赈济会的难民救济活动及其社会影响[J].抗日战争研究.2010

[9].陈国鸿.上善若水——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银川市文艺界赈济西南干旱书画义卖活动侧记[J].黄河文学.2010

[10].铁爱花.论宋代女性的赈济活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标签:;  ;  ;  ;  

赈济活动论文-田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