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量抗震墙论文-吕官记

少量抗震墙论文-吕官记

导读:本文包含了少量抗震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少墙框架结构,概念设计,倾覆力矩比,二道防线

少量抗震墙论文文献综述

吕官记[1](2016)在《关于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实际应用出发,对一种常用的少墙的框架结构从概念、构造及抗震计算等方面进行分析,详尽阐述了少墙框架结构的具体工程做法,为一线工程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6年11期)

程熙,周德源,薛志萍[2](2013)在《含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位移限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最有效途径,我国规范对不同结构、不同抗震等级的建筑提出了相应的位移限值。但是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提高,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越来越多,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控制限值问题一直困扰着结构工程师。文中以实际工程计算为例,探讨了如何分类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建议此类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可以允许抗震墙出现一定的开裂,其抗侧刚度出现一定退化。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的剪力墙刚度退化规律,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少墙框架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提出了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3年01期)

罗春燕,严奉婷,张吾渝[3](2012)在《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框架结构,我国新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虽然对该结构体系的抗震计算方法及抗震设计要求有一些明确规定,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本文从实际工程设计中框架结构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根本目的出发,运用框架与抗震墙协同工作原理,明确了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体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相关规定,对该结构体系在地震剪力计算方法及地震剪力分布特征、结构抗震设防体系、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最大适用高度、层间位移角等方面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以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孟建军[4](2011)在《浅析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和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的办公、商业等公共建筑的设计中,往往层数不多,跨度大,层高高,多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可是在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时,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很难满足θe≤1/550的要求,如要满足则梁、柱的截面会很大,很难接受,如改变结构体系做成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布置相当一部分剪力墙,一方面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较大空间的利用,另一方面工程造价也会加大,很不经济。(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1年23期)

孟祥强[5](2011)在《设置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在建筑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建筑抗震规范只是从概念上对此种结构体系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加以说明,无具体理论依据阐述,其具体取值常常困扰着结构工程师。为此,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地震灾害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为出发点,详细介绍了建筑结构控制层间位移角限值的主要目的,收集并整理了部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试验数据和统计数据,根据我国抗震规范对结构变形限值的基本要求,综合考虑首层位移限制的重要性、业主震害修复费用的承受能力、建筑的功能性和规范的可实施性,给出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给出了该种结构体系弹性层间位移角的理论限值。接着,通过引入损伤指数,从材料、构件和结构叁个层次进行损伤研究,认为双参数模型能够考虑位移首次超越和塑性累积损伤联合效应的影响,并给出了基于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和叁维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的结构损伤性能评估过程。最后,以给出的弹性层间位移角的理论限值为基础,设计两个试算模型,通过对其进行结构损伤性能评估后认为,当设置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首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取1/1200,其它层取1/800时,能够实现规范规定的多遇地震相应的抗震设防性能目标。总之,本文对设置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所做的研究工作,对其他结构体系或超限结构体系层间位移角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张端明[6](2008)在《含少量抗震墙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位移限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目前常用的结构形式,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功能的要求不同,在框架结构中布置少量抗震墙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控制限值,这一问题常常困扰着结构工程师。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收集了部分剪力墙试验资料,总结了在侧向力作用下剪力墙刚度退化规律;结合试验资料,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将计算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骨架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符合良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刚度退化规律。结合工程实例,本文提出了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分类标准,建议当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底部倾覆力矩的70%时,此时可将其归为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建议对于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可以允许抗震墙抗侧刚度出现一定退化;结合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论,在允许少量抗震墙抗侧刚度出现一定退化的条件下,提出了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的控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8-03-01)

董德胜[7](2007)在《含少量抗震墙RC框架的位移限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框架结构布置少量抗震墙的情况逐渐增多的现状,以某大型RC框架结构为例,探讨了此类结构的位移控制,为结构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7年03期)

少量抗震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最有效途径,我国规范对不同结构、不同抗震等级的建筑提出了相应的位移限值。但是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提高,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越来越多,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控制限值问题一直困扰着结构工程师。文中以实际工程计算为例,探讨了如何分类含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建议此类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可以允许抗震墙出现一定的开裂,其抗侧刚度出现一定退化。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的剪力墙刚度退化规律,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少墙框架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提出了此类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的控制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少量抗震墙论文参考文献

[1].吕官记.关于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应用研究[J].福建建材.2016

[2].程熙,周德源,薛志萍.含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位移限值探讨[J].结构工程师.2013

[3].罗春燕,严奉婷,张吾渝.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

[4].孟建军.浅析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和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

[5].孟祥强.设置少量抗震墙的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6].张端明.含少量抗震墙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位移限值研究[D].同济大学.2008

[7].董德胜.含少量抗震墙RC框架的位移限值探讨[J].山西建筑.2007

标签:;  ;  ;  ;  

少量抗震墙论文-吕官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