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强论文-陈陆丹,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

高光强论文-陈陆丹,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光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生物学,坛紫菜,高光胁迫,活性氧

高光强论文文献综述

陈陆丹,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1](2016)在《坛紫菜应答高光强胁迫的生理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叶状体为材料,测定了其在不同光强强度胁迫下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过氧化氢(H_2O_2)、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光强为200μmol/(m~2·s)即检测到了O~-_2·含量的显着上升,而当光强继续升高至500μmol/(m~2·s)以上时,O~-_2·含量开始显着减少,H_2O_2和·OH含量开始显着上升;SOD和CAT的酶活伴随光强升高而呈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GSH的含量在光强超过500μmol/(m~2·s)时显着下降,只有APX酶活在整个高光强胁迫过程中呈现为活性逐渐增强的趋势.这些结果说明,坛紫菜细胞内存在着一套应答高光强胁迫的活性氧清除机制,APX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光强超过500μmol/(m~2·s)以上时,坛紫菜细胞内的活性氧清除机制难以满足活性氧清除的需要,氧化性更强的·OH迅速积累,引起细胞膜脂的严重损伤.(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吴青,张建恒,赵升,刘材材,张林慧[2](2016)在《黄海绿潮漂浮浒苔对高光强胁迫生态适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绿潮暴发过程漂浮浒苔藻体独特悬挂分枝现象,及其对高光强逆境胁迫的生理生态适应性。2012-2014年连续3年跟踪监测黄海绿潮漂浮浒苔漂移过程,发现海面漂浮藻体多为气囊主枝,因受高光强胁迫大部分逐渐变白死亡,而水下悬挂分枝藻体可以躲避高光强逆境胁迫生存下来。进一步对青岛海域漂浮浒苔气囊主枝与悬挂分枝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显微细胞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海面漂浮藻体气囊主枝多呈白绿色,F_v/F_m平均约为0.29,叶绿素含量约为0.32 mg/g,细胞质多数发生偏移或萎缩变色,且部分细胞形成生殖细胞囊或已放散出生殖细胞;而悬挂分枝多呈绿色且F_v/F_m较高平均为0.6,叶绿素含量高达0.87mg/g,细胞质充实,仅少部分细胞萎缩。将气囊主枝与悬挂分枝放置于室内25℃、80μmol/(m2·s)条件下培养1周,发现气囊主枝的细胞均已形成繁殖细胞囊或已放散成空细胞,而悬挂分枝培养后则保持健康生长。该研究为进一步阐释黄海绿潮暴发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陈陆丹,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3](2015)在《坛紫菜应答高光强胁迫的生理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叶状体为材料,测定了其在不同光强条件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抗氧化剂含量以及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正常光强50μmol·m-2·s-1比较,较低的胁迫光强200μmol·m-2·s-1导致O2-·含量的显着上升,强光胁迫(500-1000μmol·m-2·s-1)则引起H2O2和·OH含量显着上升;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酶活随胁迫光强的增加而升高,但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酶活反而呈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光强超过500μmol·m-2·s-1时,MDA(丙二醛)开始大量累积。(2)光胁迫导致r ETRmax(最大相对电子传递效率)显着降低,但Fv/Fm(PSII最大光量子产率)、α(光限制下的光合效率)和Ik(光饱和点)并没有显着下降。说明在光胁迫下,坛紫菜通过增加APX酶活性清除随光强增加的活性氧,基本维持了对低光的利用能力,但对高光的利用能力降低。当光强达到1000μmol·m-2·s-1时,坛紫菜细胞内的活性氧清除机制难以满足需要,引起细胞膜脂的严重损伤,对高光的利用能力也降至最低。(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1-05)

程治明,吴逢铁,方翔,范丹丹[4](2012)在《产生多个高光强梯度局域空心光束的理论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中用贝塞尔光束与球面波迭加得到多个具有高强度梯度的局域空心光束(BB)。用衍射理论分析了贝塞尔光束与球面波迭加的光场,借助软件对两光场相干迭加的光强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球面波的焦点附近能够形成多个高强度梯度的BB。实验中贝塞尔光束和球面波分别用轴棱锥和透镜对平行光聚焦获得,使两光场在同一传播轴上相干迭加,在球面波焦点附近观察到多个BB。通过对比可知,贝塞尔光束与球面波迭加所得BB比用两束贝塞尔光束干涉产生的BB在暗域处具有更大的光强梯度,更有利于稳定的粒子囚禁。(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李霞,王超,任承刚,丛伟,金磊[5](2010)在《正丁醇和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光效高产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PC)和野生型水稻(WT)为研究材料,在水稻苗期进行高光强处理(120 min,1 000μmol?m-2?s-1)、高光强正丁醇复合处理(120 min,1 000μmol?m-2?s-1+0.04%正丁醇)和正常光强处理(200μmol?m-2?s-1,CK),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各处理材料叶肉细胞、维管束鞘、叶绿体、叶绿体片层以及线粒体等结构变化特点,并考察它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以及收获后的产量构成因子等.结果发现:PC植株具有较高Pn和PEPC活性,与其较高的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相对应;与野生型(WT)相比,高光强处理的PC植株叶肉细胞完整,维管束鞘细胞排列整齐,类囊体片层厚,排列有序,堆迭整齐,并且线粒体有序地在叶绿体周围聚集;但经正丁醇和高光强复合处理的PC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则降解,淀粉粒累积,表现出类似于高光强下WT植株被损坏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具有高光效的超微结构特征;PEPC可能通过磷脂酶D(PLD)途径产生的磷脂酸(PA)参与PC在高光强下对类囊体片层稳定性的调节.(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李霞,王超,任承刚,丛伟,金磊[6](2010)在《正丁醇和高光强处理下高光效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野生型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结构基础,以高光效高产的转pepc基因水稻(PC)和未转基因原种(WT)为研究材料,在水稻苗期,施120min,1000μmol.m-2.s-1的高光强处理和120min,1000μmol.m-2.s-1的高光强和0.04%正丁醇处理,以200μmol.m-2.s-1下处理的水稻为对照,运用透射电镜观察供试材料叶肉细胞、维管束鞘、叶绿体,叶绿体片层以及线粒体等结构特点,结果发现:与对照材料(W T)相比,在高光强下,转pepc基因水稻叶肉细胞完整,维管束鞘细胞排列整齐,类囊体片层厚,排列有序,堆迭整齐,并且线粒体有序地在叶绿体聚集。但经正丁醇处理,叶绿体片层则降解,出现淀粉粒累积,表现与WT高光强下类似的被损坏的超微结构特征,暗示PC可能通过磷脂酶D(PLD)途径产生的磷脂酸(P A),参与了PC在高光强下对类囊体片层稳定的调节。(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5-15)

王静[7](2008)在《高温、高光强胁迫对植物离体叶绿体光合色素的降解及沙丘芦苇纯化内含物对其减缓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甘肃省河西走廊临泽县境内荒漠地区两种生态型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Trim),双子叶植物菠菜(Spinacia oleracea)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水平(25℃、35℃、45℃),不同光照水平(暗、光)和不同处理时间水平(0h、1h、2h、3h)条件下,叁个物种离体叶绿体叶绿素相对含量的降解变化,以及外源加入来源于沙丘芦苇的纯化PAAC对逆境下离体叶绿体叶绿素降解的减缓作用和可能作用机理。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高温、高光强条件下,离体叶绿体叶绿素降解作用明显,特别是温度和光强两因子之间的互作,加强了离体叶绿体叶绿素的降解率。而来源于沙丘芦苇的纯化PAAC的加入,可明显减缓水芦和菠菜叶绿素相对含量的降低,尤其可减缓光照条件下,叶绿素相对含量的降低,推测PAAC作为沙芦叶片中具独特分子结构特征的相容性溶质,对离体叶绿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为了进一步确定各胁迫因子对光合色素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理,我们采用了薄层层析技术对处理后得到的产物进行了分析,在薄层板上可分离5个斑点,测定各色素斑点的R_f值,根据各斑点的颜色及R_f值,与文献报道值比较,可确定各斑点依次为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黄素,其中斑点2特征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其R_f值介于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的R_f值之间,推测其为光合色素降解产物。(3)结合质谱的方法,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光合色素降解的产物,发现其分子量约为564,与叶黄素的分子量568接近,推测该化合物可能是叶黄素的初级或早期中间代谢产物,而不是次级或最终的降解产物,或者是由于叶绿素a脱去叶绿醇基并且发生了基团的取代而引起的。(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5-01)

周明,李伟,韦玉霞,关秋竹,王绍辉[8](2007)在《高光强下蔗糖浓度对姜试管苗生长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南张良姜和四川竹根姜常规条件下繁殖的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120μmol.m-2.s-1光强下不同蔗糖浓度(0%、1%、3%)对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张良姜和四川竹根姜试管苗的茎叶鲜重、根鲜重、单株鲜重和增殖系数随蔗糖浓度降低而降低,根与茎叶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也均呈现下降趋势,根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比茎叶中下降更为迅速,其生长受到了更大限制,根冠比减少。随蔗糖浓度降低,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气孔长度和宽度显着增加,气孔密度变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王超,李霞[9](2007)在《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水稻秧苗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结构基础,以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原种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的叁叶期,施以100 min,1 000μmol/(m2.s)的高光强处理,以200μmol/(m2.s)下的水稻为对照,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叶肉细胞、维管束鞘以及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结构。结果发现,与对照材料相比,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材料经高光强处理后,叶片叶绿体的排列更加紧密,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堆垛整齐,有序片层较厚,排列更加致密,类囊体结构更加完整,而且叶绿体周围的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而未转基因原种的叶片经高光强处理后,叶绿体内类囊体片层松散,结构混乱,部分甚至解体,表现出受到损伤的迹象,叶绿体基质中淀粉大颗粒的含量明显增多。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光合器官在高光强下结构稳定以及线粒体的有序排列有利于其利用较高的光能,从而提高其光合生产力,为阐明转C4光合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理论提供了证据。(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曼,曾波,王明书,吴国平,任秋芳[10](2007)在《温度升高对高光强环境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lorella pyrenoidosa)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蛋白核小球藻(Cholorella pyrenoidos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不同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以明确光照强度对微藻的光能利用和生长的影响是否因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实验中共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水平(50,150,300μmol.m-2.s-1)和2个温度水平(15℃,25℃)。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水平下小球藻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NPQ)大小与温度有关,光照强度为150,300μmol.m-2.s-1时,温度升高使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提高,并且光照强度越高小球藻叶绿素荧光NPQ增大越多,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温度升高对叶绿素荧光NPQ没有影响。实验发现,25℃培养温度下小球藻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光照强度增高而上升的速率要低于15℃时小球藻ETR上升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增高,温度升高使小球藻ETR降低程度增大。实验结果还表明,15℃时小球藻培养液叶绿素a浓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增高,300μmol.m-2.s-1培养光强下具有最高的叶绿素a浓度。但在25℃时,光照强度升高叶绿素a浓度并不一定增高,30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的叶绿素a浓度比1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要低。本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增大了高光照水平下蛋白核小球藻对光能的热耗散,使光照增强对小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由于温度升高对小球藻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作用,小球藻生长的适宜光照水平因温度升高而降低。(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高光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绿潮暴发过程漂浮浒苔藻体独特悬挂分枝现象,及其对高光强逆境胁迫的生理生态适应性。2012-2014年连续3年跟踪监测黄海绿潮漂浮浒苔漂移过程,发现海面漂浮藻体多为气囊主枝,因受高光强胁迫大部分逐渐变白死亡,而水下悬挂分枝藻体可以躲避高光强逆境胁迫生存下来。进一步对青岛海域漂浮浒苔气囊主枝与悬挂分枝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显微细胞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海面漂浮藻体气囊主枝多呈白绿色,F_v/F_m平均约为0.29,叶绿素含量约为0.32 mg/g,细胞质多数发生偏移或萎缩变色,且部分细胞形成生殖细胞囊或已放散出生殖细胞;而悬挂分枝多呈绿色且F_v/F_m较高平均为0.6,叶绿素含量高达0.87mg/g,细胞质充实,仅少部分细胞萎缩。将气囊主枝与悬挂分枝放置于室内25℃、80μmol/(m2·s)条件下培养1周,发现气囊主枝的细胞均已形成繁殖细胞囊或已放散成空细胞,而悬挂分枝培养后则保持健康生长。该研究为进一步阐释黄海绿潮暴发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光强论文参考文献

[1].陈陆丹,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坛紫菜应答高光强胁迫的生理指标分析[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6

[2].吴青,张建恒,赵升,刘材材,张林慧.黄海绿潮漂浮浒苔对高光强胁迫生态适应机制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

[3].陈陆丹,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坛紫菜应答高光强胁迫的生理指标分析[C].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4].程治明,吴逢铁,方翔,范丹丹.产生多个高光强梯度局域空心光束的理论与实验[J].光学学报.2012

[5].李霞,王超,任承刚,丛伟,金磊.正丁醇和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J].西北植物学报.2010

[6].李霞,王超,任承刚,丛伟,金磊.正丁醇和高光强处理下高光效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野生型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C].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0

[7].王静.高温、高光强胁迫对植物离体叶绿体光合色素的降解及沙丘芦苇纯化内含物对其减缓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

[8].周明,李伟,韦玉霞,关秋竹,王绍辉.高光强下蔗糖浓度对姜试管苗生长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7

[9].王超,李霞.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水稻秧苗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J].华北农学报.2007

[10].张曼,曾波,王明书,吴国平,任秋芳.温度升高对高光强环境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lorellapyrenoidosa)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效应[J].生态学报.2007

标签:;  ;  ;  ;  

高光强论文-陈陆丹,许凯,徐燕,纪德华,陈昌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