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网水质论文-许益新,李一平,罗育池,余香英,蒋婧媛

河网水质论文-许益新,李一平,罗育池,余香英,蒋婧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网水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平原感潮河网,河网模型,引水量,水质改善效果

河网水质论文文献综述

许益新,李一平,罗育池,余香英,蒋婧媛[1](2019)在《引水改善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张家港市叁大水循环体系为例,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揭示了不同长江潮位与内河引水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引水量与河网水质改善效果、引水服务面积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长江高潮位的升高,内河引水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当中部水系引水量达到1.4×10~7m~3时,氨氮浓度改善率达到50%以上,浓度变化指数达到0.6以上,且整体提升了1个水质类别;引水服务面积随着引水量的增大呈现线性增长趋势,而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呈现对数函数下降趋势,其中东北部水系单位引水量服务面积最大,为0.352~0.891 km~2/万m~3。(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廖轶鹏,周钰林,范子武,贾本有,李云[2](2019)在《夏季引流条件下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城市河网水动力提升对水环境改善的影响,评估引水调流效益,以苏州古城区河网为例,在夏季丰水期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流量引水条件下数条河流水动力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探讨水动力作用对河网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汛期允许最佳引流条件下,苏州齐门河、平门河及学士河的污染物通量分别下降了15.2%,16.5%和13.2%,其中古城区北部河网水环境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南部河网。引水调流方案能够有效增强古城河网流动性,而河网水体中COD和溶解氧含量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古城区河网典型水质指标参数,反映水动力调控的影响效果。(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鑫,赖子尼,杨婉玲,王超[3](2019)在《基于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的珠叁角河网水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中筛选出适合珠叁角河网的方法,该研究对2015年珠叁角河网的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数据进行了初步的评价分析。运用自组织映射模型(SOM)从6种浮游植物评价指数中筛选出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4种相似性高的指数,将上述指数和环境因子的水质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溶解氧和氨氮的水质评价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城市周边与其他区域的空间差异,而总氮和总磷不适用于研究水域的水质等级评价;基于香农指数和生物量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城市周边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不适用于研究水域的水质等级评价。除总氮、总磷外,其他环境因子和4种浮游植物指数的评价结果均反映为研究水域水质整体良好,城市周边站位水质略差。研究表明,溶解氧、氨氮、香农指数、生物量指数是适合研究水域水质等级评价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评价指数。(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海丽,贺新春,邓家泉[4](2019)在《基于闸泵联控的感潮河网区水动力水质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Mike11建立基于闸泵联控的水动力水质调控模型,设定水动力水质调控多目标函数并选取灰色多目标优选算法进行效果评选。以珠江叁角洲中顺大围为例,用调控模型分析其在现状调度情况下的水动力水质特征,发现研究区的水动力及水质与相邻外江的水动力呈正相关,与相邻外江的距离呈负相关,河网水动力及水质整体较差。鉴于此,结合调度原则制定的5个闸泵联控方案均能较好地改善研究区的水动力水质条件,经过灰色多目标优选算法筛选出最优方案。提出基于闸泵联控的感潮河网区水动力水质调控模型能较好地展示不同闸泵联控方案下水动力水质改善的综合效果,可供类似感潮河网区水动力水质调控借鉴。(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8期)

顾希俊,夏东梅,李灿[5](2019)在《钱塘江引水改善杭州市大江东河网水质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杭州市大江东位于萧山区东部,是杭州市的副中心之一。区内水质情况不容乐观,平原河网水质汛期基本为Ⅳ类~劣Ⅴ类,非汛期水质为Ⅴ类~劣Ⅴ类,总体为劣Ⅴ类水体。为提升区块水环境治理,从钱塘江一工段取水改善区域水质,分析一工段的引水条件和水质改善效果,为大江东后期水质提升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汪昱昆,程锐辉,曾鹏,车越[6](2019)在《上海地区河网水质空间分异及对河岸带土地利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岸带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市2013年55个河网水质监测点10项水质指标数据,利用SOM+K-means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ation feature mapping,SOM)神经网络,识别全市水质空间分布格局;运用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秩相关在不同空间尺度(100、200、500和1 000 m缓冲区)上探讨水质与河岸带土地利用的关系及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可将上海市55个水质监测点划分为4个聚类,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监测点分布于淀山湖、崇明岛等城市远郊地区的聚类Ⅰ水质最优,而监测点分布于苏州河沿线的聚类Ⅱ和城市近郊的聚类Ⅲ的水质较差;(2)在空间尺度上,500 m缓冲区对聚类Ⅰ、Ⅲ和Ⅳ的总解释率最强,1 000 m缓冲区对聚类Ⅱ的总解释率最强;(3)在最优空间尺度上,城镇建设用地对各聚类水质都有较高的解释率,且与大部分水质指标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小清[7](2019)在《基于河网水流水质耦合模型的塔河干流引水方案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塔里木河干流特征及水量条件,采用流域河网水流水质耦合模型进行干流引排水方案计算,以河网水位、引排水量等为评价因子,进行干流引排水最佳方案的设计,并进行水量调度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最终确定出有利于干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水量调度方案。分析结果对流域干流水资源供给的增强、水生态环境的恢复、水资源节约及综合开发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6期)

林希晨,倪红珍,王琳,陈根发[8](2019)在《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水量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改善的可行方案,针对温岭市金清水系污染来源复杂的问题,开展水质水量模型研究。采取"流域分区-用户定位-排污计算"的污染负荷计算思路,建立水质水量耦合模型,以河网主要污染物氨氮为评价指标,提出重点断面的水质改善目标以及对应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引水方案。结果表明: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1 023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1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V类水标准;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728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2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研究成果为温岭市金清水系面向众多污染源的精细化、精准化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为类似区域的水质改善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林希晨[9](2019)在《复杂河网区水质改善方案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染物入河量剧增,冲击原本薄弱的水环境承载力。针对严峻的水污染形势,我国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推行了“五水共治”、“六个浙江”。温岭市金清水系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典型的沿海复杂河网水系。近年来,温岭市开展了大量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治理方案不尽合理,金清水系依然面临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改善金清水系的水质已成为温岭市提升水环境、实现人水和谐的焦点,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金清水系结构复杂、流向多变、流速缓慢,污染来源与运移扩散过程难以确定,水污染监测数据不足,水质改善难度大。确定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和入河路径,精确模拟污染物运移扩散过程,是制定水质改善方案的技术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取用耗排的关联分析,分区分来源计算污染物入河量,建立水质水量耦合模型,提出污染控制与引水方案并进行评估分析,探究金清水系水质改善的可行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采取“流域分区-污染源空间展布-污染物入河量汇总”的污染物入河量计算思路,计算各流域分区各污染来源的氨氮污染量,解析了污染排放位置与水功能监测断面的对应拓扑关系,较精细地反映了入河污染物的数量与空间分布情况。(2)基于污染物入河路径与污染物入河量的分析计算,建立了金清水系一级、二级河道的MIKE11水质水量耦合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3)根据可行条件,制定了污染控制方案与引水方案,采用上述模型对方案进行对比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污染控制方案对各断面的水质均有明显的改善,对泽国、松门、新河等断面的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实施引水方案对各断面的水质改善较为有限,不同的引水流量与引水位置对水质改善的效果也有影响。(4)针对不同的水质目标要求,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推荐方案:①为使重点断面的水质达到V类水质标准,可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1023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20m3/s的引水方案。如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1023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10m3/s的引水方案,则需要针对麻车桥、松门断面的水质情况,采取其他方法加强污染治理。②为使重点断面的水质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可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728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20m3/s的引水方案。研究为金清水系面向众多污染源的精细化、精准化的污染治理提供了参考,为类似区域的水质改善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5-01)

田传冲,魏婧,黄冬菁[10](2019)在《基于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的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引水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引调水工程可显着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瓯江干流为调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模型,在分析引水水质及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流速和目标水质两个因子,确定研究区所需引水规模为30m3/s,为研究区调水引流方案提供了支撑。(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河网水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寻城市河网水动力提升对水环境改善的影响,评估引水调流效益,以苏州古城区河网为例,在夏季丰水期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流量引水条件下数条河流水动力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探讨水动力作用对河网水体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汛期允许最佳引流条件下,苏州齐门河、平门河及学士河的污染物通量分别下降了15.2%,16.5%和13.2%,其中古城区北部河网水环境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南部河网。引水调流方案能够有效增强古城河网流动性,而河网水体中COD和溶解氧含量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古城区河网典型水质指标参数,反映水动力调控的影响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网水质论文参考文献

[1].许益新,李一平,罗育池,余香英,蒋婧媛.引水改善平原感潮河网水质效果评估[J].水资源保护.2019

[2].廖轶鹏,周钰林,范子武,贾本有,李云.夏季引流条件下苏州古城区河网水质变化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

[3].李鑫,赖子尼,杨婉玲,王超.基于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的珠叁角河网水质评价[J].南方水产科学.2019

[4].张海丽,贺新春,邓家泉.基于闸泵联控的感潮河网区水动力水质调控[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5].顾希俊,夏东梅,李灿.钱塘江引水改善杭州市大江东河网水质的初步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9

[6].汪昱昆,程锐辉,曾鹏,车越.上海地区河网水质空间分异及对河岸带土地利用的响应[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7].张小清.基于河网水流水质耦合模型的塔河干流引水方案优选[J].陕西水利.2019

[8].林希晨,倪红珍,王琳,陈根发.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水量模型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

[9].林希晨.复杂河网区水质改善方案模拟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10].田传冲,魏婧,黄冬菁.基于水动力水质联合调控的温州市主城区平原河网引水规模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标签:;  ;  ;  ;  

河网水质论文-许益新,李一平,罗育池,余香英,蒋婧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