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对电极论文-徐顺建

碳对电极论文-徐顺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对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材料,对电极,NI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

碳对电极论文文献综述

徐顺建[1](2018)在《简易NI结构碳对电极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因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20%)和简单的全溶液制造工艺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近十年来,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钙钛矿薄膜的晶体优化和结构开发、电子传输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制备技术开发、空穴传输材料(HTM)的改性和新材料研制以及界面修饰和带隙调控等方面。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研究专注于将碳材料作为对电极引入无HTM的P S Cs中,构成"碳对电极+无HTM"的简易NI结构器件,实现降低成本、改善稳定性、提高效率以及凸显柔性和半透明等目标。目前在简易NI结构器件中应用的碳材料已涉及石墨、炭黑、商业碳浆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对上述五类碳材料在简易NI结构器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为下一步碳对电极简易NI结构器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武明星,王红蕊[2](2018)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碳对电极的制备及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一直是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对电极是DSCs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收集外电路电子和催化氧化还原电对循环再生的作用,因此对电极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池的制作成本和电池效率。为了解决传统Pt对电极价格昂贵等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实心纳米碳球(SCS)电极。基于这种对电极的DSCs效率达8.60%,仍低于基于Pt对电极电池效率(9.41%)。研究发现通过碳球电极的形貌控制(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届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6-23)

张生,沈黎丽,王金敏,杨松旺[3](2018)在《碳对电极CsPbBr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光光、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溶液法制备了无机钙钛矿Cs Pb Br3薄膜,通过增加Pb Br2薄膜在Cs Br甲醇溶液中的反应时间来增加钙钛矿薄膜的厚度并改善薄膜的结晶性,从而提高了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当反应时间从30 min提升至90 min时,电池的效率从1.43%上升至2.84%,这得益于光电流密度得到有效提高。所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在最大功率点条件下,全光谱太阳光(AM 1.5,100 m W/cm2)持续照射1 h后,其工作性能保持稳定。在100?C条件下持续加热476 h,电池的效率仍保持在初始效率之上。(本文来源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佳敏[4](2018)在《TiO_2纳米棒阵列基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的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人们转向了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最初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到现在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其中PSCs更是凭借其全固态安全性和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迄今为止,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0%在传统的PSCs结构中通常包含有空穴传输材料(HTM)和贵金属对电极,HTM和贵金属的使用无疑会提高电池的制作成本。为了减少电池的成本和简化电池制作工艺,研究者使用了一种丝网印刷技术来制备PSCs。其中Han课题组通过丝网印刷技术直接在覆有晶种层的FTO导电玻璃上分别刷上Tio_2层,ZrO_2层和C层,再将钙钛矿前驱液直接滴入,获得了超过12%的光电转换效率,有希望实现产业化。为了进一步减少PSCs的制作成本,我们考虑使用低温C代替需要高温退火的C浆料,并且省去ZrO2层,使得电池的结构变为更加简单。同时考虑到Ti02纳米棒阵列(TiO2 nanorod arrays,TiO2-NR)相对于TiO_2颗粒具有更快的电子传输速率和光散射能力,因此本论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 TiO_2-NR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并组装成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的PSCs。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下TiO_2-NR对PSCs性能的影响,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制备Ti02-NR基C对电极PSCs,研究阵列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利用水热法在覆有晶种层的FTO导电玻璃上生长Ti02-NR,通过对不同水热条件下生长的纳米棒阵列进行SEM表征,讨论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纳米Ti02的生长过程。将不同水热条件下生长的TiO_2-NR组装成PSCs(具体结构为:FTO/ETL/Ti02-NR/ZrO2/C),再将钙钛矿前驱液从碳层滴入,退火后对其进行J-V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电池的性能受阵列孔隙和TiO_2-NR长度共同影响。将140℃/3h水热条件下生长的TiO_2-NR组装成PSCs,电池的开路电压为0.85V,短路电流密度是18.59mA/cm2,光电转换效率达到7.5%。(2)为了进一步减少电池制作成本,我们在(1)的研究基础上去除了Zr0_2层,采用反溶剂法制备了结晶性良好的MAPbI_3吸光层,并使用低温C代替需要高温退火的碳浆。省去两步退火步骤,使制作工艺变得更加简便,制备的电池结构更加简单(具体结构为:FTO/ETL/TiO_2-NR/MAPbI_3/C)。在(1)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将140℃/2h和140℃/3h水热条件下生长的TiO_2-NR组装成低温碳对电极PSCs。对TiO_2-NR进行PL测试,结果表明水热140℃/2h条件下制备的纳米棒阵列有着更快的电子注入速率。以及对电池进行J-V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水热140℃/2h条件下制备的TiO_2-NR所组装的电池有着更高的短路电流密度,其平均短路电流密度达到了 17.16 mA/cm~2远高于水热140℃/3h条件生长的TiO2-NR组装的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13.56 mA/cm2)。基于水热140℃/2h条件下制备的Ti02-NR组装的电池获得了最高7.2%的光电转换效率,平均光电转换效率达6.2%。(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刘文平[5](2018)在《SnO_2基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锡(SnO2)因其优异的电子迁移率、较高的禁带宽度、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质和抗紫外能力,应用广泛。在钙钛矿电池中,SnO2作为光阳极和电子传输层表现出良好的光电转换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经大量研究,SnO2基钙钛矿电池效率已达到20%左右,与传统的二氧化钛(TiO2)基钙钛矿电池相差无几。众所周知,钙钛矿吸光材料具双向自传输性,这为无空穴传输层电池提供了理论依据,相较于完整结构的钙钛矿电池,无空穴传输层电池的制备工艺简化、且可节省成本。另外,碳对电极的使用也使电池工艺更加简便,效率稳定性更好,Han等报道的TiO2基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钙钛矿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可达15%。目前,还少有SnO2作为电子传输层应用于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钙钛矿电池的报道,本论文围绕多孔Sn02基电子传输层的制备、表面钝化以及掺杂改性等,以获得效率较高的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钙钛矿电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制备了基于SnO2的无空穴传输层钙钛矿电池,电池结构为导电基底/SnO2光阳极/ZrO2电子阻隔层/C对电极。钙钛矿吸光材料(碘铅甲胺)通过滴涂法制备。分别配置不同浓度的SnO2电子传输层印刷浆料,组装成电池,测试能量转换效率,发现浆料浓度为1:3时性能最优,所制备的电子传输层厚度为300 nm。为了抑制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界面的光生电子复合,利用TiCl4水溶液对SnO2多孔层进行钝化处理,组装的电池光电性能转化效率达到5.37%,TiCl4处理后效率提高的原因在于多孔层表面原子结构得到重构排列,TiO2的嵌入使钙钛矿与多孔电子传输层更具亲和力,利于钙钛矿在多孔层的形成。(2)制备了掺镁的SnO2致密层,研究其作为钙钛矿电池空穴阻隔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测试表明最优掺镁浓度为10%,相对于掺镁之前,电池性能从5.37%提升至6.33%,填充因子有了较大提升。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分析,处理之后掺镁致密层能带结构得到优化,更高的导带底和更低的价带底导致开路电压的提升,且可以减少电子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使整个电池各个结构能带位置更加合理,从而提升电池的光伏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周琪森,刘建华,章锦丹,于美,李松梅[6](2017)在《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材料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几种太阳能电池吸光材料之一。以钙钛矿材料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已经取得了20%以上的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工作中多采用金对电极。而金对电极有着价格昂贵,需要高真空高温的热蒸发的高制备条件等缺点。碳对电极因为有着价格低、匹配的能级、易制备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科研工作者广泛的研究。尽管碳对电极有着诸多优点,但相比于金对电极,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存在着电阻大、效率相对较低和钙钛矿层接触性差等缺点。本课题组认为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将朝着寻找和钙钛矿能级更加匹配、电阻率更低、制备温度更低的碳材料的方向发展。此外,通过在钙钛矿和碳电极之间增加接触层改善钙钛矿/碳电极界面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无空穴传输层的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体系也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选择。目前,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体系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由于钙钛矿材料本身有着很强的电荷传输能力,可以有效的将光生空穴注入到对电极。研究人员通过调控钙钛矿层结晶与形貌、调配更适合的碳对电极等方法,使无空穴传输层的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体系取得了15%以上的高效率,并有较好的稳定性。本文主要介绍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碳对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最后介绍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5-27)

张生,杨松旺,沈黎丽,王金敏,于宇[7](2017)在《空气中光照对碳对电极甲胺铅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ABX_3,A=Cs~+,CH_3NH_3太阳能电池在效率上已经取得22.1%,可与传统单晶硅基太阳能电池相媲美。但其稳定性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稳定性主要有热稳定性,水氧稳定性,光稳定性等。本文着重探讨空气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稳定性。我们认为,光稳定性应该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首先解决的问题。根据已有报道,Cs掺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可提高到持续光照下500小时衰减甚微。二维钙钛矿(BA)_2(MA)_(n-1)Pb_nI_(3n+1)稳定性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未封装条件下,持续光照2000小时以上效率仍维持70%的原始效率。然而,这些光照老化测试都是在惰性气体中进行的,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裸露在空气中持续光照的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CH_3NH_3PbI_3碳对电极太阳能电池在空气中稳定性测试,发现在空气中持续光照条件下,电池性能衰减迅速,随着暗态放置,性能得到恢复。(本文来源于《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5-27)

杨元元[8](2017)在《一维TiO_2基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9年全新的光敏材料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应用到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就开始突飞猛进,电池效率得到显着提高,迄今为止以钙钛矿为光敏材料的固态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超过20%。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传统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常包含有空穴传输层和贵金属对电极,这两种物质的价格都非常昂贵,为了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简化操作流程,一种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起来,该电池的特点是通过印刷的技术在FTO上沉积TiO_2电子传输层、ZrO_2间隔层、碳层,之后填充钙钛矿光吸收层。而在TiO_2电子传输层中,不同形貌的TiO_2结构对电池也有不同影响,TiO_2纳米棒因其有一维电子传输通道可以有效减少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被应用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本论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不同水热温度和不同水热时间的TiO_2纳米棒,然后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将其组装成无空穴传输层、ZrO_2做间隔层、碳为对电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电池做了性能测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水热法在导电玻璃基底上生长TiO_2纳米棒阵列,探讨了不同水热时间和不同水热温度对TiO_2纳米棒形貌以及厚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薄膜的形貌进行表征。然后分别将它们组装成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了性能最佳时TiO_2纳米棒的形貌和厚度。结果表明:当水热时间为60 min,温度为180℃时,Ti02纳米棒是稀疏均匀的,厚度约为300 nm,有利于钙钛矿的填充和传输,此时无空穴传输层碳为对电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最佳,效率达到7.60%。(2)采用旋涂法在TiO_2纳米棒上旋涂一层BaTiO_3颗粒制得TiO_2/BaTiO_3纳米复合材料,分别将TiO_2纳米棒和TiO_2/BaTiO_3复合材料组装成无空穴传输层、碳为对电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SEM、EDS、紫外可见吸光光谱图(UV-VIS)、EI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TiO_2/BaTiO_3纳米复合材料能够增加钙钛矿的吸光强度,影响钙钛矿的晶体形貌,使得钙钛矿的填充更加的均匀,有利于电子的传输。此时TiO_2/BaTiO_3纳米复合材料光电转换效率更佳,效率达到8.58%,相对于TiO_2纳米棒性能明显提升,增长了 12.9%。(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碧霄[9](2017)在《纳米棒阵列基碳对电极无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发展,尤其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出现之后,多种形貌的ZnO和TiO2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作电子传输半导体进行深入研究。在诸多形貌的ZnO和TiO2纳米材料中,一维结构具有提供快速电子传输通道的作用,所以,将一维ZnO和TiO2纳米棒(NR)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将有利于电池光电性能的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以其高效率、全固态、易制作等优势逐渐成为敏化类太阳能团电池的研究主流,最近5年转化效率最高已达到22.1%,这种PSCs的结构包含有空穴传输层材料(简称HTM)和贵金属对电极,但是空穴传输层和贵金属电极价格昂贵,且制备条件较为苛刻,为降低电池制备成本和简化制备工序,全印刷工艺制备的以Ti02颗粒膜为半导体层、无空穴传输层、以ZrO2作为隔绝层、碳为对电极的PSCs应运而生,通过对电池结构、钙钛矿和碳电极等的大量研究,这种电池的效率已经达到12.8%以上。有大量研究表明,半导体层的形貌、结构等对PSCs电池的电池性能有较大影响,基于一维ZnO和TiO2纳米棒阵列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层的优势,本论文首次将纳米棒阵列用作半导体层应用于无空穴传输层、以ZrO2作为隔绝层、碳为对电极的PSCs,具体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水热法制备ZnO NR,通过控制水热反应的时间得到不同长度的ZnO NR,并首次使用ZnO NR阵列为基底组装成无空穴传输层、以碳为对电极的PSCs。在标准太阳辐射、室温条件下测量所得的ZnO NR基PSCs的I-V性能。实验表明,基于ZnO NR的PSCs显示出较高的性能,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5.56%,阵列结构有利于钙钛矿的填充,最佳的ZnO半导体厚度约1μm。(2)为了减小ZnO NR基PSCs在ZnO纳米棒表面发生的电子复合,利用TiCl4溶液对ZnONR阵列进行处理,成功制备得到ZnO/Ti02NR核壳结构的纳米棒阵列,并应用于PSCs,且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大量的实验统计数据显示,以ZnO/TiO2核壳结构NR阵列为半导体层的PSCs的电池效率可达到8.24%。EIS研究表明,与相应的基于TiO2NR的PSCs相比,ZnONR基PSCs具有更小的传输电阻,同时ZnO/TiO2核壳结构中表面的TiO2对反向电子复合具有阻碍作用,从而使得ZnO/TiO2核壳结构NR阵列PSCs具有比ZnONR阵列PSCs更高的效率。(3)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一维TiO2NR阵列,并首次将TiO2NR阵列应用于PSCs。通过控制晶种层的形貌、钛源材料、水热合成温度、合成时间等,控制合成一维TiO2NR阵列,并讨论其生长机理。研究发现,TiO2NR阵列的截面直径随着基底的颗粒直径的增加而增加;晶种层颗粒分布越密集,TiO2NR阵列生长的速度越快;反应溶液中Cl-阴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越高,TiO2NR阵列的长度越长。将该Ti02NR阵列组装成PSCs电池,进行了光电性能测试,最高的效率可达到9.07%。(4)将一维ZnONR阵列应用于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分别用CdS和CdS/CdSe进行敏化,对其电池性能、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电化学阻抗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在CdS敏化过程中,SILAR循环次数增多可以继续提高CdS的数量和电池吸收可见光的能力,但同时增大了电子在形成的CdS层中的迁移阻力,导致光电效率降低,循环30次的ZnO/CdS的QDSSCs光电性能最好,达到0.3%。将ZnO进行CdS/CdSe共敏化,电池效率提高了约30%,证明共敏化是提高QDSSCs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提高量子点吸收可见光的范围,而且ZnO/CdS/CdSe光阳极组成的能带梯形结构使电子传输速率增大,光生电子损耗减小,电池性能提高。(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张福国[10](2016)在《碳对电极PSCs的研究以及吡啶离子类染料在DSSCs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的铅卤化物钙钛矿材料ABX3(A=MA-,FA+;B=Pb2+,Sn2+,Ge2+;X =Cl-,Br-,I-)具备吸收光谱宽,摩尔消光系数高,激子结合能小,激子寿命和扩散距离长,成本低廉以及制备工艺简易等优点,将其作为光捕获材料应用于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诞生了新一代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并成为光伏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然而此类电池在材料优化、界面调控以及器件稳定性等方面还充满着挑战。本论文,针对阻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因素:昂贵的空穴传输材料以及贵金属对电极。率先将可低温烧结(≦100℃)、可印刷的商业化导电碳浆作为对电极,应用于无空穴传输层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以取代传统介观结构中的贵金属金、银电极以及昂贵的空穴传输材料,大大降低了电池的材料成本并简化了电池的制备工艺,并获得了(8.31%)的光电转换效率以及超过800小时的自然光稳定性。率先将廉价的、无掺杂的、纳米棒状的酞菁铜(CuPc)作为空穴选择性接触材料对低温碳对电极类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进行界面优化。测试发现,酞菁铜纳米棒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电荷的分离、抑制了电子的复合,经优化,该类电池获得了目前基于碳对电极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16.1%(JSC=20.8 mA·cm-42,VOC=1.05 V,FF=74%)。此外,此类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展示出优异的稳定性。设计合成了成本低廉、稳定性好、空穴迁移率高、可溶液操作的空穴传输材料TPDI(5,10,15-叁苯基-5氢-吲哚并咔唑),并应用于碳对电极钙钛矿电池的界面优化中,有效地促进了界面电荷的分离,并抑制了电子复合。以掺杂和不掺杂的TPDI为空穴传输材料,分别获得了15.5%和13.6%的最优效率以及超过30天的自然光照条件稳定性。成功构建了首例非贵金属的,无真空操作的,廉价、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吸附在半导体表面的光敏染料主导着光子的吸收以及电子的转换,对电池器件的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设计开发廉价、稳定、高效的光敏染料对于加速该类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中,通过对以N-羧甲基吡啶鎓离子为吸电子体的纯有机光敏染料进行合理的分子结构优化,在分子中构建有效的双层电子阻挡层,抑制了由于吡啶离子的引入而导致的电子复合,从而有效地消除了电流、电压之间的“权衡”效应,达到了电流密度和开路电压的协同提升的目的。染料ZF203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获得了目前基于碘电解质,N-羧甲基吡啶离子类染料最高8.8%的光电转换效(JSC=14.8 mA.cm-2,VOC=756 mV.FF=78.7%)。染料ZF204中双键的引入有效地实现分子内能量转移,从而获得最高的短路电流密度15.2 mA·cm2。(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碳对电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s)一直是光伏领域的研究热点。对电极是DSCs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收集外电路电子和催化氧化还原电对循环再生的作用,因此对电极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池的制作成本和电池效率。为了解决传统Pt对电极价格昂贵等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实心纳米碳球(SCS)电极。基于这种对电极的DSCs效率达8.60%,仍低于基于Pt对电极电池效率(9.41%)。研究发现通过碳球电极的形貌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对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徐顺建.简易NI结构碳对电极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J].电源技术.2018

[2].武明星,王红蕊.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碳对电极的制备及性能优化[C].2018第二届全国太阳能材料与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3].张生,沈黎丽,王金敏,杨松旺.碳对电极CsPbBr_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光光、热稳定性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8

[4].王佳敏.TiO_2纳米棒阵列基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刘文平.SnO_2基无空穴传输层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6].周琪森,刘建华,章锦丹,于美,李松梅.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C].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7].张生,杨松旺,沈黎丽,王金敏,于宇.空气中光照对碳对电极甲胺铅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影响[C].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8].杨元元.一维TiO_2基碳对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9].王碧霄.纳米棒阵列基碳对电极无空穴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0].张福国.碳对电极PSCs的研究以及吡啶离子类染料在DSSCs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

标签:;  ;  ;  ;  

碳对电极论文-徐顺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