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李仁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仁老,《破闲集》,佛禅
李仁老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姝[1](2019)在《李仁老《破闲集》佛禅蕴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仁老一生文学创作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作品数量众多。由于时代和自身经历的原因,其诗话《破闲集》多叙与僧侣交往和佛门之事,所记之景不仅有清幽静寂的禅境且借此生发的尘外之想,又有恬淡安适之境。作者借回首往事抒发对时光流逝、人生如梦的感慨。(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金晶,崔玲愿[2](2019)在《竹林七贤与海左七贤诗歌内容比较研究——以嵇康与李仁老作品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竹林七贤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团体,他们生活在动荡的魏末晋初,崇尚清静无为的生活,以高山仰止的品行为世人所称赞。朝鲜高丽末期的海左七贤是与竹林七贤在理想情趣、思想品格上存在很大相似性的文人群体,两者虽相隔千年,却由于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遭遇而在思想与创作方面存在共鸣。诗歌是两者创作的重要部分,其诗歌体现的情感有共同之处:都不满当权者把控政治,充满浩然正气,以及即使得不到赏识也不愿为了显贵而阿谀奉承的精神;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无奈选择归隐,表达了在精神上寻求超脱与自由的愿望;同时,他们都将崇高的品格当作人生重要的价值追求。但支撑两者创作的思想根基却是不同的,在对待为统治者所用的儒家正统礼法观上,两者有不同的态度,这体现了当时的主流思想对文人创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孔英民,严明[3](2016)在《高丽中后期诗风转变的关键——论李仁老对杜甫诗法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甫诗作重法,其"用法至于无迹"的诗法论,启发了朝鲜高丽朝汉诗人李仁老。高丽诗坛崇尚规范易学的汉诗,杜甫诗因恪守诗法、格律严整而深受欢迎。李仁老推崇杜甫,并将杜甫的诗法论用于批评朝鲜汉诗创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初具本土特色的诗法观。李仁老的诗法评论,不仅奠定了高丽朝汉诗学基础,而且对于清除高丽诗风之弊,纾解高丽诗坛困境,促进高丽汉诗创作的良性发展,乃至于走出朝鲜汉诗创作的一条特色之路,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周影[4](2015)在《海左七贤与竹林七贤隐逸情怀之比较——以李仁老、林椿和阮籍、嵇康诗歌为代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中国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与朝鲜高丽时期"海左七贤"的代表人物进行诗歌比较研究。他们所处时代背景极其相似,其诗歌中都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但是其中的归隐又有细微的差别:嵇康和阮籍的隐逸更多的是受魏晋玄学的影响,李仁老的隐逸诗中有佛、道的双重影响,而林椿诗中的隐逸则更多的表现出禅意。(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姜夏[5](2014)在《论高丽汉诗中的中国诗句——以李仁老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仁老是朝鲜高丽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所处的时代适逢武臣政变,知识分子的处境非常艰难。然而,他不仅在汉诗方面卓有成就,还着成了朝鲜第一部诗话集『破闲集』,并且他和林椿,吴世才等人结成密友,一起饮酒作诗,组织了文人团体竹林高会,是高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29期)
贾湘婷[6](2014)在《竹林七贤与海左七贤诗歌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时期的中国和高丽时期的朝鲜,两个国家都经历了政权的交替,政治上的动荡和高压统治,使文人对现实失去信心,不在政途上寻找人生的归宿,而更多的把自己的理想和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憧憬放到诗歌创作中去,在那里找到可以安静恬淡生活的一片净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当时的文人为了避祸保全自己的性命,大多选择了隐居山林这样的生活方式,这就使得两个国家的隐逸文学有所发展。魏晋时期在文学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是一个文学团体——竹林七贤,虽然七贤拥有共同的志趣,吟诗唱和,把酒言欢,共享竹林之乐,但是其对现实的反抗、思想的被束缚的程度和文学成就还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这里就以其文学成就最高、最敢于反抗现实和提倡“越名教任自然”的两位名士,阮籍和嵇康为例,以他们的创作背景,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和审美意识,所使用的意象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高丽时期在经历与魏晋时期相似的社会背景之时,也出现了与竹林七贤相似的文学团体——海左七贤。他们在经历了政治磨难之后,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相同的历史条件容易引起文人的共鸣。而在这个团体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即为李仁老、林椿。所以本论文通过对嵇康、阮籍和李仁老、林椿四人的诗歌分析来深入了解这四个人的情感倾向等。本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范围等加以说明。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两个团体在诗歌创作中所经历的社会背景。第叁部分主要是探讨四人诗歌内容的相似性,其中主要以诗歌内容的情感和审美意识加以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四人诗歌中意象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主要以飞鸟、神仙、历史人物、寺庙、琴的意象加以说明。第五部分为结语,对整篇文章进行概括说明。(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4-05-20)
王进明[7](2014)在《高丽朝李仁老《和〈归去来辞〉》的文学渊源及其深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丽朝中期文人掀起学苏轼热,以苏轼作品为载体,李仁老开始"识陶"、"仰陶"、"学陶"并"和陶",第一次赓和《和〈归去来辞〉》,为高丽朝后期及李氏朝鲜文人所喜爱,确立了陶渊明在朝鲜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纷纷效仿和之,形成朝鲜文学史上特有"和陶辞"的文学奇观,并产生深远影响。探讨李仁老《和〈归去来辞〉》的文学渊源及其影响对中朝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王进明[8](2013)在《论李仁老的文学开创性及其重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他是韩国民族诗话创作的开拓者、韩国"八景文学"的开创者、陶渊明《归去来辞》的首和者、高丽诗歌美学的奠基者,正是他的文学开创性对韩国汉文学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形成韩国民族诗话、"八景文学""和陶辞"等独特的文学体系,成为韩国文学史上的瑰丽奇观,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开创性使其成为韩国文坛的巨擘。他在这四方面的成就使其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本文来源于《当代韩国》期刊2013年03期)
闫钰卓,刘翔宇[9](2013)在《李仁老、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解读——以《漫兴》《饮酒(五)》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李仁老田园诗代表作《漫兴》、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饮酒(五)》的美学解读,探索作品的形式美与语言美、虚静美与自然美、求"意"美与求"道"美,并分析二人在审美对象、审美取向及审美理想上对于美学新风的开创与影响。(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3年26期)
王成[10](2011)在《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即都以抒发自己的意愿及理想为主要内容;二文虽造语平淡,但所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因构建各自理想的基础的不同,导致二文的思想旨归各异:《青鹤洞记》充满对归隐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惆怅,《桃花源记》体现的归隐意识则是对自身理想的坚守。两篇文章行文脉络各具特点:李仁老按事件发展顺序平淡叙述,陶渊明则层层设疑,引人入胜。(本文来源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李仁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竹林七贤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团体,他们生活在动荡的魏末晋初,崇尚清静无为的生活,以高山仰止的品行为世人所称赞。朝鲜高丽末期的海左七贤是与竹林七贤在理想情趣、思想品格上存在很大相似性的文人群体,两者虽相隔千年,却由于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遭遇而在思想与创作方面存在共鸣。诗歌是两者创作的重要部分,其诗歌体现的情感有共同之处:都不满当权者把控政治,充满浩然正气,以及即使得不到赏识也不愿为了显贵而阿谀奉承的精神;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无奈选择归隐,表达了在精神上寻求超脱与自由的愿望;同时,他们都将崇高的品格当作人生重要的价值追求。但支撑两者创作的思想根基却是不同的,在对待为统治者所用的儒家正统礼法观上,两者有不同的态度,这体现了当时的主流思想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仁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姝.李仁老《破闲集》佛禅蕴涵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2].金晶,崔玲愿.竹林七贤与海左七贤诗歌内容比较研究——以嵇康与李仁老作品为中心[J].韩国研究论丛.2019
[3].孔英民,严明.高丽中后期诗风转变的关键——论李仁老对杜甫诗法的接受[J].社会科学.2016
[4].周影.海左七贤与竹林七贤隐逸情怀之比较——以李仁老、林椿和阮籍、嵇康诗歌为代表[J].焦作大学学报.2015
[5].姜夏.论高丽汉诗中的中国诗句——以李仁老作品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
[6].贾湘婷.竹林七贤与海左七贤诗歌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4
[7].王进明.高丽朝李仁老《和〈归去来辞〉》的文学渊源及其深远影响[J].民族文学研究.2014
[8].王进明.论李仁老的文学开创性及其重要影响[J].当代韩国.2013
[9].闫钰卓,刘翔宇.李仁老、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解读——以《漫兴》《饮酒(五)》为中心[J].名作欣赏.2013
[10].王成.朝鲜李仁老《青鹤洞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之比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