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吖啶酮论文-孙辰,孙明礼,陈明阳,解令海,黄维

苯并吖啶酮论文-孙辰,孙明礼,陈明阳,解令海,黄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并吖啶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光氧化,螺芴二苯并吖啶酮,酸碱响应

苯并吖啶酮论文文献综述

孙辰,孙明礼,陈明阳,解令海,黄维[1](2014)在《螺芴二苯并吖啶酮类衍生物的日光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世界性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利用丰富的太阳能来进行绿色环保的化学实验在有机电子学和绿色化学领域都已引起了许多关注。然而,大部分研究报告表明此类光化学反应都需要使用价格昂贵、毒性较强的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这依然将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我们成功实现了通过简单、环境友好的日光氧化的方法,实现了将螺芴二苯并吖啶(SFDBA)类蓝光半导体材料通过光诱导的自催化方式氧化成螺芴二苯并吖啶酮(SFDBAO)和螺芴二苯并吖啶二酮(SFDBADO)类红光半导体材料。并且,发现SFDBADO类半导体材料具有一定的有机酸碱响应性能,是一类良好的有机酸碱探测器半导体新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期刊2014-08-04)

聂成铭[2](2014)在《含苯并吖啶酮骨架新型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吖啶(Acridine)及吖啶酮类衍生物,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它的发现可追溯到1888年,当时Gabriel不经意合成了这种化合物。由于具有很大的角张力,吖啶环容易与亲核试剂发生开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活性,是一类非常有高价值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因此,对吖啶及吖啶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苯并-2-氯甲基-3-喹啉甲酸乙酯为底物,成功的合成了多种新型苯并吖啶酮骨架新型杂环化合物,所得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光谱表征。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在数十篇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苯并吖啶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质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是通过一个温和的,有效地,直接的方法合成苯并-2-氯甲基-3-喹啉甲酸乙酯[16](1),化合物(1)与羟基乙酸乙酯的醇钠发生分子间的缩合反应得到苯并邻羧基喹啉甲氧基乙酸二乙酯(2),化合物(2)在干燥的苯中进行分子内的Claisen缩合得苯并-4-氧杂-3,4-二氢-1H-吡喃并[3,4-b]喹啉-3-羧酸乙酯(3),最后化合物(3)酯基水解,在酸性条件下,脱羧得到苯并-3-氧杂吖啶酮(4)。第叁部分,苯并-3-氧杂吖啶酮(4)与苯甲醛及取代苯甲醛制备苯并-2-苯乙烯基-3-喹啉甲酸衍生物(5a-q)。苯并-3-氧杂吖啶酮(4)与苯甲醛及取代苯甲醛采用无溶剂研磨法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苯并-2-苯-乙烯基-3-喹啉甲酸衍生物(5a-q),产率为65.5-85.0%,再以化合物4为底物与邻氨基苯甲醛在乙醇钠条件下进行Friedl nder缩合反应合成得到苯并吡喃并[3,4-b:5,2-b’]二喹啉,产率为80.2%。苯并-2-苯-乙烯基-3-喹啉甲酸衍生物(5a-q),与丙二氰反应合成2-乙氧基-4-苯基-6H-苯[h]吡啶并[2',3':5,6]吡喃酮[3,4-b]喹啉-3-氰及衍生物,产率72.8%第四部分,苯并-3-氧杂吖啶酮(4)与靛红及其取代靛红制备苯并-2-苯-乙烯基-3-喹啉甲酸衍生物(6a-i)。苯并-3-氧杂吖啶酮与靛红及取代靛红进行Pfitzinger反应研究,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吖啶并喹啉酸类化合物。第五部分,以苯并-2-氯甲基-3-喹啉甲酸乙酯(1)为起始原料与胺类反应,产率:70.3-84,1%.得到N-取代-苯并-2,3-二氢-1H-吡咯并[3,4-b]喹啉-1-酮类化合物(7a-m)。(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4-06-01)

陈炫名,郑晓杏,陈雅丽[3](2013)在《9-吖啶酮和12-苯并吖啶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9-吖啶酮类衍生物具有一定的药物活性,最早被作为抗菌素和杀虫剂使用.作为具有平面结构的芳香性化合物,9-吖啶酮衍生物也被用作抗癌药物、药物抑制剂,并且对阿尔兹海默病也有潜在的治疗作用[1].吖啶酮衍生物具有荧光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作为荧光标记于肽键、氨基酸、抗体、底物和DNA中,在染料工业上也有应用[2].9-吖啶酮类衍生物在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具有相对较强的吸收,可被用作光学传感器以及荧光碎片标记[3].本文以苯并双(氧二硅茂)或氧二硅基萘为新芳炔前体,在室温条件下产生苯炔或萘炔与2-氨基苯甲酸甲酯衍生物发生反应,合成得到9-吖啶酮或12-苯并吖啶酮衍生物,产率13%-85%.(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5)》期刊2013-10-17)

付艳艳,宋翠华,孙志伟,王承燕,康丽[4](2010)在《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对芳香胺类化合物的荧光标记及质谱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型双敏感探针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IEBA)作柱前衍生试剂,在Aka-sil-C18反相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25min内实现6种芳香胺衍生物的快速基线分离,并通过离子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 Source)正离子模式进行在线的柱后质谱鉴定。IEBA与芳香胺的亲核取代产物不仅具有强烈的荧光,也表现出强烈的质谱离子化能力。对染色剂中芳香胺类化合物的测定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λex/λem=272/505nm,荧光定量检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9,检出限为0.19~0.04ng/mL。(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付艳艳[5](2010)在《苯并吖啶酮类双敏感探针制备及其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因其强大的分离分析能力而成为许多研究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分离手段,如生物学、化学、毒物学、临床医学、食品卫生及环境科学等。该方法也是分析化学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低或其本身性质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限制,并非所有化合物都可直接用于色谱分析。因此,开发具有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利用荧光标记试剂与本身不发荧光的化合物(如脂肪胺、脂肪醇等)发生衍生化反应,转变为发射荧光的衍生物,从而可以进行荧光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本论文主要设计合成了叁种质谱和荧光双敏感的苯并吖啶酮类探针分子,并研究了各探针分子的光谱性质。通过优化衍生、色谱和质谱条件,建立了高效、灵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应用于有意义的实际样品分析。具体工作如下:第一章:简述了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研究进展和基本理论;介绍了荧光原理和化学衍生化;总结了广泛使用的荧光衍生试剂。第二章:叁种荧光探针:2-(苯并吖啶酮)-乙基咪唑酸酯(BAEIC)、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IEBA)和苯并[b]吖啶酮-5-乙基对甲苯磺酸酯(BAETS)的设计合成及结构表征。第叁章:利用双敏感探针2-(苯并吖啶酮)-乙基咪唑酸酯(BAEIC)作为柱前衍生标记试剂,用于脂肪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通过对衍生化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脂肪胺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等特性,适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第四章:利用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IEBA)作为荧光标记试剂,用于脂肪胺、芳香胺短链脂肪醇和长链脂肪醇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通过对衍生化反应条件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脂肪胺、芳香胺和脂肪醇类化合物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相关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可行性。第五章:利用苯并[b]吖啶酮-5-乙基对甲苯磺酸酯(BAETS)作为荧光标记试剂,用于胆汁酸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通过对衍生化反应条件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胆汁酸类化合物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相关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0-04-01)

付艳艳,李肖燕,孙志伟,秦雪芹,夏莲[6](2010)在《2-(苯并吖啶酮)-乙基咪唑酸酯探针对荧光和质谱的双增敏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3种不同衍生方法对胺类化合物进行标记,比较衍生效率的差别,给出最优方法:5-(2-羟乙基)-(苯并吖啶酮与N,N-羰基双咪唑(CDI)缩合形成的双敏感探针2-(苯并吖啶酮)-乙基咪唑酸酯(BAEIC)与胺的衍生效率最高,产物稳定。BAEIC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在80℃条件下与胺反应生成的亲核取代物,不仅表现出强烈的荧光,同时具有很强的质谱离子化能力。估算了衍生物在乙腈和甲醇水溶液中百分离子化值δ在5.62%~58.08%和2.14%~56.58%范围内。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λex/λem=280/510nm,荧光检出限为0.12~0.59μg/L(8.6~79fmol);在线APCI-MS检出限为1.9~14μg/L(544~825fmol)。(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0年01期)

付艳艳,孙志伟,赵怀鑫,白新伟,索有瑞[7](2009)在《荧光探针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的合成及其LC-APCI-MS法测定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加任何催化剂条件下,2-(12-苯并吖啶酮)-乙酸(BAAA)与N,N′-羰基双咪唑(CD I)缩合生成新型荧光探针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IEBA).IEBA在DMF溶剂中与胺类化合物形成的酰胺类衍生物不仅可发出强烈的荧光,还具有较高的质谱离子化能力.该衍生物在乙腈和甲醇-水溶液中的百分离子化δ值分别在0~57.32%和0~62.14%范围内.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λex/λem=272 nm/505 nm.12种胺类衍生物的荧光检出限范围为0.15~0.50 ng/mL,在线APC I-MS检出限范围为1.43~8.51 ng/mL.(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苯并吖啶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吖啶(Acridine)及吖啶酮类衍生物,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它的发现可追溯到1888年,当时Gabriel不经意合成了这种化合物。由于具有很大的角张力,吖啶环容易与亲核试剂发生开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活性,是一类非常有高价值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因此,对吖啶及吖啶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苯并-2-氯甲基-3-喹啉甲酸乙酯为底物,成功的合成了多种新型苯并吖啶酮骨架新型杂环化合物,所得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光谱表征。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在数十篇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苯并吖啶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质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是通过一个温和的,有效地,直接的方法合成苯并-2-氯甲基-3-喹啉甲酸乙酯[16](1),化合物(1)与羟基乙酸乙酯的醇钠发生分子间的缩合反应得到苯并邻羧基喹啉甲氧基乙酸二乙酯(2),化合物(2)在干燥的苯中进行分子内的Claisen缩合得苯并-4-氧杂-3,4-二氢-1H-吡喃并[3,4-b]喹啉-3-羧酸乙酯(3),最后化合物(3)酯基水解,在酸性条件下,脱羧得到苯并-3-氧杂吖啶酮(4)。第叁部分,苯并-3-氧杂吖啶酮(4)与苯甲醛及取代苯甲醛制备苯并-2-苯乙烯基-3-喹啉甲酸衍生物(5a-q)。苯并-3-氧杂吖啶酮(4)与苯甲醛及取代苯甲醛采用无溶剂研磨法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苯并-2-苯-乙烯基-3-喹啉甲酸衍生物(5a-q),产率为65.5-85.0%,再以化合物4为底物与邻氨基苯甲醛在乙醇钠条件下进行Friedl nder缩合反应合成得到苯并吡喃并[3,4-b:5,2-b’]二喹啉,产率为80.2%。苯并-2-苯-乙烯基-3-喹啉甲酸衍生物(5a-q),与丙二氰反应合成2-乙氧基-4-苯基-6H-苯[h]吡啶并[2',3':5,6]吡喃酮[3,4-b]喹啉-3-氰及衍生物,产率72.8%第四部分,苯并-3-氧杂吖啶酮(4)与靛红及其取代靛红制备苯并-2-苯-乙烯基-3-喹啉甲酸衍生物(6a-i)。苯并-3-氧杂吖啶酮与靛红及取代靛红进行Pfitzinger反应研究,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吖啶并喹啉酸类化合物。第五部分,以苯并-2-氯甲基-3-喹啉甲酸乙酯(1)为起始原料与胺类反应,产率:70.3-84,1%.得到N-取代-苯并-2,3-二氢-1H-吡咯并[3,4-b]喹啉-1-酮类化合物(7a-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并吖啶酮论文参考文献

[1].孙辰,孙明礼,陈明阳,解令海,黄维.螺芴二苯并吖啶酮类衍生物的日光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2014

[2].聂成铭.含苯并吖啶酮骨架新型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D].渤海大学.2014

[3].陈炫名,郑晓杏,陈雅丽.9-吖啶酮和12-苯并吖啶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暨首届重庆有机化学国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5).2013

[4].付艳艳,宋翠华,孙志伟,王承燕,康丽.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对芳香胺类化合物的荧光标记及质谱鉴定[J].分析科学学报.2010

[5].付艳艳.苯并吖啶酮类双敏感探针制备及其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中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

[6].付艳艳,李肖燕,孙志伟,秦雪芹,夏莲.2-(苯并吖啶酮)-乙基咪唑酸酯探针对荧光和质谱的双增敏作用[J].分析化学.2010

[7].付艳艳,孙志伟,赵怀鑫,白新伟,索有瑞.荧光探针5-羰基咪唑苯并吖啶酮的合成及其LC-APCI-MS法测定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

标签:;  ;  ;  

苯并吖啶酮论文-孙辰,孙明礼,陈明阳,解令海,黄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