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糊修辞的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修辞,模糊语言,翻译处理,表达效果
模糊修辞的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陈容[1](2019)在《试析汉译英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修辞是一种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语言效果的言语手段。模糊语言的广泛使用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该文拟针对典型的模糊修辞,如委婉语,比喻以及不可译的词语等,分析其翻译方法,以提供思路供广大译者参考。(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2期)
轩慧芳[2](2019)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废都》中模糊修辞的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废都》是中国当代着名作家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为了强化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效果,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模糊修辞。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些模糊修辞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完成了《废都》的英译,并于2016年出版了译作。其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根据韩庆玲的分类方法,模糊修辞可分为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常式模糊修辞可以根据所含模糊词语的词性进一步分类;变式模糊修辞可主要分为四类,即虚化式、互融式、矛盾式和缺省式。本文对《废都》原文中运用的模糊修辞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并选取了典型的例子,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了直接翻译方法和间接翻译方法在翻译不同类型的模糊修辞时的运用情况,最后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了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方法的因素,并总结了关联理论对模糊修辞翻译实践的借鉴意义。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翻译过程,认为翻译是一个双重明示-推理过程,模糊修辞效果的传达作为一种交际形式,也严重依赖人们的认知处理,因此在关联理论框架内探讨模糊修辞的翻译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模糊修辞效果的传达机制,同时,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评判翻译效果也更加有说服力。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废都》中,作者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各种类型的模糊修辞。其中,常式模糊修辞的运用频率高于变式模糊修辞,而变式模糊修辞中的互融式和虚化式模糊修辞的运用频率高于矛盾式和缺省式模糊修辞。第二,译者既运用了直接翻译方法,也运用了间接翻译方法,但在翻译不同类型的模糊修辞时,对这两种翻译方法的侧重有明显不同。在翻译变式模糊修辞中的互融式模糊修辞和缺省式模糊修辞时,译者主要采用直接翻译方法;而在翻译各类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中的虚化式模糊修辞和矛盾式模糊修辞时,译者更倾向于采用间接翻译方法。第叁,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发现,为保持译文的原真性,译者优先使用直接翻译,以使目标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理解。但当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原文中的涵义无法完全传达给目标读者时,译者则采用间接翻译,确保原文中与读者最具关联性的信息得到准确传达。在翻译各种语体中的模糊修辞时,本项研究对于译者准确理解源语文本的意义,正确判断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心理期待,进而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姜亭亭,林兵[3](2016)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翻译方法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流行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和汉语的变体,也引起了国外网民和媒体的兴趣。模糊修辞在丰富网络流行语的表达效果中起了极大的作用,研究者有必要关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翻译。通过分析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示例,来探讨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翻译方法。最后总结翻译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影响模糊修辞翻译的因素,以求更好地做好模糊修辞的翻译工作。(本文来源于《吕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金萍,李朝[4](2016)在《试论翻译中的模糊修辞功能——模糊修辞在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活动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异域思想文化之间的传递与交流。模糊修辞的应用实现了翻译意义精确与模糊的相互结合。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使用模糊修辞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表意效果;语言的模糊性决定了作为语言运用手段之一的翻译的模糊性,修辞格也具有模糊的特征;模糊修辞的使用丰富了译文文本的文化色彩、语言形式。(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康大伟[5](2014)在《英语新闻标题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必须简短精练。模糊修辞格是利用模糊言语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英语新闻标题中,恰当地运用模糊修辞格能够增强标题的形式美、模糊美和吸引力。只有把握了英汉语言的不同特点和模糊修辞格的运用方法,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才能实现英语新闻标题翻译审美效果的传递性和创造性。(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赵萌[6](2013)在《模糊修辞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自然属性,这一观点最早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提出的。模糊性一方面是客观反映现实世界语言的必然特性,另一方面,出于语言表达策略的考虑,人们有意识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以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这就是模糊修辞。模糊修辞作为作者利用模糊语言现象来提升表达水平的一种手段,在有些语境下“能起到精确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国内外的学者从模糊修辞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语用、美学等角度对模糊修辞展开了研究。同时有关模糊修辞的应用研究也涉及很多领域,比如文学、诗歌、广告语或者法律文件用语等。然而针对模糊修辞的翻译研究却很有限,尤其是针对以语言精确而着称的科技文体中的模糊现象更是鲜有涉及。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等差异,模糊修辞的翻译常被人归入“不可译”的范畴。探讨模糊修辞在科普英语中的应用与翻译为模糊修辞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结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对国内外模糊修辞研究现状的回顾,针对模糊修辞的定义、分类,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的翻译;第叁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叁方面研究用于指导科普文章中模糊修辞翻译的理论,首先从中英两国的语言、文化、思维差异方面探讨了模糊修辞的可译性限度,其次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确立了适合模糊修辞翻译的“忠实”标准,最后结合接受美学理论总结出适合模糊修辞翻译的求同存异策略;第四部分,通过模糊修辞在科普英语中的体现分析其应用到科普英语中的可行性,即具有提升科普语言表达的功能;在求同存异的翻译策略指导下,分别从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角度探讨模糊修辞在科普英语中的翻译方法;第五部分,结合前文所述,总结本研究的成果、不足和前景。(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赵萌[7](2013)在《英语科普文章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基于英汉文化差异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英语科普文章中模糊修辞的使用可以起到提升语言准确性和灵活性的作用。然而由于英汉文化的不同,两种语言的模糊性也存在着差异,这给英语科普文章中模糊修辞的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在英语科普文章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英汉文化的差异,针对英语科普文章的特点,采取直译、意译、创译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地进行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体现英语原文中模糊修辞所要表达的意义,提升读者的理解程度。(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12期)
梁琥,张斌[8](2011)在《从模糊修辞的视角看中医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观念强调语言的表达要准确、清楚,而随着札德提出的"模糊集合"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对生活中模糊语言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模糊修辞学。文章拟从模糊修辞的特点、类型和功能等方面来探讨中医中模糊修辞的表现及其英译,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医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1年04期)
施洋[9](2010)在《适度翻译与模糊修辞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语言之中。模糊修辞学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模糊理论引入修辞学后兴起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随着模糊修辞学的深入研究,模糊修辞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功能和修辞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对模糊修辞翻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定义、分类及美学功能诸角度对模糊修辞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说明模糊修辞自身的特点。本文接下来讨论了汉英模糊修辞的共性和差异性,旨在说明模糊修辞的可译性限度的客观存在。其后本文通过对比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策略在指导模糊修辞翻译方面的缺陷,提出了指导模糊修辞的适度翻译策略,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适度翻译策略具有全面性,它尊重语言的生态性,倡导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例证了指导模糊修辞翻译的适度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0-04-28)
康大伟[10](2009)在《模糊修辞格的美学效果及翻译审美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其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模糊修辞格是其中的一种,恰当地运用模糊修辞格能增强作品的形式美、形象美、朦胧美和含蓄美。翻译审美再现是对原作的审美品质进行感悟体验,并用译语形象地再现原文的美。笔者拟通过对几种常用的模糊修辞格的分析,探讨其美学效果及审美再现问题。(本文来源于《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模糊修辞的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废都》是中国当代着名作家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为了强化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效果,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模糊修辞。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些模糊修辞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完成了《废都》的英译,并于2016年出版了译作。其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根据韩庆玲的分类方法,模糊修辞可分为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常式模糊修辞可以根据所含模糊词语的词性进一步分类;变式模糊修辞可主要分为四类,即虚化式、互融式、矛盾式和缺省式。本文对《废都》原文中运用的模糊修辞进行了筛选和整理,并选取了典型的例子,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了直接翻译方法和间接翻译方法在翻译不同类型的模糊修辞时的运用情况,最后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了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方法的因素,并总结了关联理论对模糊修辞翻译实践的借鉴意义。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翻译过程,认为翻译是一个双重明示-推理过程,模糊修辞效果的传达作为一种交际形式,也严重依赖人们的认知处理,因此在关联理论框架内探讨模糊修辞的翻译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模糊修辞效果的传达机制,同时,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评判翻译效果也更加有说服力。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废都》中,作者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各种类型的模糊修辞。其中,常式模糊修辞的运用频率高于变式模糊修辞,而变式模糊修辞中的互融式和虚化式模糊修辞的运用频率高于矛盾式和缺省式模糊修辞。第二,译者既运用了直接翻译方法,也运用了间接翻译方法,但在翻译不同类型的模糊修辞时,对这两种翻译方法的侧重有明显不同。在翻译变式模糊修辞中的互融式模糊修辞和缺省式模糊修辞时,译者主要采用直接翻译方法;而在翻译各类常式模糊修辞和变式模糊修辞中的虚化式模糊修辞和矛盾式模糊修辞时,译者更倾向于采用间接翻译方法。第叁,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发现,为保持译文的原真性,译者优先使用直接翻译,以使目标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理解。但当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原文中的涵义无法完全传达给目标读者时,译者则采用间接翻译,确保原文中与读者最具关联性的信息得到准确传达。在翻译各种语体中的模糊修辞时,本项研究对于译者准确理解源语文本的意义,正确判断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心理期待,进而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糊修辞的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容.试析汉译英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处理[J].海外英语.2019
[2].轩慧芳.关联理论视角下《废都》中模糊修辞的翻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姜亭亭,林兵.汉语网络流行语中模糊修辞的翻译方法举隅[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
[4].刘金萍,李朝.试论翻译中的模糊修辞功能——模糊修辞在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功能[J].阴山学刊.2016
[5].康大伟.英语新闻标题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翻译[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6].赵萌.模糊修辞翻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7].赵萌.英语科普文章中模糊修辞的翻译——基于英汉文化差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8].梁琥,张斌.从模糊修辞的视角看中医翻译[J].时珍国医国药.2011
[9].施洋.适度翻译与模糊修辞翻译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0
[10].康大伟.模糊修辞格的美学效果及翻译审美再现[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