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旱作农区论文-黄伟

宁南旱作农区论文-黄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宁南旱作农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宁南旱区,谷子,微集水,蓄水量

宁南旱作农区论文文献综述

黄伟[1](2010)在《宁南旱作农区谷子微集水种植增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宁南旱作农区进行谷子微集水种植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垄沟带型对土壤有效蓄水量、不同生育阶段生长量积累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微集水种植蓄水作用效果明显,以垄沟比60∶60带型效果最好。7—9月份雨季蓄墒期不同微集水带型的土壤蓄墒效率为40.4—62.9%,蓄墒效率较露地平播(CK)提高51%以上。谷子垄沟集水种植主要经济指标均较露地平播(CK)高,平均穗长、小穗数和穗粒重分别比露地种植(CK)区增加了3.94—5.42cm、9.8—16.8个和5.2g—5.25g。(本文来源于《榆林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黄伟[2](2009)在《宁南旱作农区集雨节水高效种植技术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在280~450mm之间,年际间降雨和季节降雨变率比较大,农田水分的不足和自然降水与作物需水的矛盾限制了该区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和保蓄有限的降水资源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在以宁南旱作农区为代表半干旱地区进行了集雨节水高效种植研究,对主要作物高效种植的微集水、水肥调控、地膜覆盖体系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春糜子微集水种植带型优化设计抽穗期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均比对照高。不同降雨强度下,垄上、垄侧和沟内100cm土壤含水量呈依次增加趋势。分蘖数、株高和单株干重均为宽垄窄沟型的带型处理效果好,处理3(30∶60)的最高,集水效果最优。处理2(30∶45)的籽粒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5.8%。2.谷子微集水增产技术垄沟微集水种植蓄水作用效果明显,以垄沟比60∶60带型效果最好。7~9月份雨季蓄墒期不同微集水带型的土壤蓄墒效率为40.4~62.9%,蓄墒效率较露地平播(CK)提高51%以上。谷子垄沟集水种植主要经济指标均较露地平播(CK)高,平均穗长、小穗数和穗粒重分别比露地种植(CK)区增加了3.94~5.42cm、9.8~16.8个和5.2g~5.25g。3.主要作物不同带型的增产效果在欠水年和正常年,均以带型45∶45的谷子产量最高,平均为3975.8kg/hm~2,较对照增产200.4%,当带型宽度增加增产幅度下降。正常年带型75∶75较对照并不增产。玉米设置的1∶1二个带型宽度中,以带型60∶60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419.53%。4.经济作物集雨节水种植增产效益微集水种植的大豆和胡麻,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大豆增产553.5 kg/hm~2、胡麻增产333.5 kg/hm~2。5.旱地糜子水肥调控施肥能明显增加春糜子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以低肥处理(N45kg/hm~2、P_2O_5 40.5kg/hm~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400.0 kg/hm~2和9.14kg/mm·hm~(-2),分别比无肥区(CK)提高18.63%和21.5%。6.谷子与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技术施肥量为N90kg/hm~2、P_2O_5 81kg/hm~2时,谷子产量和WUE最高,分别达到2394.0kg/hm~2和7.28kg/mm·hm~(-2),分别较不施肥(CK)提高53.9%和51.4%。两年均以N120kg/hm~2、P_2O_5 48 kg/hm~2的施肥水平薯块商品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产量分别为20097.0 kg/hm~2和22834.5 kg/hm~2,WUE分别为65.25 kg/ mm·hm~(-2)和66.13 kg/mm·hm~(-2)。7.谷子水肥联合调控节水高效种植技术在自然降水基础上实施作物生育关键期补充灌水,同时与施肥合理配合,较大幅度地提高谷子产量。当不灌溉和补水量为40mm和80mm时,均以施肥量为N120kg/hm~2,P_2O_5108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但随灌水量的增加,产量水平明显提高。在补灌量为120mm时,施肥量以N180 kg/hm~2,P_2O_5162 kg/hm~2谷子产量最高,为4356.0 kg/hm~2。8.旱地玉米多元覆盖增产种植技术收获时“平膜侧播”处理土壤蓄水量最低为322.9mm,“垄膜沟播+秸秆覆盖”处理最高为361.9 mm,其它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平膜穴播”处理的产量、穗粒重和千粒重最高,分别为3622.5 kg/hm~2、108.8g和269.9g,分别比对照高出281.52%、281.75%和210.59%。水分利用效率以“平膜穴播”处理最高,比对照提高14.2 kg/mm·hm~(-2)。“垄膜沟播+秸秆覆盖”处理的玉米株高、穗长、穗粒数最大,比CK分别增加16.3%、15.5%、59.5%。(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桑晓靖,孙兆敏,肖焰,唐臻[3](2005)在《宁南旱作农区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思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南旱作农区是我国经济落后的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农民生活十分贫穷。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恢复同步发展已成为该地区当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发展草畜一体化生态经济农业将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草畜产业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农业必将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05年07期)

孙兆敏[4](2005)在《宁南旱作农区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南旱作农业区包括固原市四县一区、海原全县和同心县、盐池县大部分地区,总面积3.11 万km2,总人口256 万人。该区是我国居民比较贫困、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人口比较密集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一部分,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生态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是新时期研究宁南旱作农区发展问题的对立而又统一的两大主要任务。面对该区严酷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在研究宁南旱作农业区的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体系,采取系统综合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和归纳演绎相结合,典型研究、试验示范、引用成熟试验成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多元互补研究方法,通过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构建,力求解决该区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问题,探讨适宜宁南旱作农区的农业发展途径,转变该区农业增长方式,解决长期困扰区域经济发展的难题,增加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实现宁南旱作农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国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题项目的研究,形成了以下结论: 一、提出了在宁南旱作农区发展草地农业的构想宁南旱作农业区作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研究过程中,在充分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和宁南旱作农区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该区生态恢复与经济建设的迫切性,提出在该区必须转变“宜农则农”的农业发展思想,变“以粮为先”为“以草为先”的草地农业发展思路,推广苜蓿人工草地建设,立草为业,草畜结合,建立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二、研究论证了草地农业在宁南旱作农区的战略地位草地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把畜牧业和草地充分纳入农业系统,使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草地与耕地有机结合起来。牧草尤其是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牧草是草地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苜蓿人工牧草种植,不仅可以改变生态环境,而且也是宁南旱作农区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研究提出草地农业生产系统是宁南旱作农业区“生态—经济”重建的有效措施,是宁南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叁、提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是宁南旱作农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紫花苜蓿简称苜蓿,是世界上第一个被人工栽培的牧草,以其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被誉为“牧草之王”,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种植。宁南旱作农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5-05-01)

孙兆敏,贾志宽,韩清芳,刘世新,丁瑞霞[5](2005)在《宁南旱作农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南旱作农区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取得显着成绩,如何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苜蓿产草量,成为农业生态经济研究的战略课题。通过对苜蓿施肥梯度、施肥模式的试验研究,在宁南地区当年生苜蓿地以过磷酸钙500 kg/hm2,尿素43 48 kg/hm2 作为底肥施入效果最佳;多年生苜蓿则以过磷酸钙300 kg/hm2、尿素60 kg/hm2 施入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05年04期)

温晓霞,廖允成,王立祥,杨改河[6](2002)在《宁南旱作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南旱区种植业生产中存在的粮、经、饲比例严重失调、重夏粮轻秋粮等问题 ,在长期定位研究基础上 ,提出“压粮扩饲、压麦扩经、压夏扩秋”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在种植业结构优化方案中 ,粮经饲比例由现状的 80∶ 15∶ 5调整为6 0∶ 2 0∶ 2 0 ;粮食作物内部 ,夏秋粮比由现状的 1∶ 0 .9调整到 1∶ 1.4。该优化方案经宁南旱农试区多年的检验 ,性能确较稳定 ,成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02年06期)

宁南旱作农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宁夏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在280~450mm之间,年际间降雨和季节降雨变率比较大,农田水分的不足和自然降水与作物需水的矛盾限制了该区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和保蓄有限的降水资源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在以宁南旱作农区为代表半干旱地区进行了集雨节水高效种植研究,对主要作物高效种植的微集水、水肥调控、地膜覆盖体系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春糜子微集水种植带型优化设计抽穗期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均比对照高。不同降雨强度下,垄上、垄侧和沟内100cm土壤含水量呈依次增加趋势。分蘖数、株高和单株干重均为宽垄窄沟型的带型处理效果好,处理3(30∶60)的最高,集水效果最优。处理2(30∶45)的籽粒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5.8%。2.谷子微集水增产技术垄沟微集水种植蓄水作用效果明显,以垄沟比60∶60带型效果最好。7~9月份雨季蓄墒期不同微集水带型的土壤蓄墒效率为40.4~62.9%,蓄墒效率较露地平播(CK)提高51%以上。谷子垄沟集水种植主要经济指标均较露地平播(CK)高,平均穗长、小穗数和穗粒重分别比露地种植(CK)区增加了3.94~5.42cm、9.8~16.8个和5.2g~5.25g。3.主要作物不同带型的增产效果在欠水年和正常年,均以带型45∶45的谷子产量最高,平均为3975.8kg/hm~2,较对照增产200.4%,当带型宽度增加增产幅度下降。正常年带型75∶75较对照并不增产。玉米设置的1∶1二个带型宽度中,以带型60∶60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419.53%。4.经济作物集雨节水种植增产效益微集水种植的大豆和胡麻,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大豆增产553.5 kg/hm~2、胡麻增产333.5 kg/hm~2。5.旱地糜子水肥调控施肥能明显增加春糜子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以低肥处理(N45kg/hm~2、P_2O_5 40.5kg/hm~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400.0 kg/hm~2和9.14kg/mm·hm~(-2),分别比无肥区(CK)提高18.63%和21.5%。6.谷子与马铃薯水肥高效利用技术施肥量为N90kg/hm~2、P_2O_5 81kg/hm~2时,谷子产量和WUE最高,分别达到2394.0kg/hm~2和7.28kg/mm·hm~(-2),分别较不施肥(CK)提高53.9%和51.4%。两年均以N120kg/hm~2、P_2O_5 48 kg/hm~2的施肥水平薯块商品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产量分别为20097.0 kg/hm~2和22834.5 kg/hm~2,WUE分别为65.25 kg/ mm·hm~(-2)和66.13 kg/mm·hm~(-2)。7.谷子水肥联合调控节水高效种植技术在自然降水基础上实施作物生育关键期补充灌水,同时与施肥合理配合,较大幅度地提高谷子产量。当不灌溉和补水量为40mm和80mm时,均以施肥量为N120kg/hm~2,P_2O_5108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但随灌水量的增加,产量水平明显提高。在补灌量为120mm时,施肥量以N180 kg/hm~2,P_2O_5162 kg/hm~2谷子产量最高,为4356.0 kg/hm~2。8.旱地玉米多元覆盖增产种植技术收获时“平膜侧播”处理土壤蓄水量最低为322.9mm,“垄膜沟播+秸秆覆盖”处理最高为361.9 mm,其它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平膜穴播”处理的产量、穗粒重和千粒重最高,分别为3622.5 kg/hm~2、108.8g和269.9g,分别比对照高出281.52%、281.75%和210.59%。水分利用效率以“平膜穴播”处理最高,比对照提高14.2 kg/mm·hm~(-2)。“垄膜沟播+秸秆覆盖”处理的玉米株高、穗长、穗粒数最大,比CK分别增加16.3%、15.5%、59.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宁南旱作农区论文参考文献

[1].黄伟.宁南旱作农区谷子微集水种植增产技术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0

[2].黄伟.宁南旱作农区集雨节水高效种植技术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3].桑晓靖,孙兆敏,肖焰,唐臻.宁南旱作农区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思路研究[J].生态经济.2005

[4].孙兆敏.宁南旱作农区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5].孙兆敏,贾志宽,韩清芳,刘世新,丁瑞霞.宁南旱作农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苜蓿产草量的影响研究[J].草业科学.2005

[6].温晓霞,廖允成,王立祥,杨改河.宁南旱作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

标签:;  ;  ;  ;  

宁南旱作农区论文-黄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